浅析南康油茶林低产成因及改造对策

2016-02-04 18:26蔡善鹏刘京蓉宋祥兰赵希键
中国林副特产 2016年6期
关键词:南康低产油茶

蔡善鹏,刘京蓉,宋祥兰,赵希键

(1.赣州市南康区林业局,江西南康341400;2.上犹县林业局林业技术推广站,江西上犹341200;3.赣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江西赣州341000)



浅析南康油茶林低产成因及改造对策

蔡善鹏1,刘京蓉2,宋祥兰3﹡,赵希键3

(1.赣州市南康区林业局,江西南康341400;2.上犹县林业局林业技术推广站,江西上犹341200;3.赣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江西赣州341000)

油茶是南方一种优质木本油料树种,为山区农民食用油主要来源。南康位于赣南革命老区,传统食用自产茶油。近年来,在国家各级政府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推动下,江西南康对油茶产业也高度重视。通过对南康油茶产业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油茶林低产情况较严重,针对目前状况分析总结了南康油茶林形成低产的原因,并阐述了有效的低改技术措施及建议,为南康油茶产业的健康高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油茶;低产成因;改造措施;建议;南康

油茶(Camelliaoleifera)是中国南方优质木本油料树种之一。油茶最主要的直接产品是茶油,是一种高档优质食用植物油。茶油成分通过分析测试,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实践证明,长年食用茶油能去热降火、润肺、清肝明目、滋润皮肤,具有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提高自身免疫力等功能,人们称之为“东方橄榄油”。茶油中不含黄曲霉素,具有耐储藏、不易氧化、易消化的特点。茶油不仅具有多方面的食用功效,而且用途极为广泛,在工业、医疗、美容等方面作用显著。油茶适宜栽种在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年均气温最好在15~20℃,能忍受极端最低温为-10℃;海拔适宜在500m以下,坡度<25°山地丘陵的阳坡;土壤呈微酸性,pH4.5~6.5,土层肥沃、疏松、湿润、不积水的红壤或黄壤,是高产油茶的适生地[1-4]。

南康是油茶种植的适生区,油茶林地9306.67 hm2。南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向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特别是南康家具产业的掘起,对油茶产业并没有起到促进作用。相反,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家乡强劳力紧缺,林地多年荒芜,油茶林处于“劣、疏、老、病、荒”现象,树龄老化,林相杂乱,管理粗放,品质退化,产量下降,效益极差,年均产油量每亩只有2.5kg左右,每亩产值低于200元,极大地制约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但笔者通过对南康油茶林的调查,摸清了造成油茶林普遍低产的原因,并总结出经济有效的低改技术措施,对提高南康油茶林产量,推进油茶产业的高效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5-6]。

1 油茶林低产的成因

1.1 对油茶产业认识肤浅

目前,人们对油茶的认识还停滞不前,很多地方仍然沿用传统的生产模式。经营意识淡薄,经营分散,管理粗放,甚至只收不管,“天种天养”、“人种天养”,有果则收,无果则丢,采收时间提前,面积大而产量低。良种利用率低,对油茶的栽培技术基础了解不够,机械化程度低,集约规模化经营水平低,季节性劳力不足,缺乏配套专用机具。茶油采果工艺原始,加工技术滞后,大多企业仍采用传统的压榨技术,油茶综合利用水平低。油茶轻造轻管现象相当严重和普遍,这对油茶产业发展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会严重挫伤种植企业和农户的生产经营积极性的。油茶产业作为现代农业优势产业的显著特点未能显现出来。

油茶是长效益树种,但由于油茶种植前期投入大收益小,高品质的基地每亩投资成本要3000~5000元,4年后才能挂果产生效益。没有资金,不懂技术,找不到销路等,使广大企业和农民对发展油茶产业积极性不高。

1.2 油茶良种化程度低

1.2.1 良种选择意识薄弱。受传统林业经营管理思想的影响,绝大多数油茶种植人员忽视油茶良种的重要性。不知道油茶良种是发展油茶的先决条件和关键步骤,见苗就栽。同时,由于油茶的寿命长,一次栽种,百年受益,如果选择劣种将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对油茶良种是否是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认定)的情况不清楚,不知道油茶无性系造林要多品种科学配置。

1.2.2 苗木质量差。发展油茶产业,种苗是基础。造林苗木的优劣决定造林成败。有些油茶造林苗木不符合良种壮苗标准,苗木纤细,根系不发达,木质化程度不够,生长势弱。没有选用适合本地定点培育的1~2年生苗木,地径和苗高达不到合格苗规格,苗木带病栽植,高产优质的无性系嫁接苗没有得到较好的应用。导致油茶造林成活率低,长势极差,开花结实较迟,果实品质差,产量低,出籽、出油率低。

1.2.3 老油茶林品种退化。老油茶林多数是以前栽种未经选育的油茶实生苗或天然播种的油茶实生苗,经异花授粉作用,油茶品种极其混杂。并且老油茶林树体营养欠缺,使有些油茶优良品种也退化成劣种。品种的杂乱无序造成油茶开花不一致,难以授粉,挂果率低,果实品质差异性大,产量下降,效益差。

1.3 油茶科学化管理欠缺

科学化管理是促进油茶高产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农民对油茶实行粗放管理。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造成油茶管护劳力缺乏,绝大多数油茶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生长势差,林相紊乱,大小年明显,杂草丛生,树灌侵入,使油茶成为被压木。少数农民进行了传统的铲山皮抚育管理,但未能起到垦复中耕除杂作用,没有整形修剪措施,油茶林通分透光极差,导致树形偏光等畸形,病虫危害严重,产量低,呈“半野生”状态,而多数油茶林完全处于“荒芜”状态。

对于新造油茶林,往往由于选地不当,造林标准不高,使油茶栽植林地坡度太大,光照较差,土壤瘠薄、板结、石砾多、有机质少。并且造林马虎,未能扶正、踏实,覆土较少,根系裸露,影响油茶正常生长。

2 油茶低产林改造的技术措施

根据油茶低产林形成低产的原因不同,分别作出配套的低改技术措施。一般可分为新造油茶低产林改造和老油茶低产林改造。

2.1 新造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新造油茶低产林通常表现为:高矮不一,生长缓慢,疏密不均,树冠杂乱,树体结构不良,结实晚。造成的原因主要是:造林地选择不当、造林方法不符合标准、造林苗木质量不合格、造林后管护措施不当。

改造的措施主要是:(1)如果新造幼林成活率低,则可选用同龄合格嫁接苗进行补植,并套种绿肥;(2)如果是成林劣种较多,可进行品种改良——高接换冠;(3)如果是被荒芜的,则应及时进行砍杂、除草、松土、扩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抚育管理。

2.2 老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老油茶低产林表现症状为:林地荒芜,灌刺丛生,劣种居多,树体老化,林相杂乱,稀疏残缺或过密重叠,杂树混生,植株变异大花期早晚不一,肥水不足、地力下降,立地条件差、生长发育不良,植株病虫害严重等。

针对老油茶低产林改造的主要措施有:清除杂草灌木改善林相结构;林地垦复改善土壤结构;疏密补稀改善林分结构;去劣留优改善品种结构;修剪整形改善树体结构;除虫防病改善林间卫生结构。具体包括以下6个方面:

(1)冬季清园。在冬季清园时,清除林内杂草、灌木、其它入侵树种及油茶被病虫危害的树枝或植株。

(2)密度控制。对于疏密不均、林相不整齐的林分,采取过密处间伐,补植林中空地,调整林相,使林分相对分布合理、整齐,每亩保存油茶90株左右。

(3)冬挖夏铲。冬季垦复要深挖,挖大块,长草面朝下,深度25cm左右;夏季抚育要浅锄,松土除草,深度10cm左右。注意树冠内浅、外深;幼树浅,大树、壮树深;熟山浅,荒山深。通过翻动土壤,清除杂草和地下害虫,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微生物活动,防止水肥过度流失,促使老油茶林恢复树势。垦复方式根据林地具体的立地条件、坡度等情况,可采取全面深挖垦覆、沿林地等高线带状垦覆及在穴盘周围穴状垦覆等。

(4)整形修剪。剪除病虫枝、枯枝、过密枝、下脚枝和徒长枝等;树冠过高,可以截顶,控制顶芽促发侧枝;衰老枝进行短截回缩。使树冠调整为主干明显,分枝均匀,树形合理,通风透光,冠层丰厚,病虫害少,易恢复丰产的树形。

(5)品种改良。对于树势较好,品种较劣的,可采用高接换冠的方式,更换优良品种。每年的春夏或秋季采集优良油茶无性系穗条,通过切接或撕皮接等嫁接方法,进行换冠。

(6)水肥管理。为了增强油茶林地蓄水能力,可在油茶栽植带内侧开挖竹节沟,沟深、宽一般40~50cm,长度可根据地形分节。对于老油茶林施肥非常关键,可以帮助恢复树势,提高产量。一般以施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含量相结合。有机肥料应堆沤腐熟再施。施肥要根据树势及季节采取不同的比例和施肥量。原则上,春季以施氮肥为主,促进油茶抽梢发叶;夏季增施磷、钾肥为主,使油茶果膨大与花芽分化;秋冬季以施有机肥为主,配合钾肥、磷肥,促使果实成熟与开花,增强抗寒能力,促进油茶高产稳产。施肥方法是有环状沟施,在树冠投影处挖深、宽25~35cm施肥沟,长度可以是半圆、1/3或1/4圆等,每次施肥要变动,施肥后覆土。

3 建议

油茶是栽培历史悠久的乡土树种,为国家保障食用油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市场前景广阔。根据其生长习性及目前油茶经营状况,对油茶低产林进行科学改造,能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促进油茶产业健康高效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同行商榷:

一是需要各级政府和生产、加工及销售企业,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扩大认识,提高知名度,帮助人们转变不适应、不符合油茶科学发展的思想意识,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二是转变油茶“人种天养”的观念,坚持“良种+良法”的经营思想,油茶资源培育需要高起点,良种化、标准化、机械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把油茶作为商品林来经营,加强资金和科技投入,切实提高油茶的产量和质量。

三是充分认识油茶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能实现产业化的经济作物。要做好项目产业规划和技术培训,让群众看到油茶发展前景。

四是把油茶作为政府精准扶贫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弥补企业和农民在投入资金上的不足。

[1]姚庆渭.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6.

[2]庄瑞林.中国油茶[M].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3]韩宁林,赵学民.油茶高产品种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4]宋祥兰,陈小芸.油茶丰产管理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8(4):49-50.

[5]蔡善鹏. 南康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江西林业科技,2014(2):50-52.

[6]刘喻娟,张应中,丁晓纲,等.广东省油茶低产林原因分析及改造技术措施浅探[J].广东林业科技,2011(6):68-73.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Low Yield ofCamelliaoleiferaForest Nankang and Countermeasures

Cai Shanpeng1, Liu Jingrong2, Song Xianglan3*, Zhao Xijian3

( 1.Nankang Forestry Bureau,Nankang,Jiangxi,341400; 2 . Shangyou County Forestry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Shangyou,Jaingxi 341200; 3. Ganzhou Forestry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Ganzhou ,Jiangxi 341000)

TheCamelliaoil is a kind of high quality woody oil tree species in the south, which is the main source of edible oil for the farmers in mountainous areas. Nankang Gannan is located in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the traditional edible oil production. In recent years, in the promo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at all levels to vigorously develop the tea industry of Jiangxi, Nankang also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tea indust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ea industry Nankang, found that the low yield ofCamelliaoleiferaforest is seriou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summed up the formation of low yield of NankangCamelliaforest, and expounds the effectiv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of low technology,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Camelliaoleiferaindustry nankang.

Camelliaoleifera; The causes of low yield; Improvement measures; Suggestion; Nankang

2016-09-06

蔡善鹏(1963-),男,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工作;*通讯作者:宋祥兰 (1972-),女,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科研与科技推广工作,E-mail:jxgzly2000@163.com。

S794.4

B

DOI.:10.13268/j.cnki.fbsic.2016.06.016

猜你喜欢
南康低产油茶
南康区:“三融合” 振兴美丽乡村
低产枣园如何改造
江西南康千亿产业逆势上扬的秘密
南康漳州龙
南康区2018年青少年网球锦标赛收官
晚秋黄梨低产果园改造技术
成龄低产梨园改造丰产栽培技术
玉屏县板栗低产原因及改造增产措施初探
油茶价值观的转变是发展油茶产业的一个关键
油茶芽苗嫁接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