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情教育国际经验与对我国的启示

2016-02-05 04:28王亚华吴佳喆倪广恒
中国水利 2016年16期
关键词:水情节水水资源

王亚华,吴佳喆,倪广恒

(1.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100084,北京;2.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100084,北京)

水情教育国际经验与对我国的启示

王亚华1,吴佳喆1,倪广恒2

(1.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100084,北京;2.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100084,北京)

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水安全问题日益突显,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指引下,推进水情教育是解决水安全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综述了国际上的水情教育发展过程和未来趋势,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7个国家,从教育对象、手段、内容和典型项目4个方面对其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出各国水情教育模式,揭示水情教育一般性规律,参考相关国际经验,提出我国水情教育应制定阶段性战略规划、培育专业人才队伍、重视基础平台及传播体系建设并打造多主体合作的典型项目,以适应国家的战略需求。

水情教育;生态文明;国际经验;启示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压力进一步加大。水情教育工作作为增强公众国情水情意识、培养公众水道德、促进公众参与水管理和节水护水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同时水情教育作为一种新思路、新举措,要真正发挥作用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基本水情,借鉴和学习国际上的成功模式和多年来的发展经验,充分做好相关基础研究,制定合适的发展路径,避免走弯路。本文通过回顾国际水情教育实践工作,从中选取典型国家总结其成功的教育模式,进而摸索出水情教育的一般规律,为我国水情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资料支撑和经验借鉴。在此基础上为我国水情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以使水情教育工作更全面和有效地推进。

一、国际上水情教育开展现状及趋势

水情教育是一个近年涌现出的相对较新的概念,国际上水情教育的实践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当时国民教育(popular education)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水情教育(国际上以water education表述)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陆续开展了实践活动。但水情教育工作正式纳入全国规划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法国针对国内五条河流建立了水机构(water agency),每个机构由当地的用水者代表组成,共商地区水资源管理,并将对民众的水知识教育纳入“5年工作规划”中。1970年,国际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O)在美国内华达州召开“学校课程中的环境教育国际会议”,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环境教育并于1980年设计出了学校环境教育课程体系框架,水情教育随之融入了学校教育体系。1977年,美国成立了国际上首支水情教育基金(water education foundation)。该基金为非政府组织,主要服务于以加州为主的西南部各州郡,它系统地将水情教育中的国民教育与学校正规教育融为一体,针对不同人群的(学校和大众)相关教育材料、读本,举办水情实践活动、讲座,并于1984年开发了针对学校老师的培训项目(WET,Water Education for Teachers)。这标志着水情教育在实践层面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资源的投入。

经过百年实践尤其是近半个世纪的迅猛发展,国际上在开展水情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教育目的与时俱进,教育范围和内容不断拓展完善,教育形式也更加多元丰富,教育手段日新月异,教育实践活动遍及全球,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引导、宣传教育和文化传播作用。放眼国际,各国水情教育主要以学校的正规教育和面向公众的国民教育两种类型展开,主要成果及未来发展趋势概述如下:

1.作为学校正规教学体系中的水情教育实践

学校是水情教育的主战场。国际上均已将水情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甚至单独设立水情教育机构,负责水情教育的理论研究、整体规划、内容编制和师资培训。大部分国家的学校水情教育从小学开始,根据学生所处年龄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来进行教材的编制,以节水护水知识普及和水情熏陶为主,旨在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和节水护水意识。通过教材渗透、科普讲座、校园竞赛活动、基地体验、以水为载体的综合探究和问题解决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水情教育,使知水、护水、亲水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从国际实践中同时可以发现,学校也成为政府、社区、企业之间的重要桥梁。很多成功的水情教育活动都是以学校教育为发起点,进而带动周围社区或相关企业共同参与完成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也成为最好的资料收集库,很多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都有自己的数据库,数据库的信息可以全民共享,包含有水情教育相关材料和内容、所开展的实践活动及成果评价评估等,为水情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的同时,也为水情教育的交流发展提供支撑。

2.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水情教育实践

水情教育寓于国民教育体系。从国际经验来看,要营造良好的节水文化和亲水氛围,更好地推动水资源管理目标实现,其重要力量来自于民众,尤其是非政府组织,政府大多是起到资源支持和组织的作用。很多发达国家不仅有大量的在国家和国际层面上发挥作用的国际组织及咨询研究机构 (瑞典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SEI、全球水伙伴GWP等),致力于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工作,也有在地区层面上致力于节水技能宣传和护水意识培育的社会团体,从宏观理论和微观实践两个层面共同推进水情教育工作;同时由于城市用水的需求大,加上大量的废水污水排放来自于工业及生活用水,都市地区为国际上大众水情教育的核心场地。

面向大众的水情教育旨在引导社区居民关注水安全并科学用水,教育内容以节水知识普及和防灾避险常识为主。与相关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相结合,水情教育根据群体的特征充分利用各类现代化媒体宣传、社区讲座、社会公益评比活动、大型水情教育基础设施(博物馆、科技馆、大型雕塑等)、节水器具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水情教育,向社区居民提供丰富且多元的水情教育相关服务。澳大利亚等国家还通过在旅店及旅游景点张贴节水标语对游客进行教育。

3.水情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水资源问题的日益突出使得水情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大量的资源投入其中。水情教育除了享受先进科技和现代化媒体所带来的教育方式的变化外,在教育对象、内容及模式上也不断与时俱进,呈现以下三大发展趋势。首先,教育对象上有低龄化趋势。部分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已开始注重学龄前儿童的水情教育工作。相关教育工作者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互动来共同培养孩子对水资源的关注并使其从小便有良好地用水习惯。2014年9月8日,世界学前教育组织(World Organization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OMEP)推出了针对学龄前儿童的Water Ecoculture的项目,该项目为欧洲乃至全球致力于学龄前水情教育的个人、组织及学校提供相关教育内容、方式和活动建议,同时受益者需在下一届世界学前教育组织的欧洲峰会上进行成果展示,以促进相关教学资源的效果评估和完善;其次,教育内容的设置上更具针对性。从2014年开始,“国际水文计划”已进入第八阶段 (2014—2021年)。于2013年11月发布的第八阶段战略计划除了对都市区强化教育外,着重探讨了水务部门管理人员、相关技术人员、儿童及青少年、农民等人群的水资源教育,并给出了相应教育内容和宣传媒介的相关建议;同时,2014年开始的这一“计划”不同于第七阶段强调“水与文化”的教育,新一阶段的“计划”加重对水灾害和饮水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宣传,使得水情教育服务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水资源现实问题上。最后,水情教育已越来越需要采用多主体合作甚至国际合作的模式开展。比如,2008年10月举行的亚洲合作对话论坛中,日本、新加坡、韩国就水教育问题和实践进行了交流。而在2010年12月联合国大会便宣布2013年为联合国国际水合作年,并授权教科文组织与联合国其他机构合作,领头协调举办国际水合作年和世界水日的各项活动,进一步强调“水合作”的重要性,以期通过国际水合作年的活动,在所有层面上与关键利益攸关方加强关于水问题的对话与合作。

二、国际典型水情教育经验

水情教育工作的开展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应对国际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的重要举措。美国、法国、英国等都构建了全面而系统的水情教育体系,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水情教育模式,实践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也打造出许多优秀的教育项目。这些经验对于中国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美国:立足学校教育,注重多方参与

美国水教育是以政府和社会组织为核心,企业、学校等主体积极配合的多方合作模式。各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理论研究,内容创新及实践活动中密切沟通合作,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水教育活动,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专业齐全、内容完整的水教育体系。

在面向学校的水情教育方面,中小学生是美国水情教育的重点对象。水情教育从知识、技能和情感入手,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了多个影响面广、内容针对性强、资源共享程度高的专题教育项目,其中较为成功的教育项目有:①以推广水的艺术和历史文化为主旨的教育项目——“河流计划”,创始于 1990年,由美国伊利诺伊州教育部出资设立,项目已被推广至美国23个州和加拿大安大略省几百所中学。学校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河流相关数据资源共享,并定期出版以学生创作、教学成功案例为主的杂志,强化课堂教育;②以行动研究和社区问题解决为主旨的教育项目——全球河流环境教育网络,创于1984年,现已在美国12个州和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建立合作项目。学生在具体问题的驱动下,与社区专家合作,综合各学科知识技能对污染源或其他水域环境破坏因素进行探究;③以增强公民水责任意识为主旨的教育项目——“水收养”计划,由美国环保署(EPA)发起至今已有2 600多个NGO加盟。学生与NGO联手将水知识普及进社区,培养公众节水护水意识。这3个典型项目均有数十年历史,影响面扩大至国际范围。

此外,为推动水教育长远发展,政府不断加大教育资源的支持力度。美国于 1984年开发了WET项目(water education for teachers)——针对教师的水情教育,建立了首支全球性地针对教师的水情教育培训基金,致力于水情教育材料和相关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的开发。建立至今,已服务于50多个国家,完成300多个水知识教育培训计划。对于教师资源的重视,使得美国水情教育有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并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成果,推动水情教育长远发展。

在面向大众的水情教育方面,除了美国众多知名国际或国内非政府组织发挥了强大推动力和影响力外,美国各州政府各级部门也积极发挥作用。在联邦环保署的敦促和协调下,各州都制定了针对本地区的有效利用水资源的计划,并在制定计划时充分纳入民众意见。比较成功的有,1998年Phoenix水务署提出的 “以人为本”水资源保护计划,该计划调查研究了民众喜欢参与什么样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活动,建立了民众和政府之间的伙伴关系。该城市官网对节水计划这样介绍:“节约用水不能强加于人,它必须自愿的、欣然接受,并成为 Phoenix城市和居民的共同责任。”美国的水情教育始终相信,只有当公民接受并亲身参与制定相关节水伦理准则,将节水作为他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才能使城市成功实现长期水目标。

2.法国:设立专业水机构,教育工作与时俱进

法国水情教育以政府为主,主要针对政府公职人员及中小学生,以信息提供和交流培训为其主要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在法国,水情教育不仅致力于营造民众节水护水风尚,也是政府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辅助机制。其教育工作呈现两大特征:

①设立水机构,强调教育系统的专业性。水情教育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各流域管理机构下成立的水机构,该机构由各地方政府工作人员代表各自地方利益组建而成。水机构在进行水资源管理的同时推动水情教育的开展。水机构内设水情办公室,负责水情教育教材的编制、宣传材料的制作、网站的管理及政府工作人员及涉水工作者的教育培训。法国水机构的设置有效地将教育规划与水资源管理融为一体,使得教育内容能更灵活地适应国家宏观资源管理工作的需求。

②强调教育内容的实用性。法国水情教育内容阶段性特征明显,每一阶段教育的内容和期望达到的目标都有所不同,政府会根据该阶段的水资源情况侧重对水情教育某一方面内容进行教育。如在水情教育起步阶段,政府因需建设污水处理厂而提升了水价,该阶段的水情教育主要以宣传污水处理为主。而目前整个欧洲面临水循环被打破及水资源自然灾害问题,水情教育已转向对生态的关注,和对自然的尊重,并以提高城市的防御能力为主。这种针对某一具体目标而集中开展教育的模式,使教育结果能被有效衡量。现今法国的水教育在水污染治理,水资源有效利用和水灾害防范方面有显著成效。

法国着力针对学校和政府官员进行正规化系统化的水情教育,在内容设置上又体现了时效性和实用性,从而达到了政策、管理支持和用水量递减的显著成效。

3.英国:建立专门水消费者协会,全民共同节水护水

英国的水情教育以政府为主,着重面向大众的教育,教育旨在增强民众节水意识,普及节水知识和技能。教育活动以全民互动为主要形式加强了民众参与度。

较为有特色的是英国的水消费者协会(water consumer group)。英国每一个区域都有由地方行政人员和一般民众代表组成的水消费者协会,该协会使民众能参与制定各种节水措施,制定用水器具标准,推广节水型设备,推进废水循环利用,并搭建信息沟通平台来提供相关水情教育服务,提供相关节水信息,规范居民用水行为。水消费者协会的建立,将水资源管理的一部分权责下放给社区居民,大大加强了其主人翁意识。

同时,政府也不遗余力地开展大规模节水教育活动,例如“淋浴力量”(shower power)运动:在英国,每个人目前每天平均使用约150 L水,政府希望到2030年这个数字能降低到130 L。为此政府为民众发放淋浴水表,让民众能准确了解每次洗澡的耗水量,从而达到节约目的。此外,政府还与供水企业合作,面向公众制定了“千禧穹顶”(Millennium Dome)计划,即将处理过的再制水按比例掺入水体中生产城镇用水。水经过处理后,作为卫生用水使用。

4.以色列:充分结合法律法规,加强对用水设备的管理

以色列的水情教育主要依赖于政府推动,以大众的节水教育为主并重视对相关水设施和节水器具的普及和维修检漏工作,通过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达到节水目的。同时以色列水情教育的另一特色是强调与法律和经济手段并行使用,引导人们节水惜水。

为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以色列水管理局与以色列环境保护部充分利用宣传画、报纸、网站、标语等宣传媒介来表彰节水典型、批评浪费水的行为、介绍节水方法、推广节水型器具,大力号召全社会节约用水,同时也制定了相关规定和办法,利用法律手段加强教育效果,例如以色列水管理局发布了《家庭节约用水的十项规定》和《花园节约用水的十项规定》,以色列环境保护部也发布了《节约用水的建议》,并要求所有用水地点必须安装水表,并且每五年更换一次。除此之外,检查水管、龙头,防止滴漏现象已成为相关部门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有关部门还设立了热线电话以方便人们向有关部门报告水管和龙头破损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以色列政府的宣传和节水设备投资力度在国内产生了很大影响,节水意识深入人心。

5.澳大利亚:建立节水标签制度,助力水情教育工作

澳大利亚的水情教育也是以政府为主,企业及民间组织也积极投入,共同面向社会大众开展节水教育。教育不仅通过强大的知识宣传和水危机主题基地的途径,成功地增强了人们的节水意识,也通过对大量用水家电建立了节水效率标签制度,推广节水电器和科技的使用,由此改变人们的用水习惯,达到节水目的。

一方面,政府注重对节水意识的培养,大力宣传日常节水知识和技能,你可以在任何一个政府和有关组织团体的网页上查询到你所需要的节水信息,故澳大利亚的民众普遍掌握了一定的节水知识。在意识的培养上,澳大利亚特色之处在于该国政府在教育中突出了水危机和忧患内容的教育。例如在布里斯班市,市政府为了节水,将市政府广场的喷泉改建为一个以干旱河床为主题的公园,告示干旱对城市的危害。除此之外,这样的危机意识还通过多种渠道对公众进行传播。

另一方面,对于节水科技和产品的宣传推广也是不遗余力。电台、电视台、报纸和公共场所广告等是传递新的节水产品和信息的媒体,加上公共宣传册、卡片等,形成强大的宣传推动力。在宣传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知道节水电器,改变消费倾向。澳大利亚议会在2005年初批准的节水效率标签制度,也就是所有大量用水的家用电器如洗碗机、洗衣机等,都要根据其耗水量分出等级并标示在产品上,许多媒体的广告便开始推荐可以自动关闭水源的新型水管喷头、节水型花园灌溉系统等。

除了政府在不遗余力地推动节水宣传和教育,水务公司集团、水研究机构和一些民间团体也积极参与节水宣传和教育活动,节水宣传教育活动还能得到一些民间团体的资助。澳大利亚水资源管理协会(Australia Water Association)是一个在澳大利亚各地拥有4 000多个人及集体会员的民间机构。这个协会已经有44年历史,一直致力于高效率管理和使用水资源的宣传和推广活动。协会高级管理人员也经常参加一些公众节水宣传和教育活动,介绍澳大利亚目前面临的缺水危机和应当尽快采取的措施等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人认为节约用水不仅是全体公民的职责,也是游客和访客的义务。游客和访客也是宣传教育对象。悉尼的酒店除了在醒目的地方有国际旅游酒店协会关于节约洗涤毛巾、枕套、被单等用品的要求外,还发放悉尼水务公司(Sydney Water)的一张卡片,里面教育旅客节约的重要性和节水妙招。

6.日本:特色亲水教育,推进人水和谐共处

日本水教育是在政府引领下,相关涉水从业者、教育工作者及河流附近居民积极响应的互动模式,以“人—水和谐共处”为最终目标,依托其丰富的海洋河流资源,开展了以“实践体验型”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活动。

①面向公众,日本的水情教育注重政府部门与河川居民的联合,共同关心爱护河流。工作中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努力把水域建设成亲水型空间,构造人与自然亲近的河岸环境,形成特色的亲水教育。现在人们对身边的河流十分关注,将河流看成自己的“养子”,并起了爱称,照顾它(打扫它)。目前仅大阪市就有30多条河流被人们“领养”。在河道周边群众的积极要求和主动参与下,日本开始构造人与自然亲近的河岸环境。

②面向学生,政府着力建设水族馆、博物馆、水教育基地等基础设施,以使学生能充分了解水、接近水,感受水。同时,在学校水教育方面,日本强调教育的沿承性,开展从小学到中学的系列活动,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制定相适应的活动内容和实施方法。从引发对水环境保护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开始,逐步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现状,意识到水问题的严重性,从小培养护水责任。

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推进下,日本水教育加深了日本民众对水环境的全面认识、对水问题的深入理解,对护水节水的主人翁意识。

7.新加坡:大型全民运动,不遗余力落实量化的节水目标

1971年新加坡开始进行真正意义的水情教育,40多年来水情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基本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过。新加坡公共水资源管理局是该国水教育的核心力量。每十年管理局就会制定全国未来十年的节水计划和量化目标,最近的2011—2020年十年计划中,还首次将外籍女佣也列为主要宣传对象,向她们传授如何在做家务时节约用水,进一步扩大了教育对象;同时政府雄厚的财力资源和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使得新加坡的水教育活动以大规模群众运动为主要形式,其中不乏影响深刻的典型项目,例如“Turn it off”“关掉”体验(体验关闭约30 000用户几个小时的水以让公众了解如果水耗竭了生活会什么样)、“10公升挑战”运动(每人每天的生活用水量减少10 L),工商企业节水10%挑战计划、省水之家计划、水资源义工计划等,以实现全民节水的目的。当地报纸、电视频道和广播电台给予该类行动以广泛的媒体宣传。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当地民间组织也纷纷将部分优秀活动加以常态化。新加坡通过这种规模式参与型活动,向人们展示水资源与人们生活及行为方式之间的联系,从而加强社会对水资源的重视,提升社会的节水意识。新加坡教育手段与时俱进,充分运用现代社交网络,通过热门话题加强参与者的互动交流,构建生态社群,并吸引潜在社会团队及社会公众的参与,成功提升了活动的趣味性,进而加强了公众的参与性。

2013年,新加坡成立了该国首个水情教育基金water education fund,该基金由企业(Asia Pacific Breweries Singapore)、大学(NUS,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和政府共同建立,致力于向市民普及水知识和节水技能,以更好地管理城市用水问题,环节水资源稀缺的压力。

三、国际水情教育经验总结

虽然各国水情教育依托于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水资源状况形成各具特色的水教育体系及教育模式,但水资源匮乏、水管理低效及水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使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共通性。

1.将年轻人作为优先群体

在学校针对学生开展节水教育,不仅让他们为未来做好准备,而且可以利用他们的丰富知识和良好行为影响父母和朋友,改变家庭不良用水习惯,扩大水情教育的效果。水情教育做得好的国家都将水情教育作为必修科目。例如法国和日本都将水情教育纳入国家义务教育体系,重视相关教育课程编制、教学方法探索和教师培养。评价结果显示,年轻人水情教育可以较大水平提高节水效果。

2.将节水作为重要内容

尽管水情教育涉及的方面很多,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节水都是水情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水情教育的重要目的。这是因为,通过节水责任、如何节水、节水政策等信息传播,有助于使公众树立水危机意识,主要培养节约水资源的行为,改善供水压力,同时也有助于减少污染和对水环境的压力。从实践来看,很多国家的水情教育,往往以各种水政策水法规为依托,与经济手段紧密结合,利用各种形式手段(节水设备展览会等)、加强节水相关技术技巧的推广应用。发达国家节水设备种类齐全,已覆盖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通过全方位的推广宣传,改变人们的用水行为,达到节水目的。

3.以媒体宣传为基本途径

通过媒体宣传对大众进行教育,是使水情教育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的基本途径。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媒体的作用,包括报纸、杂志、电视的传统媒介以及互联网相关的新媒体,都成为各国政府推广水情知识、开展公共宣传运动、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的通行方式。尤其对于互联网等新生代媒体的应用势必成为未来水情教育的发展趋势,可先由政府发起具有一定规模的群众运动,通过社交网络将参与活动的民众组成生态社圈,政府或社会团体结合生态社圈中人们的特征,进一步组织有针对性的水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水教育循环机制。

4.推动各种形式的社会协作

水情教育涉及的方面众多,要求政府、企业、社会等多种主体之间大力协作和配合。从各国的实践来看,社会的协作形式多种多样,既包括政府与学校、社区、社会(包括社会组织及企业)等的合作,也包括学校与学校间、社区间、学校与社会等之间的协作,甚至发达国家有社会团体在国际层面的沟通交流。

5.重视网络平台的建设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水情教育方面可以扮演重要角色。一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网络的作用,探索搭建了相关的网络平台,不仅成了民众获取水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水情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内容和实践方案,而且网络平台的建立,日益充当了政府、学校和社会三者之间的沟通桥梁,推动了水情教育的深度开展和广泛交流。

6.重视面向实践的教育活动

国外水情教育强调在真实实践活动中发展知识,强化行为。学校教育中通过鼓励学生对身边水资源进行调查、交流和协作,使他们发现问题进而提升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面对公众,政府也开展大量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学校和各种社会组织积极介入,带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该类实践活动需设计得让普通民众看得懂、易实践、针对性强。

7.水情教育相关组织发挥重要作用

无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是各国成立的各种水教育协会、专门的水情教育机构,这些组织成为推动水情教育的重要力量。与高校或科研机构重视理论研究不同的是,他们着眼于整体规划水情教育工作、编制相关材料、发起各种试点项目、组织多样的实践活动、调动志愿者服务、开展与学校等的各项合作。事实表明,水教育机构在传达信息、推广新生事物等方面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成为水情教育不可或缺的实施主体。

四、对我国的启示

国际经验告诉我们,水情教育需要在政府科学地引导和强有力地推动下,立足学生及学校教育,融合各方力量和国际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内容科学的教育活动,才能在较短地时间内让民众自觉增强水资源的共同拥有意识和护水、节水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到保护水环境和节约水资源的行动中。

回顾我国水情教育工作,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但与上述发达国家系统、成熟的水教育体系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参考国际经验,建议我国在今后水情教育实践中应注重以下四方面:①设立专职部门,广泛听取专家建议,结合已有的实践成果,科学制定阶段性的全国水情教育规划;②着力培育专业的水情教育专家队伍,立足我国基本的国情水情,结合全球性的水资源问题和我国现阶段水资源管理需求,编制针对不同层次和群体的,尤其是中小学生的水情教育材料;③加速基础平台和现代传播体系建设,来开展覆盖各阶层,影响全社会的水情教育工作;④打造具有多方合作或国际化合作模型的重点项目或典型活动,加强经验及信息交流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相信在这样的理念和工作基础上,有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指导,准确把握自身国情水情,广泛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中国的水情教育工作必将能获得快速发展,适应新时期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

[1]Diduck A.Critical education in resourceandenvironmentalmanagement: learning and empowerment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999,57(2)

[2]Oliver P,Dennison W C.Popular Education for Water Sustainability: Three Lessons from Reflective Practice[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Water Research&Education,2013,150(1).

[3]Hungerford H R,Peyton R B.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an EnvironmentalEducation Curriculum.A Discussion Guide for UNESCO Training Seminars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Environmental Educational Series 22[J].1986.

[4]WaterEducationFoundation Website: http://www.watereducation.org/about-us-1

[5]Davis J M,Miller M G,Boyd W A,et al.The impact and potential of water education in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 settings:A report of the Rous Water Early Childhood Water Aware Centre Program[J].2008.

[6]Water Ecoculture Project:http:// www.worldomep.org/en/water-ecoculture-a-european-educational-projectfor-preschool-children/

[7]IHP-VIII:water security:responses to local regional and global challenges(2014-2021),2013.

http://unesdoc.unesco.org/Ulis/cgi-bin/ ulis.pl catno =225103&set% 20 = 52E1B5E4_0_438&gp=0&lin=1&ll=1

[8]Chair's Summary Asia Cooperation Dialogue (ACD)Fifth Dialogue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Education on Water and Sanitation Issues”,2-3Oct, 2008.http://www.mofa.go.jp/region/asiapaci/asean/acd/education/summary0810. html

[9]唐小为.美国水教育项目综述:比较与借鉴[J].地理教学,2010(22).

[10]WaterEducation forTeachers, WET Program Website:http://www. projectwet.org/

[11]Water Conservation Office,Phoenix WaterServices Department(1998a), Water Conservation Plan 1998,http:// www.phoenix.gov/WATER/waterpln.html

[12]THEWATERAGENCIESand French water policy,http://ifwn.org/wpcontent/uploads/2014/09/AE-politiquedeleau-anglais-light.pdf[13]Howarth D,Butler S.Communicating water conservation:how can the public be engaged[J].Water Science& Technology:Water Supply,2004,4(3).

[14]Shower Power Program,http://www. waterwise.org.uk/pages/shower-power.html

[15]Meganck.R.The role of water education in achieving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Goals [J].Review of Environment Science Biotechnology, Vol.9,2010.

[16]ArlosoroffS.Managing scarce water:recentIsraeliexperience[J]. Israel Affairs,1995,2(1).

[17]官松,沈海滨.以色列水资源综合管理体制[J].世界环境,2011(3).

[18] Energy Rating Program,http:// www.energyrating.gov.au/about/theenergy-rating-program/

[19]AustraliaWaterAssociationWebsite, http://www.awa.asn.au/

[20]李秀雯.浅谈日本水环境保护意识[J].治淮,2004,(7).

[21]Yoshihiko Tsuruoka.,Research on Environment Education as a Part of School Education in Japan:Issues and Prospects[J].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009(2).

[22]徐振辞,潘增辉.新加坡水资源保护措施及节水简介[J].河北水利科技, 1999(4).

[23]Xie J.Dealing with Water Scarcity in Singapore:Institutions,Strategies, and Enforcement[J].China:Addressing Water Scarcity Background Paper, 2006(4).

[24]Elga Reyes.APB pledges S $300,000 to Singapore’sfirstwater education fund,2014-07-24 http://www.eco-business.com/news/ apb-pledges-singapores-first-water-education-fund/

责任编辑 李建章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on water educ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Wang Yahua,Wu Jiazhe,Ni Guangheng

Water security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since water shortage,ecosystem degradation and environment pollution have become the bottlenecks that restrai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water education should be employed as major strategic measure for safeguarding water security.General introductions are made on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of water education,as well as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future trend.Summarie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s in four aspects of education objects,methods,contents and typical projects are conducted by means of selecting typical countries such as USA,France,U.K.and Japan etc.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have been accumulated in the respects of education model and general principles.In order to satisfy national strategic needs,it is suggested to make periodical strategic plans,train professional personnel,focus on basic platform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ypical projects participated with various stakeholders.

water education;ecological civilization;international experience;lessons learned

TV+G4

B

1000-1123(2016)16-0004-06

2015-12-07

王亚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事务治理与资源环境管理,水管理与政策。

水利部水情教育中心委托课题“全国水情教育规划编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57315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B164)。

猜你喜欢
水情节水水资源
水资源(部级优课)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曹新刚
基于单片机的简易水情检测系统装置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