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6-02-05 11:02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24期
关键词:抗凝剂蓄积机采

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王 闽

目的探究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制定有效护理对策,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方法采集2 688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资料,对献血者献血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分析造成献血者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因素。结果所有献血者中,共有76例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轻度占71.1%,中度占23.7%,重度占5.3%。精神紧张、抗凝剂蓄积反应是造成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个体因素也可引起不良反应。结论积极与献血者沟通,缓解其存在的不良情绪;控制血液采集速度,采集前、中给予补充葡萄糖酸钙等护理对策,可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献血不良反应;机采血小板;护理对策

在成分输血发展的背景下,临床对血小板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机采血小板具备剂量大、纯度高、副作用小、治疗效果好等诸多优势,受到临床的高度关注[1]。然而,机采血小板由于采集时间相对较长,个别机型离体血量较大及献血者对抗凝剂反应等个体差异,容易引发献血不良反应[2]。因此,在机采血小板采集期间要做好护理工作。现回顾性分析76例献血不良反应资料,分析造成不良反应原因,采取有效护理对策,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2月我血站机采血小板献血者2 688例,所有献血者均满足《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采前血细胞比容(HCT)≥0.36,采前血小板计数(PLT)≥150×109/L且<450×109/L,预测采后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其中男1 601例,女1 087例,年龄19~55岁,体质量48~85 kg。

1.2 方法

应用血细胞分离机(型号:Amicus、TRIMA)及其一次性配套耗材进行血小板采集,抗凝剂选用ACD-A(费森尤斯医疗用品有限公司)。采集前,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对献血者进行体格检查及初筛,根据不同机型要求,把采血计划和献血者初筛数据准确输入单采程序。完成血小板产品采集,一个治疗量血小板计量为2.5×1011/L,容量250~300 ml。

1.3 判定标准

献血前、中、后,出现心跳、呼吸加快,面色苍白,眩晕、口唇麻木等症状,判定为轻度;在轻度症状的基础上,伴有心悸、恶心呕吐、胸闷、血压下降等症状,判定为中度;在轻、中度上伴有心律不齐、晕厥、意识模糊、惊厥等症状,判定为重度[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献血不良反应状况分析

2 688例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中有76例出现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其中轻度54例占71.1%,中度18例占23.7%,重度4例占5.3%。76例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捐献者中有37例是因精神紧张造成的,30例是因抗凝剂蓄积反应,7例因低血容量反应,2例因抗凝剂过敏反应,可见精神紧张和蓄积反应造成献血不良反应较多。

2.2 个体差异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间的关系分析

个体因素中,年龄:19~40岁1 838例,发生不良反应54例,41~55岁850例,发生不良反应22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男1 601例发生不良反应35例,女1 087例发生不良反应41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45~60 kg有1 943例,发生不良反应64例,>60有685例,发生不良反应12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次数:献血1次的1 806例,发生不良反应61例,献血≥2次的882例,发生不良反应15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年龄外,体重、性别和献血次数等都可引起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

3 讨论

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临床用血需求,血小板等血液成分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且需要大量的血小板为临床治疗提供保障,在采血前,要确定献血者是否满足捐献条件,若满足,则提示其血小板的实用性与安全性高[4]。在人体血液循环中,血小板的寿命在7~11 d。通常情况下,待献血者捐献2~3 d后,血小板能够恢复正常水平,与捐献全血相比,恢复所需时间短。有关资料显示[5-6],捐献血小板量低于总血小板的25%情况下,不会给献血者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且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以发现,机采血小板出现献血不良反应,大多数是轻度不良反应。精神紧张与抗凝剂蓄积反应是造成献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所谓的抗凝剂蓄积反应,指的是应用枸橼酸钠抗凝剂引发低钙血症。采集血小板期间,对全血量进行处理时,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这使得大量的枸橼酸钠抗凝剂进入献血者体内,因此,造成献血者抗凝剂蓄积反应。本次研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献血不良反应者均出现抗凝剂蓄积反应,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回输全血过程中,增加了人体内枸橼酸钠浓度,降低了血液钙离子,进而出现低钙反应。

相关资料显示[7-8],在献血者中,出现精神紧张者大多数是初次献血者,由于其缺乏机采血小板相关知识,加之采集血小板时间较长,极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另外,采血护士穿刺水平较低,未能一次穿刺成功等亦可造成献血者紧张。在紧张状态下,易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心输血量、回心血量,扩张周围末梢血管,进而引发血管抑制性献血反应。本次研究还发现,献血者体重、年龄、献血次数也会影响献血不良反应发生。首次献血者、年龄过大、体重较轻,均可引发身体应激反应,导致献血者出现献血不良反应。

为了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整个采血过程中要做好护理工作。(1)加强采集前的健康宣教。采血前,要向参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进行健康宣教,耐心、详细地向其介绍机采血小板的原理、安全性、采集所需时间及整个流程,以缓解献血者存在的不良心理。通过积极沟通,建立融洽的关系,以降低因精神紧张引发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其次,做好抗凝剂蓄积反应的预防工作。血小板采集期间,由于输入枸橼酸钠,降低血液内钙离子浓度,使得血小板献血者出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口周发麻、心率下降等低血钙症状。血小板采集前、采集中可以给予献血者口服钙剂,以降低抗凝剂蓄积的不良反应。(2)做好机采献血者选择工作。机采血小板过程中,需要多次、反复回输,故需要对血容量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尽可能不选择身材偏瘦、偏高,体重刚满足标准献血者,这些献血者耐受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出现献血不良反应。选择献血者时,要对其手臂上静脉进行观察,要求上静脉粗大,以对机器回输血液及采集血液的速度进行控制。(3)加强环境护理。献血环境给献血者行为造成直接影响,且与献血安全性有着密切联系。所以,血站护理人员,要做好机采室环境护理,保持环境干净、整洁、温度适宜、光线充足,营造轻松的氛围,缓解献血者存在的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在献血者休息区域内安装电脑、电视等设备,创造良好的氛围,促进献血者依从性提升。(4)加强采血人员专业技术培训。采血人员未能一次穿刺成功,易导致患者出现应激反应,增加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血站要定期对采血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其操作水平,尽可能实现一次穿刺成功,沉着、冷静处理突发状况。最后,做好不良反应护理。对于出现头晕、心慌等症状的献血者,要取其平卧位,屈曲双腿,深呼吸,让身体放松,并闭目休息10 min。对于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的献血者,要立即停止采血,取献血者平卧位,屈曲双腿,待症状有所缓解后,给予饮料。对于出现大小便失禁、抽搐、昏厥献血者,除实施上述护理外,实施葡萄糖液静脉注射。意外状况献血者,及时送医院就诊。

综上所述,精神紧张与抗凝剂蓄积反应是造成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采血期间,采血人员要尽可能一次穿刺成功,并对献血者症状进行观察,做好环境护理、心理护理等工作,减少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

[1]周巧群,付红梅. 护理干预对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5):877-878.

[2]张玉华. 机采血小板冲红防范处理方法探讨[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78.

[3]刘颖,徐洪卫. 护理干预对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发生率的影响[J]. 吉林医学,2011,32(30):6484.

[4]徐桂秋. 护理干预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心理状态及献血反应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8):3045-3046.

[5]时宝红,严芳,侯小玲. 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心理及献血反应的影响[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7):911-912.

[6]田秀花,王英. 两种护理模式在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输血杂志,2015,28(1):81-83.

[7]陈娟. 护理干预对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0,12(4):363-364.

[8]高振玲,王青,王纪成,等. 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4-5.

Analysis of Causes of Blood Donation Adverse Reaction of Machine-collected Platelets and Nursing

WANG Min Quanzhou Center Blood Station,Quanzhou Fujian 3620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adverse effects of blood donation in platelet collection,and to develop effective nursing strategies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blood donation adverse reactions.Methods2 688 cases of platelet blood donor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blood donation were observed. The factors that caused blood donation adverse reactions were analyzed.ResultsAmong all the donors,76 cases of patients had adverse reactions,including 71.1% mild, 23.7% moderate and 5.3% severe. Mental stress,anticoagulant accumulation reaction is the main cause of adverse effects of blood donation platelet collection,individual factors can also cause adverse reactions.ConclusionTo communicate with blood donors actively,to alleviate the negative emotions,to control blood collection rate,before and during the collection of calcium gluconate and other car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to blood donation.

Adverse reactions to blood donation,Platelets collected by machine,Nursing strategy

R473

A

1674-9316(2016)24-0190-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24.110

泉州市中心血站,福建 泉州 362000

猜你喜欢
抗凝剂蓄积机采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抗凝剂皮下注射腹部定位卡”在预防皮下出血中的应用
不同抗凝剂对黄鳝外周血抗凝效果的比较研究
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抗凝剂的初步筛选
藏药佐太中汞在小鼠体内的蓄积
浅谈藏医“疾病蓄积”与健康养生
手摘棉和机采棉加工的质量与成本分析
组合式籽棉清理机在机采棉清理工艺中的应用
新型组合式机采棉清理机简介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