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英公开赛决赛谌龙vs约根森的技战术对比分析

2016-02-05 06:16辛永杰黄伦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谌龙杀球后场

辛永杰 黄伦



2015年全英公开赛决赛谌龙vs约根森的技战术对比分析

辛永杰 黄伦

羽毛球界的四大天王陶菲克和盖得相继退役,李宗伟的禁赛,世界羽联排名出现变化,涌现出一批年青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取世界羽联积分排名前两名参加的全英公开赛决赛,采用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进行技战术记录分析。结果表明:两名羽毛球运动员的技战术更全面,网前争夺更加激烈。节奏把握感强,防守反击的能力强,失误越少,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全英公开赛;技战术;运动员

作为世界羽坛最悠久的羽毛球赛事,被称之为非正式的世界羽毛球锦标赛。每年的全英公开赛虽然奖金和级别不高,但都吸引者多名世界顶尖的羽毛球运动员参加,它是羽毛球运动的起源地,也是每年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的起点,代表着历史和权威。林丹因为年龄和伤病问题,李宗伟的涉禁药禁赛问题,拥现出一大批的年轻运动员。分析他们之间的比赛数据,了解当前世界羽坛发展趋势。为教练员提供技战术参考。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5年全英公开赛的冠亚军谌龙和约根森的决赛进行技战术对比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中国体育资讯网、百度、图书馆馆藏,收集羽毛球技战术相关理论,运动员数据信息。阅读关于羽毛球技战术的期刊10余篇。

1.2.2 录像统计法:下载了2015年全英公开赛男子单打的决赛视频,进行技战术统计分析,整理谌龙和约根森的技战术特点。

1.2.3 数理统计法:对于比赛的数据进行统计,输入Excel表,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1.2.4 对比分析法:对获得的运动员数据比赛进行对比研究。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015年全英公开赛展开冠军的争夺,谌龙问鼎男子单打冠军。在与丹麦球员约根森的决赛中,谌龙后来居上以2比1逆转获胜夺冠。男子单打决赛在赛事的前两号种子之间进行,谌龙和约根森此前交手过7次,谌龙6胜1负。但最近在印尼公开赛上,约根森赢了。比赛一开始,约根森就加快节奏,占据主动,加强进攻抢网,赢了一局。第二局,谌龙加快了比赛节奏,掌握主动,调动对手,扳回一局。第三局谌龙占据领先优势,约根森连续失误,谌龙20比11领先到赛点,放松,最后以21比15拿下了比赛。

2.1 谌龙和约根森的发球位置对比分析

1区2区3区4区5区合计谌龙3357%35%00%00%2238%58100%约根森2648%36%12%815%1630%54100%

谌龙是反手发球,约根森是正手发球。从上表中可看出,谌龙和约根森发球1区和5区都比较多,各占到95%和88%,2区的发球数相同;整场比赛谌龙发球落点分布比较少,3区和4区根本就没有,约根森发球落点的分布较多,说明两名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发球位置大都分布在前场,有利于制造机会,发后场球由于对方战网过于靠前,注意力不集中,多用于突袭,破坏对手节奏。相对于约根森而言,谌龙的发球落点比较单一,易使对手找到机会进行抢攻,约根森的发球落点较全面,其注重发球抢攻,加快节奏;谌龙紧跟节奏,注重防守,寻找机会,战胜对手。

2.2 谌龙和约根森的技术运用对比分析

2.2.1 谌龙和约根森的前场技术运用对比分析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两名运动员的前场技术运用分别为48%和51%,大约占到全部技术运用的50%,以其为模板可以看出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网前技术都非常全面。谌龙的前场技术运用从多到少依次是挑、搓、扑、勾、推;约根森的前场技术运用从大到小是搓、挑、推、勾、扑。谌龙运用最多的是挑球,约根森运用最多的是搓球。约根森的搓球技术、勾球技术和推球技术强于谌龙。约根森控制网前能力强于谌龙,限制谌龙,制造更多的高球和被动球机会,使其战术不能有效发挥,使其可以得到更多的进攻机会。谌龙的挑球和扑球技术运用比较多,说明谌龙更善于被动防守,调动对手,消耗对方体力。

2.2.2 谌龙和约根森的中场技术运用对比分析

挡抽挑合计谌龙占百分比8980%1514%76%111100%约根森占百分比6056%1413%3331%107100%

上表谌龙和约根森的击球百分比,挡球到网前的次数多,其次是抽球和中挑球。约根森的中挑球技术更好,占到31%,谌龙只有6%,约根森的中场技术更加全面。挡网和中挑球技术的运用,一般都相对于对方的杀抽技术,中挑高球更容易失误,这种中挑技术在比赛中要讲究突然性,才有可能达到进攻的目的。抽球的次数两者相当,说明两者平抽球技术相当。防守相当,进攻能力也就相差无几,就看调动对手和对手失误的多少。

2.2.3 谌龙和约根森的后场技术运用对比分析

根据数据画出的折线图,可以看出在这场男子单打项目中,谌龙与约根森后场技术水平相当,从反手到高吊杀基本上是上升的趋势,因此后场的球路多用于进攻(进攻>调动>过度)。高远球的击球百分比达到21%和30%,约根森用于缓冲进攻和过渡的击球数多于谌龙,约根森的体能是弱于谌龙的。吊球的技术运用谌龙比约根森高,因此,在场上可以更多地调动对手,节省体力,加强后场的进攻能力。杀球数两者相当,说明两者进攻能力相当,因此主要看调动对方的能力,控制比赛的节奏。

2.2.4 谌龙和约根森的得失分技术对比分析

谌龙和约根森得分技术对比

谌龙和约根森失分技术对比

谌龙得分技术从多到少依次是杀球、前挑、挡网、搓放;约根森得分技术从多到少依次是杀球、搓放、推球、中挑和高球。得分技术运用最多的都是杀球。谌龙杀球得分能力突出,防守也突出。约根森偏向去抢网进攻,网前质量高,接杀球的方式多为是中挑球,变化多,造成谌龙的失误。谌龙最近在比赛中加强了反手抽球和杀球的进攻,以及网前封网的能力。在最后一局的比赛中,谌龙的表现更为稳定,迫使约根森出现失误,赢得了比赛。

从上图可看出,谌龙失分从多到少依次是前挑、杀、挡、勾球和高球,约根森失分从高到低依次是搓放、中挑、前挑、高球、推球。在赛场上,运动员之间相互限制,身体和心理的对抗就表现在了技能的运用上,而特长技术用得多了反而会失误,谌龙和约根森赛场上用的技术最多的是挑球和搓放,分占52%和47%,而失分技术最多的是前挑和搓放。谌龙在赛场排名第二失分表现是杀球技术,它是其最主要的得分技术,但失误也多,因为杀球速度最快,运动员在这项技术的运用上是既爱又恨,它有很强的震慑力,但高水平运动员接球又很容易,就要求运动员在杀球时控制好落点;还有就是下一拍的回位和预判,会直接导致运动员的失误,甚至失分。约根森的前挑和中挑的失分次数都很多,其挑球后的预判不好,挑球的质量不好,谌龙的杀球很有威慑力,直接影响对手。反手后场是背对球网的一种击球手段,视觉上看不到落点和对手方位,心理上就会出现担忧,就会破坏运动员的节奏,从而控制对手。谌龙应该加强反手击球的练习。

2.3 谌龙和约根森的位置与球路的交叉分析

2.3.1 谌龙的击球位置与落点的分析

右前右中右后中前中场中后左前左中左后右前401886428439右中5711101923右后1451000262313中前1212214192225中场322631620中后310210554左前502129120241左中3062820130左后313515630121719合计15259735418169960144

(表中横排表示球的落点,竖排表示运动员的站位)

从上表中的合计可看出,谌龙的击球落点前四分别是右前、左后、左前、右后。反手搓放网前是最多的;右后场进攻中线能力不足;反手勾球和中挑后场没有;正手网前挑对角后场和放网前最多;接杀球正反手挡直线最多,其次挡对角线;反手网前最多的是搓放直线和挑对角高球;正手后场吊直线和杀直线最多,大约1:1,直线后场和吊斜线次之,占前面的一半左右;头顶后场杀直线和吊直线也最多,但杀球更多一点,其次是对角高球。谌龙的防守能力突出,能有力的调动对手。但是线路有时太固定,容易让对手抓住机会,造成节奏的失控,不利于进攻机会的把握。根据其反手能力有欠缺,中场进攻能力不足。

2.3.2 约根森的击球位置和与落点的分析

从上表中的合计可看出,约根森的击球落点前四是左后、左前、右前、右后,约根森也属于拉吊突击型选手,但是其主要逼谌龙的反手,造成谌龙回球动作迟缓而寻求机会。约根森用的最多的直线搓放网前;网前放网和挑对角后场是对应的,不过反手挑对角线路很少;正手勾对角线,反手抽球和挡斜线没有;在赛场上技术都没有用到,说明这种技术自己不够重视或者对这种线路没有把握,害怕对手抢先做出判断,威胁自身。该加强这方面的进攻意识。右后场进攻能力不足,过渡球处理的能力不足,中场的挑球能力突出;找出其缺点,提高预判,才能抢得先机。

2.4 谌龙和约根森的战术运用分析

右前右中右后中前中场中后左前左中左后右前021725760558右中124110171010右后74415017239中前2071429357123中场411153001中后111140141左前490113139613左中2128301104左后112631464211522合计114459145302313364141

(表中横排表示球的落点,竖排表示运动员的站位)

运动员比局相持战术守中反攻压后场战术拉吊突击过渡球战术高吊杀上网吊杀战术高杀战术高吊战术抽压战术发球抢攻接发球抢攻对方失误合计谌龙122130012011111522522130203001213220341020000721合计693854160411957约根森121522111021212120511110010043173021202000014315合计2874341112210753

从表中看出第一局比赛战术运用全面,拉吊突击使用率最高,但找不到的战术特点,没要以我为主,打出特长。约根森5次使用压后场战术打乱了对方节奏,才能取得胜利。第二局比赛双防守中反攻各得5次机会,相持球战术谌龙获得优势,虽然约根森发球强攻得分,但失误更多。等到了第三局,约根森关键分的失误,谌龙正手杀斜线得分的,暴露了约根森缺点,取得了最终胜利。加快节奏更要打出自己的特点,让对手追不上,“抓”不住。。就像第二局开局以后约根森和谌龙都能够防住对方的进攻而后反击,接下来就是使用其的特长手段,打其弱点,破坏对方节奏,造成对方回球失误,最终谌龙赢得比赛。赛场上早已不是单个技术特长就能取胜,两三个技术的组合也以不行,单个战术手段也不能获得胜利。而是由防守,相持和进攻三个总战术决定的。

3. 结论

3.1 谌龙发球落点单一,注意不到第二拍的抢网,导致前三拍的防守压力。约根森用正手发球,但是发球落点多样,又注意第二拍的抢网,但是节奏越快,速度越快,出球质量要求太高,反而失误也挺多。

3.2 谌龙的前挑技术和约根森的搓放网前基本一致,前场进攻能力弱于对手,不怕对手“抓”,而积极的调动对手;中场防守能力相当,约根森的中挑技术运用的好,造成谌龙失误;后场杀球次数相当,谌龙吊球次数占优,约根森起高球次数多,说明谌龙调动约根森能力更强。

3.3 得分能力谌龙稍强于约根森,杀球得分都是最多的。一项技术运用的越多,得分能力也多,质量要求的高,依赖性也高,失误的次数也稍多,就像谌龙的挑球和约根森的搓放网前一样,失误也排名第一。谌龙有反手失误,应加强反手后场的进攻能力。

3.4 击球位置和落点,谌龙和约根森都属于拉吊型选手,都控四方球多;直线击球次数大大超过斜线击球数,大约比例是三比一。直线球多用于进攻,斜线求多用于调动对方和过渡击球。

3.5 谌龙和约根森都属于守中反攻性的球员,相较之下约根森更属于抢网快攻跟多一点。

在比赛中失误影响成败的比值占得太多,尤其是约根森的第三局失误分值。单个技术多两至三个技术组合组成的战术得分能力较少,主要依赖的是进攻、相持、防守这三个阶段的节奏转换能力。

4. 建议

4.1 谌龙在保持防守能力的同时,要加强后场杀球和抢网进攻的能力,一定要控制好每局比赛中失误的次数,不要过多的让对手有可乘之机。发球线路要多变,打破常规,多培养斜线进攻球路的实战练习。

4.2 约根森在这场比赛中加强了抢网进攻的能力。比分较接近,只差四分。但其全场都在抢攻,过犹不及,造成了第三局的严重失误,失了七分,转换防守方式失误较多,输了比赛。比赛中节奏要把握一个度,要有快有慢。既要跟得上,也能慢的下来,才能减少失误。

[1] l刘丹,聂上伟,孔明敏. 第 30 届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林丹和李宗伟技战术统计分析[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30(1).

[2] 朱健文.羽毛球新赛制实施后男子单打技术的转变和趋势[J].竞技体育2011,30:15.

[3] 刘元芳.第30届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单打前 8 强比赛得分技术统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5

[4] 李堃.2012 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比赛男单前四名运动员技战术特征分析[D]成都体育学院,2013,4

[5] 高文鸣.第30届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前四名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5

[6] 程勇民.“快、狠、准、活”技术风格对中国羽毛球运动的促进与制约[J].体育学刊,2005,12(2):99-101.

[7] 钟建萍.羽毛球新旧赛制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后场技战术分析[J].中国体育科 技,2010,46,(l):93 一 96.

[8] 戴劲,钟建萍.羽毛球男子单打优秀选手前场技战术特征的对比分析[J].运动,2009,(2):23 一 41.

[9] 王珽珽、范婕.世界羽毛球优秀选手林丹、陈金、李宗伟、陶菲克发球与接发球技战术特征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院报,2012Vol、28 No、2April.

[10] 程勇民,闫济宁,陈江.中国羽毛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特征及其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1997,(5):63.

辛永杰,广州体育学院。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2.003

猜你喜欢
谌龙杀球后场
中外羽毛球混双运动员不同区域杀球分布及效果研究
谌龙:老将的坚守与坦然
羽毛球优秀女单运动员马琳后场技术使用特征分析
一个谌龙球迷的内心独白
谌龙:儿子做伴 新帅加持
羽毛球接杀球,是不是你的心魔?
2017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创造和限制杀球进攻途径的研究
谌龙: 儿子做伴 新帅加持
我国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谌龙的后场技术分析
我国优秀羽毛球女单选手李雪芮后场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