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校男女教师亚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2016-02-05 06:17王磊冯梦杨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敌意亚健康男女

王磊 冯梦杨



河南省高校男女教师亚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王磊 冯梦杨

目的:调查研究河南省高校男女教师亚健康状况并探讨可能的原因。方法:选取河南省的15所高校的男女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OSIM亚健康状况调查表(SCL-90)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男女教师亚健康分析表明他们均处在正常范围内,发生率分别为27.9%和15.6%,男女教师在亚健康症状主要表现不同,但强迫因子都是第一位的,河南省与国内常模比较中男性有差别而女性差别不大,本文并对这些差别与趋势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河南省;高校;男女教师;亚健康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生活的越来越紧张,人们所承受的压力增大,亚健康人群增多,由亚健康引起的问题也日趋增加,亚健康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高校教师作为从事教育、科研等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在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引起教师本人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使高校男女教师保持健康的身心,从而为河南省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校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也难以避免亚健康问题的困扰,我们应该看到,在积极研究亚健康对全社会的影响的同时,也应该关注男女教师作为社会一个专门群体,有它自身的亚健康特点,这是我们研究河南省高校男女教师亚健康的目的。本文着重河南省高校男女教师亚健康的特点并试图对其成因进行初步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河南省地处不同地方的高校: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南阳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等高校中的男女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为河南省高校男女教师的亚健康状况,发放调查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32份。

1.2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检索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采用MOSIM亚健康状况调查表(SCL——90),该调查表共90个选项,从生理和心理的多个角度反映评价个体的亚健康状况,并将相关因素聚类,可以很直观的发现问题的倾向性。量表构成:由90个问题组成,对每个问题采取1、2、3、4、5五级评分。进一步分出10个症状因子,如焦虑、抑郁、恐怖、强迫和人际关系敏感等。

表1 河南省高校男女教师SCL—90数据分析结果及比较

P1:男性与女性相比的差异性;P2:男性与常模相比的差异性;P3:女性与常模相比的差异性

实施操作的基本步骤与方法:第一,建立合作关系,向受测者说明测验的意义、作用和要求,让受测者了解测验并能认真合作地完成测验。第二,回答问题或填写表格对每个问题选择四个答案之一。第三,参照测验手册评分与解释。(①分析总均分 根据总均分是否大于2初步判断有无心理健康问题;②分析因子平均分 根据因子分是否大于2初步判断有无各类心理问题;③分析项目分 根据项目分是否大于2初步判断问题的主要表现。)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河南省高校男性教师的亚健康状况结果分析

2.1.1 河南省高校男性教师的亚健康现状

我们调查的男性教师共449人,调查对象当中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个人总分大于2)共232人,占总数的27.9%。从近年来的各种文献来看,我国人群的亚健康发生率从20%-75%[1,2,3]。可以看出河南省高校男性教师的亚健康发生率一般,发生率状况较全国一般。从河南省高校男性教师亚健康总均分1.72来看(如表1),也表现出男性教师总体水平高于全国正常水平,说明男性教师健康状态总体处于一般水平,我们认为学校相对独立的工作环境,规律的作息制度,宽松的运作体制等多方面的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男性教师的亚健康发生率较低这一现象。

对男性教师亚健康各项因子分析表明,河南省高校男教师的强迫因子27岁-35岁这一年龄段总均分最高,强迫因子主要指工作(1、学历提高;2、晋级职称)、生活和家庭以及社会的压力,但又无法摆脱的压抑和行为。河南省高校男性教师之所以这个因子突出,是与1、年龄段成家立业(买房和结婚等)和工作社会压力要求相吻合的,这使人产生了追求完美的强烈愿望,而这种愿望往往过度而产生了强迫症状。排在第二、三位的分别是人际敏感因子、敌意因子。人际敏感因子主要指某些人存在不自在与自卑感,特别是与其他人相比较时更加突出。河南省高校近几年的分配制度改革造成一些学校竞争的激烈,迫使人们不自觉地在各个领域进行相互比较,从而使某些人在人际交往中产生自卑感,心神不安,明显不自在,特别是人际交流中的自我意识,消极的期待亦是这方面症状的典型原因。敌意是人在思想、感情及行为三方面所表现出的厌烦的感觉,争论直到不可控制的脾气暴发等现象,很显然,这与前一项人际敏感因子有关系,人际敏感因子的强化,就会使敌意得以表现,尤其是男性,他们生活在竞争激烈的环境里,家庭的责任和工作社会的学历压力,在心里发生一些冲突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敌意。因此在这个以男性为主的天地里,如何引导他们的思想与行为是值得研究的。在各项因子中,恐怖因子的得分最低,恐惧因子主要反映对陌生的环境、人、事物的适应能力,而河南省高校男性教师此分最低,这也可以从男性群体的心理特质得到很好的解释。

虽然男性教师总体水平正常,但对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应给予重视,了解他们的亚健康特点与成因,对进一步改善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大有裨益,因此我们进行了一些分析与探讨。我们将处于亚健康的232人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他们中各因子得分最高的四项分别是强迫因子(2.85±0. 89)、敌意因子(2.73±0. 63)、人际敏感因子(2.71±0. 78)、抑郁因子(2.65±0. 85),其中前三项与我们前面的结果相同,对它们的分析在此不再叙述,但抑郁因子的出现值得我们重视,抑郁因子是苦闷的情感与心境为代表性症状,还以生活兴趣的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等为特征,它反映了失望,悲观以及与抑郁相联系的认知和躯体方面的感受,另外,还包括有关死亡的思想和自杀观念。河南省高校男性教师这一因子的突出,特别是它在总体表现亚健康的人群中还占了较主要的因素,我们认为它的出现与敌意相同,是对人群所处环境的另一种反映,只不过在表现上与敌意相反,由兴奋转向了抑制,但可以说在对人的负面影响上它的作用可能要大,进一步说明单位对职工思想引导方法手段有待重视和改善。

2.1.2 河南省高校男性教师与国内其他男性的亚健康比较

表2 河南省高校男性教师与国内其他男性亚健康状况的比较

从表2看出,河南省高校男性教师亚健康水平总体高于于国内其他男性亚健康水平,并具有显著性。分析其成因,主要还是在于双方的工作任务与环境不同。高校男性教师虽然工作环境宽松,但是专业要求较高,作息时间规律,再加上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专业和技术要求较高,科研任务压力较大,思想上缺乏有效和多方面的疏导手段,导致他们的心理问题多,难于解惑,从而亚健康水平较高。因此,建议相关单位采取措施,开拓疏导途径,减轻他们的各种压力。从各项因子的分析来看,河南省高校男性教师其它因子的值均高于国内男性,但强迫因子明显高于国内男性且具有显著性,为什么强迫症状比国内其他男性还突出,我们分析认为这与技术人员对理论与数据追求严谨有关,也就是他们职业习惯行为向生活的延伸。

表3 河南省高校女性教师与国内其他女性亚健康状况的比较

2.2 河南省高校女性教师的亚健康状况分析

2.2.1 女性教师的亚健康现状

调查中女性教师有130人表现出亚健康(均分大于2分),发生率是15.6%,较国内发生率低,调查女性教师亚健康总均分是1.39,总体也处于正常范围之内,表明女性教师的身体状况很好,在国内属于高水平,究其原因除了前面提到的环境外,也与女性教师在高校人数相对男教师人数较少,学历层次较高,社会和家庭地位相对优越。

在女性教师亚健康各因子的分析中,占首位的亚健康因子仍是强迫因子(1.54±0.52),它的发生与男性教师产生的原因相同,除此之外,与男性教师同样,女性教师排在前的也包括附加项(1.41±0.49)和人际敏感因子(1.39±0.55),而代替排在男性教师第二位敌意因子的,女性教师排在第二位的为抑郁因子(1.44±0.57)。女性教师之所以这个因子的分值较高,与性别有关,在男性受到压力表现为敌意的时候,女性往往表现为抑郁。女性教师排在末位的仍是恐怖因子,这点与国内常模和男性教师相同。

2.2.2 河南省高校女性教师与国内其他女性亚健康的比较

河南省高校女性教师与国内其他女性相比,总均分及大部分亚健康因子均无显著性差异,这一点与男性教师两类人的巨大差异明显不同,表明女性教师在高校,因为所从事的工作同男性教师大部分相同,如教学和科研及一些行政文秘工作等,且女性教师生活和家庭的压力相对更少,所受的瞩目更多,优越感强,压力相对于同一环境的男性教师也少,因此与国内其他女性差异小。但河南省高校女性教师也有与国内其他女性有显著差异的因子,如敌意因子,抑郁因子和精神病性因子,它们的值都比国内其他女性的值要高,我们分析这是因为她们长年处于学校的环境里,心理及行为上或多或少受学校管理方式的影响,因而表现一些敌意症状,表现出意识行为的精神病性症状;出于保护的目的而表现出逃避的抑郁症状。由此提示我们应该注意在整体中的少数群体的身心状况,改善她们的生活工作环境,关注她们的身心问题。

2.3 男性教师与女性教师的亚健康比较分析

河南省高校女性教师的亚健康发生率是15.6%,与男性(27.9%)相比有显著性(P<0.05),而且在亚健康的总均分与各因子的比较上,女性教师的得分均比男性低,全部具有显著性(如表2),表明河南省高校女性教师相较于男性教师其亚健康水平要好。前面已经提到,她们在某些因子上甚至比全国平均水平都低,说明相对于男性教师在高校所承受的压力,她们的在高校工作对亚健康的形成上没有什么差别,甚至在某些方面要好于男性教师。

3.结论

河南省高校男性教师总体亚健康水平处在正常范围内,发生率为27.9%,处于全国一般水平,亚健康症状主要表现在强迫因子(2.85±0. 89)、敌意因子(2.73±0. 63)、人际敏感因子(2.71±0. 78)上;男性教师与国内常模比较,各种因子河南省高校显著高于国内,说明河南省高校男性亚健康现象较为严重。

河南省高校女性教师总体亚健康水平处在正常范围内,发生率为15.6%,低于全国水平,亚健康症状主要表现在强迫因子(1.54±0.52),抑郁因子(1.44±0.57)、附加项(1.41±0.49)上;河南省高校女性教师与国内常模比较总均分及大部分因子无差异,但河南省高校女性教师敌意因子,抑郁因子和精神病性因子的值比国内常模的值要高,提示我们要注意这一群体问题。

从调查结果得知,河南省高校男性教师比女性教师亚健康水平差。

[1] 陈国元,刘卫东,刘四海等. 三种不同职业人群亚健康现状及其预防对策. 劳动职业卫生与病伤, 2002; 17(2): 83-85.

[2] 张素炎,常群英等。军人亚健康状态的调查及分析。华北国防医药 2 0 0 2;1 4(6):406-407

[3] 吕兆彩, 张弘, 时学峰等. 五所武警医院护士亚健康调查分析及对策. 武警医学, 2002; 13(11): 693-695

[4] 赵瑞芹, 冯敬. 国内外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及对比分析. 国外医学情报, 2002; 23(3): 14-17.

[5] 许强.宁波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研究[J].温州大学学报,2008,29 (3):44~46.

2015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规划课题“河南省高校男女教师亚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2015-GH-383)。

王 磊(1974.3-),男,汉族,河南西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副教授,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冯梦洋(1989.12-),男,汉族,河南安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体育运动训练学,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2.065

猜你喜欢
敌意亚健康男女
青少年外显、内隐攻击倾向与敌意归因偏差关系研究
短暂相逢?
男女有别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跟踪导练(一)
男女交往最忌讳什么
跟踪导练(二)(6)
感觉那时男女很平等
消费者敌意、购买意愿与人口因素的相关性及营销启示
搞笑男女的幽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