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2016-02-06 04:55朴美香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8期
关键词:呼伦贝尔畜产品存栏

朴美香

(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延边 133000)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朴美香

(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延边 133000)

文章分析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结合当地牧区现状和牧民的生活,探讨制约呼伦贝尔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创新草原管理制度、控制牲口数量、遏制草原退化、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畜牧业产业化进程等建议。

呼伦贝尔草原 畜牧业 可持续发展

1 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

1.1 牲畜存栏情况

呼伦贝尔市牧业年中牲畜存栏达1 955.4万头(只),增长3.9%。其中,大牲畜和羊存栏1 768.04万头(只),增长4.0%;生猪存栏187.35万头,增长3.3%。

由2015年末存栏量与年中存栏量计算可得,全年牲畜出栏868.8万头(只),增长7.5%。牲畜出栏率44.4%,比2014年增长1.5个百分点,其中,生猪出栏117.09万头,比2014年同期增加6.1万头,增长5.5%;牛出栏64.4万头,比2014年同期加1.9万头,增长3.0%;羊出栏681.12万只,比2014年同期增加了52.52万只,增长8.3%。良种及改良种牲畜1 617万头(只),比2014年增加93.7万头(只),增长6.2%。

1.2 载畜量

呼伦贝尔地区理论载畜量为765.41万头羊单位,实际载畜量为1 838.45万头,总超载量为1 073.04万头。超载量比较重的旗市分别为:阿荣旗325.45万头;扎兰屯市270.72万头;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254.71万头。

超载放牧造成成群的羊或牛在草原上出现,而且占据草原很大一部分。由于牛羊等牲畜草食量非常大,对草原的破坏也非常大。而草原的再生速度远远比不上草原被消耗的速度,最终制约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畜产品现状

呼伦贝尔市是肉、奶产量大市,肉产品产量在全市的畜牧业生产中所占地位尤其重要。2015年,呼伦贝尔市肉类总产量为26.36万t,较2014年的26.27万t微增0.3%;与2014年相比,猪、牛肉产量保持稳定,羊肉有小幅增长。其中,猪肉产量3.83万t,与2014年持平;牛肉产量9.8万t,与2014年持平;羊肉产量10.97万t,同比增加1.6%;禽肉产量0.76万t,与2014年持平。牛奶产量保持上升趋势,达到127.1万t,增长1.9%。禽蛋产量增长,达到4.18万t。

牲畜头数的增加,使得畜产品产量迅速增长,进而带来了很高的经济利益,然而黑心商家不注重监督检查产品质量,导致畜产品质量问题时有发生。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是畜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但呼伦贝尔畜产品相关安全生产质量和监管体系都不完善,畜产品严格的生产机制和市场准入机制尚未建立,尤其对质量安全的重视力度不够。在监管手段上还存在许多缺陷和漏洞,在执法过程中常常出现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呼伦贝尔共有农畜产品销售额达50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250家,共实现产值329.9亿元。其中,213家农畜产品企业达到规模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总户数的51.2%,实现产值328.2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5%,实现营业收入316.43亿元,实现利税24.9亿元。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企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企业达到最多。

尽管呼伦贝尔市农畜产品加工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加工生产产品品种单一,都是初级产品,科技含量很低,产品附加值较低,最终的利润相对较少。

2 呼伦贝尔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2.1 气候因素

呼伦贝尔地处我国北部边疆地带,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较其他地区恶劣,生态环境更加恶化,天然草牧场质量逐年退化,这些都制约着呼伦贝尔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自然因素

草原地域辽阔,地理位置偏僻。另外,由于呼伦贝尔草原地区土壤发育差及植被稀少等特点决定了这一地区只适合放牧,不宜开荒种地,发展畜牧农业。虽然在这一地区短期内(3~5年)发展农业收益效率和对财政的贡献会很大。但5年之后,土地肥力快速下降,产量下降,导致收益减少等各种问题慢慢暴露出来,既会失去经济效益,也会失去生态效益。

2.3 经济因素

呼伦贝尔地区草原上的广大牧民仍然处于传统畜牧业阶段,并且经济增长方式是外延式的、粗放型的,只有极少数典型的家庭牧场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也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科技因素

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生产技术手段单一落后,还存在经济效益低下、管理粗放,生产条件恶劣、生产设施不足,机械化水平低下、技术结构单一,科技推广人员极少、科技运用能力弱等问题。

2.5 人为因素

我国建立畜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相对较晚,很多方面仍处于不配套、不健全、不完善的状况,在很多方面还存在无法可依的情况。除此,还存在许多政策法律法规的缺陷,但草原的过度消耗最严重的问题是人们开垦草地和过度放牧。

3 可持续发展建议

3.1 健全牧区法律约束体系,建立合理的草原利用机制

(1)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惩罚力度;(2)增加法律宣传队伍,制定相关规定及法律的实施方法,以保障法律得以普及实施。同时,呼伦贝尔草原的载畜量已经严重超标,过度放牧对草原的伤害巨大。因此,需要建立合理的草原利用机制,使草原更合理有效的被利用,促进畜牧业长久可持续发展。

3.2 转变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

应控制牧区人口给草原“减负”。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是促进牧区人口、环境、资源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把发展畜牧业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确保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3.3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走生态畜牧业道路

加强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与运用,真正的发挥科技的作用,使草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强;使用优良牧草种植技术,以此加强呼伦贝尔草原植被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加强草地再生能力;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提高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附加值,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最终实现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走上生态畜牧业的道路。

3.4 发展优良畜产品加工企业

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企业,搞好畜产品基地建设,还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搞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交通、信息条件好的城镇办加工企业。运用科技能力培育出适合呼伦贝尔草原环境的良种,形成独有的特色,生产出安全的绿色食品,更要在产品质量和品牌上取得突破,打造“草原”品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1] 呼伦贝尔统计年鉴

[2] 国家统计局.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3] 希日莫.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发展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呼伦贝尔畜产品存栏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醉美呼伦贝尔大草原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舌尖上的呼伦贝尔
2016年12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闫锡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