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理论视野下的犹太人及其信仰——读《摩西与一神教》

2016-02-06 04:59申路玉
山西青年 2016年1期
关键词:摩西弗洛伊德犹太人

申路玉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 100081



精神分析理论视野下的犹太人及其信仰
——读《摩西与一神教》

申路玉*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文中笔者主要以《摩西与一神教》为中心,对弗洛伊德的宗教理论进行分析和讨论。在对本书和弗洛伊德的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后,首先对弗洛伊德的宗教研究理论范式以及《摩西与一神教》的主要论述逻辑进行了阐述和分析;随后在其中的犹太民族性格和一神教信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对本书既弗洛伊德的研究中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评论。

关键词:弗洛伊德;犹太人;摩西;一神教

犹太人,是一个十分受人瞩目的民族。他是《旧约》中上帝的“选民”,现实中却早早地成为一个居无定所的流浪民族,长期遭受排犹主义的困扰,其二战期间的种族屠杀的悲惨遭遇赢得了无数人的同情。当战后以色列在那上帝的“应许之地”强行建国后,便也埋下了纷繁复杂的巴以冲突的种子,至今攻伐不息,以致“流着奶和蜜之地”,变成了“流着血和泪之地”。同时,犹太人给我们留下的印象还有,具有经济头脑的富商巨贾,以及伟人辈出等。作为一个神奇而又伟大的民族,其宗教信仰犹太教,可谓是理解犹太文化和民族性格的一个核心所在,这极大地引发了人们探索的兴趣。《摩西与一神教》①(以下简称《摩》)便是这样一本和犹太教、犹太文化研究有关的重要著作,作者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学之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同样是一位伟大的犹太人。

人类社会的20世纪,有三个伟大的犹太人深深地改变了世界,卡尔·马克思、爱因斯坦,还有便是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犹太人家庭,早年作为一位精神病理学家,其开创的精神分析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医学治疗和心理学领域,而是在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界掀起了一股心理学的热潮。以人类学为例,文化与人格学派和心理人类学等领域的蓬勃发展,便是受到了弗洛伊德巨大影响的结果。《摩》是弗洛伊德的生平最后一本著作,于1936年开始写作,1939年正式出版。本书从心理分析学的角度对摩西身份和一神教的起源,犹太教早期发展史,以及犹太民族性格等许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别树一格,其中有不少大胆的结论,令人耳目一新。

一、图腾崇拜、一神教与犹太人

作为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打上了深深的精神分析理论的烙印,本书也不外乎其外。其中的无意识理论和人格理论可谓是其核心内容和理论基石,俄狄浦斯情结、性欲、神经症,是其中重要的关键词。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划分等,给知识界提供了巨大的启发,有效地推进了人类对自我的认识。

弗洛伊德本人的学术活动大体可以分为两部分:以1913年《图腾与禁忌》(以下简称《图》)的出版为界,前期以精神分析理论的建构为主,后期则将这一理论应用到了社会、文化领域,其中宗教便是其关注的一个核心领域。弗洛伊德的宗教领域研究主要体现在《图腾与禁忌》和《摩西与一神教》两部作品当中。《图》一书的出版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弗氏试图建立一个一般理论模型,而《摩西与一神教》将这一模型具体化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经验研究的个案,以展示其精神分析学式的宗教研究的可操作性。因此有必要先对弗氏的宗教和图腾理论观点先做一些介绍。

在弗氏看来,宗教现象可以看做是一种固执型神经官能症(强迫性神经症),宗教/强迫性神经症,儿童/原始人/成年神经症患者,伟人/父亲/超我等,诸多的类比,将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同其精神分析理论联系了起来,这些可以看做是其宗教研究的重要理论假设。弗氏的图腾理论,主要有三个理论来源:达尔文的原始群落理论、阿特金森,以及史密斯《闪米特人的宗教》“图腾餐”理论。据此,弗氏大胆地构拟了一个原始社会早期的社会状况,提出图腾制度可能是在俄狄浦斯情结的条件下产生的,基于力比多(Libido)的弑父恋母的冲动,导致兄弟联合杀死统治者父亲,之后由于既爱又悔恨的矛盾复杂的心理,又选择了一种图腾动物作为父亲的象征,并定期祭祀并共享分食之。因此图腾崇拜被看做是宗教的起源。而为了消除弑父的罪恶感和避免相互嫉妒,于是乎出现了乱伦禁忌、外婚制和法律。

弗氏的这一图腾理论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更多的人把这当做是一种天花乱坠的异想天开而已。然纵使25年之后,耋耄之年的弗氏仍然对此深信不疑,“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宗教现象只能在个体的神经病症状的模式中来理解,宗教现象作为人类大家庭原始时期发生的久已被人类遗忘的那些事件的再现形式,是文明十分熟悉的。由于这种特殊根源,宗教现象获得了其强迫性特征,并且由于它们包含了历史的真理而对人类产生着影响。”与此同时,在本书中,弗氏用犹太教及犹太人的例子,对这一心理学式宗教理论进行进一步的个案分析,据此来回应那些质疑的声音。

在本书中,借助历史、宗教学等相关材料,尤其是兰克(Otto Rank)“弃婴神话”的分析和塞林(Ernst Sellin)关于“摩西之死”的研究,弗氏提出了摩西是一个埃及人的论断;犹太教,即最早的一神教起源于埃及埃赫那顿时代的阿顿神教;摩西是被犹太人自己所杀死的;耶和华只是一位本地的火山神,摩西宗教和耶和华宗教融合而成犹太教;埃及人摩西带给犹太人的一神教,经过一个被抛弃的阶段后,又被重新找回,并被尊为唯一信仰。在对摩西与一神教起源的历史问题进行论述后,开始系统地引入其精神分析理论,尤其是无意识理论和人格理论。试图从个体心理学向群体心理学进行转换,将个体的心理学发现,向社会群体中推广和应用,用以分析重构犹太教的早期发展史,以及犹太民族特殊性格的形成过程(即机制)和原因。

弗氏认为,神经症症状的共同特征是:童年创伤和强迫性特征。②宗教现象同样如此,他用创伤性神经症来对犹太人的早期社会和宗教状况进行了分析。所依据的是“早期创伤——防御作用——潜伏期——神经症发作——被压抑事物的回归”③这一神经症的发生发展所列出的公式。这个公式为弗洛伊德提供了历史解码器,抓住摩西被杀、摩西是埃及人、摩西宗教源于埃及一神教以及火山神耶和华的插曲等,最终把摩西率领犹太人走出埃及然后被杀,直到他的一神教最终被犹太人接受这长达八百年的宗教历史构拟复原。摩西以及犹太人耶稣的被杀,都可以被看做是对犹太人早期原始社会杀“原父”的一种强迫性重复。摩西及其一神教的被接受,可以看做是类似于图腾动物被神圣化过程,是基于一种忏悔心理。也可以看做是完成了两次忏悔,表面上是对杀摩西的忏悔,在更深刻层面上,他们通过接受摩西的一神教,完成了对人类历史上杀原父的忏悔。

二、犹太民族的特殊性格与一神教的信仰

结合本书的写作时代以及弗氏的犹太人背景,我们有理由认为:本书的写作绝不仅仅是为了在垂暮之年仍醉心学术,试图说服那些对自己的宗教理论有异议的人,至少这不是唯一目的。在排犹浪潮高潮迭起,大量的犹太人彼时正在枪口下被赶往纳粹集中营,这不能不引起作为学者的弗洛伊德的思考,一种关于自我身份认同的思考和忧虑。因此,80岁高龄,耋耄之年,于高压和流亡生活中重拾宗教研究,可以看做是对自我犹太身份的一种心理学解读,与其说是为读者而写,不如说是对自我的某种交代。

犹太民族的特殊性格与遭遇,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与其早期发展史以及犹太教相关联?弗氏在完成了对犹太人及其一神教早期发展情况的心理学式构拟后,很自然地便来到了犹太人民族性格的问题上来。

自从犹太人被迫离开了“应许之地”的迦南(即现在的约旦河西岸),向世界各地流散,便四处开始遭受歧视。在其主要的流散地欧洲,排犹主义尤其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纳粹主义则把这发展到了极致。这种普遍而持久的歧视,与犹太民族的两点特殊性是有一定关系的:其一,犹太人在诸多方面与周边居民有所不同,尤其是不同与基督教的犹太教信仰,割礼,异乎寻常的经商头脑等;其二,他们反抗压迫,即使最残酷的迫害也没有能够将他们灭绝,相反却让他们更加的团结和具有凝聚力④。弗氏生前所未得一见的纳粹“大屠杀”后,犹太人进一步流亡向全世界,直至以色列的建国,这更加佐证了这种顽强精神之所在。另外,无论是《圣经》还是犹太人自己都宣称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是天父最先降生、最受宠爱的儿子,自豪地坚信自己更高贵,离上帝更近。这一点所引起的嫉妒心理,也可能是引起普遍性排斥的因素之一。

在古代地中海居住的民族中,犹太民族可能是唯一名存且实存的民族,它怀着未有先例的抗拒力量,蔑视不幸和虐待,发展出了特殊的性格。但是不巧,它也引起了所有其他民族的仇视。除了前面几点外,犹太人的种种遭遇和他们的民族性格特征也有极大关系。弗氏对这种具有优越感、凝聚力和顽强生命毅力的民族性格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心理动力学角度的分析。

他提出,是缔造了犹太民族的摩西,犹太人因他而获得了赖以生存的凝聚力,而在很多程度上也因他而遭受敌视。摩西被看做是一个“伟大的人”,和父亲一般的人,他带给了犹太人一种宗教,这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使得他们坚信自己民族的优越性,从而创造了那种特殊的性格。他们避开其他民族而生存下来,血统的混杂也没有对他们造成什么影响,因为使他们结成一体的是某种理想的东西,他们共同具有的是某些智能的和情感的价值。⑤通过一神教信仰的获得,犹太人会获得一种崇高感;而“偶像崇拜”的禁止,则赋予了犹太人抽象思维的能力,是一种灵性战胜理性的进步;这还是一种“本能性放弃”的宗教,使得犹太人在“放弃”中获得一种道德优越感和灵魂层面的“满足”。可以说,正是摩西所带来的犹太教,这个一神教的信仰,在犹太民族性格的塑造中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更是直接影响了其后的命运,使得其能在持续受歧视压迫的环境,依然能够繁衍生息。这对我们理解犹太人的精神世界有不小帮助。当然,弗氏处理的是犹太人民族特殊性格的获得原因和机制,并不涉及这一性格及其宗教在何种程度以及如何有助于其生存至今的问题。

三、可靠性与问题意识:一个简要的评论

作为一项精神分析理论运用于宗教现象的个案研究,本书可以看做是其图腾理论与个人犹太身份焦虑的一种延伸产品。初读之下,不免为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所折服,但如果对其心理分析理论范式有所了解后,就变得可以理解了。

极好的问题意识引导,材料的精心挑选,谨慎的逻辑推理,“类推法”的大量运用,将社会文化现象与神经症患者、儿童、原始人等进行类比,最终得出了惊世骇俗的结论。比如摩西是一个埃及人,宗教现象本质上是一种强迫性神经症现象,以及俄狄浦斯情结的普遍性等等,这种似是而非的结论自然引起了不少的批评。比如马林诺夫斯

基指出弗洛伊德的理论核心俄狄浦斯情结乃是欧洲父系社会独特的文化现象,在特洛布里恩母系社会里主要的乱伦禁忌是兄妹,反抗的对象是舅权而不是父权,因此不会产生弑父娶母的情结。马氏认为,弗洛伊德缺乏必要的民族志知识,无限夸大俄狄浦斯情结,并错误地以为基于性本能的生物学冲动所导致的弑父行动能一蹴而就创造文化。⑥这显然是体现出弗氏欧洲中心主义的思维特征,不过这也是那个时代西方理论家的家常便饭。

材料的选取,是另一个问题。无论是历史材料,还是民族志材料,都有“削足适履”的缺陷,削民族志和历史材料之足,以适精神分析式宗教理论之履。如前所述,弗氏的社会文化研究,整体上受到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弗雷泽、罗伯特史密斯等人的巨大影响。而在现有的学术积累来看,这些理论本身的可靠性是令人怀疑的,已经受到了许多批评。比如,弗氏常常引用民族志材料的弗雷泽便是如此,其百科全书式的作品早已被诟病许久了。建立在这样基础之上的分析,好比大厦之于沙滩,根基自然不稳。

在论证过程中,更多地是诉诸于他的老本行——心理学,然基于个体心理学的发现,在与社会文化现象这样大规模的群体心理学相勾连时,尽管他也在尽全力填补两者间的鸿沟,难免显得多少有些牵强和捉襟见肘。这种心理学动力学式观点,同那个时代的实证主义之风可谓是格格不入。性本能、力比多的核心地位,俄狄浦斯情结等诸多类似的有待于验证的心理学假设,却被用来作为一种论证的前提,其结果的可靠性就可想而知了。

但我们也应该知道,弗氏毫无疑问是一位天才式的理论家,将人类对于自我的认识推进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横跨数个领域,自然科学和心理学出身,《图腾与禁忌》却显示出其对民族志材料和宗教问题的驾驭能力,《摩西》还显示出其对历史考据方面的功力,着实令人佩服有加。《摩西》尽管存在这样活那样的问题,但不得不承认其原创性极强,强烈的问题意识,与读者良好的互动等,对我们理解其精神分析理论以及犹太人宗教文化和民族性格都有不小的启发。

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大胆假设”和提出问题的重要性。材料、论证与结果或许并不那么可靠,但是提出的问题和命题,给我们的指引和启发,却是无穷的。重要的东西未必都正确,结论不可靠,材料选取不当,但并不影响作品的光芒和作者的伟大,这也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之一。本书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也充分展现了开拓性原创作品的一切特征。

[注释]

①[奥]弗洛伊德.摩西与一神教[M].李展开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②[奥]弗洛伊德.摩西与一神教[M].李展开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65-66.

③同上,第70页.

④[奥]弗洛伊德.摩西与一神教[M].李展开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80-81.

⑤同上,第111-112页.

⑥马林诺夫斯基.两性社会学[M].李安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5.

[参考文献]

[1][奥]弗洛伊德.摩西与一神教[M].李展开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2][奥]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M].赵立玮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英]马林诺夫斯基.两性社会学[M].李安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中图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1-0004-03

*作者简介:申路玉(1987-),男,汉族,山西长治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2级在读博士研究生,民族学专业,主要从事东北少数民族,历史人类学,汉人社会等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摩西弗洛伊德犹太人
得到的都是笑脸
自尊
慌乱的父亲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漫画
摩西奶奶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
摩西的脚步
犹太人的生意经
逃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