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医疗旅游准入制度构建研究

2016-02-06 15:02马行舒刘庭芳
中国医院 2016年5期
关键词:医用医疗机构医疗

■ 马行舒刘庭芳

中国国际医疗旅游准入制度构建研究

■ 马行舒①刘庭芳①

国际医疗旅游 准入制度 中外对比

国际医疗旅游是一项新兴产业,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亚洲正在成为医疗旅游的主要目的地,而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国内外准入制度对比和现有经验借鉴,认为应从医疗部门设置、医护人员、医疗技术、医用设备、非医疗服务等五个维度构建总体水平高于现状的准入制度,并提出合理政策建议,以此保障国内国际医疗旅游服务质量,为推动该产业发展打下制度基础。

【Key words】international medical tourism, entrance system, domestic and foreign comparison

【Abstract】International medical tourism is a recently emergent industry with a promising future. Asia is becoming the major destination of medical tourism while China is still at initial stage. Considering its particularity, this paper compared the medical entrance system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countries and learnt from present operating experience of successful hospitals. It considered to set up a series of standards which are generally stricter than the present ones, including hospital architecture, department, staff , technology, equipment and non-medical services. Thus,the quality of medical tourism service will be guaranteed and the industry will be promoted.

Author’s address:Institute of Hospital Manage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Suite of 335, Lizhaoj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Tsinghua University,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4, PRC

1 医疗旅游服务准入标准的必要性与特殊性

医疗行业关乎患者的生命健康。早在1994年原卫生部和国务院就出台了《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并分别于1999年和2008年出台了《执业医师法》和《护士管理条例》,后又陆续出台了《美容医疗机构、医疗美容科(室)基本标准(试行)》《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等对医疗行业准入标准做出较为明确的规定。由此可以看出医疗准入的必要性。

医疗旅游相对于国内医疗服务而言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营利性。医疗旅游产业的目的是发展高端服务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2)高质量。吸引外国人进行医疗旅游必须要保证医疗服务的高质量。高质量主要体现在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两个方面。(3)品牌重要性。医疗旅游是全球化的产物,也是中国对外展现国家软实力的一种方式。通过优质服务让外国人口口相传,比之政府耗费巨资对外宣传要更有效,也更经济。所以,创造品牌是国家医疗旅游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4)纠纷复杂性。对于跨国医疗来说,出现医疗纠纷涉及医疗保险制度、取证、签证等问题,将给患者带来极大不便。因此,本着高于国内现有医疗标准的总体原则,应构建更加严格的国际医疗服务准入制度体系。

2 资料与方法

2.1文献综述

通过文献检索,查阅期刊、研究报告、政策文件及灰色文献,对国际医疗旅游发展现状、行业特殊性、国内外成功经验以及医疗机构准入标准等各维度的国内外对比进行系统分析,并根据文献综述内容,对国际医疗旅游准入政策调查问卷进行修订与完善。

2.2问卷调查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国际医疗旅游医疗机构现状调查问卷》,为国际医疗旅游医疗机构准入制度的政策建议提供专家意见。调查问卷包括主观题与客观题,涉及宏观政策、准入制度、运营服务、评审评价四个主要部分,共67题,其中准入制度相关19题。调查对象为4所已开展国际医疗旅游服务的医院医务人员。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56份,回收率78%,回收问卷有效率100%。

3 结果

医疗服务流程复杂,且涉及多个维度,其服务准入主要包括医疗机构部门、医护人员、医疗技术、医用设备及非医疗服务准入内容。从上述五个维度,在与国内外现有相关准入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就中国国际医疗旅游服务行业的准入制度体系构建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因为泰国曼谷康民医院(下文简称“康民医院”)与中国和睦家医院在国际医疗旅游方面较为典型,故本文主要以这两所医院进行经验借鉴与比较研究。

3.1医院部门设置准入

医院部门设置分为临床科室与非医疗部门两部分。在临床科室方面,将我国《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与泰国康民医院开设科室的规定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国内科室较为因袭传统和偏于基础,而类似康民医院开设的旅行疾病防治、疼痛管理、睡眠管理、行为健康等偏重健康管理和人文关怀的科室在我国则少见。非医疗部门设置方面,国内医院大多缺乏包括国际病人协助中心、国际联络中心、医疗海外联络中心等在内的为国际医疗旅游服务的部门。研究发现,康民医院与和睦家医院都设置了较为完善的国际医疗旅游服务部门,为就诊患者提供咨询、预约、接待、翻译等服务,并协助患者办理保险、签证、预订机票、住宿等。因此,中国未来同样需要完善相关非医疗部门设置。

3.2医护人员准入

医护人员是医疗机构成功运转的核心与关键。康民医院的开放床位与卫生技术人员之比是1:3.8,和睦家医院这一比例是1:5。充足的人力资源才能够保障医院为医疗旅游患者提供更加周到细致的服务。此外,医护人员执业资质对医疗旅游服务质量安全至关重要。康民医院的1300多名执业医师均受过欧美培训,并获得泰国或美国等专科委员会认证。新加坡2003年对护士的学历要求规定为参加护士课程,并建立了注册制度。[1]有学者认为,受教育水平、工作经历、职业发展、工作满意度、质量教育是影响护士胜任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建立相应的医疗旅游护士准入标准[2]。

3.3医疗技术准入

安全及效能是国际上医疗技术准入管理的首要目标,并逐渐扩大到效果、效率和生命伦理范围[3]。目前,新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生命伦理和医疗费用飙升的问题。为此,各国成立医疗技术准入评估机构以及国际机构对医疗技术准入进行评估。英国的医疗技术评估机构每年以专家对现行医疗技术迹象所做出的评估为基础,负责制定全英国医疗技术准入总体规划;美国由国家卫生研究院、健康保险公司、医院协会、医生协会、医学会、医院等多家机构共同参与,但因标准不一导致评估结果的权威性和一致性均难以保证[3]。我国一般科室技术以及重点专科技术在《三级综合医院临床科室技术标准》中有明确规定。对于《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2015版)》中规定的医疗技术实行备案管理;医疗机构根据自身功能、任务、条件和能力,综合评估是否开展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从以上国内外对比可知,英国和中国在医疗技术准入方面执行的是明确的国家标准,而美国则无统一标准。鉴于国际医疗旅游的特殊性,未来在制定系统的技术准入标准的同时,也应加强相关标准的执行落实。

3.4医用设备配置

医用设备是开展医疗服务的重要工具,其配置的种类和数量关系到医疗机构所能提供的医疗服务及质量。由于一些医用设备价格昂贵,过分投入将导致资源浪费和医疗费用过高,因此国外对于医用设备的配置多实行宏观总控。美国的CT和MRI配置水平按每百万人口计算分别为13.3和7.6台[4]。法国对于MRI、血液透析机和直线加速器的配置最高标准分别为每百万人1.67、45和6台[5]。医用设备配置的不足将导致诊疗活动开展不便,不利于医疗旅游事业的发展。因此,在宏观总控的基础上,应借鉴现已开展医疗旅游服务的医院设备配置经验寻找最佳配置方式。目前我国大型医用设备分为甲乙两类。甲类设备包括伽玛射线立体定位治疗系统(γ刀)、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PET—CT)、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da Vnici S)等11种,乙类设备包括MRI、CT、DSA、LA、SPECT等五种。然而,除了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5)》中规定三甲医院应至少配备CT、DSA、MRI、血液净化等设备外,尚没有具体政策规定综合医院所应配备的最低医用设备标准。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医院多配有PET-CT、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PET-MR、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等甲类大型设备以及MRI、CT、DSA、LA等乙类设备,且近68%的被调查人员认为现有配置合理。通过对比分析康民医院、协和医院以及和睦家医院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情况发现,国内外顶级医院均配备有高端医用设备,并不存在巨大差距。未来在医疗旅游设备配置时,应根据医院功能、科室设置、患者需求等进行合理配备。

3.5非医疗服务配置准入

国际医疗旅游非医疗服务涉及语言、膳食、病房配置、保险、签证等。由于保险问题相对复杂、签证则属于国家对外开放政策范畴,因此另行研究。本研究仅对语言、膳食、病房配置三方面进行国内外比较。

3.5.1语言服务。康民医院可提供25种语言服务,其中客户服务部工作人员来自14个国家,可提供14种语言的服务,另有口译员可提供其他11种语言的翻译服务;和睦家医院客服人员来自9个国家,有25种工作语言,可提供40种语言电话系统翻译服务。

3.5.2膳食服务。康民医院可向患者提供泰式、西式、阿拉伯式等多种膳食服务;和睦家医院可提供中式、西式膳食。

3.5.3病房配置。和睦家医院只提供单人间病房,而康民医院可提供从平价4人间到豪华套房的多种可选病房服务。

康民医院与和睦家医院均可为患者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语言交流服务,满足外国患者的就诊需求。由此可见,语言服务是国际医疗旅游服务的重要内容;语言服务能力不足则会极大地限制医疗旅游产业的发展。在膳食方面,我国现有一些医院菜式粗糙,品种较少,存在很大改善空间。在病房配置方面,除了必要的治疗设施外,鲜有WIFI、可收看国外频道的电视等。虽然部分医院已开始有尊重患者隐私的意识,但服务设施还需要更加完善,以适应国际医疗旅游服务的更高要求。

4 国际医疗旅游医疗机构准入制度构建建议

4.1中医科设置标准

医疗旅游既有以“治”为主的医学技术主导型,也有以“疗”为主的康复疗养主导型。我国应该着力发展“治”+“疗”兼顾的传统医学型。中医是中国特色的健康服务资源。因此,在临床科室设置方面,建议国际医疗旅游医疗机构设置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科室,并将其建设成特色品牌科室。突出“治未病”特色,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康复“一条龙”服务,体现疾病预防、健康维护、慢病管理等特色。

4.2非医疗服务部门设置标准

为了给国际医疗旅游患者提供“一条龙”优质服务,建议国际医疗旅游机构内设立相应的客户服务部门,专门负责咨询、预约、签证、保险、旅游、翻译、机票住宿预订等非医疗服务。也可借鉴康民医院经验,设立海外联络中心,在满足国外客户咨询等服务需求的同时进行医院推广营销。

4.3医护人员资质准入标准设置

为了更好地保证医疗旅游的质量与安全,应提高行业医护人员的准入标准。建议执业医师至少应是医学硕士毕业,并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获得主治医师职称为宜,拥有国际资格认证更佳,而且至少能用流利的英语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护理人员的准入也应有所提高,学历应在本科以上,并且要求从事护理工作5年以上或达到主管护师以上职称为宜。此外,超过八成的被调查者认为过硬的医疗技术水平、精通一门或多种外语与较强的责任心是开展国际医疗旅游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应加强对医护工作人员以上三方面的培养。

4.4高端医疗技术和医用设备配置标准设置

医用设备的配置应与医院的功能定位、床位规模、学科建设及专业特色、技术力量、门急诊工作量、出院病人数与手术例数相挂钩。目前,我国大型综合医院在医用设备配置和医疗技术引进方面与国外水平基本相当。未来应本着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的原则进行配备。建议国际医疗旅游医院可根据患者实际需求情况和医院医护人员资质情况配备世界先进的医用设备。

4.5非医疗服务准入标准设置

目前,我国医疗技术水平与国外不相上下,但在许多非医疗服务水平上相去甚远,且未有针对非医疗服务设置的准入或评审标准。未来还应完善语言、膳食、病房配置等各项非医疗服务方面的准入设置。根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建议标准设置如下:第一,按开放病床数的1/5配备翻译人员,至少能提供英语、法语、日语、俄语以及主要服务目标地区语言的翻译服务,并配备至少两名英文同声传译员。医院翻译人员除具备专业翻译资格外,还需有必要的医疗专业知识和各国文化知识。第二,至少应能提供中餐、西餐、清真餐以及主要服务目标地区特色餐饮,并为患者提供专餐专订和及时送餐服务。第三,超过80%的被调查医院工作人员认为豪华单间比例应在30%以下;约30%被调查者认为普通单人间比例应在50%~80%之间。根据此结果,建议医院应该配备豪华单人间15%左右,总单人病房70%左右,并在保障患者隐私的前提下适当配备双人间、三人间与四人间。病房内除配备必要的医疗装置外,应提供冰箱、微波炉、沙发床、洗衣机、空气净化器、国际电话、独立WIFI、个人专用药柜,并为患者人均配置一台能收看各国电视节目的电视机。

5 讨论

总体而言,在国际医疗旅游服务方面,相比于泰国、新加坡、印度等国家,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现有医疗资源处于不足和浪费同时存在问题,医护人员数量和执业资质标准较低。对于医疗技术和医用设备配置标准较国际水平偏低,因此仍需进一步提高此方面的准入门槛。此外,我国医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为此,必须构建国际医疗旅游服务上述维度的新标准,以提高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和患者满意度。

当然,国际医疗旅游医疗机构准入标准的研究还需要不断的探索:第一,除标准设置外,是否还应考虑准入标准的社会化管理,即成立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相关医疗机构进行认证;第二,考虑到我国医疗机构的不同性质,在不影响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的基础上,是否应该区别对待公立医疗机构与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准入标准。

国际医疗旅游是新兴服务业,中国在此领域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应吸取国外开展国际医疗旅游的成功经验,取长补短,建立起一套与国际接轨、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医疗旅游服务准入标准体系,为开展国际医疗旅游“把好关、守好门”。

[1] Istomina N, Suominen T,Razbadauskas A,et al.Competence of Nurses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t[J].Medicina (Kaunas),2011,47(4):230-237.

[2] 勤俭,贺加.中美医师资格考试的比较及启示[J].医学与哲学,2005,26(1):57-58.

[3] 郑学宝,李大平.国外医疗技术准入制度比较[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4):15-18.

[4] 杨才布,张宏,肖平.国外大型医用设备管理体制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8):59-63.

[5] 雷海潮.中外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和管理[J].中国卫生资源,2000,3(2):55-58.

刘庭芳: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院长高级顾问、教授、研究生导师

E-mail:liutf@mail.tsinghua.edu.cn

The Research of the entrance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tourism in China /

MA Xingshu, LIU Tingfang// Chinese Hospitals. -2016,20(5):13-15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2015年委托项目

①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李兆基科技大楼B335室

2016-02-16](责任编辑 郝秀兰)

猜你喜欢
医用医疗机构医疗
75%医用酒精
75%医用酒精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用酒精如何配制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