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治理项目助农民增收

2016-02-06 20:53刘果清梁永彬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期
关键词:杭锦旗农民增收

刘果清,梁永彬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农业综合开发办,鄂尔多斯 017400)



土地治理项目助农民增收

刘果清,梁永彬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农业综合开发办,鄂尔多斯 017400)

摘 要:杭锦旗农业综合开发办以持续改善农牧业基础条件和农牧民增收为目标,2014年实施的第一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为存量资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地点在杭锦旗巴拉贡镇,规模466.7 hm2,其中山湾村233.3 hm2,昌汉白村和兴建村233.3 hm2。该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农牧民纯收入增加总额137.73 万元,人均纯收入增加689 元。

关键词:杭锦旗 土地治理 农民增收

通过2014~2015年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建设,项目区共平整土地253.3 hm2,衬砌渠道17.511 km,修筑机耕路41.3 km,建渠系建筑物200座,种植防护林8 500株。

现如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这个词在项目区已是家喻户晓,用农民们的话说,就是自家掏钱少、政府补助多,是家家户户、方方面面都能享受到好处的好项目。

1 择优选项 严把项目设计关

在选项时,杭锦旗农业综合开发办从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农业增产的潜力、乡镇领导班子开发的积极性、群众积极性、配套能力、群众自筹资金、项目区龙头企业带动等方面综合考虑。广泛征求村镇及村民的意见,尊重农民的需求,采纳合理可行的意见,避免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争议。扩初设计报告按照专家组提出的意见不断进行修改完善后上报,确保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昔日的项目区灌溉输水系统运行十几年来,工程设施陈旧,配套设施不齐全、不合理,缺乏完善的灌溉排水系统。另外,项目所在地巴拉贡镇山湾村只有农牧民自发小片开垦,灌区田埂凌乱、田块条块分割、面积大小不当、形状不规则、土地不平整,缺乏机耕道路,机械化作业无法实现,昌汉白村和兴建村水利设施陈旧,配套不齐全,田间道路不规整,项目区亟待进行有组织、有规划、大规模的实施土地治理项目,以解除制约灌区发展的障碍因素。经过筛选论证,将巴拉贡镇山湾村、昌汉白、兴建村确定为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区。

2 尊重农民意愿 得到农民群众对项目的支持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要坚持尊重农民的意愿,否则就是做无用功。从项目开始实施时,因当地部分村民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认识不足,所以农民参与性并不高,只是在一旁看热闹,更有甚者对项目实施百般阻挠,认为项目实施占用了田地,影响了耕作,得不到农民群众的支持项目很难顺利开展。为此,杭锦旗农发办首先从宣传农发政策上入手。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画、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为群众去宣传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他们带来的好处,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与农民共同讨论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问题,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农发项目是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是农民群众得实惠的“民心工程”,从而争取他们的理解、关心和支持。二是从立项、规划设计到项目实施,始终坚持项目区干部群众的意见,各个环节都让农民参与进来,例如通过项目区立公示牌让农民有知情权,项目安排设计规划时农民有发言权,项目建后管护农民有参与权、监督权。

通过这些措施彻底改变了项目区农民被动接受、参与度不高,甚至冷眼旁观的现象,使农民成了项目的主人,使这项工程不仅能工程达标,而且为当地老百姓的农业生产发挥了效益。

3 科学施工增效益 农民乐开怀

在分析综合效益的情况下,杭锦旗农业综合开发办2014年实施的第一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为存量资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地点在杭锦旗巴拉贡镇,规模466.7 hm2,其中山湾村233.3 hm2,昌汉白村和兴建村233.3 hm2。项目总计投资966万元,其中申请2014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各级财政资金900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资金66万元。

项目区实施了灌水渠系开挖及衬砌工程、渠道进水闸、节制闸、道路桥及涵洞建筑物工程、机耕路修筑、土壤改良平整土地工程、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工程。整理后整个项目区成为"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地平整、旱能灌、涝能排"的优质良田。农民的劳动强度明显减轻,土地产出却大大提高。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新增灌溉面积13.3 hm2,改善灌溉面积453.3 hm2,年节水量101.36 m3,增加农田有效防护林网面积466.7 hm2,新增粮食140万kg,新增种植业总产值252.72万元,项目区农牧民纯收入增加总额137.73万元,人均纯收入增加689元。

三湾村支书李文元介绍说:“三湾村下辖10个社,原来有233.3 hm2耕地,原来水利设施简陋、土渠不完善、土地零散,造成耕种成本高、浇水成本高、收割成本高。现在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后,三湾村增加了近7 hm2土地,667 m2成本降低150多元。在未改造前667 m2地的承包费100~200元,改造建设后,承包费涨到了400~500元,种地致富的信心现在是满满的!”

4 提高认识做好建后管护工作

杭锦旗农综办在项目建成后,加大对当地农民管护工作宣传教育,杜绝“只建不管、重建轻管”的思想,做到建设与管护并重,将验收合格的工程产权交给所在乡镇,同时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经费,定期到项目区实地查看工程设施的完好程度,督促乡镇落实管护责任,让土地治理项目成为长期性惠农工程。

参考文献

[1] 侯英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评估研究.吉林大学,2007

[2] 顾正良.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绩效评价研究.南京农业大学,2007

[3] 姜长云.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启示.宏观经济研究,2001,(02)

猜你喜欢
杭锦旗农民增收
杭锦旗高温干旱灾害对农业的危害及防御策略
杭锦旗蒙古族中学蒙古语使用情况
民族地区本土音乐文化教育传承现状与思考——以杭锦旗“古如歌”教育传承基地为例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区块水平井施工难点与对策
制约吉林省农民增收的因素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浅谈灵武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与实践
关于库布齐沙漠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