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服务移动端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

2016-02-07 01:43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21期
关键词:架构混合智能

周 卫

(海安县农业委员会,江苏南通 226600)

农业信息化服务移动端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

周 卫

(海安县农业委员会,江苏南通 226600)

文章主要对“12316”农业信息化服务移动端应用系统进行设计,通过需求分析,提出了系统应具备的8大功能。同时,对实现该应用系统架构进行研究,并提出“可伸缩扩展云平台”和“混合云”的架构设想。

农业信息化服务 移动端应用 云计算

1 目的与背景

“12316”开通10周年以来,对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覆盖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家庭农场和全托管组织为代表的新型农业主体大量涌现,一大批有较高的消费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新农人投身到现代农业生产中。因此,“12316”需要提供更高端的基于移动端APP的智能化服务。

2 需求分析

基于移动端APP的“12316”智能化服务,除了实现传统手机模式提供的语音咨询、信息推送外,还可提供其他功能。

(1)权威的农业知识库。

(2)新闻订阅。

(3)在线培训。

(4)发布和查看供求信息和线上交易。

(5)大数据采集和分析。

(6)智能物联网云平台。“我的农场”模块结合智能硬件。比如,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土壤肥力传感器、网络摄像头等,实时监控农场的生长环境、智能化监控和记录环境因子参数,数据存储在云端。

(7)云备份与质量追溯。云备份生产记录,实现农产品质量的可追溯。通过扫描二维码识别农资的厂家和产品,将用量和施用时间储存在生产记录里,数据存储在云端。

(8)农场日常管理小工具。农机保养助手、成本核算工具、农药化肥稀释计算器、GPS面积测量工具等。

3 系统架构与实现

由于“12316”移动端用户数量庞大,涉及普通农户、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村合作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机手、专业化服务组织、农资经营企业、农产品采购商及农产品消费者。因此,必须基于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进行开发。该系统是跨越农业科学、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包括软、硬件平台的无缝集成系统,需要多学科联合攻关才能完成。

3.1 建立可伸缩扩展的云应用平台

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使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数据量和访问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12316”智能服务系统的核心要建立一个从下到上的全面“可伸缩扩展的云平台”。底层的硬件架构和上层的应用系统架构均应支持可伸缩扩展。建议选用Apache Ignite、Pivotal Gemfire等高性能、集成和分布式的内存计算和事务平台。

3.2 混合云

混合云是融合公有云和私有云,它将公有云和私有云进行混合和匹配,以获得最佳的效果,达到既省钱又安全的目的。混合云的特点:更完美、可扩展、更节省。因此,“12316”智能服务平台应采用混合云来实现,并将农业生产的核心大数据存储在私有云。同时,利用公有云的计算能力,缓解季节性爆发的计算需求。

3.3 系统外包

由于政府部门的软件开发能力有限,对于大型系统的开发实行软件和内容外包的模式,一方面可以缩短开发周期、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软件质量、集中更多的精力完善系统的功能。不同的模块涉及不同的学科,可以分包给不同的专业团队来完成。比如,农业知识库模块可以分包给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校;农业新闻订阅模块可以分包给农民日报等专业媒体,如此等等。通过模块化设计、集成封装,最终提供给用户使用。

3.4 运维机构与团队

系统开发完成后,要组织相应的运维团队,负责“12316”智能服务平台的日常运行。各省、市农业部门要成立专门的机构,县乡村要进一步完善3级服务体系,组建专家团队和在线客服,为用户提供常态化的高质量的服务。

4 结语

“12316”农业信息化服务智能平台的建设,不仅是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时期下,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需要。农业信息化服务必须率先步入“互联网+”时代,并采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以移动端应用为基础,构建我国农业生产、加工、质量监管、供需对接、在线贸易等的强大基础平台,从而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构建首条高速通道。

猜你喜欢
架构混合智能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混合宅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一起来学习“混合运算”
基于云服务的图书馆IT架构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WebGIS架构下的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