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6-02-07 03:13李顺才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2期
关键词:循环经济问题对策

李顺才,叶 伟

(成都市新都区农村发展局,四川成都 610500)



浅谈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李顺才,叶 伟

(成都市新都区农村发展局,四川成都 610500)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农业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第一产业,农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科技与社会的进步正在逐步改善农业的发展条件,特别是区域农业循环经济理念的提出,为区域农业发展找到了新的出路。文章就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区域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提出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对策供参考。

关键词:区域农业 循环经济 问题 对策

1 区域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必要性

发展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有着各方面的有利的条件,各种技术手段与先进的机械设备为区域农业循环经济提供了技术支撑,因此发展区域农业循环经济是必然的选择。

1.1 发展区域农业循环经济是解决我国农业发展现实问题的必然选择

我国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较少,并且耕地流失较与污染较为严重,发展区域农业循环经济,根据区域自身特点,制定本区域内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从而降低农业污染,保护好本区域内的农业生态环境,生产出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实现本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

1.2 发展区域农业循环经济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环境保护是区域循环经济重要的内容,在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下,对耕地、水源的污染较大,并且严重影响了农村居住环境。发展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极大程度地改善了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并且区域循环经济形成的农业产业带动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3 农业的自然特点有利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由于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并且疆域大、气候多样、地貌多,对于发展区域农业循环经济有着有利的因素,特别是发展本区域内富有特色的循环经济,生产有特色的农产品,并且形成产业链。同时我国人口中,农村人口基数大,长期的从事农业生产、经验多,能够推动区域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2 发展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2.1 生产条件薄弱,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并且污染严重

我国农业发展受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影响较大,对自然环境依赖强,没有实现机械化的耕作方式,并且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对农业及农村地区造成了巨大的损害。落后的生产方式和薄弱的生产条件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滞缓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2.2 工业与城市的快速发展对农业的制约

“从长远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是有利于推动农业发展的,但是在目前我国工业和城市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且需要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诸如与农业争土地、争资金以及给农业造成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问题。据统计,由于工业和城市不合理发展占用耕地以及其他因素的作用,我国的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工业和城市的不合理发展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耕地,而且还给农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而乡镇工业的发展对农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已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2]

2.3 农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仍然较高,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

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农业从业人员多,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村地区的先进技术与机械化得到了普及,但是农业发展需求最大的还是劳动力,机械化程度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我国农业从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低,对先进技术与机械不能熟练地掌握,在农业发展上也不能进行创新,阻碍了区域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3 加强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

3.1 建立多种模式的循环生态农业体系

区域循环经济要因地制宜近年来,按照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子,通过积极探索,出现了适宜成都市新都区农业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

(1)立体循环生态农业主要模式。以沼气为纽带,紧密连接种植业、养殖业,形成立体良性循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目前,成都市新都区沼气池总容积5 986 m3,年可处理养殖污水约15万t。

(2)高效作物间作套种主要模式。立足现有耕地资源,以节约耕地资源为中心,以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为目标,积极推广高效作物间作套种模式。

(3)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再利用主要模式。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全过程中,加强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以减少资源投入,节能降耗;对农业生产和农村消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对不能循环再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污染,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农业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3.2 加强科技创新,为区域农业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

区域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有科技作为技术支撑,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因此在农村地区要加强对农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与理论知识培训,积极引导培养农业从业人员的创新意识,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

3.3 树立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

加快建立绿色经济核算制度,推动循环经济快速发展。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没有计算资源的机会成本和环境污染的损失,与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制约着循环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更新观念,建立绿色核算体系;抓宣传,营造氛围。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荣章,曾玉荣,周江梅,翁伯琦. 关于农业循环经济若干理念与模式的探讨.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2] 崔欣. 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与对策思考.成都理工大学

[3] 王鲁明.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中国海洋大学

[4] 刘浩,王青,宋阳,李广军,李连德.基于能值分析的区域循环经济研究.东北大学资源与生态经济研究中心,沈阳大学

※动态资讯※农业部发布2015年全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信息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4]20号)要求,2015年全年,农业部按季度组织开展了4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共监测全国31个省(区、市)152个大中城市5大类产品117个品种94项指标,抽检样品4.399 8万个,总体合格率为97.1%。其中,蔬菜、水果、茶叶、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6.1%、95.6%、97.6%、99.4%和95.5%,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继续保持稳定。“十二五”期间,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分别上升3.0、0.3和4.2个百分点,均为历史最好水平。

农业部已将结果通报各地,督促有关地区加强监管,跟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依法查处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单位。2016年将继续以违规滥用兽用抗生素、非法屠宰病死畜禽等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推进检打联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部署启动2016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工作,强化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时发现问题隐患,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

(本刊辑)

猜你喜欢
循环经济问题对策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电子垃圾资源化问题研究
浅析关于循环经济下的旅游经济管理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