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相府

2016-02-07 08:10沈游
老友 2016年5期
关键词:内城相府陈廷敬

文 沈游

皇城相府

文 沈游

作为国家5A级景区的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的故居。它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被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斗筑居

内城“斗筑居”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在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为避战乱而建,东西相距71.5米,南北相距161.75米,设有五门,墙头遍设垛口,重要部位筑有堡楼,并在东北、东南角制高点建有春秋阁和文昌阁。

河山楼

河山楼位于内城北部,名取“河山为囿”之意,建于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为抵御流寇侵扰,由陈家昌言、昌期、昌齐三兄弟合力建造,高30多米,是皇城相府中最高的建筑。楼平面呈长方形,长15米,宽10米,高23米,共7层(含地下一层)。楼外墙整齐划一,内部则逐层递减。整个河山楼只在南面辟一拱门,门设两道,为防火患,外门为石门,门后施以杠栓。河山楼三层以上才设有窗户,进入堡垒的石门高悬于二层之上,通过吊桥与地面相通,楼顶建有垛口和堞楼,便于瞭望敌情和保卫城堡,楼内还储备了大量粮食,以应付可能出现的长期围困。河山楼工程尚未完工,流寇不期而至,陈氏家族及附近村民800余人入楼避难。流寇久攻不下,扬言要日夜封锁并采取火攻,楼内村民将井水从楼顶泼下,以显示准备充分,不惧围困,流寇知难而退,撤兵离去。此后10个月内,流寇又先后3次进犯,依靠河山楼的保护而逃过兵灾的村民多达数千人次。

屯兵洞

城墙内四周设有屯兵洞,共五层125间,为战时家丁、垛夫藏身小憩之用。洞间或通,或不通,或三五间相连,层间有暗道相通,可直达城头。最高一层筑于城墙之内,并设炮眼对着城外,既可发射火器,又可观察敌情。

树德院

树德院位于内城的东北角,建于明嘉靖年间。该院为东西向的两个并列四合院,主院由正房、厢房和倒座围合而成,正房为三层楼房,采用“明三暗五”形式,厢房和倒座均为二层楼,院落四角为封闭或敞开的天井。这种建筑形制极其独特,与云南“四合五天井”式民居有某些相似之处。院内地面以素砖枵条石铺筑,主院西北的天井辟门与偏院相通,门未设影壁。

中道庄

外城“中道庄”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紧依内城西墙而筑,呈正方形,比西城略短。相府大门外有一大一小两面三刀座功德牌楼,城墙以南有南书院、花园、状元桥、飞鱼阁、八卦亭、祖师庙等。止园书堂为三进院落,占地11,000平方米,为旧时陈氏家族子弟读书的地方。

御书楼

“中道庄”西门外有御书楼一座,是陈廷敬三子陈壮履为炫耀其陈家皇恩浩荡而建造。据新编《晋城金石志》载,该楼建成时,上有康熙皇帝御笔亲书的赐陈廷敬及陈壮履诗近20首、楹联4副和其他题记等,潇洒飞逸,蔚为壮观。现楼内仅存康熙皇帝御匾“午亭山村”及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

冢宰第

即“大学士第”,建于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大门开于正南,入大门迎影壁东折为一狭小庭院,东侧建有如意门通东书院,南面为一倒座,北为二门,门两面三刀侧施八字影壁,明间内柱间设木质屏风,此为主人遇有重大事件时行走的通道,平时封闭。入二门为一宽敞的方形庭院,正北厅堂悬有康熙皇帝御笔亲书的牌匾“点翰堂”。正厅往北本为内宅,入大门西折往北沿狭长通道可通花园、假山、鱼池等地。花园往北就是专为家族中成年少女居住而建的小姐院,小姐院前后均辟门以通花园,并有踏道通城上的望河楼。

石牌楼

建于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的石牌楼为四柱三楼式,楼柱两侧均放置了夹杆石,下枋上雕二龙戏珠,其上枋、中枋直至定枋均修饰了图案和浮雕,各枋间有牌匾和字牌。正楼主牌镌刻“冢宰总宪”,边楼分刻“一门衍泽”“五世承恩”。安牌上刻有陈氏一门的官职及功名。定枋上建有仿木构斗棋屋檐,正脊两端设有吻兽,脊刹饰有麒麟。整座牌楼雄伟庄重,装饰精美。

责编/江南

猜你喜欢
内城相府陈廷敬
清廉山西建设·清官廉吏(四)
—— 陈廷敬
清廉山西建设·清官廉吏(四)
—— 陈廷敬
北京内城河湖水质情况分析及思考
万众一心
旅游搭台 文化唱戏 2019年山西省“免费送戏进景区”省级启动仪式在皇城相府成功举办
皇城相府网络关注度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英美国家实践的中国内城贫困问题化解思路*
“宽大老成,几近完人”的陈廷敬
纵然有十分英勇,便也有十分孤独
边城雁不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