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奇葩宜黄戏

2016-02-08 02:52华山
老友 2016年12期
关键词:冈村业余剧团

文 华山

乡土奇葩宜黄戏

文 华山

在赣东大地,民间流传着“临川才子金溪书,宜黄戏子乐安猪”的俗语,其中“宜黄戏子”即赞其戏伶之多、流传之广、渊源之长,而“乐安猪”并非骂语,是赞其盛产皮薄肉嫩的黑色毛猪。在我的记忆中,“文革”以前,宜黄县城有国有专业剧团,而乡村民间剧团则如雨后春笋,乡乡有剧团,不少行政村也有业余演出团队。以我老家中港镇鹿冈村为例,有一支近30人组成的戏班子,专演宜黄戏。隔河对岸,不到1公里的龙冈村也有一个农民业余剧团,而距县城70公里的新丰乡,7个行政村竟有9个业余剧团。

今年中秋节期间,新丰乡桥坑村农民剧团在县城演出传统宜黄戏,座无虚席,很受欢迎。我观后感触良多,思绪万千,演出勾起了我对故乡鹿冈村农民剧团的回忆,让我缅怀起已逝的老父亲来。

故乡鹿冈村农民剧团在本县小有名气,我父亲是团里的一名主角,嗓音较好,时常男扮女装,专演青衣、花旦。剧团的成员农忙时各自回家务农,农闲时和雨雪天则排演剧目。20世纪60年代,农村文化生活较为单调枯燥,没有电视可看,放场电影也要几个月才轮到一次,所以本村剧团演出的宜黄戏就成了村民们期盼的文化大餐。每当村剧团演出剧目海报一出,没等夜幕降临,各家各户便早早地将凳子摆放在戏台下,抢占最佳位置,不少家庭还派小孩守候在此,生怕被别人挪动了位置。村妇们则早早地做好晚饭,让家人提前就餐,生怕耽误看戏。那时,人们观赏宜黄戏的热情之高、兴趣之浓,现今难以想象。

鹿冈村是个大村,有1700多人,距邻村龙冈村1公里、何坊村近2公里,地处中心地带。每年正月初一晚上,是村剧团雷打不动的演出时间。夜幕刚落,舞台上就锣鼓喧天,鼓乐齐鸣,向村民们发出即将演出的信号。经过一两袋烟的时间,观演的村民从四面八方涌到台下,人流如潮,连平日不太出门的人也倾巢而出,齐家观演。村剧团岁首开锣演出的大部分都是苦悲戏,如《苏三起解》《孟姜女》《四郎探母》等。演员们演出十分投入,声泪俱下,悲情切切,台下不少观众跟着流泪,融入戏情,一些手头宽裕、在当地有些名望的村民则纷纷向台上投掷“善款”或“喝彩钱”。读小学时,我不懂事,自恃父亲在剧团有优越感,常常钻到戏台上近距离看戏,事后遭到父亲批评。等父亲消气后,我不解地问父亲为什么要演苦悲戏、收赠钱。他笑着回答说,剧团要生存,要添置戏服道具,还要给演员发一些误工补助,必须这样做。

“鸡公师傅”是村剧团的一名老艺人,二胡、板胡、笛子、唢呐样样精通。他儿子跟我是同班同学,又是邻居,父亲同在剧团,成了我儿时的铁杆伙伴。他将宜黄戏曲中的二黄、西皮、南词、北词等写成乐谱,供儿子学拉二胡用,希望子承父业。念初中时,他儿子拉二胡,我吹笛子,成了学校有名的演奏搭档,校领导和师生们还曾饶有兴趣地欣赏过我俩合奏的宜黄戏曲。

2006年5月,宜黄戏正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充分显示了其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如今,我俩均已退休,同住县城,空闲聊天时,自然会谈到宜黄戏,回忆起儿时的往事,合奏几首宜黄戏曲调,以此抒发挥之不去的乡愁。

猜你喜欢
冈村业余剧团
上海杭叉冈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杭叉冈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业余也疯狂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保护冈村宁次黑幕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保护冈村宁次黑幕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狠狠小剧团”
我们业余,但我们很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