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视阈下的香格里拉市独克宗古城恢复重建*

2016-02-09 05:19
灾害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火灾

尹 仑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4)



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视阈下的香格里拉市独克宗古城恢复重建*

尹仑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4)

摘要:在目前灾害的研究中,不仅没有形成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跨学科交叉的研究理论与方法,而且还存在着学术研究与政策制定无法结合、研究成果不能应用到应对灾害实践中去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灾害研究需要一种能够结合学术研究与政策制定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研究。基于灾害风险综合研究的视角,以独克宗古城为研究案例,探讨在古城恢复重建过程中的灾害风险治理策略,以及当地传统藏族文化和知识可以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为今后有关古城镇等历史建筑保护和管理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灾害风险;综合研究;火灾;恢复重建;独克宗古城;藏族文化;云南香格里拉

历史建筑保留着过去的记忆并且蕴含着对未来的启示,因此需要被妥善保护。但是,这些有着精美的技术工艺、记录着我们祖先生活方式的历史建筑往往会因为偶然或者恶意的火灾而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1]。当前,世界各国的古城镇等历史建筑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火灾等灾害的威胁、灾害风险和随之而来的脆弱性,自然和人为的灾害对古城镇的历史建筑的完整性和价值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古城镇等历史建筑的损坏还会对当地民族的文化、社会和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2]。

近年来,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报京乡报京侗寨、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拱辰楼等地相继发生重大火灾,这些历史文化古迹和民族古城名村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经济等价值,火灾给当地乃至国家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2015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进行了考察和调研,并做出了主要指示,其中就专门提到了独克宗古城的恢复重建。

在上述背景下,本文基于灾害风险综合研究的视角,以独克宗古城为研究案例,探讨在古城恢复重建过程中的灾害风险治理策略,以及当地传统藏族文化和知识可以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为今后国家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制定有关古城镇等历史建筑保护和管理的政策法规提供参考。

1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对于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视阈下的独克宗古城恢复重建,多学科交叉和跨学科的研究以及共享研究的问题和调查方法是其总的趋向。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书籍、年鉴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半结构访谈、关键人物访谈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独克宗古城的灾害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对比现代手段与传统机制,甄别预防灾害风险的传统知识,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独克宗古城恢复重建的灾害风险治理策略。

1.1文献研究与回顾

灾害风险综合研究旨在促进关于自然灾害和人类行为的研究成果在政策制定当中的应用,以有效地将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因此,灾害风险综合研究需要融合自然、社会、健康和工程等多学科的综合观点,并且要与生活在灾害频发地区的居民紧密联系,以更好地理解灾害环境下社会和文化的决定性选择。同时,灾害风险综合研究也要与地区、国家、国际等不同层面的决策者紧密联系,以更好地理解在灾害环境下制定政策的限制因素。

在研究方法上,灾害风险综合研究需要采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关注特定对象的需求,并通过加强国际科学界的合作,为应对灾害提供可靠的政策支持。但是,仅仅多学科的研究仍然是不够的,灾害风险综合研究需要从灾害到灾难、从人类社会脆弱性到灾害本身等多个角度分析自然和人类影响的灾害和灾难问题,因此其研究方法要超越传统,甚至需要一些相对非传统的研究方法,必须是跨学科、跨灾种和多尺度的,以使自然、社会、工程、健康等学科能够充分综合,让每门科学发挥自己的作用,既要发挥各学科的优势又要开展跨学科交叉研究,最终形成多学科、多领域相交叉和协作的研究方法。

灾害风险综合研究的核心是灾害风险治理策略。灾害风险治理是由一系列防御、管理和降低自然灾害影响的政策和实践组成的,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减灾和预防:灾害发生之前或之后采取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措施;第二,防备:高效应对灾害的策略和手段;第三,响应:在灾前、灾中和灾后对生命、财产和重建采取的保护措施和行动;第四,恢复和重建:灾后采取的恢复生计、重建重要系统、使社会恢复到灾害发生之前状态的措施和行动。其中,灾后的重建恢复,需要综合考虑减轻和防御灾害发生的各个方面,消除之前诱发灾害的因素,将灾区重建为一个更加稳定、更加安全的社会群体[3]。

灾害风险综合研究把学术理论研究成果转向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以满足政策制定的需要,将大大增强人类对灾害的应对能力和减轻灾害影响的决策能力,使当前灾害的政策制定策略从“响应与灾后重建恢复”转向“防灾和减灾”。通过对以往灾害发生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学习,以规避灾害的发生,并增强灾后恢复重建的能力,政策策略的转变和能力的加强将能够更好地帮助人类社会应对灾害的发生。

1.2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主要在独克宗古城进行,并围绕以下三个主题展开。

(1)当地藏族与灾害相关的传统知识是什么?

(2)灾害对与古城保护相关的传统知识的影响是什么?

(3)传统知识与灾害风险治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调查过程中首先调查独克宗古城的基本灾害风险和生态环境状况,然后甄别出当地拥有传统知识的藏族乡土专家、年长者和社区领导等,进行关键人物访谈,同时按照性别和年龄在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分别举行小组讨论,每个社区居民委员会选择30个村民进行半结构访谈,再开展问卷调查。选择访谈和调查的村民年纪都在40岁以上,并尽量选择每家的户主来进行,这样选择的原因在于传统知识不是一般的知识,与一个人在当地生活的时间,所积累的自然环境经验及其社会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40岁以上的村民更能对过去和现在的灾害风险环境变化做出有意义和价值的对比,可以基于长期环境经验和社会文化背景而认识到传统知识的变异性。另外,在调查对象的选择上也注意性别的平等,以突出传统知识对灾害风险认知的性别视角。

1.3问卷设计

问卷也在上述6个社区的180名村民中展开。问卷的设计构架由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与灾害风险相关的传统知识问题,以及传统知识与灾害风险治理的问题等三大部分构成。问卷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数、联系方式等题目;第二部分是灾害风险与传统知识,主要涉及近20年以来人们对灾害趋势、灾害风险的传统知识;第三部分是结合传统知识与机制的灾害风险治理策略,由9题构成,依序由1分到5分代表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普通、同意到非常同意,并用1~5分别为5种答案计分。最后将量表中各题得分累加后即可得出态度总分,从而反映村民对某适应方式的综合态度,量表总分越高,说明其对灾害风险治理策略的态度越积极。

通过对问卷第二部分的答案统计,发现当地居民所掌握的最丰富也是最为关注的传统知识是与火灾相关的,其次是旱灾、泥石流、雪灾和洪水。第三部分的答案统计则显示大部分村民对建立社区居民参加的,特别是结合他们传统知识的灾害风险治理策略都表示同意,并且认为未来建立由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设计和实施的火灾综合预防机制和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2独克宗古城恢复重建中的灾害风险

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州府香格里拉市的独克宗古城是我国较大的藏民族传统建筑聚落,具有悠久的历史,建城距今已经1 300多年。唐代的吐蕃王朝在今天古城中心的大龟山上就建有城堡,藏语名叫宗洛丹嘎波,意为最坚固的城堡,为当时吐蕃王朝神川都督府经营云南地区的铁桥十六城之一[4]。同时,城堡又有独克宗或者朵克宗的藏语名字,意为岩石山上的城堡,也被认为是铁桥东城[5]。在唐朝以后的宋、元、明、清四朝,古城被称为建塘宗,传说与四川的理塘和巴塘同为藏王三个王子的封地。明朝弘治六年(1492年),独克宗被丽江木氏土司占领,称大当香各寨。弘治十二年(1499年),木氏土司命人环大龟山垒石为城,建立月光城(藏语称达瓦宗,又名香各瓦寨),并于奶子河畔建立日光城(藏语称尼玛宗)。清朝古城名字改为土官寨,初为地方政府藏官驻地,后为中央王朝的中甸厅治所。雍正二年(1724年),总兵孙宏本修筑土城,“由百鸡寺山腰斜挂于东门山脚。周围长三百六十丈,高一丈二尺。安设四门城楼,并无垛口、炮台。周围顺筑土墙,墙外亦无壕池”[6]。古城在明清两朝时有藏语称为“峡博论”、“峡若论”、“峡角论”的三条街。“峡博论”,意为石头山脚下的街道,因顺山岩南北方向修建而得名;“峡若论”,意为岩石过去的街道;“峡角论”意为岩石下山窝上的街道。民国时期于1921年修筑土城墙,将土官寨圈入城内,城墙周长2 000 m,俗称本寨,下设藏、汉、客商三团,有金龙、仓房、北门三街,中心为四方街[7]。经过民国时期的扩建,古城基本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布局。

2014年1月11日01:27,独克宗古城发生大火,数百栋藏式木质结构房屋和店铺被烧毁。独克宗火灾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烧损房屋面积为59 980.66 m2(其中房屋烧毁面积58 121.66 m2,灭火救援过程中拆除房屋面积1 859 m2),火灾烧损房屋直接财产损失为8 983.9308万元(不含装修装饰、屋内设施设备、物品等其他直接财产损失和公共设施损失)。此次火灾造成建筑物过火面积6.57 hm2,损毁文物占地面积0.19 hm2,占过火面积的3%,损毁文物保护单位面积2 220.45 m2,占损毁建筑面积的3.7%[8]。

火灾发生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也即2014年3月20日,香格里拉县政府就组织召开了有云南省住建厅规划处、省规划设计院及州、香格里拉县、建塘镇相关部门领导,以及省、州、县部分规划、建筑、文化专家等参加的《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火灾恢复重建规划设计方案》评审会,最终这一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完成的恢复重建规划设计方案通过了专家的评审。根据规划方案,独克宗古城的恢复重建计划投入12亿元,年底前完成民居重建,3年内完成全部原貌重建工作。规划方案确定了“修旧如旧、建新如旧,以人为本、突出重点,尊重历史、尊重文化,一步到位、注重实效”的规划原则[9]。

但是,这一主要由专业规划设计机构提出的独克宗古城恢复重建规划方案在应对灾害风险方面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1)灾害风险治理的理念没有进入恢复重建规划方案的原则中。规划方案始终强调的是对古城建筑进行“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的修复与重建,其重点在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古城藏式民居建筑风貌恢复建设和解决商户基本民生保障问题的民居重建。但是,这一灾后恢复重建的规划方案中对今后古城如何再次应可能发生的各种灾害风险还没有专门和系统地提出针对性策略。

(2)恢复重建规划方案中没有全面和综合的灾害风险治理策略。当前,独克宗古城恢复重建规划中对火灾的防范措施仍然停留在对个体建筑物的消防措施之上,而没有基于整个古城的视角,制定针对火灾风险因素的综合预防机制。同时,独克宗古城目前的火灾消防及其相关工作,分别涉及不同的政府部门,例如古城的日常事务归香格里拉市独克宗古城管理委员会管理,古城的恢复重建归独克宗古城“1.11”恢复重建指挥部办公室管理,文物古迹建筑的主管单位是市文化局,防火救火的责任是市消防大队,因此在应对火灾等灾害的风险方面还缺乏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

(3)独克宗古城居民没有充分参与到恢复重建规划方案的设计和评审过程中。古城的恢复重建规划设计方案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完成的,规划方案的评审会议是由香格里拉县政府组织召开,有云南省住建厅规划处、省规划院及州、香格里拉县、建塘镇相关部门领导,以及省、州、县部分规划、建筑、文化专家等参加。在这一设计和评审的过程中,古城居民的参与还不够充分,他们的观点和意见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当地藏族与古城相关的传统知识也没有被吸收和融入到恢复重建规划设计方案中。

3独克宗古城恢复重建的灾害风险治理策略

在独克宗古城的恢复重建过程中,要实现应对灾害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就需要开展灾害风险综合的研究,并制定专门针对火灾的灾害风险治理策略,并将其重点从“灾后重建恢复”转向“防灾和减灾”。针对独克宗古城的具体情况以及恢复重建的进展,应该制定以火灾为主的灾害风险治理策略,这一策略主要包括火灾综合预防机制和火灾综合预防计划两个部分。

3.1火灾综合预防机制

未来,独克宗古城应当以古城的全局为基础,制定一个包括土地利用、运输和疏散通道、紧急消防设备等等在内的火灾综合预防机制。这一机制将由香格里拉市独克宗古城管理委员会、市文化局、市消防大队和医院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和组成,需要通过各个单位和部门的紧密合作。

在这一综合机制下应该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火灾的预防,机构负责人有权处理任何涉及火灾预防的事物,同时要制定独克宗古城火灾综合预防计划。机构的成员要包括消防部门、文化部门、保险公司、医院等单位,以及建筑、文物、历史、工程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同时还要有独克宗古城居民的代表。根据独克宗古城的恢复重建和未来发展情况,火灾综合预防计划要不断进行实际演习,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以进行修改,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降低和减少独克宗古城发生火灾的潜在隐患因素。火灾综合预防机制不仅针对个体建筑的消防工作,更关注整个古城层面的火灾预防,是对古城群众生命、财产和文物古迹的综合保障。

3.2火灾综合预防计划

在独克宗古城恢复重建规划中设计的采取预留消防通道、完善消防设施配置等措施,仅是从手段注重了消防安全,而并不能从根本上预防火灾等灾害以保护独克宗古城。另外,虽然在独克宗古城恢复重建规划设计方案中提出要采用新型材料和替代材料,但是根据笔者的田野调查,当地火灾中幸存的重要文物古迹以及正在恢复重建的藏族传统建筑仍然以木质结构为主,依然存在发生火灾的巨大风险。因此,未来独克宗古城要制定火灾综合预防计划,把工作重点放到火灾风险的预防和降低,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3.2.1火灾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导致独克宗古城发生火灾的潜在风险有很多,需要首先对这些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古城火灾的发生有自然风险和人为风险,前者如气候变化导致的天气干燥、雷电等等,后者如用电设施老化、人为用火不当等等,就实际而言,人为风险是独克宗古城发生火灾的最大隐患。

(1)对火灾风险进行识别。风险的识别要运用GIS技术手段制作火灾风险图,在风险图上标明火灾不同风险(自然风险和人为风险)容易发生的不同区域、不同区域面临怎样潜在的高发风险、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火灾区域等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不同风险容易发生和影响的区域,例如在独克宗古城内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军长征博物馆(中心镇公堂)、大龟山大佛寺、吉祥胜利幢、白鸡寺、州博物馆等国家、省、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标志性建筑区域,火灾风险主要为用电设施老化、宗教焚香用火等;在金龙街等民居建筑群,火灾风险主要为用电设施老化、人为用火不当等;在餐馆、酒吧、旅馆密集的街道,火灾风险主要为人为用火不当、超负荷用电等。

(2)对火灾风险进行评估。在GIS火灾风险图的基础上列出所有自然风险和人为风险的种类,包括直接风险和次生风险,例如人为用火不当引发的火灾是直接风险,火灾进一步引发的煤气等爆炸则成为次生风险。分析每一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对古城的潜在威胁、容易引发怎样的次生风险、当前已有的预防手段等。同时进一步对火灾风险进行不同标准的分类:根据风险发生的几率,按照高中低三类标准对所有风险进行分类;根据风险发生的方式,按照猛烈、渐进、温和进行分类;根据风险根据风险产生的影响,按照严重、一般、轻微等危害程度进行分类。

上述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能够最终识别与评估独克宗古城所面临的不同火灾风险及其潜在的影响,为预防和降低这些风险打下基础。

3.2.2火灾风险的预防与降低

独克宗古城火灾风险的预防与降低,需要包括各政府职能部门、相关专家学者以及当地居民在内的各利益群体共同参与,特别是独克宗古城以藏民族为主体的居民的传统文化和知识,能够在火灾风险的预防与降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除了安装和采用一些先进技术的报警消防设备对火灾提前预警以外,独克宗古城火灾风险的预防与降低还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火灾风险的预防与降低不仅要针对独克宗古城,还要关注其周边自然和人文环境,在此基础上把古城的灾害风险治理策略与正在实施的《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火灾恢复重建规划设计方案》等其他古城发展与建设计划相结合,并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来弥补当前的规划设计方案过于重视基础设施的恢复与重建,而对从根本上整体治理灾害,以预防与降低再次发生火灾的风险关注不足的问题。

(2)防止火灾风险的预防与降低措施对独克宗古城的文化价值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在《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火灾恢复重建规划设计方案》中提出对建筑的恢复要采用新型材料和替代材料,认为这样不仅可以预防火灾还可以起到环保的作用。但是,在独克宗古城对新型材料和替代材料的使用一定要非常谨慎,一方面,古城的一些建筑有着重要的历史、宗教价值和意义,并且建筑内不同构建使用材料有着不同的文化涵义,因此要考虑这些文物古迹在改造或重建过程中,使用新型材料对其文化价值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藏族传统建筑非常注重绘画与装饰,因此要考虑在高温下这些新型材料与绘画装饰用的材料会不会产生化学反应而导致火灾。

(3)火灾风险的预防与降低不仅要依靠一些先进技术的报警消防设备,还要重视和运用独克宗古城藏民族的相关传统文化和知识。在1300多年的历史中,独克宗古城的居民形成了管理古城事物的传统机制,对古城的不同区域进行了功能划分,例如有官员居住的本寨,有宗教信仰的白鸡寺,有中心聚会区域的四方街,有本地居民居住的金龙、仓房、北门三街,有藏、汉、客等外地商团居住的炯拉喀、达翁龙、咋跨龙三街,有手工艺者聚集的皮匠坡等等。今天,应该基于传统管理机制,在恢复重建的过程中,对独克宗古城进行区域功能划分,例如有些街道作为酒吧一条街,有些街道作为手工艺等商业一条街,有些街道作为高端客栈和酒店,有些街道作为艺术文化和民族文化街道。上述规划不仅对古城火灾风险的预防与降低有着关键作用,而且对古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除了传统管理机制以外,独克宗古城的居民历史上还有一些传统的火灾预防知识,例如房屋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发生火灾后相互蔓延,违反这一明确的距离规定而建房的人要受到处罚。同时,房顶用石头压住木板,房顶和房屋之间不固定,发生火灾后可以采取掀掉房顶的方法来阻止火势蔓延等。古城在白天和夜晚还有专门人员固定绕城巡逻,以检查火灾发生的风险和隐患。

火灾风险的预防与降低可以为独克宗古城未来针对火灾紧急情况的准备与反应、灾后的恢复重建以及整个灾害治理策略的实施与监测打下基础。

4讨论与结论

当前,世界范围内灾害的发生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正在不断加剧。根据统计,在1900年至1940年间,灾害发生的频率为每10年100次;到1960年代和1980年代,这一数字增加到每10年650次和每10年2 000次;而到1990年代,这一数字更是一跃增加到约每10年2 800次。灾害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人丧生,数以百万计的人受伤,更多的人被迫离开家园、流离失所。与此同时,在过去40年间,灾害带来的财产损失更是以每隔7年就增加一倍的速度增长[10]。研究表明,未来诸如干旱、洪水等灾害将在未来进一步对人类社会、经济及其生存的环境产生影响[11]。

然而,与灾害的频繁发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尽管自然和社会科学关于灾害和灾难的研究都已经取得了进步,但是学术上的成果并没有带来能够在现实中有效应用和实践的策略,世界各地因为灾害造成的损失仍然在不断增加。在当前灾害的研究中,不仅没有形成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跨学科交叉的研究理论与方法,而且还存在着学术研究与政策制定无法结合、研究成果不能应用到应对灾害实践中去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灾害研究需要一种能够结合学术研究与政策制定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研究。在这一背景下,独克宗古城的灾害风险综合研究具有以下重要的意义。

(1)对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灾害风险的综合研究,可以形成独克宗古城灾害风险治理的策略,这一策略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基于古城的历史、文化与现状而提出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防灾和减灾”策略。因此,这一研究对包括独克宗古城在内的古城镇和其他历史建筑文物的保护,都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2)对形成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灾害风险的综合研究需要包括自然、社会、工程等科学在内的多学科参与,需要运用GIS技术、参与式技术发展、田野调查等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在灾害风险治理策略的制定过程中,更是需要政府部门、社区居民、专家学者等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参加与跨领域的合作。因此,这一研究对未来针对包括火灾在内的灾害风险而形成多学科研究视角、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3)对形成尊重当地藏族传统文化价值的政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灾害风险的综合研究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对独克宗古城当地居民的传统文化和知识的研究,这一研究的前提是承认当地居民具有应对灾害风险的能力,重视他们在相关政策、规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参与和地位,在古城重建恢复过程中发挥他们作为主人翁的作用。因此,这一研究对未来包括恢复重建在内的政策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中国各地出于对发展地方经济或者文化产业的需要,都在对古城镇进行旅游开发。在这一过程中,这些古城镇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灾害风险,这些风险无论是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都极大地威胁着古城镇的历史文化价值与完整性,并威胁着在其中生活的居民、经营者或游客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灾害对古城镇造成的损失和破坏会对当地民族社区的文化、社会和经济产生负面的影响。同时,长期以来当地的民族和居民形成并拥有了大量保护和治理古城镇相关的传统文化与知识,这些文化与知识反之也构成了古城镇的重要部分,有些甚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对灾害风险、古城镇和传统文化的综合研究,可以让更多的人们理解和重视当地人及其传统文化的价值,未来国家和地方制定与执行关于古城镇的保护和管理政策和法规过程中,应当让当地人进一步参与,并借鉴、吸收和运用当地的传统文化与知识,使其在预防灾害风险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应当从灾害风险综合研究的视角出发,建立和实践灾害风险治理策略,为今后国家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制定有关古城镇等历史建筑保护和管理的政策法规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Gordon Cooke. Upgrading the Fire Resistance of Floors and Doors in Heritage Buildings[C]//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rote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Buildings from Fire. Kyoto, Japan, 2003.

[2]尹仑. 气候灾害对世界遗产地的影响及其应对——以云南省红坡村和箐口村为案例[M]//陈蒨, 祖运辉. 生态与文化遗产. 香港: 中华书局, 2014: 105-116.

[3]ICSU. A Science Plan for Integrated Research on Disaster Risk[EB/OL]. (2012-12-29) [2015-05-16] . http://www.irdrinternational.org/wp-content/uploads/2011/06/IRDR%20Science%20Plan.pdf.

[4]朱惠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云南省[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4: 110.

[5]云南省中甸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中甸县志[M]. 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1997: 54.

[6]中甸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中甸县志资料汇编二:清光绪新修中甸志书稿本[R]. 香格里拉:香格里拉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90: 27.

[7]吴光范. 迪庆·香格里拉旅游风物志: 沿着地名的线索[M].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9: 122.

[8]云南省政府迪庆州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1.11”火灾事故调查组. 香格里拉县古城“1.11”火灾事故调查报告[EB/OL]. (2014-06-26) [2015-05-16]. http://news.xinhuanet.com/talking/2014-06/26/c_1111329444.htm.

[9]王维韬. 独克宗古城恢复重建规划设计方案通过专家评审[EB/OL]. (2014-03-24) [2015-05-16] . http://www.xgll.com.cn/xwzx/dqtt/2014-03/24/content_126705.htm.

[10]ICSU . A Science Plan for Integrated Research on Disaster Risk[EB/OL]. (2012-12-29) [2015-05-16]. http://www.irdrinternational.org/wp-content/uploads/2011/06/IRDR%20Science%20Plan.pdf.

[11]Fisher RJIF. An Anthropological study of Drought and Human Ecology in Western Rajasthan[M]. Sydney Studies, Manohar Publishers and Distributors, 1997.

The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Old Town Dukezo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ed Research on Disaster Risk

Yin Lun

(YunnanAcademyofSocialScience,Kunming650034,China)

Abstract:The occurrence of disasters in the world and its negative impacts are increasing, although the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s have made progress in disaster and disaster research, academic achievements have not been able to effectively apply and practice in the real world, the damage caused by disasters is still increasing. In the current disaster research, not only has not formed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cross disciplinary research in natural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 but also there is a problem that the academic research and policy formulation can not be combined,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not be used to deal with the disaster. In this context, the disaster research needs an integrated research that can combine the academic research and policy formul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and cross domain. Based on the Integrated Research on Disaster Risk (IRDR), we discuss the strategies of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in the process of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Old Town Dukezong, and the active role of local traditional Tibetan culture and knowledge. At the same time, we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government to formulat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relating to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historic buildings such as ancient towns and cities.

Key words:disaster risk; integrated research; fire disaster;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ld Town Dukezong; Tibetan Culture; Shangri-La County

doi:10.3969/j.issn.1000-811X.2016.02.028

中图分类号:X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11X(2016)02-0139-06

作者简介:尹仑(1974-), 男, 云南昆明人, 博士, 研究员, 主要从事传统知识与灾害风险综合研究. E-mail: 13888267735@163.com

基金项目:中央民族大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B08044);中央民族大学(985 工程)“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

*收稿日期:2015-06-16修回日期:2015-10-22

尹仑. 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视阈下的香格里拉市独克宗古城恢复重建[J].灾害学, 2016,31(2):139-144.[ Yin Lun. The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Old Town Dukezo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ed Research on Disaster Risk[J].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 2016,31(2):139-144.]

猜你喜欢
火灾
高速火灾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森林火灾 你知道多少?
火灾逃生
火灾有话说
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
大兴火灾的导火索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离奇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