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传统艺术 创新为今所用

2016-02-09 03:11鲍志强
天工 2016年1期
关键词:志强陶器艺术作品

文 鲍志强

秉承传统艺术 创新为今所用

文 鲍志强

《和谐壶》 鲍志强/作

中国人在火的发明和使用之后,开始人类第一次利用化学和物理方法创造了陶器生产工艺技术,同时在使用陶器的实践过程中发展了中国的陶器艺术,用陶器的器型与纹饰,有寓意地传播着人的思想,表达着人的感情,描绘着那个时代生活的风俗和风貌。

紫砂陶器是从一般陶器中发展而来的陶器门类。她始于北宋,到了明代已发展得相当成熟。在此基础上由于当时具有很高文化素养的文人参与了紫砂陶的艺术设计创作,极大地提升了紫砂陶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

紫砂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艺术形态,以紫砂为载体反映时代的文化状态,有的激情张扬,有的含蓄素雅。紫砂陶器在造型上吸收了青铜器、古陶器、玉器等的造型特点,外形简约、线条凝沉、体态浑厚、比例协调,紫砂材质厚重大气,明代的造型和装饰艺术影响到现在的紫砂艺术发展。紫砂陶器作为生活用品,首先要求其造型设计在使用上具有科学性。紫砂艺术是民间艺术,传承至今,主要是注重紫砂的实用性,并以造型和图案的艺术语言给人们美的享受。紫砂艺术的寓意、象征、夸张表现着人们在那个时代对生活追求富有质量的感受。流传在世的紫砂陶器,几乎都是给人们以积极向上的、朴素进步的感受,让人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生活环境是平和的,生活资料是富足的,能够通过作品感受到创作者对社会对生活的赞美和内心境界的流露。紫砂艺术表达了时代的精神状态和物质需求,而这些需求是紫砂艺术的创作源泉。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一个活的有机体,它反映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要求、理想、信念和价值在艺术作品中获得的意义和表现力,表现出民族的性格,时代的精神和社会的思潮。

紫砂艺术的创新与传统是不可分割的,只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可成为更完美的艺术作品,这需要艺术家具有更高的文化和修养来不断创造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些艺术创作不可能脱离时代的要求,不可能独立于现实文化生活之外而存在,必然深受时代的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并推动其不断创新和发展。它始终不曾脱离人的社会关系,不曾脱离伦常情感的具体实践和具体感受。

《玉带茗香壶》 鲍志强/作

紫砂艺术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艺术特点,不同时代的艺术特点都是在传统工艺艺术形式上的发展和提高。以造型和图案处理上不同的变化和组合,产生令人心动的美感,但基本元素还是传统的,并且强烈地表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性,同时强烈地表达着这种美感的现代意义。紫砂陶器使用的泥土与人类有着天然的亲和力,陶土、水和火这些人们赖以生存的因素,使紫砂陶艺始终贯穿着朴素的人性和文化气息,它的形式美感是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创造活动,把功能效用和表达的形式及文化内涵的美揉抟在一起,创造出实用而美观的紫砂作品。

紫砂作品的美是人对时代美的追求和歌颂,带有清晰的时代艺术特征,必须符合现代人们对物质与精神的需求,通过对传统技艺、实用形式和艺术创新的“变异”来描述对紫砂陶艺的新意。在继承传统紫砂艺术语言规定性的前提下,充分探索陶艺创造的其他可能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各种艺术形式和语言媒介来表现时代的审美价值。注重艺术物化审美主体经验和情感的新方式,创作体味人的审美的自然状态和心灵的自由感应。广泛地汲取古代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中崭新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理念的本身就具备很强的时代感。我们要“主观能动的”站在“现代”的立场上进行艺术创作。

《紫玉飘香茶具》 鲍志强/作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紫砂艺术必须消解传统又依靠传统,是批判与继承的关系,是学习与发展的关系。现代性的紫砂作品应在文化建设中确立自主的主体意识与进取精神。紫砂艺术要发展,风格需要变化,技艺需要更新,观念更应该跟上时代,陶艺家的创作在受时代影响的同时也以其艺术作品更积极、更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进步。观念的更新是任何新艺术风格的前提,民族的紫砂艺术积淀中国文化艺术抹不去的痕迹。任何艺术门类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必然受其本身的艺术形式、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制约。紫砂艺术是具有明确使用功能的艺术,决定其不可能对自身传统完全否定,完全否定紫砂的传统艺术,带来的未必是现代陶艺的繁荣,反而会失去其最具本质的艺术形式内涵,批判地继承紫砂艺术传统正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动力。失去原动力的艺术作品其表现力是苍白的,是没有生命力的。

紫砂艺术是在实用基础上反映现代审美观念和用于满足精神审美需求的器物,一味地模仿先人经典的古老文明是缺乏艺术素养和知识的表现。我们应当用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理念创造现代人的紫砂艺术,让紫砂艺术向新的高度去发展,要让紫砂艺术与时俱进,赢得一个更加广泛的创作空间。

紫砂艺术历史悠久,独具风采。她是千百年来民众创造并享受的文化,是民众智慧的创造,充分体现着他们对生命的真情颂扬,对幸福、信念和希望的热情追求。她的造型艺术形式生动活泼,表现技法质朴无华,现代有成就的紫砂艺术大家的优秀作品都淋漓尽致地表达着人的情感。脱离了人的现实生活和情感,就不可能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

中国古老的“天人合一”观念强调艺术创作过程中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交互感应。传统艺术创作所说的“感于物而动”是人与“物”产生感应。意境、心境、情境是人对物的交融,是人与自然的,社会的,时代的交融。“天人合一”观念依靠对自然、现实生活的感悟和艺术直觉,表现在陶瓷意识的创作过程中,并且把创作意识在陶瓷作品中得以物化。一件好的艺术作品,不仅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表现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共同的心理氛围和对文化的价值取向。表现得越多,作品的艺术价值就越高,无所表现的艺术是没有价值的艺术。

《天趣壶》 鲍志强/作

紫砂艺术造型体系的思想根源是由人们观察生活、认识世界的哲学体系所决定的,千百年来中国哲学的“观象悟道”正是这种思维认识论的科学表述。观象的目的不在于模仿物象,而在于理解本质规律。不是模仿自然之象,而是悟道之象,是以阴阳五行学说的观念认识自然世界。紫砂艺术是自由生活的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造型体系。这种造型体系不是用取法自然的真实形象去表达作者的观念和简单的自然描写,而是用现代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去看待和描述某种事物,创作的观念暗寓其中。艺术创作的动力核心是人类精神在受到客观条件的触动时生发而为激情和灵感,利用紫砂艺术独特的艺术造型,将人的物我一体的美好心灵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出来,没有因脱离模拟自然而脱离真实,这正是紫砂艺术造型体系的魅力所在。

《五代诗韵留香壶》 鲍志强/作

《呈祥壶》 鲍志强/作

《三羊开泰》 鲍志强/作

紫砂艺术造型有形式的象征性和含义的象征性,用紫砂的外形特点和性质,表述着抽象概念和思想感情,表达着人们崇尚自然的心理需要,比如方圆就表示了人们“智欲圆,行欲方”精神理念的基本特征。现代紫砂艺术在形式上继承着传统,而含义的象征性就大为不同,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对时空的感觉越来越小,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人们改变了对事物的看法,改变着创作理念。

在紫砂艺术的创作中,部分人引进了新的创作思想和观念,创造模式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谋求在紫砂艺术中独树一帜。他们主张抽象表现手法,追求创造性、偶发性所带来的效果,主张不规则、不对称,甚至瑕疵、开裂都是可以接受的美学法则。他们的作品运用抽象表现主义的手法,一般没有主观上确定的精神取向,没有传统紫砂艺术的寓意和隐喻特征,但仔细观察这些作品还是紫砂基本的成型方法,还是少不了泥片拍打、围片、盘筑等。其实在传统的紫砂艺术中,绞泥壶艺就具有创作偶得所带来的效果。

紫砂艺术的实用功能和艺术创作是时代的需要。人类造物首先是谋求生存和生活所需,紫砂的艺术性是人们在满足生活所需的同时追求精神需要所产生的,紫砂艺术只能为时代生活而创作,必然带有服务于时代社会的意向,这就要求紫砂艺人主观能动地围绕客观存在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这一主题进行艺术创作,使紫砂艺术的创新为时代所用,破除樊篱,古为今用,使紫砂艺术更上高楼。

猜你喜欢
志强陶器艺术作品
赵志强书法作品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学习“集合”,学什么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李志强·书法作品称赏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及出土陶器组合
新砦期 猪首形陶器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