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体育中的英雄叙事及其反思

2016-02-12 08:16王兴美申风杰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媒介英雄体育

王兴美 申风杰



媒介体育中的英雄叙事及其反思

王兴美 申风杰

改革开放以来,媒介体育中的英雄叙事如雨后春笋般繁荣起来。体育媒介以自己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敏锐的观察力塑造了一系列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形象。文章主要从其产生的文化根源,体育英雄的类型,叙事的语境 ,以及英雄主题的构建等四个方面对媒介体育中的英雄叙事进行探讨,并对其在传播中所显现出的弊端与不足进行了反思。

媒介体育;英雄叙事;体育英雄;反思

“英雄叙事”是人类对英雄崇拜心理的延伸。从远古神话故事到近代的文学故事, 乃至现代故事、事件, 英雄都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崇拜英雄、崇尚英雄主义是人类的固有本性之一。究其原因是因为,英雄的本质是人类面对死亡、自然、社会的各种异己力量侵害、压迫、扭曲时所产生的一种积极抗争、勇于突破而永不退缩、决不屈服的强劲生命意志。所以“英雄是一种原欲”,“英雄崇拜”、“英雄主义”都是人的一种积极的内在的生命欲望、冲动或意志。

当下,“英雄叙事”早已从文学领域拓展至体育传媒报道领域,尤其是出现在许多人物新闻报道中,以塑造民族化的体育英雄为典型方式,达到国家形象与民族身份认同的价值诉求目的。媒介体育中的英雄叙事正是从这种大背景下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媒介体育中的英雄叙事是在体育新闻报道的基础上,通过将赛场战场化,将比赛战争化来营造故事情景,并将运动员置于该情景内进行再度意指,赋予其英雄的内涵,从而产生英雄化的神奇效果。

1. 媒介体育中英雄叙事产生的文化根源

1.1 建构国家形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需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媒介体育中的英雄叙事如雨后春笋般繁荣起来。面对百废待兴的国家,体育媒介以自己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敏锐的观察力塑造了一系列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形象。这一时期的媒介体育中英雄叙事的目的还是为社会政治实践进行形象的论证,通过歌颂英雄,建构国家形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通过检阅有关体育作品发现,它们中的大多数都以描述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和教练员形象为主。这些人物形象有着统一的概念化的脸谱特征:姿态正派,始终洋溢着为国争光、奋勇拼搏的爱国热情和昂扬斗志。比如《扬眉剑出鞘》里手负重伤、体力下降的女剑客心里重复的是:“只要能把五星红旗升上去,让我去死也干。拼,拼了!”在《中国姑娘》中,作者沿着中国女排的足迹,记录了她们遭受挫折时的苦闷,夺得胜利后的欢乐和激荡,以及她们心中对祖国、人民的挚爱,“女排精神”也因此被发现。

1.2 民族主义意识表达的需要

媒介体育报道借鉴文学中的英雄叙事, 塑造国人心中的体育英雄并建构为国家形象,这既是官方意识形态的表达,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民族主义意识表达的需要。因为我国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但近代以来又长期在国际上处于落后地位,中国人一直都保持着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虽然这种民族主义表现为一种集体无意识,但民间个体却对民族身份进行自我认同有强烈愿望。通过对体育运动员的“英雄化”叙事,中国传媒不断将民族身份的自我认同置换为对本土体育选手的认同和追捧。

1.3 新闻媒体的市场化与体育产业化相结合的产物

随着新闻媒体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商业行为不断得到拓展,追逐尽可能多的利益已经成为各大媒体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內驱力。当媒体需要通过锁住受众的注意力,利用“软性”的报道挣得可观的广告费和收视率时,较具娱乐价值、竞争性,并且悬念迭起的体育自然成为媒体的座上客。与此同时,体育的产业化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以体为本,全面推进”,将体育赛事等推向市场,完成从福利型向消费型的转变,尤其是体育组织开始实体化改革,职业联赛初现端倪之后,体育对大众媒体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它需要借助媒体的镜头,获得更广阔的市场,需要更多的赞助费与转播费。于是,为寻求共同的利益空间,实现共生共赢,媒介体育应运而生并得到不断地发展。体育英雄作为体育赛事的主角,理所当然地成为媒介体育报道的核心力量。于是乎,关于体育的“英雄叙事”伴随着媒介体育的发展而不断繁荣起来。

2. 媒介体育中英雄叙事——英雄类型

媒介体育在进行报道时,往往集中塑造了两类英雄形象:

在我国很多高校中,学生脱离了父母的监督和中学式的管理,学生的英语学习没有周详的学习计划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骤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在英语学习中缺乏主动性;二认为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和四六级考试,忽视英语作为语言的交流功能,一些学生甚至不愿意参加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三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能合理安排自己学习英语的时间,考试时手忙脚乱,不考试时无所事事。因此帮助学生恢复英语学习兴趣,重拾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协助他们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是大学英语教师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2.1 第一类英雄形象,主要是以奥运会为代表的竞技体育中的金牌运动员及其教练员。中国在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所反复强调的“奥运战略”,直接反映了这类体育英雄的重要地位。自1979年重返国际奥委会之后,中国就一直将奥运会奖牌作为提升体育水平、维护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每一位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运动员,都不仅在物质上得到了巨大的奖励,而且在各种传媒报道中被精心塑造成国家级的英雄。他们获得金牌的那些瞬间,通过传媒的“英雄叙事”成为体育传播的经典时刻。比如,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获得男子110米栏金牌之后,刘翔的英雄形象便得到了无以复加的宣扬。而这一形象背后,则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光荣与梦想。

2.2 第二类英雄形象,则是原本处于世界弱势项目但有所突破的运动项目的代表性人物。这同样是中国传媒在塑造体育英雄时最为倚重的一个部分。中国传媒不仅重视竞技体育传统优势项目中的优秀选手,而且更加关注那些原本被认为难有作为的运动项目所涌现出的杰出选手。以姚明为例,虽然中国篮球不可能在奥运会上有多大作为,但是姚明却作为“状元秀”在全球最高水平的篮球联赛中获得极大成功。2011年7月20日,姚明宣布退役,央视体育频道和上海文广新闻集团五星体育频道对其进行了长达5小时的电视直播。这次直播再次运用“英雄叙事”的讲述方式将姚明退役这一个人行为上升到国家高度,完成了对姚明进行民族化体育英雄、国家形象代表的重申和再塑造。在他身上,集中投射了中国人强烈的民族身份的自我认同心理。他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传媒着力塑造的英雄形象。

3. 媒介体育中英雄叙事的语境——乱世出英雄

体育被称为“和平年代中的战争”。所以体育从一开始就被涂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车磷磷、马萧萧的送别,金戈铁马、沙场上的生死血战,胜利的欢呼,失败的哀泣,以及凯旋、败北"这是战争,同样也是体育"。英雄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去锻造,也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呈现。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处乱世而英雄得以出"。在具体的叙事层面,为了创造出这种乱世的效果,烘托出英雄的特质,叙事文本通常颠覆常规称谓,再造英雄角色。比如,在报道中,比赛对手被称作“冤家”,“敌手”;获胜者被尊为“王者”“王中王”“超人”;比赛选手则被称为“战将”,芜杂的称谓俨然流露出一种乱象,但在乱象的背后则映射出了“超乎常人”的内涵。先入为主的称谓更容易将人们拉入一种潜移默化的心理认同之中。正如2008奥运会报道中诸如《巴西女足雪恨进决赛》、《血性的失利》等这样战火味十足的新闻标题不胜枚举"。

4. 英雄主题的构建——成也英雄,败亦英雄

媒介体育中的英雄叙事的结构安排的重点主要是在过程与结果之间游移,情感与精神之间跳跃"。对失意英雄的叙事着重强调拼搏的过程与奋斗的精神,而对成功的英雄则更多的是着力渲染非凡的成绩与成功的喜悦。如《中国青年报》2008年8月19日刊登的《刘翔果断退出体现真正的体育精神》,24日刊登的《向失意的程菲、刘翔们致敬》;《人民日报》2008年8月13日刊登的5拼《搏了,就值得尊重》等描写失意英雄的报道单从标题中就可以看出叙事的重点是在拼搏过程与奋斗精神,并试图引起人们对他们精神的认可与情感的共鸣。而诸如人民网2008年8月22日刊登的《仲满:巅峰笑傲黑马剑客书写历史》新华网2008年8月17日刊登的《博尔特 将世界百米纪录捅了个惊天“大窟窿”》等有关成功英雄的报道,则凭标题就可以锁定其叙事的重点在于结果,即非凡的成绩。

5. 对媒介体育中英雄叙事的反思

媒介体育中通过营造叙事语境、塑造英雄形象、构建英雄主题,使得人们在接受媒体传播内容的同时, 不仅获得了美的享受, 愉悦的体验, 也受到了一种思想, 一种文化的熏陶。可以说, 媒介体育中英雄叙事的传播意义远远超出了对事件本身的传播。但是,从辩证主义的观点来看,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两面性,媒介体育中的英雄叙事也不例外。其在传播中所显现出的弊端与不足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5.1 消费主义主导下媒介体育英雄叙事的异化

作为一个庞大的文化产业,中国的体育传媒包含着极其明确的商业主义诉求。传媒始终都在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能够利用的手段,力图实现体育运动的商业价值最大化。体育英雄作为全球性的明星,拥有越来越强大的市场号召力,也成为传媒营销的“利器”。正因为如此,传媒对体育英雄的追踪和报道,已经远远超出了体育的范畴。毋庸置疑,在媒介体育被装扮成谋利的工具畅行于各大媒体的时候,它必然会对体育运动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体育运动一定程度上英雄叙事的异化买单。比如,在对演艺界明星进行报道时最常用的“八卦”新闻,也被大量地运用在体育传播当中。于是,体育明星取代了运动员,趣闻轶事排挤走隐匿的真实,低俗的娱乐僭越着庄重的文化。

5.2 竞技体育英雄傲立于各大媒体版面

竞技体育作为“和平年代的战争”,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中国的竞技体育更是不断地创造奇迹。从1988 年汉城兵败到2008 年北京登顶,中国人凭借“奥运争光计划”,在20 年的短暂时间里实现了奥运史上的飞跃。其实,对待奥运、对待金牌的态度,所有国家都是一致的渴望,这无可非议。当聚光灯对准美国运动员菲尔普斯时,奥运最高领奖台上的“飞鱼”眼中同样闪着晶莹的泪光。当英国自行车选手彭德尔顿夺冠时,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在观众席上雀跃欢呼”。

但是,当竞技体育英雄傲立于各大媒体的版面时,不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时。群众体育无疑就黯然失色了。经历过北京奥运会辉煌的顶点,中国体育再不需要用金牌的数量来证明自己,更需要用高质量的金牌、有影响力的成功和更广泛的群众体育来充实自己。

5.3 体育英雄心理压力负担过重

媒介体育对英雄叙事的钟爱,对体育英雄在赛场上表现的过于关注,无形中造成体育运动员心理压力负担过重。通过将体育赛场比作战场,体育赛事比作战争,体育运动员作为战场上驰骋的英雄,必然背负着国家乃至全社会的期待。媒介对体育英雄的报道更加关注的是作为国家形象的代表他们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能创造的收视率、点击率、收听率等商业价值。对于体育英雄本人,则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

[1] 李弋. “英雄叙事”的建构与表达逻辑———以姚明退役直播报道为例[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98-101

[2] 李健.论“明星体育”机制中的传媒叙事策略[J].当代传播,2009(5).

[3] 关德兵.2008北京奥运新闻报道英雄叙事研究[D].兰州大学,2009:8-10.

[4] 曹 晋. 体育明星的媒介话语生产:姚明、男性气质与国家形象[J]. 媒介与文化研究,2007,4:148-151.

[5] 王加新.体育明星价值的社会学审视[J]. 体育文化导刊,2006,7:53-55.

[6] 冯现玲. 社会学理论视城下媒介休育的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21-24.

[7] 张德胜.体育明星市场开发中传媒作用[N].当代传播,2007,6:56.

[8] 邹建达,李宇峰. 英雄的叙事与叙事的英雄——论当代新闻叙事中的英雄母题与英雄情结[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0(3):118.

[9] 栗振宇.英雄叙事及其演变规律探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06.

[10] 王章明,冯现玲,杨蕾. 中国媒介体育:失真与规避[J].体育与科学,2012,33(6):32-34.

[11] 杨鹰 .新媒介体育传播审视[J].体育文化导刊,2009,2:85-87.

王兴美(1989-),女,汉族,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体育教学,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 申风杰(1988-),女,汉族,山东济宁人,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中学二级教师,安徽利辛第一中学。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2.007

猜你喜欢
媒介英雄体育
英雄犬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重走英雄路
2016体育年
绛红英雄谱
我们的“体育梦”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