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信息环境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

2016-02-12 18:42王清晨刘凡儒沈阳理工大学图书馆辽宁沈阳059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辽宁大连604
图书馆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馆员学科图书馆

王清晨 刘凡儒(.沈阳理工大学图书馆,辽宁沈阳059;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辽宁大连604)



基于新信息环境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

王清晨1刘凡儒2
(1.沈阳理工大学图书馆,辽宁沈阳110159;2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辽宁大连116024)

[摘要]信息技术的进步改变了用户获取信息的原有方式与阅读行为,当网络资源成为用户获取信息首选时,图书馆信息服务地位受到了挑战。阐述了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信息环境的变化,分析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重新定义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网络资源重新定义学科服务图书馆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迅猛发展,网络资源内容丰富,检索便利,用户以开放获取的方式可以获取大量的原生数字资源。信息环境呈现出的新变化,使用户逐渐改变了对物理图书馆作为重要信息源满足其需要的依赖,图书馆服务受到了挑战。如果图书馆现有的信息服务体制固守传统,不能调整转型,被边缘化乃至被用户抛弃是完全可能的。图书馆怎样面对挑战?将挑战视为新的发展机遇,在新的信息环境中探索图书馆信息服务新模式是图书馆界同仁的责任。

1 信息技术进步带来的环境变化

根据2015年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网站总数为357万个,.CN下网站数为163万个;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8.9%。网络技术的发展带动了ICP(网络内容提供商)的发展。网上书店(如亚马逊书店、当当书店等)、数字图书馆服务站点(如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等)、专业数据库服务商(如CNKI、万方数据等)以及以社交游戏和实名制交友见长的Facebook、Mspace等SNS网站出现后,国内的校内网、开心网等模仿Facebook的模式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各大门户网站纷纷推出自己的特色服务,促进了网络资源的建设,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公众对信息资源的可获得性,这显然构成了一种信息源的竞争[2],门户网站显示出极强的用户黏性。当网络与搜索引擎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首选,所有的信息都能在网上得到时,用户不再把图书馆作为自己查找信息的首选场所,图书馆在用户心中的地位已经下降。

2 图书馆服务现状与问题

2.1信息服务现状

图书馆传统服务内容包括阅读推荐服务和参考咨询服务,阅读推荐服务是图书馆最基本的信息服务之一。阅读推荐服务包括实体场所和虚拟空间向用户推荐最新上架图书、用户推荐图书、各种图书借阅排行等服务,通过图书的借阅过程,可以使用户除满足自身信息需求之外,还能及时了解最新图书阅读动态等;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在用户查寻信息(纸质或数字化资源)时遇到问题而无法自身解决的时候所提供的帮助。随着用户的信息需求逐渐呈现出差异化发展趋势,图书馆尽可能地掌握用户不同的需求、偏好和习惯,并在随后的信息服务过程中,努力营造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环境,力求随其需求变化和馆藏资源的更新,及时把最新信息推送给用户;针对用户较为深层次的、专业性强的信息需求,尝试开展具有学科背景的专题服务。

2.2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2.2.1馆员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学科专业骨干

图书馆虽然经过多年馆员队伍建设,但是馆员综合素质仍然不高,服务肤浅、滞后,缺乏一批高、精、尖的学科馆员,无法深度挖掘和关联用户数据与馆藏资源。虽然开展学科服务,但是多数只起到学科联络的作用,学科专业知识和与用户沟通与协调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学校内专项科研项目动态跟踪及信息支持等服务工作仍不够深入。

2.2.2缺乏主动宣传手段,用户培训不到位

许多图书馆都根据学校学科专业特点购置了中、外文数据库。这些数据库本应该为教学与科研发挥重要作用,但图书馆缺乏积极主动地推荐和介绍信息资源使用方法,宣传力度不够,用户培训工作不够主动、系统和深入,致使校内相当一部分用户不了解图书馆信息资源内容及使用操作流程[3],造成了图书馆主动与用户接触的机会减少,图书馆不了解用户,用户不参与图书馆的服务,信息服务逐渐受到冷落。2.2.3业务经费有限,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进展缓慢

图书馆或多或少都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这就造成了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建设、数据库开发、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及信息服务建设方面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直接导致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进展缓慢,馆藏资源结构不合理,很难实现真正的资源建设与有效利用的协调发展,严重制约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的发挥。

3 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定位

信息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信息组织、传递、存贮与利用的原有格局,改变了用户获取信息的原有方式与阅读行为,也改变了图书馆生存的信息环境。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提供中心的传统地位受到威胁,构建新信息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策略显得尤为必要[4],笔者认为,图书馆应本着“需求牵引,技术推动”的原则,重新定位信息服务工作,并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好工作。

3.1构建开放信息资源体系

长期以来,图书馆的核心概念是纸质资源和物理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也是近十几年中逐步开展实施。馆藏资源数字化、网络化既是信息环境变化的主要趋向,也是用户需求和信息技术发展所决定的。面对开放信息环境下用户需求的新变化,图书必须打破传统馆藏建设模式,构建开放信息资源体系,创新资源建设理念,围绕开放信息资源体系和知识发现能力构建新的业务布局,其中包括信息资源结构建设与评估、知识组织体系建设与传递、信息资源存储与长期保存和用户检索与利用知识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图书馆要进行深层次的信息开发和信息加工,根据用户需求,将检索获得的各类信息分门别类,按照一定的主题进行过滤、分解、梳理以及综合归集,建立主题信息网和信息交流平台,并编制与之相配套的二次文献,通过加工、整合,形成特定用户需要的序列化的有效信息[5]。

3.2有的放矢地开展多渠道信息服务工作

3.2.1注重信息服务内容的多样性

用户的信息需求和行为方式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就必须是多样的、全方位的,所以要采取一切手段,变被动为主动地满足用户多样化需要,重点体现以下3个方面:①应用开放链接技术整合图书馆不同数字资源系统,实现互相操作一站式共享平台。图书馆门户网站要将馆内外馆藏书刊目录查询、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参考咨询(包含虚拟空间)、参考文献引用、电子资源的导航与跨库检索以及网络搜索引擎等各种应用系统的相关链接服务有机地融合一体,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②加强信息服务的互动性。图书馆要加强与用户之间多渠道的互动,搭建信息共享互动技术服务平台,实现既有横向的咨询、用户论坛、微博,也有纵深的学科服务等互动交流,为用户与图书馆员、用户与用户的即时交流、学习提供支持。③提供空间设施服务。通过门户网站揭示图书馆空间设施服务种类,满足用户预约多媒体研讨室、数字应用体验、自习空间、展览厅、IC空间、无线上网等需求,做好相应服务工作。

3.2.2信息服务要嵌入到教学科研过程

近年来,嵌入式图书馆员(embedded librarian)服务已成为国外图书馆服务的主流模式和新的趋势。在国内,面对用户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的双重压力,图书馆服务模式也必须要实现转型升级。在做好传统业务工作的同时,图书馆员要将服务前移,即走出图书馆融入到新的服务环境中,嵌入到教学科研的过程中。在用户的空间(包含实体场所和虚拟空间)里,利用馆员自身专长,充分挖掘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深度的知识服务,真正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图书馆员要成为师生和研究人员不可缺少的资源和服务提供者,图书馆员还要与用户积极展开合作,以创造更多优秀的成果。

3.2.3开拓移动图书馆服务功能

随着WiFi、3G/4G网络等硬件基础服务的不断优化,智能手机及其他移动终端携带性和便利性等特点突出,移动互联网已经在用户中得到广泛使用,其影响力在显著增强。图书馆将移动信息服务作为信息服务的延伸和新的增长点,适应用户需求行为的变化,拓展图书馆服务的时空,实现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等多种设备相互融合,拓展现实与虚拟服务环境的融合发展空间,向用户展现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图书馆[6]。将图书馆的资源与移动服务相结合,有利于丰富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手段与模式多样化发展,增强图书馆服务的效果。

3.3以学科馆员队伍建设为纽带提升整体服务能力

“学科馆员”是根据用户需求及学科专业特点,将信息资源(包含馆藏和网上资源)分类整理、编制成索引资源库等专业性信息产品,提供给用户使用的馆员服务队伍。由于用户的需求呈现出越来越个性化的趋势,所以图书馆必须要真正建立起一支专业能力强的学科馆员队伍,承担起专门为学科用户提供深层次信息服务工作。学科服务的模式要由简单的联络服务向直接支撑科研过程的深度服务转变;学科服务的内容要由提供文献检索、培训、咨询服务向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转变;学科服务的场所要由馆内服务向融入教学一线、嵌入科研过程转变;学科服务的方式要由学科馆员个人能力向学科馆员团队以及学科馆员与用户的团队协同转变。通过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带动其他馆员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这对图书馆整体信息服务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4 结语

当前,图书馆正处于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发展的转折点上。图书馆需要以理性的思维看待当前面临的问题,重新审视信息环境的变化与自身的不足,要居安思危,树立自身的忧患意识,能动地增强应变能力,实现以馆藏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与管理机制的转移,这才是图书馆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7],这一切工作都需要广大图书馆工作者共同努力,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2015年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7].http://wenku.baidu.com/link?url=63Jl9zdmDlr 0G6Nxwo_OIKbwt3MQETIP1KDoQj_1h66G7eeirc8huRvJ hXHAmCSHhpJ67RIFMlGD-aRneE59oFeanU40M76ulY 31QjlrOaO

[2]童云娟,等.基于Web210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策略[J].情报科学,2007(10):1499-1503.

[3]胡国芳.WEB2.0环境下SNS在图书馆读者组织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2)25-28.

[4]“变革与走向:重新定义大学图书馆的未来”国际会议暨环太平洋数字图书馆联盟2012年年会讲稿.[2014-10-20].http://conference.lib.edu.cn/2012/wpcontent - /uploads/ 2012/12PKUL2012/CONFERENCE.pdf.

[5]郑德俊.基于网络的信息合作[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2.

[6]初景利.图书馆的未来与范式转变——IFLA2011年大会侧记[J].图书馆论坛,2011(6):68-72.

[7]知识服务推动图书馆转型-2012知识服务专家论坛纪要[J].图书情报工作,2012(2):5-11.

王清晨男,1970年生。副研究馆员,副馆长。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

刘凡儒女,1970年生。硕士,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文献资源建设与组织、图书馆管理。

[分类号]G258.6

收稿日期:(2015-12-21;责编:徐向东。)

猜你喜欢
馆员学科图书馆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