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陶艺之柴烧述谈

2016-02-12 23:11苏正立
陶瓷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柴烧窑内陶艺

文/苏正立

现代陶艺之柴烧述谈

文/苏正立

The wood has been being a fuel which is common and easy to get from the nature since the discovery of fire by human beings. The original wild burning used it and then became the pottery-firing method at that time automatically. Up to now, some primitive hordes use this traditional method to make pottery wares in the world. With the progress of civilization, the technology and the firing-temperature have been raised by means of the progress of refracto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kilns, from the pit、anagama and dragon-shaped to present ones, made the firing-process more effcient. In recent years, many ceramic artists use new thinking and traditional woodfred technique, which has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the trends of the contemporary art creation. The writer has the intention of taking it as a direction to discuss.

一、前言

从历史文化角度来看,柴烧源自于中国后经高丽至日本后,所发展出一套符合本土文化所产生的人文精神。而日本不但将烧柴研究至巅峰状态阶段,更将独特柴烧文化,推广至国际间吸引无数外国陶艺家,至日本深度探索,并将柴烧文化带回各自的国家,再持续地创作,使得柴烧文化因此而蔓延开来。宝岛台湾也在受到这股潮的流影响下,改变了原本传统烧陶的思索方式,进而发展出个人陶艺工作者,追求艺术创作表现高峰的方法,也造就另一波研究柴烧的热潮。

1、柴烧-窑型分类

个人陶艺工作者,所使用的柴窑燃烧的方式,可分为直焰式、横焰式、倒焰式等等,依其内容大小也有所区分等。

柴烧的结构,除了本身的耐火条件下,保温也是必须注意的重点,往往不同的设计结构,表现的作品效果也大异其趣,就柴烧窑本身而言可分为投柴口、进气口、火煻、前阶、中阶、后阶等;灰沟、烟道口及入炭口,最后是排烟孔及烟囱等等,其尺寸与比例都与我们的烧成条件息息相关。

2、柴烧-烧成流程

柴烧作品的反应主要是经由火的气流带动灰份附着于坯体上,而产生的效果,其烧成窑技成为柴烧重要的一环。从装窑开始,堆栈、阻隔及架柴等,到点火开始以及前段则是利用粗柴慢慢燃烧;此为烘窑阶段缓慢的将窑内及作品的水气排除后,加入细柴调至小火到中火,可依效果控制氧化,还原气氛(900℃)此时所产生的碳素对其作品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而后再利用粗柴细柴交替攻窑,让温度达到最高点约(1250℃)视其熟成温度而有所不同,之后保持温度持续放置木柴,让窑内前段及后段的温度均匀后,观察坯体落灰量(可事先在窑内放置试片,在不同温度情况下取出)观察是否可达到预期目标后,选择适当时间入炭,在作品烧结后进行封窑,此时应注意窑体密封程度,防止作品冷裂的产生。全部所耗费的时间约48~96小时(因为窑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经过数日自然冷却后,自然朴实的作品即可出窑。

3、柴烧-效果分析

窑型的不同与烧成方式所产生出的差异效果也大大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1) 金银彩,为胚体中的金属与火流中的炭素,共同产生的效果,常出现在灰份少的区域;

2) 摭影,为后阶下段温度较低,利用(牡丹饼)来做阻隔效果,则较容易出现;

3) 灰流,为前阶中上向火面,因灰份多、温度高;

4) 胡麻,为中阶之中上段,则是因近火煻,灰份附着的关系;

5) 栈切,为中阶下段处因为有灰沟的关系,氧化、还原共存现象;

6) 窑变,为火煻和前阶灰沟,下段温度较高,且灰份覆盖的地方;

7) 绯榉,则是利用稻草捆绑置入灰份少,氧化气氛较浓的地方。

二、结论

艺术创作者可依效果诉求与工作量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窑型变得相当重要,因柴烧纯粹是用火、土与艺术工作者的结合,其烧成条件除了温度、时间、环境以及气候也会有所不同的效果呈现出它的美。

柴烧效果,是由土的调配到烧成、气氛等等,经过不断的试烧后,了解窑性的变化,才能控制柴烧的特色。就个人而言,选择约1~2立方窑,大概用去4~6吨薪柴,实为辛苦创作,鼓励创作者不断去尝试新的烧法后,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苏正立 :台湾陶艺协会荣誉理事长、大师联盟副主席、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评审委员、中原国际陶艺双年展专委会委员。

Talking about the modern ceramic art and wood-fired

猜你喜欢
柴烧窑内陶艺
回转窑密封装置的优化改进
由捷径追寻古拙之美——探索创新性柴烧新思路
【陶艺柴烧活动】
“疯狂”的陶艺
龙窑柴烧:一盏一匠心
如果你还爱我
分析辊道窑结构对陶瓷产品质量与产量的影响
浅谈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中对窑速的控制与调整
当代陶艺
陈烈汉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