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已举 目需张

2016-02-12 20:12文/陈
质量与标准化 2016年5期
关键词:网眼工匠精神

文/陈 君

纲已举 目需张

文/陈 君

“纲”,指网上的大绳;“目”,指网眼。“纲举目张”的字面意思大家都懂,就是说提起网绳,网眼就会全部张开,只要有了“纲”,“目”自然就能跟着张。《吕氏春秋・用民》记载:“用民有纪有纲,壹引其纪,万目皆起,壹引其纲,万目皆张。”从古到今,很多问题的解决,都遵循着“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的完美逻辑。但也有些问题,却没能有这样令人满意的结果。

试看质量问题,新中国的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提过质量的“纲”。早在1960年毛泽东就曾强调:数量不可不讲,质量要放在第一位,要提高质量、规格,增加品种。为提振质量,1996年国务院就印发了质量纲领性文件——《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年)》,2011年国务院又印发了延续承接的《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可见,质量的“纲”一直高举。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质量第一的理念在很多领域依然只是响亮的口号,质量水平不高成了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绊脚石。究其原因,分明是所有支撑质量大“纲”的细“目”未能紧随着悉数张开张足。

比如企业这一“目”。经济提质增效也好,供给侧改革也好,归根结底要落脚到微观层面的企业及其产品与服务质量提升。这个认识政府有,民众有,有些企业却没有,他们彰显商者最原始的面目,因一味逐利而顾不上作为企业的质量担当、社会责任和商业道德。有些企业有质量担当意识,有立志做强自主品牌宏愿,但因为科学管理章法欠缺,关键技术瓶颈难破,市场因素制约,提升质量和品牌的路始终坎坷,翘楚者还是少数。

比如工匠精神这一“目”。现在大家都在颂扬德国、日本的工匠精神,岂不知中华民族是最具工匠精神优良传统的,鲁班爷的手,黄道婆的布,横扫欧亚的瓷器、丝绸,还有樊、施、陶等等因手工业而来的姓氏,无不述说着中华民族制造的精良及工匠精神的深远影响。要呼唤传统工匠精神的回归,责任似乎不仅在工匠,更在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更在工匠精神滋生的土壤。

比如消费者这一“目”。他们本该是撬动质量和品牌提升的重要力量,可目前的消费状态是,先富起来的中产一族大体都信赖着国外品牌,疯抢着国外产品,依然穷着的那部分人对质量和品牌根本没什么要求,也根本谈不上享受质量的需求,只要足够便宜、解决温饱、略有花哨就好。这种消费环境让那些励志打造自主品牌的民族企业情何以堪?

当下,质量的“纲”又被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10日考察河南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时指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李克强总理在刚刚结束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又提出,要推进一场消费品“品质革命”,并确定要完善市场准入,取消不必要的审批及目录和不合理收费;要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导企业树立质量为先、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要营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要强化监管,严打假冒伪劣,防止劣币驱逐良币。

期待着这一次的质量起航,是“纲”高举、“目”尽张的良好局面。

猜你喜欢
网眼工匠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渔网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哲理漫画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