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剪深度对茶树修剪枝叶生物量及其组分持水特性的影响

2016-02-13 03:17朱留刚张文锦陈芝芝吴志丹江福英
福建农业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中度枝叶水量

朱留刚,孙 君,张文锦*,陈芝芝,吴志丹,江福英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福建 福安 355015;2.农业部福建茶树及乌龙茶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福建 福安 355015)

修剪深度对茶树修剪枝叶生物量及其组分持水特性的影响

朱留刚1,2,孙 君1,2,张文锦1,2*,陈芝芝1,2,吴志丹1,2,江福英1,2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福建 福安 355015;2.农业部福建茶树及乌龙茶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福建 福安 355015)

为了解茶树修剪对修剪枝叶凋落物生物量及其生态水文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田间修剪与室内持水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深度修剪下修剪凋落物的生物量、持水特性及拦蓄能力。结果表明:3种修剪处理下修剪凋落物的生物量为1.75~2.49 t·hm-2,修剪凋落物持水作用主要表现在降雨前期的2 h内。枝叶混合样的最大持水率表现为:中度修剪(121.33%)>重度修剪(113.69%)>轻度修剪(106.16%);其中叶组分的平均最大持水率为137.47%;3种修剪处理下凋落物及其组分的最大吸水速率均表现为:叶>混合>枝;其中叶的平均最大吸水速率为2.14 g·g-1·h-1。而枝叶混合组分的对降水的最大拦蓄率为95.12%~110.12%,有效拦蓄率为79.19%~91.91%,其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及有效拦蓄量均表现为:中度修剪>重度修剪>轻度修剪。其中中度修剪下的单次修剪凋落物的有效拦蓄量为2.19 t·hm-2。研究表明,茶园生态系统凋落物的拦蓄降水能力要小于森林生态系统。

茶树;修剪;生物量;持水能力;拦蓄能力

茶树修剪是通过人为剪除部分枝条,改变茶树自然生长的分枝习性,使树冠向外围空间伸展,促进营养生长,塑造理想树形,并去除顶端优势,增加芽叶萌发,延长茶树经济年龄的一种通用方法[1]。修剪对茶树养分分配,根、茎比平衡,鲜叶生化成分等均会产生重要影响[2]。对以采摘嫩芽叶为主要经济目标的人工生态系统,茶园修剪枝叶往往作为废弃物而未引起足够重视,尤其在茶园生态系统中的服务功能与作用更鲜见研究报道。茶树经人为修剪后枝叶自动凋落而覆盖地表,故可借鉴生态系统“凋落物”的概念,对茶园生态系统凋落物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研究。

凋落物(Litter)又称枯落物或有机碎屑,是指生态系统内由地上植物组分产生并归还到地表,作为分解者的物质和能量来源,借以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所有有机质的总称[3-4]。凋落物的存在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溅击侵蚀,亦能阻滞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蚀;还可促进土壤和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有利于保持水分,减少地表蒸发,因而具有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的功能[5]。同时凋落物的分解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方面作用亦不小觑[6]。在茶园方面,吕文等[7]研究发现3、4年生茶树经修剪后的蒸散速率均大幅下降,分别降低了36.73%、48.32%,其原因不仅与茶株高度降低,导致界面层导度减小,减少水分从茶株向大气的传输有关。且与茶园经修剪后,凋落的枝、叶覆盖在茶行间,增加了行间的土壤遮蔽,降低了土壤的蒸发作用有关。由此可知,修剪能对茶园生态系统的水文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日前鲜见有关茶园修剪枝叶作为凋落物,对其所具备生态水文功能的研究与报道。因此,本研究借鉴生态系统凋落物的概念,探讨不同修剪模式对茶树修剪枝、叶的产生量;并采用室内持水模拟试验对其持水特性进行研究,旨在揭示不同修剪模式茶树修剪凋落物及其组分的持水特性与拦蓄能力,以期为茶园生态系统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功能的定量化研究与评估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茶园位于福建省福安市社口镇,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2号山,地处119°34′E、27°13′N,属丘陵坡地,海拔约70 m,年无霜期285 d,年均降雨量1 646 mm,年均气温19.3℃,为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1.2 试验设计

供试茶树品种黄观音,树龄14年,种植密度约55 000株·hm-2,树高约110 cm,树幅60 cm × 80 cm,生长较均匀一致。试验按照茶园惯用修剪方式,设不同修剪深度处理3个,分别为重度修剪(树冠面下约20 cm处平剪)、中度修剪(15 cm处平剪)和轻度修剪(7 cm处平剪)处理。每处理小区长为12 m、面积约15 m2,3个区组重复。修剪机具为单人修剪机(川崎牌PST80H)。

1.3 试验方法

1.3.1 修剪枝生物量统计 采用人工分拣,将每处理小区修剪枝收集完全,称重,计算生物量鲜重(fresh weight,FW);随后将一部分修剪物,分离枝、叶,统计枝叶比;并放置室内自然风干,风干时称重,计算自然含水率(Ro);将各小区自然风干后的枝、叶,分别置于80℃恒温干燥箱内烘干至恒重,称重,计算含水率和生物量干重(dry weight,DW),并换算成1 hm2茶园的修剪枝生物量。

1.3.2 修剪物持水特性测定 分别扦取一定量3个修剪处理的茶树枝叶,称重后装入15 cm×30 cm的尼龙网袋,进行0.5、1、1.5、2、4、6、8、10、12、16、24 h浸水处理,随后取出,静止5 min至修剪枝叶不滴水时分别称重,计算修剪枝叶不同浸水时间的持水量、持水率与吸水速率[8-9]。借鉴森林凋落物水文特征相关计算公式[10-13],进行茶树修剪凋落物持水特性、拦蓄能力的相关计算。

持水率R/%=[(浸泡t时间的凋落物重Wt-凋落物烘干重W0)/凋落物烘干重W0] ×100%

持水量Q/(t·hm-2)= 凋落物现存量M×凋落物持水率R

吸水速率V1/(g·g-1·h-1)=(浸泡时间的凋落物重Wt-凋落物烘干重W0)/(凋落物烘干重W0×浸泡时间t)

最大持水率Rm/%= 凋落浸泡24 h中最大持水率Rx

最大持水量Q/(t·hm-2)= 最大持水率Rm×凋落物现存量M

最大拦蓄率Lr/% = 最大持水率Rm-自然含水率R0

最大拦蓄量L/(t·hm-2)= 最大拦蓄率Lr×凋落物现存量M

有效拦蓄率W/% = 0.85Rm-自然含水率R0

有效拦蓄量L2/(t·hm-2)= 有效拦蓄率W×凋落物现存量M

1.4 数据分析

数据经Excel 2010处理;采用SPSS 22.0中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的LSD(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法进行显著性分析;Origin Pro 8.5.1软件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修剪深度对茶树修剪凋落物生物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修剪深度处理的修剪枝叶生物量,无论是总量、叶、枝的鲜重(FW),还是总量、叶、枝的干重,均表现为重度修剪>中度修剪>轻度修剪,其总量、叶、枝的鲜重,3个处理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而总量、叶、枝的干重,处理间的差异,表现为轻度修剪与中度修剪、重度修剪之间差异显著,而中度修剪与重度修剪之间却无显著差异。在生物重构成上,鲜重和干重均表现为叶>枝,其中叶鲜重占比为65.27%~75.82%,叶干重占比降为62.24%~70.86%;枝叶干重仅为鲜重的33.62%~39.09%;茶枝修剪物烘干后,叶枝比值下降明显,降幅达12.23%~22.36%,且有随修剪深度的增大而下降的趋势,这与不同深度修剪枝叶的含水量差异有关,修剪深度越深,修剪枝叶的平均含水率越低。

2.2 不同修剪深度对茶树修剪凋落物及其组分持水能力的影响

2.2.1 持水率 3种修剪处理的修剪凋落物及其组分的持水率均随浸水时间的延长而呈增加趋势,尤以前4 h增加迅速,随后增势趋缓(图1)。修剪凋落物混合样及其组分的最大持水率表现为:中度修剪(121.33%)>重度修剪(113.69%)>轻度修剪(106.16%);叶>枝,其中叶的平均最大持水率为137.47%,分别是混合组分和枝的平均最大持水率的1.2倍和1.49倍。由此可知,叶在修剪物组分中的持水能力最大,其分别是对应混合组分的1.14~1.34倍;而枝条的持水率较小,仅为对应混合组分的0.79~0.81倍。

表1 不同修剪深度对茶树修剪枝叶生物量的影响Table 1 Biomass of leaf- and stem-clippings produced by various pruning practices

2.2.2 持水量 由图2可知,不同修剪处理凋落物及其组分的持水量变化趋势与持水率相一致,均随时间延长而呈增加趋势,尤其在前2 h内增加迅速,2 h后变化趋缓。3种修剪处理的混合组分饱和时间约在16 h;3处理修剪枝叶及其组分的最大持水量表现为:中度修剪(2.89 t·hm-2)>重度修剪(2.83 t·hm-2)>轻度修剪(1.86 t·hm-2),混合枝叶>叶>枝,枝条的持水量最少,且增幅较小。由此可见,枝叶比及其老嫩程度、生物量、持水率高低对其持水能力影响较大。

2.2.3 吸水速率 由图3可知,3个处理凋落物各组分吸水速率的变化,表现为前0.5 h内最大,随后呈急剧下降趋势,至4 h后,下降趋势渐趋平缓,随时间延长变化趋于一致。3个处理的凋落物及其组分的最大吸水速率均表现为:叶>叶枝混合>枝,其中叶的平均最大吸水速率2.14 g·g-1·h-1,分别为枝叶混合的1.27倍、枝的1.95倍。同一组分不同处理的最大吸水速率,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混合组为:中度修剪(1.78 g·g-1·h-1)>重度修剪(1.70 g·g-1·h-1)>轻度修剪(1.59 g·g-1·h-1); 叶组分: 轻度修剪(2.18 g·g-1·h-1)>中度修剪(2.13 g·g-1·h-1)>轻度修剪(2.12 g·g-1·h-1);枝条组分:中度修剪(1.28 g·g-1·h-1)>重度修剪(1.05 g·g-1·h-1)>轻度修剪(0.97 g·g-1·h-1)。

2.3 不同修剪深度下茶树修剪凋落物及其组分的拦蓄能力

2.3.1 修剪凋落物的拦蓄能力 研究结果(表2)表明,3处理下的茶树修剪凋落物对降雨的拦蓄能力不同,其中混合组分的最大拦蓄率(量)及有效拦蓄率(量)均表现为:中度修剪>重度修剪>轻度修剪,而枝或叶组分不同处理间的变化不明朗。不同修剪处理下凋落物及其组分的最大持水量(率)>最大拦蓄量(率)>有效拦蓄量(率),其中中度修剪处理的单次修剪凋落物的有效拦蓄量为2.19 t·hm-2,分别比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下降了24.22%和16.41%;同样,重度修剪的有效拦蓄量分别下降了24.03% 和9.19%,轻度修剪的有效拦蓄量分别下降了25.27%和10.75%。

表2 不同深度下茶树修剪凋落物及其组分对降雨拦蓄能力的比较Table 2 Flood-intercepting capacity of litter from various pruning practices

2.3.2 修剪凋落物各组分的蓄水能力 由表2看出,不同修剪处理下凋落物枝、叶组分对降雨的拦蓄能力不同。3种修剪处理下叶组分凋落物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有效拦蓄量表现为:中度修剪>重度修剪>轻度修剪;而最大持水率、最大拦蓄率、有效拦蓄率均表现为:轻度修剪>中度修剪>重度修剪。枝条组分则与之不同,其最大持水率、最大拦蓄率、有效拦蓄率表现为:中度修剪>重度修剪>轻度修剪,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有效拦蓄量为:重度修剪>中度修剪>轻度修剪。不同处理下凋落物及其组分的最大持水率、最大拦蓄率及有效拦蓄率均表现为:叶>混合>枝,其凋落物组分的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及有效拦蓄量均呈现叶占比最大,枝次之。由此可说明凋落物中以叶组分对降雨的拦蓄能力最强。

3 讨论与结论

陆地植被生态系统中凋落物对截持降水、防止土壤溅蚀、阻延地表径流、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增强土壤抗冲效能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4-15]。另有研究表明,修剪不仅是茶树培育树冠的一项重要农艺措施,还可使昆虫失去部分栖息地,对采食嫩芽叶的病虫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6]。但作为修剪凋落物本身其所具有的生态水文功能则一直被忽略。

本研究表明,3种修剪处理下凋落物生物量(DW)为1.75~2.49 t·hm-2,仅为鲜重的33.62%~39.09%。若以轻度修剪每年2次计算,则由修剪产生的凋落物的生物量约为3.5 t·hm-2,加上茶树生长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凋落物,而其实际生物量应略大。然而,由于茶园生态系统人为干扰强烈其现存量应低于两者之和,因此仍远小于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的产生量。如远低于15年生马占相思林和湿地松林的年凋落量(11.14、7.30 t·hm-2)[17];低于同气候带处于顶级群落演替阶段的木荷、细柄阿丁枫、浙江桂、观光木林等(5.96~7.22 t·hm-2),接近于杉木人工林(3.47、4.82 t·hm-2)[12,18];与苦竹林、慈竹林、撑绿杂交竹林、苦竹+光皮桦混交林等人工林的凋落物蓄积量(0.95~2.21 t·hm-2)大致相当[19],其差异主要与植被类型及树种组分、植被密度、树龄、水热条件不同有关。

当前研究表明凋落物的现存量、分解状态及持水性能对生态系统含蓄水源的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发现,3个不同深度修剪的凋落物混合样的最大持水率表现为:中度修剪(121.33%)>重度修剪(113.69%)>轻度修剪(106.16%),且均以叶组分的持水率最大,其平均最大持水率为137.47%,是混合枝叶组分平均最大持水率的1.2倍,枝的1.49倍。该结果与前人研究规律一致[12,20]。但其混合枝叶组分持水率小于同气候带的6种天然林枯落物最大持水率(159.34%~196.02%),接近浙江桂(159.34%)[18];亦小于亚热带阔叶林(158%~309%)[20]和温带森林(265.19%~525.36%)[11];与6年生桉树人工林叶、枝最大持水率(139.99%、66.21%)[21]相当。

本研究表明,凋落物持水作用主要表现在降雨前期的2 h内,特别是前30 min,这一结果与前人研究一致[12,19,22]。3种修剪深度的凋落物及其组分的最大吸水速率均表现为:叶>混合>枝,这一结果与其持水率较为一致。各组分的最大持水量均表现为:混合>叶>枝,混合组分最大持水量以中度修剪为大、其次为重度修剪与轻度修剪(1.86~2.89 t·hm-2)。该结果小于杉木人工林(4.24~11.60 t·hm-2)[12],远小于亚热带阔叶林(13.37~17.71 t·hm-2)[23],接近同属亚热带的3种人工林(3.3~6.8 t·hm-2)[24],差异原因主要与植被类型、生物量、凋落物组分持水特性有关。

不同修剪程度的茶树修剪物对降雨的拦蓄能力不同。本研究表明,3种处理下混合组分的最大拦蓄率(95.12%~110.12%), 有效拦蓄率(79.19%~91.91%)。与彭玉华等[13]报道的5种植被类型凋落物的最大拦蓄率(95.13%~147.49%),有效拦蓄率(75.41%~122.77%)相当。混合组分的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及有效拦蓄量均表现为:中度修剪>重度修剪>轻度修剪。中度修剪下的单次修剪凋落物的有效拦蓄量(2.19 t·hm-2),比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分别下降24.22%和16.41%,小于同气候带杉木林的最大拦蓄量(3.44~9.92 t·hm-2),介于有效拦蓄量(1.88~5.93 t·hm-2)[12],远小于彭华等[13]报道的植被类型最大拦蓄量(377.55~520.62 t·hm-2)和有效拦蓄量(313.54~430.74 t·hm-2)。本研究表明茶园生态系统凋落物的拦蓄降水能力明显小于森林生态系统,两者相差悬殊主要为各自生态系统内的凋落物现存量及及持水率差别巨大所致。

生产茶园内的茶树每年都要进行1~3次修剪,考虑茶树枝叶自然凋落的存在茶园实际凋落物及其蓄水能力要大于单纯修剪凋落物的统计量,加之凋落物存在自然分解过程其持水特性非恒定,故有关人为管理导致的茶树凋落物分解与养分循环、生态水文功能的动态变化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在茶树修剪凋落物组分中,叶组分由于其生物学特性及生物量占比较大等原因,成为茶园生态系统凋落物中涵养水源功能的主要承担者。本研究仅从单一凋落物的生态水文功能角度分析,表明茶园生态系统凋落物所具备的生态水文功能弱于森林生态系统,这与茶园人工生态系统存在较强的水土流失现象相一致。尤其对于新建茶园,在合理选择栽植方式外(如:等高条栽),应加强水土保持的生态(如生草覆盖)和工程技术措施(设置缓路横沟、等高梯层、外埂内沟,保持梯面适度内倾等)。

此外,从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服务功能影响角度出发,植被类型由林/灌丛地转变为茶园降低了地表覆盖度、凋落物现存量及持水量,其必然对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的功能产生显著及长期影响。因此,在规划茶叶种植时不应盲目增加种植面积,而应进行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均衡考虑。

[1]童启庆.茶树栽培学:第3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38-261.

[2]苏孔武,吴永华,诸葛天秋.浅析春茶后茶园修剪利弊问题[J].福建茶叶,2011,33(5):23-25.

[3]WANG Q K,WANG S L,FAN B, et al.Litter production,leaf 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return in plantations in south China: effect of planting conifers with broadleaved species[J].Plant Soil,2007,297:201-211.

[4]唐仕姗,杨万勤,殷睿,等.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凋落叶分解速率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子[J].植物生态学报,2014,38(6):529-539.

[5]白晋华,胡振华,郭晋平.华北山地次生林典型森林类型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9,32(2):84-89.

[6]孟玉珂,刘小林,袁一超,等.小陇山林区主要林分凋落物水文效应[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27(6):48-51.

[7]吕文,杨桂山,万荣荣,等.太湖流域西部丘陵茶园修剪前后蒸散速率的比较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2):184-191.

[8]刘效东,乔玉娜,周国逸,等.鼎湖山3种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凋落物的持水特性[J].林业科学,2013,49(9):8-15.

[9]周丽丽,蔡丽平,马祥庆,等.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凋落物的生态水文功能[J].水土保持学报,2012,26(5):249-253.

[10]薛立,何跃君,屈明,等.华南典型人工林凋落物的持水特性[J].植物生态学报,2005,29(3):415-421.

[11]常雅军,曹靖,李建建,等.秦岭西部山地针叶林凋落物层的化学性质[J].生态学杂志,2009,28(7):1308-1315.

[12]周丽丽,吴鹏飞,马祥庆,等.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机不同组分持水特性的比较[J].武夷科学,2012,28(10):158-165.

[13]彭玉华,欧芷阳,曹艳云,等.桂西南喀斯特山地主要植被类型凋落物累积量及其持水特性[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33(2):81-85.

[14]吴钦孝,赵鸿雁,刘向东,等.森林枯枝落叶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评价[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8,4(2):23-28.

[15]朱金兆,刘建军,朱清科,等.森林凋落物层水文生态功能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24(5):30-34.

[16]曾明森,刘丰静,王定锋,等.轻修剪对茶园节肢动物种群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10,25(2):623-626.

[17]申卫军,彭少麟,周国逸,等.马占相思(Acaciamangium)与湿地松(Pinuselliotii)人工林枯落物层的水文功能[J].生态学报,2001,21(5):846-850.

[18]马书国,杨玉盛,谢锦生,等,亚热带6种老龄天然林及杉木人工林的枯落物持水性能[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0,5(2):31-38.

[19]陈光升,胡庭兴,黄立华,等.华西雨屏区人工竹林凋落物及表层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8,22(1):159-162.

[20]彭耀强,薛立,曹鹤,等.三种阔叶林凋落物的持水特性[J].水土保持学报,2006,20(5):189-200.

[21]时忠杰,张宁南,何常清,等.桉树人工林冠层、凋落物及土壤水文生态效应[J].生态学报,2010,30(7):1932-1939.

[22]龚伟,胡庭兴,王景燕,等.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枯落物层持水特性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6,20(3):51-55.

[23]刘尚华,冯朝阳,吕世海,等.京西百花山区6种植物群落凋落物持水性能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7,21(6):179-182.

[24]任向荣,薛立,曹鹤,等.3种人工林凋落物的持水特性[J].华南农业大学报,2008,29(3):47-51.

(责任编辑:林海清)

Water Retention and Biomass of Litter from Varied Pruning Practices on Tea Bushes

ZHU Liu-gang1,2,SUN Jun1,2,ZHANG Wen-jin1,2*,CHEN Zhi-zhi1,2,WU Zhi-dan1,2,JIANG Fu-ying1,2

(1.TeaResearchInstitute,FujianAcademyofAgricultureSciences,Fu′an,Fujian355015,China;2.ScientificObservingandExperimentalStationofTeaTreeandOolongTeaProcessesinFujian,MinistryofAgriculture,Fu′an,Fujian355015,China)

The hydrological func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ecological contributions of tree litter in a forest. To understand the eco-hydrological effects of litter from bush pruning in tea plantations, the biomass, water retention, and flood-intercepting capacity of the litter were studied in the field as well as in the laboratory with simulation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various pruning practices produced 1.75 tons to 2.49 tons of litter biomass per hm2; and, the water retention of the litter peaked within 2 h after a rainfall. The maximum water holding of the leaves was 106.16%, which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leaves-stems mixture, and followed by that of the stems; that of the mixed litter was 121.33% by the moderate pruning, 113.69% by the severe pruning, and 106.16% by the light pruning; the average rate of water absorbed by the leaves was 2.14 g·g-1·h-1, followed by the mixed litter, and the lowest by the stems; the maximum flood-intercepting rates ranged from 95.12% to 110.12% with effective rates of 79.19%-91.91%; when the clippings of leaves and stems were mixed, the capacity was highest with the moderate pruning with an effective intercepting capacity of 2.19 t·hm-2, followed by the severe pruning, and the lowest with the light pruning. It was concluded that after pruning the potential of a tea plantation to prevent flooding from a heavy downpour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forest ecosystem at large.

tea bush; pruning; litter biomass; water retention; flood-intercepting capacity

2016-06-27初稿;2016-09-06修改稿

朱留刚(1985-),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茶树栽培与环境生态(E-mail:ecology119@163.com) *通讯作者:张文锦(1965-),男,研究员,主要从事茶树栽培与育种(E-mail:zwj6618855@163.com)

农业部福建茶树与乌龙茶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项目(2015-2017);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专题 (201303094-08);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2014R1012-4、2015R1012-06);福建省财政专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PI项目(2016PI-33)

S 571.1;TU 999.3

:A

:1008-0384(2016)11-1210-06

朱留刚,孙君,张文锦,等.修剪深度对茶树修剪枝叶生物量及其组分持水特性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16,31(11):1210-1215.

ZHU L-G,SUN J,ZHANG W-J,et al.Water Retention and Biomass of Litter from Varied Pruning Practices on Tea Bushes[J].FujianJournalofAgriculturalSciences,2016,31(11):1210-1215.

猜你喜欢
中度枝叶水量
小水量超纯水制备系统的最佳工艺选择
不同灌水量对春玉米酒玉505 耗水特性的影响
晚风
枝叶
小米手表
诗情画意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基于水力压裂钻孔的注水量及压裂半径的应用研究
杜甫:大唐枝叶压上眉梢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