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高原训练研究现状及热点解析

2016-02-14 08:15惠,王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6年4期
关键词:高原负荷研究

沈 惠,王 兴

(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 200438)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高原训练研究现状及热点解析

沈 惠,王 兴

(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 200438)

运用citespace 软件对2006—2016年中国知网收录的有关高原训练的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国内高原训练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体育院校及高原训练基地的体育科学研究所,高产作者间的联系并不密切;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各项目训练实践与方案的探索、高原训练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不同模式高原训练方法的探索、高原训练的科学监控与负荷强度的把握。

高原训练;热点;可视化分析

高原训练是指在高原的低压缺氧环境中进行训练,运动员承受高原和运动的双重缺氧刺激,从而利用高原适应和训练的合并生理效应来提高运动能力和比赛成绩的一种训练方法和手段。高原训练在世界各国的体育界已成为热点问题之一,是提高运动成绩的有效手段,很多项目已经把高原训练作为重要的赛前状态调控和能力训练的手段,并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但从文献计量学角度探索该领域的热点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

鉴于此,本文通过中国知网检索2006-2016年有关高原训练的1 271篇论文,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探讨近10年国内高原训练的热点问题,为高原训练的理论和实践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 平台)收集有关高原训练的论文,数据检索时间为2006—2016年,检索主题为“高原训练”,共检索出1 474条。为提高样本的代表性,通过人工逐条筛选,得有效文献1 271条,数据处理结束时间为2016年4月18日。

1.2 研究方法

1.2.1 可视化分析法

citespace是基于Java运行平台环境下由陈超美教授开发的适用于多远、分时、动态的新型复杂网络分析软件。本文通过citespace软件把高原训练领域相关研究进行实时回顾,全面了解已有相关研究成果、最新的研究热点,对未来高原训练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1.2.2 数理统计法

运用Microsoft 2013 Excel软件对高产作者的研究方向、机构分布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表1 国内高原训练研究高产作者分布(前10位)

2.1 高原训练研究的外部特征

2.1.1 作者分布

科学研究的作者发表文献数量以及他们被其他论文所引用的次数,可以从一个角度鉴定出其对本研究领域的贡献程度及在学术方面的影响力。国内高原训练研究作者分布图谱中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位高产的作者,发文量越高,字体越大,节点越大,而连线能反映出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从中可以看出,国内作者分布呈密集型,线条连接网较多。

由表1可知,高炳宏、高欢、赵晋、马海福、林文弢等为主要高产作者。主要高产作者如高炳宏、高欢、孟志军等主要研究方向侧重于高原训练运动机能监控与评定及生理生化指标等;而赵晋、甘春龙、徐杨等侧重于对高原运动训练监控及生理生化指标等的研究;但高产作者之间联系并不密切。明晰主要高产作者的研究方向可以为未来的研究者参与提供一些学术交流和合作的方向。

2.1.2 机构分布

对机构进行分析,国内高原训练研究机构分布图谱中的每个节点代表一个科研机构或单位,节点大小代表该机构总体发文量,节点越大,则该机构或单位发表的论文越多,节点间的连线代表机构间的合作关系,连线的粗细代表机构间合作的强度,连线越粗,表示机构间的合作越密切。

统计显示,国内高原训练领域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体育院校和高原训练基地的体育科学研究所,其中,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是发文量较多的机构,青海、甘肃、贵州、云南等地的研究所发文量次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地理坏境的优势将其作为高原训练的基地,有完善的生理生化机能评定、医务监督、运动技术分析营养恢复的专家和实验室以及配套设施。

2.2 高原训练研究的内部特征——研究热点分析

研究热点是指随着学科发展变迁而产生变化的一个动态变量,它反映出某一段时间内该学科领域内科研工作者对该领域中特定问题的关注程度。研究热点是某一时期获得人们主要关注、引起较多数量文献分析的现象。高原训练是当前竞技运动尤其是体能项目赛前常用的训练形式,在大量有关高原训练研究资料中涉及训练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化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呈现多元化趋势。

在我国高原训练研究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中,根据主题的相似性,将其研究热点方向分为4个不同的知识群聚类,分别为各项目训练实践与方案的探索、高原训练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不同模式高原训练方法的探索、高原训练的科学监控与负荷强度的把握。这说明近10年来,我国高原训练研究对以上方向具有很高的关注度,以下主要对4个研究方向进行分析。

知识群C1:各项目训练实践与方法探索。由关键词“中长跑”“游泳”“马拉松”“竞走”“赛艇”可以看出,采用高原训练手段的项目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奥运项目,对于具体项目实践训练与方法的探索,是教练员与科研人员研究的热点问题,高原训练涉及的项目大多以有氧能力为主,因此,对于以体能为关键因素的竞技项目结合高原训练有切实意义。从关键词“赛艇”“摔跤”等可以看出,高原训练向短时间无氧供能项目发展,且认为在高原环境进行大强度训练,更适合改善无氧、最大力量及大强度训练能力,是有效提高无氧运动能力和无氧供能的一种新的训练方法。

知识群C2:高原训练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高原训练中出现过失败的案例,其原因是对高原训练的生理生化机理和训练机理等研究不够透彻,故生理生化指标是高原训练研究的核心。从关键词“血红蛋白”“血尿素”“血乳酸”“生化指标”等可见,高原训练对生理机能的影响包括血液成分、血液生化指标、内分泌激素、呼吸功能、免疫功能、心血管功能等方面。在缺氧的状态下可使储血库中的血释放出来,进入血液循环,从而提高运输氧的能力,高原训练可以使红细胞、血红蛋白、循环血量增加。李强等研究表明间歇性低氧训练可以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含量,还有研究者证实在模拟高原训练2 h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明显提高。

知识群C3:不同模式高原训练方法的探索。从关键词“高住低练”“间歇性低氧训练”“亚高原训练”“赛前训练”等可见,建立新的训练方法及模拟训练手段是目前科研人员关注的问题,高原训练根据训练方法可分为高住低练和高住高练,根据功用可分为能力主导型、状态主导型、恢复型。王敬茹、高炳宏等对男子赛艇运动员进行8周不同模式训练,其有氧能力都有所提高,所以,合理的低氧训练也是关注的重点问题。实验证明,模拟高原训练新方法——“高住低训”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有研究表明,“高住低训”会降低钠钾ATP酶的活性,影响高强度间歇性运动的能力,所以,许多研究者建议采用间歇性高住低训的方法。高原训练方法上还存在很多急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更多科研工作者深入研究。

知识群C4:高原训练的科学监控与负荷强度控制。由关键词“运动强度”“运动负荷”“监控”可知,如何科学合理地监控训练过程以及控制训练中的负荷,对于教练员的训练安排及训练效果非常重要。李景丽记录了备战国际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赛前在云南进行高原训练的完整过程,监控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变化,结合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血睾酮、CK和血红蛋白等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探讨马拉松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强度、运动量与人体机能指标之间的规律。但高原训练对负荷特征缺乏系统研究,应更系统地结合运动员的年龄、恢复能力、适应性等个体差异,制订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加强科研保障,重视个性化监控。

3 讨论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高原训练相关文献索引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近10年国内高原训练研究现状及热点,其中不难发现对高原训练研究存在的问题,需要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比如高原训练对个体差异的研究不充分,高原训练缺氧情况下运动员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训练效果的好坏。制订个性化训练方案、了解运动员对高原缺氧的个体适应能力,是高原训练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对负荷特征缺乏系统的研究,国内的高水平教练员在高原训练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文献资料中缺乏对高原训练负荷特征的系统研究,并且目前的文献多从生理生化角度评定负荷,缺乏从训练学角度对高原训练的负荷特征进行分析,系统的追踪和研究较少。未来的研究趋势向短时间无氧供能项目扩展,高原训练项目由耐力性发展到武术、赛艇、短跑、排球、冬季两项、摔跤等几乎所有的奥运会项目。在高原环境进行大强度训练,更适合改善无氧、最大力量及大强度训练能力。研究更重视加强科研保障以及个性化监控,为了提高高原训练的成功率,我国在科学研究方面给予较大的支持,其研究内容涉及广泛且深入到细胞及亚细胞等生物学水平。高原训练的效果受到国家、地区和运动员训练水平及个体因素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综合影响,所以,高原训练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分歧和争议,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不断总结和进一步完善。

4 小 结

近10年来高原训练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体育院校及高原训练基地的体育科学研究所,高产作者之间联系并不密切。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各项目训练实践与方案的探索、高原训练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不同模式高原训练方法的探索、高原训练的科学监控与负荷强度的把握等。未来研究趋势逐步向短时间无氧供能项目扩展,量化训练负荷,分析训练效果,加强科研保障,重视个性化监控方向发展。高原训练中对负荷特征及运动员个体差异性有待于系统研究。

[1]田中,李卫平.高原训练的实践[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2): 43-45

[2]Chen C. 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 gy,2006,57(3):359-377

[3]尹龙,李芳,司虎克,等.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足球训练研究现状与前沿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30(2):47-53

[4]周金侠.基于CITESPACEⅡ的信息可视化文献的量化分析[J].情报科学,2011(1);98-101

[5]余小燕,马福海.高原训练的最新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9):142-144

上海市人类运动能力开发与保障重点实验室

资助项目(上海体育学院)(11DZ2261100)

猜你喜欢
高原负荷研究
人造革合成革拉伸负荷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3项标准中维持热负荷要求对比分析
MIV-PSO-BP神经网络用户热负荷预测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