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箭运动员钩弦手技术分析

2016-02-14 08:15刘日东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6年4期
关键词:射箭肌群食指

刘日东

(上海市普陀区少体校,上海 200333)

射箭运动员钩弦手技术分析

刘日东

(上海市普陀区少体校,上海 200333)

分析当前我国射箭运动员钩弦手手指用力类型、钩弦方法及其优缺点,提出中钩弦是射箭运动员的最佳用力方法,优秀射箭运动员钩弦手3根手指的力量分配标准是中指50%、食指40%、无名指10%。青少年射箭运动员只有从训练之初就掌握正确的射箭技术要领和用力模式,才能避免走入误区,实现运动成绩的快速稳步增长。

射箭运动员;钩弦手技术;撒放

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韩国射箭一直是世界射箭运动的“领头羊” 1984年奥运会至今,韩国射箭队多次获得奥运金牌和世锦赛冠军,被誉为射箭“梦之队”。从我国射箭项目的发展来看,近年来不断向韩国队学习,多个省市运动队聘请韩国优秀教练员指导训练。射箭钩弦手技术是指运动员用食指、中指、无名指钩住弓弦来完成开弓发射动作,是射箭运动的基本技术之一。运动员钩弦手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体技术动作在发射时的流畅性,若掌握不好会影响运动员后肘的持续用力过程,进而在释放箭的瞬间影响其飞行轨迹,严重者甚至造成脱靶。所以,日常训练中绝不能忽视该动作的练习。

笔者执教射箭项目近20年,培养出的运动员有数十人达到国家一级和健将级标准,被上海市体育局授予“优秀运动队和优秀教练员工作室带头人”称号。目前我队培养输送的运动员有4人入选国家队,分别为顾雪宋、朱珏蔓、柴梦佳、余鸣鹤。其中2名运动员是一线主力选手,参加了2014年亚运会、2015年射箭世界杯和世锦赛、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顾雪宋获得2014年亚运会金牌,朱珏蔓摘得银牌;在2015年丹麦世锦赛上,顾雪宋和朱珏曼合作取得混合团体第3名的佳绩;在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上,顾雪宋与队友合作取得团体第4名。通过多年执教经验本人认为,钩弦手动作在射箭技术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依据笔者多年带队实践,着重分析射箭运动员开弓后钩弦手动作的用力方法及不同用力方法带来的不同效果,为完善我国射箭运动员的钩弦手技术提供参考。

1 钩弦手手指用力分析

钩弦动作由食指、中指、无名指组成,大拇指和小拇指不参与钩弦,为了防止其干扰,大拇指和小拇指自然弯曲指向掌心,小拇指可自然弯曲或自然伸直靠在无名指上,这是目前我国教学领域对射箭运动的规范要求,但3根手指的用力大小和钩弦深浅因人而异。目前,我国射箭选手的钩弦动作对手指用力大小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大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食指用力最大,钩弦最深,中指和无名指其次。当前采用这种用力的运动员较多,无名指几乎不发力,这可以让手腕更好地放松,使后肘持续用力更加顺畅。由于食指与肩胛骨相连,因此对射箭技术整体的持续用力更加有益。如果不能完全控制食指动作,就无法很好调动肩胛骨的肌肉。此外,若食指用力过大则会造成无名指严重滑弦现象。可见,运动员需掌握好合适的力度和位置。

第二,中指用力最大,钩弦最深,食指无名指其次。这种用力方式多被浅钩弦的选手使用,可使射箭运动员更大限度地放松钩弦手手腕,其不足之处是对肘、背、肩胛骨肌群的用力传导不明显,且较难掌握和控制易出现的失误,不利于后肘的持续用力。

第三,无名指用力最大,钩弦最深,中指和食指其次。采用这种用力方式的运动员相对较少,但这种方式能解决开弓后后肘上翘较高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无名指力量最大故在撒放弦后容易出现无名指带弦现象,加大了钩弦手与弓弦出手瞬间的摩擦力,造成外扬或松撒现象的出现。并且,此用力方法也容易产生后肩冈上肌群过于僵硬地参与用力,也即“聚肩现象”,该现象对开弓实射中的持续加力会有所影响,不利于正常发射。同时,在持续用力过程中会导致后肘向斜下方用力,影响了技术直线用力的理念。

2 不同位置钩弦手的优缺点

传统的射箭技术将钩弦手的钩弦方法分为浅钩、中钩和深钩3种。在实际操作中,这3种方法极易造成一些不合理的技术,尤其是浅钩,带来的弊端更大。

浅钩弦的优点是更好地解决脱弦带弦问题,减少了手指和弓弦的摩擦力,有利于撒放后箭的飞行。缺点有:在拉弓过程中,弦容易脱手;手指向内扒弦,用力僵硬,影响箭的释放与飞行;对后肘、后肩胛骨用力肌群感欠佳;容易出现手指起泡,影响正常的训练。

深钩弦优点是可以很好地拉住弓弦使其不易滑落,更好地发挥后肘、后背肌群的力量。缺点是深钩弦虽然可以更加牢固地拉住弓弦使其不易脱手,但若掌握不好,手指、手腕就会用力过大,导致释放箭时出现松撒带弦现象,造成远箭或脱靶箭。因为钩得越深,释放箭的瞬间手指还原的角度就越大,钩弦手和弓弦间的摩擦力也越大,容易出现带动弓弦一起向前送箭的现象,简称“松撒”。

中钩弦是目前运动员采用最多的钩弦位置,可以弥补以上2种钩弦方法的不足,也更加符合生物力学特点,保证钩弦点、腕关节的中心点和拉弓臂肘关节的中心点在一条直线上,是最佳的用力方法。

射箭技术动作的精确性、规范性、协调性,是竞技赛场取胜的关键。图1为朱珏曼、图2为顾雪宋代表中国参加2015年世界锦标赛时的现场照片,从中可以看出2人的钩弦手明显是无名指钩弦位置略浅,主要钩弦用力都在食指与中指上,并且钩弦的深度不深不浅。这样的动作非常有利于钩弦手的放松和脱弦的顺畅感,也能很好调动后肘与肩胛骨肌群的用力。

图1 朱珏曼比赛中钩弦手动作

图2 顾雪宋比赛中钩弦手动作

3 钩弦手指及手腕用力方向

从开始拉弓到最后撒放,钩弦手的用力方向很重要,只有钩得稳,钩得牢,钩弦手动作才能达到放松的要求。肘关节部位直接对拉弓发挥作用,来承受弓的反作用力。如果手指及腕关节过分用力,则会变得僵硬,从而妨碍钩弦手及小臂的正常放松和自然的拉力线,致使拉弓力不能顺利转移到后背肌群,影响了后背肌群在撒放时的用力,造成撒放动作失误增多,散布面扩大。当开弓靠位时,有些运动员采用钩弦手向内侧旋转用力,且在持续加力时一直保持钩弦手向大拇指方向不停旋转的加力方法。此种用力模式会产生如下弊端:无名指严重滑弦;旋转中食指会碰触到箭尾,出现压箭现象;容易造成钩弦手手腕严重鼓起动作;导致撒放后撒放手外翻现象。

4 护指的重要性

射箭钩弦时,不但要保证手指手腕放松,还要做到手指(食指和中指之间)不夹箭过紧,需保留适当的空间,开弓后中指不能推升箭尾,避免撬箭杆的出现。同时,食指不能下压箭尾,只可轻轻接触箭尾。要做好这一环节,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护指极为重要。护指皮的质量、材料与形状,对射箭运动员开弓时对钩弦手动作的控制有很大影响。日常训练中,许多选手因为使用不合格的护指而造成手指受伤。由于护指需要长时间使用,选择一款适合自己手型大小、材质好、耐用的护指是关键,确保其在寒冷和潮湿的环境下不变形,使其对钩弦手指的伤害程度降至最低。

为了防止手指夹箭,在选择护指时可挑选适合自己的夹指(护指背面的垫片,也叫夹板,处于实指和中指之间)。目前我国射箭运动员主要选择2种材料的护指。一是韩国进口的护指。材料为第1层是马皮,第2层是鹿皮。这一材料现已被国内外广大射手采用,评价较好,实用性较高。二是人造革材料护指。早些年我国使用较多,目前基层运动队仍有选手在使用。由于人造革磨损较快,释放箭时与弓弦的摩擦力大于马皮护指,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护指的大小和皮子的薄厚要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5 小 结

射箭运动钩弦手技术复杂多变,青少年训练阶段要打好基本功。拥有一套合理、规范的技术用力方法,是青少年射箭运动员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只有掌握正确的射箭技术要领和用力模式,才能保障青少年运动员更快地成长,避免走入误区。笔者通过多年执教经历和实践认为,射箭运动员较合理的用力方法是:钩弦时注意手指的用力,从开始钩弦到拉过响片必须保持一致,拉弓时注意不可扭转钩弦手的运动方向,形成扭弦会对箭的飞行带来影响,甚至造成伤病。虽然国内外选手钩弦方式多样,但韩国等射箭强国优秀运动员多采用的3个手指的力量分配标准是:中指50%、食指40%、无名指10%。同时反映出,钩弦手食指姿势是重点,因为食指与肩胛骨相连,正确的食指钩弦姿势有利于流畅地放箭。

[1]郭蓓,姚颂平.我国射箭运动训练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5(5)

[3]郭显德,石岩.韩国和美国射箭运动科学化训练特点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2)

猜你喜欢
射箭肌群食指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两支箭
体操运动员正、背链肌群功能失衡的认知问题及改进举措
学射箭
磨 刀
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延熙小肌群力量训练的负荷变化特征
射箭游戏
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理论剖析武术套路中的跳跃动作
带“口”的汉字
跳跳龙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