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切横缝联合挂线术在肛门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6-02-14 02:37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3期
关键词:肛管肛门直径

贾 喆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1)

纵切横缝联合挂线术在肛门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贾 喆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1)

目的观察纵切横缝联合挂线术在肛门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至2015年我院收治的肛门狭窄患者80例,随机将80例患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以纵切横缝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以纵切横缝联合挂线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创口愈合时间、术后半年复发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的肛管直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的肛管直径均优于术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纵切横缝联合挂线术治疗肛门狭窄效果显著,降低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更快的恢复,可在临床推广。

纵切横缝;肛门狭窄;挂线术

肛门狭窄是肛肠科临床常见疾病,有先天性狭窄和后天狭窄,其发病原因是肛门、肛管的直径减小,导致患者的排便困难,粪便性状变细,且排便时有疼痛感[1]。临床对于肛门狭窄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临床常见的手术方法有皮瓣旋转移植术、挂线术、纵切横缝术等。为了提高肛门狭窄的治疗效果,本次笔者以我院收治的患者为例,分析纵切横缝联合挂线术对于肛门狭窄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4年至2015年收治的肛门狭窄患者为例,从中选取80例,使用随机数表发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2.6±3.0)岁;病程15 d~5年,平均病程(2.0±0.2)年;致病原因:医源性肛门狭窄26例,先天性肛门狭窄8例,其他原因所致肛门狭窄6例;狭窄程度:轻度狭窄21例,中度狭窄12例,重度狭窄7例;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16~69岁,平均年龄(43.0±2.5)岁;病程14 d~6年,平均病程(2.5±0.2)年;致病原因:医源性肛门狭窄25例,先天性肛门狭窄9例,其他原因所致肛门狭窄6例;狭窄程度:轻度狭窄22例,中度狭窄12例,重度狭窄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致病原因及狭窄程度等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相关检查后确诊为肛门狭窄;②患者对于本研究均知情,且愿意加入本研究;③排除肛裂、肛门括约肌痉挛及老年性肛门梳硬结患者;④排除凝血障碍及药物过敏患者;⑤排除治疗依从性差不遵医嘱患者。

1.3 手术方法:两组患者均予以骶部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后采取膀胱结石位,并探查患者狭窄位置及狭窄程度,充分暴露手术部位。

1.3.1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以纵切横缝线联合挂线术治疗,具体方法:在与瘢痕距离0.5 cm处,沿正中线裂痕行纵行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彻底切断纤维化的内括约肌和狭窄带,根据患者情况切断部分或全部外括约肌皮下部位,直至触及正常组织,将上下缘的黏膜、皮肤进行钝性游离,瘢痕较厚患者做A型切口,将瘢痕组织去除,扩大肠腔,对切口沿肛管周直径行横向缝合,对合平整后使用探针从狭窄环下端穿入,通过基底层从狭窄环上缘拉出,将弹性药线从中穿入,将药线两端拉近结扎,结束手术。术后予以常规止血、止痛及抗感染治疗,并配合1∶5000高锰酸钾坐浴,按时换药,术后根据患者情况从流质饮食到正常饮食渐进性过度。

1.3.2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以单纯纵切横缝术,具体操作方法同观察组,术后予以止血、止痛、抗感染、扩肛及饮食护理。

1.4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创面愈合时间、手术前后的肛管直径。术后6个月予以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

1.5 疗效判定指标。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创口愈合,排便顺畅;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伤口愈合情况好,排便时稍有痛感;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并发症主要包括:疼痛、水肿、切口感染等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中治愈3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中治愈23例,有效9例,无效8例,治疗有效率为80.0%,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的肛管直径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肛管直径分别为(9.2±1.)mm、(9.3±1.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肛管直径分别为(24.3±5.5)mm、(18.5±5.0)mm,治疗后两组的肛管直径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1.0±2.5)d,对照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为(15.3±2.0)d,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比较:术后对照组组有4例疼痛情况,2例水肿情况,2例切口感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观察组发生1例疼痛情况,1例水肿情况,无切口感染情况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术后半年回访对照组有7例复发,复发率为17.5%,观察组无患者复发。观察组的并发症情况及复发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肛门狭窄有先天性肛门狭窄和后天肛门狭窄,先天性肛门狭窄主要是在胚胎发育时,直肠和肠管之间的肛门直肠膜发育不良,出生后该膜未完全消失或开裂不全所致,另外出生后肝门闭锁处理不当也可形成狭窄。后天肛门狭窄主要是由于肛门肛管炎症、局部损伤以及肛门肿瘤等原因所致[2]。肛门狭窄临床表现为排便困难、疼痛、出血、肛门瘙痒、粪便变形及肛门失禁等情况,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比较严重。

对于肛门狭窄治疗的目的主要是以扩大肛门及肛管直径,保持排便顺畅为主[3],纵切横缝术及挂线术都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肛门狭窄的手术。纵切横缝主要是通过手术切开肛管皮肤和一部分括约肌,使肛门及肛管扩大[4]。该手术方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大,术后患者伤口疼痛严重,且恢复缓慢。挂线术是在中医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原为治疗肛瘘,使用橡皮筋将狭窄部位的瘢痕勒开,通过弹性药线进行缓慢切割压迫止血[5],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方法较为安全,且可根据患者的狭窄范围可同时多处挂线,以缓解环状高位狭窄而不必担心直肠出血或肝门失禁的情况[6],避免了大面积的损伤,术后患者的创口疼痛较轻,恢复迅速。因将两种手术方式相结合,既提高了治疗效果,又避免了纵切横缝术疼痛严重、并发症多、创面愈合缓慢的缺点。

综上所述,纵切横缝联合挂线术治疗肛门狭窄效果显著,降低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更快的恢复,可在临床推广。

[1] 李宇飞,王晓峰,李华山.医源性肛门直肠狭窄的诊断与治疗[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6,24(11):1632-1638.

[2] 刘伟,王友良.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肛裂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 2014,20(9):1676-1678.

[3] 杨丽梅,王华.不同术式治疗肛门狭窄6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1998,6(13):381-384.

[4] 唐玲.切开挂线术治疗肛门狭窄50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8):42-44.

[5] 陈善国.肛门直肠狭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中医临床研究,2011, 3(21):33-35.

[6] 肖镇寰,刘琴远,胡饶.纵切横缝联合挂线术治疗肛门狭窄效果分析[J].江西医药,2016,51(2):144-146.

R657.1

B

1671-8194(2016)33-0109-02

猜你喜欢
肛管肛门直径
肛门瘙痒如何治疗
各显神通测直径
改良肛门镜治疗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效果评价
胎儿正常肛门、肛管和畸形改变的超声图像分析
肛门瘙痒不能挠
山水(直径40cm)
卫生纸也能治疗肛肠病
爱虚张声势的水
预爆破法处理大直径嵌岩桩桩底倾斜岩面问题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