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台湾地区幼儿园防震教育的有益经验

2016-02-14 09:00浙江省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杜丽静
早期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防震防灾幼儿园

浙江省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杜丽静

我国台湾地区幼儿园防震教育的有益经验

浙江省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杜丽静

我国台湾地区地处环太平洋的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板块的接触带上,板块的碰撞挤压使其容易发生地震。因此,防震教育是台湾各个机构(教育机构、企业、非盈利机构等)都必须高度重视的议题。多年来,台湾地区的幼儿园以丰富幼儿防震知识,改变幼儿防震态度,提升幼儿防震技能为核心,不断拓宽、纵深防震教育体系,具有目标明确、内容统整、演习全面、园内与园外资源统合的特点,值得借鉴。

一、从防震知识、态度、技能三个维度确立幼儿园防震教育的目标

为了指导幼儿园有效开展防震教育,台湾教育部门委托台湾师范大学、台北市立教育大学的主持人及20余位幼儿教育、防灾教育、安全教育、消防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编撰幼儿园防灾教材的教师手册,从防震知识、防震态度、防震技能三个维度确立幼儿园防震教育的目标,引领幼儿园防震教育具有正确的方向。防震知识涵括灾害认知、防备认知、应变认知的教育素养;防震态度涵括防灾警觉性、防灾价值观、防灾责任感;防震技能主要指幼儿准确判断灾情、快速应变行动的逃生避难技能。这三维目标环环相扣,掌握防震知识是基础,树立正确的防震态度是根本,具有防震逃生技能是重点。幼儿在认识地震的现象与可能危害,了解地震可能成因的基础上,改变对地震的错误认知,形成不畏地震的正确态度,体验模拟地震的实际感受后,能够冷静、有序地按照地震三部曲做出正确的逃生避难行为。

二、依据园所实际情况设计、改编、实施一系列防震主题教育活动

台湾幼儿园教育不鼓励使用市售教材,因此,幼儿教师需要领会《幼儿教育及照顾法》的精神,秉承《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暂行大纲》的理念和宗旨,自行设计、实施防震主题教育活动。教师设计防震主题教育活动后,可以请教材教案审议委员对其活动方案进行审查,教材教案审议委员依照《校园师生防灾教育素养检测计划》所修定的防灾素养指标,提出相关建议。如果教师不能自行设计防震主题教育活动,教育部门提供由专家制定的幼儿园教材教师手册,手册中有详细而完整的防震主题教育活动方案,如戏剧演出《啊!地震》,分组活动《制作戏剧棒偶及搭建场景》,绘本故事《地震王国》,团体游戏《摇摇晃晃》《危险物品大检测》《地震大考验》,综合活动《我关心的人》《参观地震科学博物馆》等。活动方案细致,活动素材丰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园所的实际情况调整活动方案,开展园本化的防震主题教育活动。

三、加强系统而全面的防震演习

在台湾,每年的9月21日为“防灾日”,全台同步于上午9点21分实施地震防灾演习,模拟在大规模地震发生时如何避难掩护。在开展防震演习前,每所幼儿园自行组建灾害防救应变小组,由园长担任总指挥官,副园长担任副指挥官,下设抢救组、通报组、避难引导组。总指挥官负责指挥、督导、协调各组的运作;副指挥官负责统一对外发言,通报中心受灾情形以及目前的处置状况;抢救组负责对受灾人员进行抢救和搜救,处理基本急救和重伤护送,并提供纾解压力的方法;通报组负责通报应变中心疏散人数、收容地点、灾情,搜集相关信息,把信息通报给主管部门;避难引导组负责协助教师、幼儿疏散,协助发放生活用品,登记避难所的人员等。

灾害防救应变小组成立后,教师需要先规划逃生路线图,再引导幼儿做好防震演练准备,一是家庭防灾卡的准备,二是逃生救灾包的准备。若大地震发生后,通讯、交通可能中断导致幼儿与家人无法团聚,因此,幼儿园在开学初就把家庭防灾卡发放给幼儿,幼儿与家人共同讨论并填写以下内容:紧急集合点,本地和外县市紧急联络人的电话和手机号码,灾民收容所的地址和电话。幼儿与家人讨论后会形成一种默契和约定,能够减少灾后互相寻找的混乱,最大程度保障一家人的联络和安全。同时,幼儿需要准备颜色鲜亮的逃生救灾包,内放干电池、手电筒、水、食物、收音机、药物、哨子、保暖衣服等。幼儿不仅要知道救灾包里应该放什么物品,还必须知道每件物品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保证在大灾难来临时能够恰当利用这些物品保护自己。除了这两项必备物品外,台北市、宜兰县还为每位幼儿提供防灾头套,以备地震发生时保护头部所用。

每年的9月21日上午9点21分,全台湾各个机构同步实施一分钟的模拟防震演习。当大地震来袭时,幼儿遵循“不跑、不吵、不推”的原则,找到稳固物后趴下、掩护、稳住,关注灯等悬挂物的摇晃情况,当停止摇晃后,幼儿迅速拿椅背上的防灾头套戴在头上,听教师的指令安静、有序地快走出活动室,来到空旷的地方。若幼儿困在卫生间或其他地方,则必须大声疾呼,让教师听到自己的呼救声。当逃到空旷场地后,每个班级的教师迅速清点本班人数,及时向通报组汇报人数撤离情况及受灾人员情况,通报组教师再向上一层机构汇报。如果有教师或幼儿没有及时撤离活动室或遇到危险,抢救组的教师马上清除障碍物,搜救受灾人员,及时做好基本救治工作和重病护送工作。

为了进一步改善防震教育的成效,每次复合式防震演习后,幼儿园全体教师必须共同反思防震演习中出现哪些问题,需要如何改进。首先,教师对避难演习设定的时间、人员、场所进行反思,检视时间是否短促,人员责任是否到位,场所是否适宜。其次,教师要反思是否和幼儿做好约定,达成共识,幼儿是否知道并且信任成人会保护自己,若幼儿无法和成人互建信任,则会影响逃生秩序和效果。再次,教师和家长需要反思是否能在紧急情况下保持联系。经过深刻反思后,幼儿园教师需要撰写反思报告,并上传到MOE防灾教育数位平台。

四、依托防震教育基地进行校外地震体验

台湾幼儿园非常重视利用防震教育基地开展校外防震体验活动。例如台湾科学教育馆有地震剧场,6岁以下幼儿可以免费边观摩3D短片(7分钟),边坐在座位上身临其境地体验地震剧烈摇晃的感觉。由于剧场较小,只能够容纳10人,幼儿园教师需要提前电话预约。又如台北市消防局也设有防灾教育馆,备有地震体验车,交通博物馆设有地震体验屋,为幼儿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台中县的“9·21”地震教育园区是台湾防震教育的核心基地,园区划分多个区域,包括防灾教育馆、地震工程馆、地震科学馆、断层保护馆、灾后建筑物保护区以及世界地震资讯中心。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车笼埔断层保存馆”,该馆把“9·21”地震时的断层作为地震现场的科学证据加以保护,让幼儿亲眼见证了地震的巨大破坏力。其他场馆以图片、影片、动态简易模型相结合的方式讲解地震的科学知识,浅显易懂,生动鲜活。

五、利用多元管道宣传防震教育

台湾地区非常注重广泛利用纸媒、网络、专家资源等多元管道宣传防震教育。如气象局特设了儿童网,网站不仅简单介绍地震相关知识,还把地震知识和防震技能全部融入游戏中,吸引儿童参与“天摇地动挑战王”的游戏。在MOE防灾教育数位平台也有专为儿童设计的儿童防灾教育网,这是由台北教育大学幼教系编修与推广的幼儿园防灾教育教材计划。该计划“以野菜村地震”为故事脉络,设计了“小剧场”“玩游戏”“小博士”等栏目,“小剧场”播放2~3分钟的动物逃生、避难故事,“玩游戏”栏目为幼儿提供3~5个电动小游戏,检测幼儿的防震逃生、避难知识,“小博士”则以图画的形式向幼儿宣讲如何准备逃生救灾包的知识。同时,MOE防灾教育数位平台特意为家长、教师、幼儿提供幼儿园阶段防灾教材和幼儿园防灾游戏书,为台湾幼儿园防震教育指引正确方向,提供适宜的教育内容。除了文宣和网络外,台湾幼儿园善于利用各种专家资源进一步丰富防震教育内容。如气象局的灾害专家及各所大学的建筑教授、地震研究的学者会受邀来到幼儿园,带领幼儿实地观察幼儿园的建筑,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建筑的裂痕判断可能会有的震情,提升幼儿的警觉性与危机意识。

总体而言,台湾幼儿园防震教育侧重从防震知识、防震态度、防震技能三个维度逐层展开,由教材教案审议委员审查幼儿园教师设计的防震主题教育活动,教育部门也为幼儿园教师提供成熟的主题教育活动范本,保证了活动理念的前沿性,内容的准确性,方法的适宜性。同时,台湾幼儿园加强周全而系统的防震演习,及时深刻反思防震演习的效果,有效利用校外基地为幼儿提供身临其境的地震体验,让幼儿在模拟情境中准确判断震情,快速应变逃生。加之多元管道的防震教育宣传,有效提升了幼儿居安思危的意识和正确的防震知识与技能。这些有益探索对各所幼儿园开展持续的幼儿园安全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防震防灾幼儿园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震演练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家庭防震
机械手表中的防震器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