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德语作为外语”测试的研究及其启示
——以入学德国高校德语考试为例

2016-02-15 04:35翁震华
中国考试 2016年9期
关键词:德语外语题型

翁震华

德国“德语作为外语”测试的研究及其启示
——以入学德国高校德语考试为例

翁震华

本文分析外国留学生入学德国高校三项考试DSH、TestDaF和FSP的发展,对其异同进行比较,指出这三项考试具有交际性、可比性及以语言能力为导向、以考生为中心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外语测试提出应建立透明、科学、统一的考试标准、增加综合性考试题型、提高考试选材的真实性、实施口试考查、关注考试后效等建议。

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德语测试;CEFR

1 引言

外语作为对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其水平体现国家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软实力”,也同样是人们适应未来生活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工具。外语测试是外语教与学的“导向牌”,影响着广大外语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方法和习惯。中国目前外语测试项目繁多,且没有统一的参考框架和标准。尽管教育部已经首先启动建立“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外语考试质量标准”这两项工作,但是,这些规范的制定和出台还需长时间酝酿和试验[1]。随着《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CEFR)在欧洲的普及和推广,德国的“德语作为外语”测试纷纷与其接轨。尽管出于不同的原因,各种类型的测试不可相互替代,但是,它们的测试内容、题型、评分标准具有可比性,有利于外语学习者根据各自的需求选择不同的考试,明确外语学习目标,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外语的运用能力。本文分析德国的三项“德语作为外语”测试DSH、TestDaF和FSP的异同,以期对改革我国的外语测试具有借鉴意义。

2 三项“德语作为外语”测试的比较

目前,外国留学生入学德国高校必须要通过DSH、TestDaF、FSP三项测试之一。

2.1 三项测试简介

DSH考试的全称是Deutsche Sprachprüfung für den Hochschulzugang ausländischer Studienbewerber⁃inne und Studienbewerber,即外国留学生入学德国高校的德语考试。该项考试的前身为PNdS(Prüfung für den Nachweis deutscher Sprachkenntnisse ausländischerStudienbewerber),即外国留学生德语水平的证明考试。这是一项最早的外国留学生入学德国高校的语言测试。1972年,随着到德国留学的外国学生日益增加,联邦德国高校校长联席会议作出决定,凡到联邦德国各类大学就读的外国留学生,均需通过PNdS考试。1994年,德国在PNdS考试的基础上引入DSH考试。

TestDaF考试的全称为Test Deutsch als Fremd⁃sprache,即德语作为外语测试。随着德国高校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仅限于德国国内举办的DSH考试不能满足需求。因此,1998年,德国外交部、联邦教育和科技部学生交流中心(DAAD)、德国大学校长联席委员议、各州文教议等组织和部门同意参照美国TOEFL考试的做法,举行全世界范围内、标准化的德语考试。从2000年2月开始,TestDaF考试作为外国学生留学德国的语言证明考试之一,与DSH具有同等效力。

FSP考试的全称为Feststellungsprüfung,即德语确认考试,是一项由德国高校预科院组织的语言水平考试。所有在联邦德国基本法管辖范围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获得高中毕业证书或者高校入学资格的外国学生,以及根据德国外国教育中心的评定不符合直接入学德国高校条件的外国学生,可以通过“外国学生在德国高校就读能力的确认考试”(下文简称“确认考试”)获得入学德国高校的资格。德语确认考试不是一项独立的考试,它需要和其他两门专业确认考试共同构成外国学生入学德国高校就读某一专业的确认考试。外国学生通过确认考试(专业确认考试+德语确认考试)意味着具备了入学德国大学的专业和语言资格。

为了使这三项考试保持相对的统一,2004年9月,德国出台新的《入学德国高校语言考试框架规则》(Rahmenordnung über Deutsche Sprachprüfungen für das Studium an deutschen Hochschulen)(下文简称《框架规则》)。《框架规则》参照CEFR,对外国学生入学德国高校应该具备的语言水平作出明确、详细的规定,并在附录中同时颁布《DSH考试规则》和《TestDaF考试规则》。《框架规则》等规定的颁布确保不同考试有一致性的考试要求,以提高考试的可信度和可比性。

2.2 三项测试的异同

DSH考试由各大高校自行组织,但其组织、实施和评分都必须遵照《框架规则》和《DSH标准考试规则》执行,这是一项非标准化的独立语言考试。TestDaF考试由德国的德福学院(TestDaF Institute)命制试卷和评卷,在世界各地的考试时间、过程都是统一的,这是一项标准化的独立语言考试。FSP是德国高校预科院确认考试中的一项语言测试,由德国各高校的预科院负责组织,具有非标准化、非独立性。三项测试的考试内容及题型差异如下。

在阅读理解部分,三项考试最大的区别是题型。在DSH考试中,主要的题型是问答题,考生需要自己组织语言回答与阅读文章相关的问题。考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还需要证明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在评分中,内容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所占分数比例比语言的准确性所占的分数比例要大[2]。在FSP考试中,原来也只是采用问答题形式,需要考生自己组织语言来回答问题。但近年来,一些德国的预科院对德语确认考试进行了改革,增加了对错判断题、针对文中一些承下启上副词的简短回答题、词义辨析题等题型。改革后的题型一方面更加注重对考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另一方面加强了评卷的客观性。在TestDaF考试中,全部采用对错、选择和搭配等客观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文章的能力,不考查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在听力理解部分,三项考试的差异体现在听力文章的播放形式和题型上。在DSH考试中,听力文章为一篇5 500~7 000个字符的科普文章,由母语为德语的老师在考试现场朗读,要求考生复述或者部分复述听力文章中的内容,把听到的内容复述出来正是学生在大学学习中需要具备的语言能力[3]。FSP考试的听力理解部分,也是由德语为母语的老师朗读一篇规定字数的科普类文章,考生需要完成4~5种不同题型的任务,包括对错题、简答题、填空题、完成句子和用完整的句子回答问题等,与阅读题型的改革目的一样,加强了评卷的客观性。Test⁃DaF考试的听力考查一般通过播放事先准备好的CD或者磁带,考生只能听一遍。听力部分由几篇难度递升的文章组成,考试的题型由客观题和简答题组成。

在书面表达部分,DSH考试和FSP考试的题型比较相近,要求考生对一份科学图标进行描述和分析,主要考查考生的书面语言能力。在TestDaF中,作文内容和语言的分值比例为2∶1,即考官更加注重考生所写文章的结构,对图表、图示和引导文章的理解等[4]。

在口语表达部分,DSH考试和FSP考试的口试由两位考官当场对考生进行考查,是人对人的考试,口试主题一般比较单一,考官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考试。在TestDaF中,考生面对录音机的提示进行人机对话,考生完成7个在不同场景里的任务后,考官对录音的资料进行评分。

2.3 三项测试的共同特点

DSH、TestDaF、FSP这三项考试主要用于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在德国完成大学学业所需的语言能力。虽然三项考试的内容、题型、要求都有差异,但是考试的目标是一致的。这三项考试都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第一,具有交际性。三项考试都是一种行为能力测试,都是在真实或者接近真实的情景中,通过要求考生完成实际的交际任务来测量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此外,交际型语言测试以学习目标为导向,这一特性不仅体现在测试的内容和题型上,即测试的内容与学习者学习外语的目标一致,还体现在评分上,在以学习为导向的测试中,对考生成绩的评定不参照其他参加测试考生的成绩,考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或者以什么程度达到学习目标是该项测试评定成绩的唯一标准。

第二,具有可比性。因为这三项考试都参考CEFR中的语言能力量表,所以尽管三个考试有不同的题型和内容,只要其难度被确认为属于某一等级,考试就具有可比性。

第三,以考查语言能力为导向。CEFR提出“面向行动”的外语教学理念,即“学习外语就是准备积极运用外语进行交际”[5]。以CEFR为标准的三项外语考试都以评估考生的语言能力为目标,注重考查学生篇章层面上的听力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第四,以考生为中心。根据CEFR,外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学习外语的需要设定外语学习目标。这三项考试主要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在德国继续学习的语言能力,因此,试题的内容全部围绕大学的生活和学习。学生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只需要真正了解和掌握在德国完成学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就可以较好地完成测试。这样的测试,最终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避免了为考试而学习的应试学习现象。

3 对我国外语测试的启示

我国是一个语言教学大国,在外语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不少人把这种现象归因于应试教育。因此,改革外语测试,利用考试的反拨作用引导外语教学改革,提高国内外语学习者的外语能力,需要着力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3.1 建立透明、科学、统一的考试标准

从2012年开始,德国所有的“德语作为外语”的测试都按照CEFR中的语言能力量表为标准。因此,无论考试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举行,也不管考生是否参加过什么语言培训,考生都能了解考试的具体要求。目前中国的大学德语四级考试是最大规模的全国性统考。该项考试有相应的考试大纲,其中明确要求考试符合《大学德语课程教学要求》,即大学德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不同层次的德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有效运用德语完成相应的任务,同时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满足国际交流的需要[6]。但是,这个要求只是笼统地提到要考查考生的德语综合应用能力,而没有对考生要达到的何种能力进行具体化描述。在这样的情况下,考生必须通过学习大学德语考试委员会推荐的教科书,从语法、词汇等方面来揣测考试的要求。因此,目前中国类似大学德语四级考试的各类外语测试都应该建立透明、科学、统一的考试标准。

3.2 增加综合性考试题型

德国的“德语作为外语”的测试形式尽管不尽相同,但是无论是集中化、标准化的考试,还是各机构单独组织的考试,都明确要求学生具备在篇章层面上的理解和阅读能力,考查考生对语言的整体掌握情况,而不是把某些知识作为单独的部分进行分散测试。少量的选择题和对错题只出现在听力理解中,主要是为了加强对考生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和考生表达能力的考查。中国的大学德语四级考试尽管在2010年版的考试大纲中,已经强化了考查考生在篇章层面上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但仍然出现大量的选择题,且语法部分的题量和分值偏高,具有离散型测试的特征,过于偏重对考生语言知识的考查。为了提高该项考试的效度,必须增加综合性考试题型。当然,对于大规模标准化考试而言,考试组织难易和经济性的高低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因此,研究具有较高效度、又比较客观的考试题型是我国外语测试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

3.3 提高考试选材的真实性

德国“德语作为外语”的测试所用素材都来自现实生活,重视选材的真实性。不管是听力还是阅读文章都从现实的报刊、杂志上选择,让考生如临真实的场景,符合交际性测试的要求。我国的大学德语四级考试在选材原则上提出,一是所有出现的词汇在《大学德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的1~4级范围之内;二是内容为日常生活范围内,句子结构比较简单和情节不太复杂的对话、广播节目、故事、叙述等[7]。对于事先有明确词汇要求的选材,很难直接从报刊、杂志上选取考试文章。因此,在选材上,不能做到考试材料符合真实性的特征。我国的外语测试应该更加注重选材的真实性,才能更好地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4 实施口试考查

前述三项德国的“德语作为外语”测试中,口语考试是整个考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在我国的外语测试中设置口语考试的比较少,最主要的原因是考试组织的难度比较大,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式来组织和评价如此大规模的口语考试。但是,口语表达水平是反映学生整体语言能力的重要方面,实施口语考查可以有效促进外语学习者主动练习口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外语运用能力。因此,在我国的外语测试体系中,应该尽早全面实施口语考试。

3.5 加强关注考试的后效

德国的“德语作为外语”的测试旨在考查考生的德语运用水平,尽管部分考试也用于反映与考试相关课程的教学和学习质量,但考试和课程之间没有形成必然的关联。上述三项考试近几年经历一些改革,学者和专家从提高考试的效度、信度和客观度出发,改变和优化各类考试题型、分值,加强考试的透明度、标准化和可比性。特别是CEFR实行以来,各项考试在评定标准上更具有透明度和可比性。而且,因各类考试最终以考查能力为尺度,从而起到了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的导向作用[8]。

中国目前的外语测试大多缺乏统一的标准、尺度,对语言教学指导性不是很明确。由于国内很多外语测试在测试内容和形式上不完全满足交际性测试的要求,因此以这类测试为指挥棒的外语教学并非以培养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为目标,造成了大量学生虽然学过外语,但不会很好地运用外语。改革外语测试,并加强外语测试对外语教学的反拨作用,可以有效促进并培养学习者的外语运用能力,更好地发挥外语测试的作用。

[1]杨惠中.外语考试能否用一把尺子[N].光明日报,2014-12-04(15).

[2]UWE KOREIK.Die DSH:Aktuelle Entwicklung.in Casper-Hehne, Hiltraud:Koreik,Uwe.DSH und TestDaF.Entwicklungen und Pers⁃pektiven.DSH und TestDaF als hochschulbezogene Prüfungsstys⁃tem für Deutsch als Fremdsprache[M].Baltmannsweiler:Schneider Verlag Hohengehren,2004:198-205.

[3]CRISTIAN KREKELER.TestDaF und DSH-ungleiche Sprachtests im Vergleich in Casper-Hehne,Hiltraud/Koreik,Uwe.DSH und TestDaF als hochschulbezogene Prüfungsstystem für Deutsch als Fremdsprache[M].Baltmannsweiler:Schneider Verlag Hohengeh⁃ren,2004:134-139.

[4]UWE KOREIK.Dagmar Schimmel.Hörverstehenstests bei der DSH, der Feststellungsprüfung und TestDaF-eine Vergleichstudie mit weiterfruehrenden Überlegungen zu TestDaF und DSH.In Casper-Hehne,Hiltraud/Koreik,Uwe.DSH und TestDaF als hochschulbezo⁃gene Prüfungsstystem für Deutsch als Fremdsprache[M].Baltmanns⁃weiler:Schneider Verlag Hohengehren,2004:93-97.

[5]欧洲理事会文化合作教育委员会.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M].刘骏,傅荣,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23-29.

[6]全国大学德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大学德语四级考试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7]翁震华.“德语作为外语”测试的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155-157.

A Comparison and Enlightment of German Language Tests for Non-native Speakers: Taking the German Tests for the German University Entrance as an Example

WENG Zhenhua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ree language entrance examinations(DSH,TestDaF and FSP)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o study at German universities,and compares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It points out that three examinations are communicative,comparable,language skill-oriented,and candidate-centered.On this basis,this article proposes that foreign language tests in China should establish a transparent,scientific,and unified examination standard.Other suggestions include containing more comprehensive exam questions,using authentic exam materials,conducting oral tests and following the exam aftereffects.

Construction of the Assessment System of Foreign Language Proficiency;Test of German as a Foreign Language;CEFR

G405

A

1005-8427(2016)09-0059-5

(责任编辑:张瀛天)

翁震华,女,浙江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中德学院,副教授(杭州 310023)

猜你喜欢
德语外语题型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德语学习中英语的干扰性问题及其在德语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德国1/5小学生不会德语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