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2016-02-15 16:56刘宗杰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刘宗杰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义堂镇中心小学)

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刘宗杰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义堂镇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是决定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关系、教学方式等各种问题,教师应当适当地扩充教学内容、发展教学手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结合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策略 有效性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采取一切手段和措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保障。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现状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广泛开展,小学语文教学逐渐由传统的被动型、统一型、依赖型教学向主动型、独特型、体验型教学转变,但在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方面,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部分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学习关系缺乏深刻、清醒的认识,没有把学生放到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上,仍然采用传统的依赖式教学体系中的灌输、填鸭式方法。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无法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需求主动地进行学习,更谈不上利用已知知识和生活实践经验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性的课堂活动,导致学生学习兴致不高,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课堂教学缺乏人文性

小学教师对语文教学的性质定义存在误区和偏差,认为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高分通过各类考试,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了这门学科的人文性。小学语文教师的认知偏差在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上有着非常直观的反映,教师在教材的选取、教材的讲解上明显向理论知识倾斜,缺乏对如何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量,没有让学生深入、充分地体验和领会语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和人文美,导致学生只掌握了死板的语文知识,却无法灵活、优美地使用语言。

(三)课堂教学手段不丰富

小学学生正处于大脑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大部分小学生都无法长期集中注意力,而呆板、枯燥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单一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极容易出现走神、开小差等现象。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以指定教材为主要教学资源,缺乏对课堂教学活动、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手段的应用,导致课堂教学方式单调、课堂学习氛围死气沉沉,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有效性。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有效性

(一)扩大教学材料范围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帮助学生奠定扎实语文基础的重要工作,由于学生具有无法长时间高度集中注意力进行理论学习的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智力发展特征和个性需求,结合新课改标准和教学大纲,在保证完成基础教材教学工作的前提下,选用与教学内容具有紧密联系、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辅助性教材,对课本内容予以补充和完善。在对补充性材料的选择过程中,要尽量选用语言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新颖的课外教材,将选择范围从教学大纲指定的课外阅读材料扩展到报刊、杂志、网络,增强教材的实用价值和时代特征。例如,在对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课文《威尼斯的小艇》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在完成对全篇课文的讲解之后,继续让学生阅读《威尼斯之夜》《忧伤威尼斯》等文章,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并深入、详细地对文章的关键词汇、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等进行分析、阐述,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语文水平和文学素养。

(二)发展教学方式和手段

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和核心手段,教学方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坚决摒弃以灌输理论知识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加强语文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从学生熟悉、喜爱的事物中发现和获取教学元素,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读、写等各种语文基本技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还可充分利用各类多媒体手段,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方式将语文知识全面、系统地展示给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对小学语文第五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唐诗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在朗诵音频的带领下进行跟读,进入这首古诗的语境,再通过幻灯片将知识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进行详细讲解,然后利用视频播放本诗的写作特点和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等资料,通过各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系统、全面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教学有效性。

(三)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以学为主”,小学语文学习的主体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当营造轻松、活泼、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赋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和自主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课堂活动方式和活动主题,在教学大纲和教学要点的框架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其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实践经验,通过讨论、表演等多种方式促使学生将书本内容、语文技能更彻底地予以融会贯通。例如,在对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鼓励学生结合课本自发地组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框架和相关情节进行自由想象和发挥,利用表演、讨论、扩写、续写等方式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材料和教学方式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营造民主、平等、轻松的课堂学习环境,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提供有利条件。

[1]曹利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