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2016-02-15 16:56谢玉珍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丑小鸭读书课文

◆谢玉珍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中堡镇罗各庄中心小学)

试析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谢玉珍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中堡镇罗各庄中心小学)

阅读过程是学生吸收知识和积累知识的过程,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学生将会极大地丰富语文知识,得到充裕的文学修养训练,文学修养也将因大量的课外阅读而得到极大提高,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说写训练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学生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巩固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以下一些基本的方法和途径。

一、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要抓住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特点,或析文引导、或让学生读书陶冶、或写文抒情,把情感教育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如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文章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写出日子来去匆匆,稍纵即逝。为帮助学生具体地领悟“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一句子,我让几个学生去做一件具体的事来感受时间的流逝。学生们选择了“洗手”。于是,计时开始,几个学生打水、洗手、擦手、倒水,整个过程下来,将近5分钟的时间过去了,有的同学甚至连擦手、挂毛巾用了几秒都记录得一清二楚。事后让学生们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们谈了很多:“洗手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没人把洗手这件事专门列入日程安排中,但它的确占用了我们每天的许多时间。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与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

二、说学与大阅读有机结合

在讲读课文的教学中,改变以往以学习知识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方式,采取围绕单元训练重点,指点学法,引导自学,鼓励创新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每学完一课或一个训练组,就启发学生采用“先同桌,再小组,最后班内交流”的形式进行说学活动。说学活动包括说学习方法,说学习过程,说收获体会,说不懂的问题等。这种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内,还延伸到课内外大阅读中。每次大阅读之后,再通过读书汇报的形式,让学生交流阅读所得。

三、给予学生充裕的读书时间

学生想读书,有书读,但没时间,读书还是一句空话,更别说形成习惯。为了保证学生有专门的阅读时间,使其阅读兴趣不断的得到满足,我们需要在给学生一些固定的阅读时间。

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需要把大阅读课列进课表,并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课程纲要。大阅读课上,学生是绝对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读物,拥有充分的阅读自主权。但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一定要坚持做到“三抓”:(1)抓阅读指导;(2)抓读书笔记;(3)抓课中交流。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学生的时间观念,引导学生学会挤时间阅读。如根据季节变化、天气的长短,对学生提出不同的倡议:春秋“晨光诵读二十分”、夏日“阳光午后好读书”,冬天“睡前温馨亲子读”。慢慢的,学生们就会知道,只要合理安排,时间还是有的。并会逐渐形成自己固定的阅读时间表,不再为找不到时间阅读而苦恼。

四、必须十分重视说写训练

低年级同学识字少、语言表达能力尚未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思维能力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而要使学生能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练习的设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都能积极参与,从而也完成了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语言这个质的飞跃,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五、必须十分重视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的训练

在平时生活中,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是很粗浅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对学生观察和判断能力进行训练,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学习(回声)一课,由于回声比较抽象,单靠照本宣科地讲解课文,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我便在课前先让学生在新楼房里大叫一声,学生们听到楼房里也回荡起同样的声音,然后,再让学生观察用石头击起的波痕碰到障碍物荡回来的现象,再进入课文的学习,学生们普遍感到,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却有着如此深奥的道理,使学生认识到观察与判断的重要性。

六、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性阅读

低年级课本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目,是一个个饱含知识的载体。一篇课文往往有一个至几个重点段,一段话一般有一个至几个重点词,学生读书时也会自然而然地觉得这儿是精彩之处。这些词、句、段及精彩、疑点之外就是阅读的重点,就是需要下功夫感悟的地方。

1.把握读准语气。低年级课文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中一般有人物的对话及人物的心理叙述。这些对话和叙述能够很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这就是课文的重点。如《坐井观天》一文通过写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表现了青蛙的无知及小鸟的耐心与见识,由此,启发学生读好他们之间的对话就可以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把握语速与语调。学生能用合适的语速语调朗读课文,意味着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如《丑小鸭》一文的最后一句:“原来我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这句话真实地再现了丑小鸭惊讶、兴奋、激动的心境,是丑小鸭历经不幸后理想实现的美好结局。教学时,我这样来启发学生:(1)默读课文,画出写丑小鸭心里想法的句子;(2)自由尝试朗读、体会丑小鸭的心情;(3)比赛性朗读。通过比较,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自己辨别领悟丑小鸭当时的心境,真正应验了“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古今共识。

总之,阅读训练的方法还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

[1]孟庆芳,齐晚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五法[J].湖南教育,2001,(09).

猜你喜欢
丑小鸭读书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丑小鸭摘花瓣
丑小鸭的蜕变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
《丑小鸭》后传
背课文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