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解读 彰显阅读教学个性

2016-02-15 22:09叶加国
中学语文 2016年21期
关键词:领悟意蕴文本

叶加国

多元解读彰显阅读教学个性

叶加国

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呈现出与传统教材迥然不同的“新”特点。其“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强调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凸显选文的人文内涵与审美情趣;注重学生自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彰显教师的个性特色与创新魅力。《新课程标准》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构建新理念,运用新方法,多元化解读文本,才能彰显阅读教学个性,充分发挥新课标教材的作用。

一、阅读文本解读多元化,注重“文心”的边界

高中语文课程分必修与选修两部分,必修教材关注基础,重点锤炼学生的语文素养;选修教材关注发展,倾力濡染学生的人文情怀。在教学中,如按传统的一元解读文本的教学模式,选修教材的阅读教学是根本无法开展的。例如《外国小说欣赏》中多是西方现代小说各种流派的代表作品,其语言风格、表现技巧、主题特点等各方面都与必修教材里的古典小说截然不同。该教材在“单元话题”中明确地提出小说主题的特点在于模糊性和多义性。优秀的小说作品,总能赋予读者丰富的解读空间,主题具有丰富的探究性,因此我们要多元化解读文本,要读出作品中呈现的复杂多义的世界。像《骑桶者》、《墙上的斑点》、《半张纸》这样的作品不可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解读,因为它本身的价值就在于其模糊性,因其模糊而更具有对人的生命状态思考的广度与深度。在教学《炼金术士》、《清兵卫与葫芦》、《山羊兹拉特》时,如果能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进行多元化解读,多角度地挖掘出小说的深层意蕴,教学才不会流于肤浅,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文本的阅读价值。

如何多元化、个性化解读阅读文本呢?文本解读的特点在于“有限中孕含着无限”。作为阅读的主体,首先应该树立开放的文本观,力求用时代精神去诠释它。其次要积极地发散思维,从文化、人性、社会历史等多视角去解读,从不同侧面探究作品的意蕴。显而易见,多元化、个性化解读文本势必使作品的意蕴既丰富多彩又各具特色。

当然,多元解读文本不能够无界,个性解读不等于舍本逐末。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绝不会读出李尔王,更不可能读出奸诈的夏洛克。如果教师能够真正领会新课程改革中关于学生个性发展创新能力的内涵,启发学生在正确把握文本原生价值的基础上去创造性阅读,那么阅读教学中就可以避免文本多元解读的泛化现象。教师对学生的多元解读文本要有审视的自觉,要注重多元解读与“文心”的边界。

二、阅读教学要点面结合,明确鉴赏的重点

现代阅读教学观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的重要理念就是“教会学生阅读”。所谓“点面结合”式的阅读教学,它是一种融“整体感知”与“重点鉴赏”于一体的教学艺术。新教材作品的阅读,呈现出由基础到复杂的逐步提高的总体特征,每单元都有各自的阅读目标,各册之间、各单元之间的目标又彼此关联,体系严谨科学。

就单元教学而言,“单元教学”是“面”,要从整体上感知每个教材单元的教学方向;作品是“点”,要把单元目标融于每篇作品中重点赏读,如果每单元每篇作品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那么教学就会集中火力,而不会面面俱到。例如,高中必修一第一单元教学重点是“领悟作品的思想感情”,其中的《荷塘月色》的教学重点就应该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教学时可围绕“景物”或反复诵读或分析鉴赏。

就每篇作品而言,“面”是对作品内容的整体感知,“点”指的是根据作品的具体教学目标而确定的鉴赏重点。阅读教学应遵循文学自身的规律,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读中熏陶、品味、感悟、积累。散文阅读教学的“面”就是作品的写作思路与感情,“点”就是分散于文中的描写图景或细节及琐事;小说阅读教学的“面”就是作品的情节,“点”就是表现人物性格的精彩语段;诗歌的“面”就是作品的感情,“点”就是富有内涵的词句与和蕴含情趣的景。

三、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把握作品的“文气”

钱理群教授说:“让学生保持阅读的新鲜感,不带任何先入的主见,不做任何分析地去读,感悟每个细微的颤动。”因此,阅读教学要把握作品的“文气”,淡化作品的空洞分析,以学生的诵读积极感悟,从而体味作者感情。“以读为本”,实质就是“聆听”作者心语,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碰撞,进而领悟作品内涵。

目前阅读教学的积弊就在于喜欢寻章摘句,设置一个个知识点与能力点,从而使作品支离破碎,弄得学生兴味索然。学习陆蠡的《囚绿记》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课文哪几句或哪一段或哪几段话最能打动你?”开始学生自读全文,然后有选择地赏读文句、赏读文段并自由讨论交流阅读的感受,最后齐读全文感悟作品的情感。采用多种方式诵读,学生悄无声息地领悟到作者对光明自由向往的思想主题。很显然,阅读教学必须走出因分析而肢解课文的死胡同,要让学生把握作品的“文气”,紧紧围绕“诵读体验”这一关键环节,设身处地地感悟作者的情感体验,从而取得最佳阅读效果。

诵读体验要情景交融,形式多样。由于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体裁特点迥异,诵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各有侧重。诗歌的诵读要善抓关键词语,明确感情基调,理清写作思路,以至熟读成诵,以此带动对诗歌内涵的领悟。散文的诵读要紧抓文眼,结合具体图景、意蕴丰富的语言片段,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感知到理解,从而探索出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小说和戏剧的诵读重点应放在刻画人物形象的语言上,选择精彩片段反复诵读,着重品味语言,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人文濡染是阅读不可或缺的元素,阅读教学究其本质就是“感化”人。春风化雨,多元解读,彰显阅读教学个性。

★作者单位:湖北随州二中。

猜你喜欢
领悟意蕴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多么痛的领悟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三)——自主招生怎么考近代物理初步和光学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二)——自主招生怎么考电学和磁学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论《红楼梦》的“错位”叙述及意蕴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咏史诗的哲学意蕴(外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