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比较学习法

2016-02-15 22:09张国强
中学语文 2016年21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张国强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比较学习法

张国强

高中阶段学生所学课程知识面广、难度高并且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在这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如何不断总结和改进有效的学习方法极其关键和必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虽然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仍占主流,但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正明显制约着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尽量避免采用这种落后的死记硬背教学方法,应去广泛探索和积极采纳更加有用、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比较学习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思维方法,可以用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正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而有鉴别才能有所发现和创新。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这种比较学习的方法,笔者对此作了深入的思考。

一、学习比较学习法的意义

近年来,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意或无意识地广泛采用比较学习方法,不仅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而且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牢固的掌握。比较学习法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的可行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温故而知新

比较学习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从哲学上来讲,它以区分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前提,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来分析,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例如,在范文解读课和语文写作课上,通过展示和比较一类、二类、三类等文章,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自己清楚地了解所处的水平。然后通过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悉心指导,再予以及时修改,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有非常明显的进步。由此可见,恰到好处地运用比较学习法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掌握语文课程基础理论,还能教会他们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对学习方法进行改进,从而切实提高其学习素养。比较学习法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法,具有普遍性。将平时所学的知识收集储存,在需要的时候再把这些知识信息拿出来进行运用,这样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而“比较学习法”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将有关的知识信息进行对照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在对旧知识有了初步认知的基础上,再与新知识进行结合,比较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从而促进对旧知识的巩固和新知识的理解,逐步扩大学习范围和认知结构。“比较学习法”不仅适用于语文的学习,也适用于其他学科,因此,它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法,具有普遍性。

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事实上,在以往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都有比较学习法或多或少的渗透,这一教学方法运用的普及将对提升语文教学效率极其关键。比较学习法的应用将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般,充分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锻炼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时代背景以及作品特色有一深刻的了解,开拓作文的写作思路,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然而,比较学习法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尚在萌芽状态,同时一些相关的参考理论与研究成果也未引起普遍关注,该项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如此,在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比较学习法对于培养学习素养和提升技能方面的实用性无可替代。比较学习法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符合高中语文教学要求

比较学习法的本质在于区分事物的异同点,这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循序渐进地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比较学习法既是一个培养高中生语文鉴赏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未来语文课程学习过程的发展趋势。这一方法的涉及面很广,从对字词、段落的分析到文章主旨、特色的研究分析,从对相似文体的分析到同一版文章的分析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摒弃狭义的理解,立足于广义的、比较的角度总结事物本质、归纳文章主旨等来完成教学任务。

2.适应高中生身心发展需求

在高中学习集体中,个体知识框架各具特色,个人考虑问题角度各有不同,这也就决定了他们分析事物的途径千差万别。基于此,教师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然而,一些教师非常容易走进误区,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不但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绊脚石,还阻碍了学习效率的提高。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应当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改进学习方法,真正教会他们正确处理学习矛盾。

二、比较学习法的具体运用

通过对比较学习法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总结如下:

1.比较语言文字

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比较字、词、句子最为常见,通过比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更能促进他们对文章文学造诣的理解。这点在古代诗词的学习中尤为明显且极为常见。例如,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等运用得极为精妙,值得推敲,若尝试用其他字来代替,相较之下就会失去神韵,显得如同嚼蜡索然无味。通过比较生动地让学生体会到写作时对精妙字词的运用。

2.比较人物形象

通常文学作品借助人物形象的塑造来突出主题,刻画人物形象有很多方法,以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场面(动景、静景)等为主,有实写、虚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之分。因此,在学习文学作品时,通过抓住上述描写手法对不同作家刻画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可使各自特点更为突出。例如孙犁的《荷花淀》和鲁迅的《祝福》,水生嫂和祥林嫂的生活背景同样在农村,都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巨大影响而具有勤劳、善良等典型贤妻良母的可贵品质,然而由于时代背景以及所处环境的差别,又造就了他们彼此不同的性格。

3.比较学习作品的主旨

以孟郊的《游子吟》和朱自清的《背影》为例,作者在《背影》中通过平淡但真实的文字表达出父亲对他的爱;而在同样体现亲情的《游子吟》当中,虽然没有深刻刻画母亲的形象,但末句“临行密密缝”却淋漓尽致的把母爱表达了出来。虽然这两篇文章写作方法各异,但相较之下,所流露出真切亲情的感染力却是相同的。通过比较,使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而且还得到精神层面更深层次的教育与提升。

4.比较作品的艺术风格

通常高中语文课本中古诗作品的艺术风格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之分,古词大致有婉约派、豪放派之别。例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描写的是现实生活,而李白的 《梦留天姥吟留别》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同样地,柳永的《雨霖铃》选景、意境凄凉,感情相恋离别、缠绵抑郁,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历史古迹描写中流露出豪迈的感情,迥然相异的两种风格相较之下留给学生更为鲜明的感觉,通过这些对比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其中的中心思想和艺术价值。

大量的教学实践也已证明,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之中,比较学习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思维方法,可以用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实际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巧妙地运用这种比较学习法,努力提升语文教学水平,从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陕西咸阳乾县杨汉中学。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