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辛格小说对人性、信仰的重建
——以《外国小说欣赏〈山羊兹拉特〉》为例

2016-02-15 22:09戴莉莉
中学语文 2016年21期
关键词:拉特辛格犹太人

戴莉莉

论辛格小说对人性、信仰的重建
——以《外国小说欣赏〈山羊兹拉特〉》为例

戴莉莉

艾·巴·辛格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他于1904年出生在波兰华沙一个犹太家庭,从小就在一个犹太氛围非常浓厚的家庭中长大,他的爸爸是一个贫寒的哈西德教派拉比,他的妈妈是一个犹太拉比的女儿,同样笃信宗教。哈西德主义强调祈祷者发自内心的虔诚和真诚是信仰的基础,上帝是哈西德主义的核心概念。在对上帝的理解上,哈西德主义认为,上帝是无处不在的,他弥漫于所有的存在物之中,无论善恶美丑,都有一种神性的目的和力量。而传统的犹太教认为上帝在创造结束后便离开了人的世俗世界,人只有通过不断地祈祷和忏悔才能得到上帝的原谅,上帝才会重新降临尘世,完成对人的拯救。在这样一个拉比世家里,辛格自幼年起就受到熏陶,这种成长经历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几乎辛格所有的作品都关涉到犹太人宗教问题,身为犹太人必须信仰犹太教。但实际上,历史上的犹太人屡次遭到其他民族的歧视、驱赶、迫害甚至惨绝人寰的种族大屠杀,很多犹太人开始怀疑上帝的存在性。因此,辛格作品中的主人公几乎都对上帝的存在抱怀疑态度,但是最终通过不断地祈祷和忏悔,都完成了自我的救赎,重建了对上帝的信任,这本质上也体现了辛格本人对于上帝的态度。

一、人性的沦陷 信仰的破灭

在短篇小说《山羊兹拉特》中,贫穷是勒文全家永存的苦难。上帝没有给予善良的人们任何的帮助,“几乎整个冬季,阳光闪亮。田里芳草青青”,作为硝皮匠的勒文没有任何收入,一年一度的“灯节”将至,他们急需一笔钱来支付全家过节的种种开支。在物质面前,勒文“经过很长时间的犹豫”后,决定把曾经给这个家带来贡献的但现在已经无用的山羊兹拉特卖了,只为了换取8个盾。阿隆的母亲泪流满面,妹妹也哭起来,阿隆只得听从父亲的命令。在艰辛的生活面前,他们只能不断地屈服,既然上帝不能眷顾他们,他们只能在物质和精神的天平中,做出有利于他们的选择。

作者故意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安排在了“灯节”。在犹太人的节日中,“灯节”又名“光明节”,据说收复圣殿、净化圣殿后,在打算点亮圣殿中的“七权灯台”时,只找到了一小坛未受污染的灯油,犹太律法规定用于圣殿的灯油须从橄榄中提炼,并经过一番洁净礼仪后才能使用。无论制作还是到外地去取均需八天时间。然而,由于上帝对犹太人的恩赐和垂注,这坛原本只能燃用一天的灯油竟一直燃烧了八天,后来犹太人把这一天定为一个节日来赞美和感恩上帝在犹太人危急时创造的奇迹。但在小说之初,上帝并未对贫困中善良的人们施以援手,奇迹并未产生,在这样的一个具有深意的特殊节日里,勒文全家的决定是具有讽刺性的。

对上帝的信仰在不断地选择中渐渐磨灭,善良的人性在这场选择中,渐渐沦陷。兹拉特为阿隆全家服务了大半辈子,它是那么信任他们。在告别的时刻,兹拉特显得那么温驯可亲,它从来不曾想过,主人会伤害它。在兹拉特信任的目光下,人性显得那么地卑贱,为了8个盾,为了生活,人类出卖自己的情感甚至灵魂。

二、人性的复苏 信仰的重建

辛格认为“死亡和受难是上帝创造的一部分。我不喜欢受难,也不愿意看到人类和动物与不可避免的某种遭遇抗争……我在内心深处总会感到对上帝创造的一种抗议”,在他的作品中,既有对上帝的怀疑,但又不敢与上帝决裂。

在《山羊兹拉特》中,在隔绝人世的草垛中,兹拉特对人类无条件的信任似乎感动了上帝,为了让兹拉特得到拯救,为了让人性中的善良得到回归,上帝重新降临尘世,安排了一场暴风雪。“顷刻,整个大地被白雪覆盖了。”“现在,雪已经深及了阿隆的双膝。”但上帝为它所眷恋的阿隆和兹拉特留下了一艘 “诺亚方舟”——一个极大的埋在雪底下的草堆,而且里面全都是干草。在《圣经》中,诺亚方舟就是人类的避难所,在这个地方,没有物质的诱惑,没有世俗的干扰,是个完全纯净的世界,只有兹拉特和阿隆。人与动物,这时已没什么区别,大家共同的目标就是活下去。就在这个地方度过的三天三夜,兹拉特以乳汁维持了阿隆的生存。“兹拉特吃干草,然后产奶,阿隆把他挤出来的奶直接射进嘴里,兹拉特虽然不习惯,但它是纹丝不动,阿隆靠着兹拉特取暖,现在简直就是他的妹妹。”这中间的两个细节,很值得体味。兹拉特不习惯这样的挤奶方式,但它依然纹丝不动,从这个细节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它对于人的情感。而与其说兹拉特是他的妹妹,不如说这个时候,它更象他的母亲,给予他生存所必须的乳汁,陪伴他度过生命中最艰难的日子。

兹拉特解决了他生存的需要,既而又展开精神上的交流。在草垛中,阿隆吃饱了,也获得了温暖,生理需要解决后,在这生命的孤岛中,他更需要与外界的交流。对于他而言,他更需要的是兹拉特在这个时候像他的战友,而不是动物。他不断地和兹拉特说话,虽然每次兹拉特都以“咩——”来回应。兹拉特于此时的阿隆,已不再是头山羊,是战友,是亲人,是他在这诺亚方舟中全部的依靠。

人性在这场暴风雪中得以复苏,这里没有任何的世俗干扰,还原一个干净纯粹的世界。这里没有物族之分,人与动物之间超越物种的局限,只有平等之爱,上帝的悲悯重现,对上帝的信仰开始重建。

三、人性的救赎 信仰的回归

当兹拉特被卖,上帝安排了一场暴风雪,当一家人团聚,当一切看似回归到原点。阿隆家在欣喜之余,又陷入到生计难以维系的矛盾中。但“从此以后,全家谁也没有再提卖兹拉特的那件事”,人性得到了救赎。上帝适时地安排了冷冬的到来,把温情给予绝境中善良的人们,也给予了山羊兹拉特。在“赞美和感恩上帝在犹太人危急时刻创造出积极的”持续八天的“灯节”里,阿隆的母亲能每晚做些油煎鸡蛋薄饼,兹拉特也有一份,它能坐在炉边,在闪亮的烛光里,看着嬉笑玩耍的主人们……这个贫穷的家庭再次得到了上帝的眷顾,笑声重新萦绕。

《山羊兹拉特》中,作者不仅将悲悯的目光投向了困境中的人,更把关怀的温情给了绝境中依然忠心耿耿的纯洁的山羊。人与动物是平等的,上帝弥漫于所有的存在物之中,而上帝最终会在人们的忏悔中,完成对人的拯救。

“没有什么技术成就能减轻现代人的失望感、孤独感、自卑感以及对战争、革命和恐怖活动的惧怕感。我们这一代人不仅失去了对上帝的信仰,而且不信任人类自己,不信任慈善机构,还常常连自己最亲近的人也不信任。”受犹太教影响颇深的辛格,努力地在自己的作品中恢复现代文明社会中被抛弃了的信仰,真心地希望能够唤回那即将逝去的宗教力量,进而从现实的罪恶中解脱出来,塑造一个温情的世界。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市北仑明港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拉特辛格犹太人
我的自由
穿 梭
自尊
当梦想被按下了暂停键
跌落·升腾·激荡
看电影
手机不通
“梦游”
犹太人的生意经
逃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