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分析

2016-02-16 01:09范博学
关键词:脂蛋白阿托颈动脉

范博学,廖 云

(61622部队卫生队,北京 昌平 102202)

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分析

范博学,廖 云

(61622部队卫生队,北京 昌平 102202)

目的研究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8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6个月的血脂水平、劲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劲动脉粥样斑块面积。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三酰甘油(TG)、血浆总胆固醇(T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明显下降,劲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减少并且劲动脉IMT降低,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水平明显升高。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能够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显著改善患者病变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颈动脉粥样硬化;阿托伐他汀;临床疗效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动脉硬化的血管病,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2]。劲动脉粥样硬化常见的危险因素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以及高龄等。相关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具有降低血脂水平和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而被临床应用于治疗劲动脉粥样硬化[3]。本研究通过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8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8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劲动脉粥样硬化。本组病例中男性有57例,女性有25例,年龄为46-78岁,平均年龄为(64.73±3.65)岁。本组病例的原发病包括糖尿病、脑梗塞、冠心病以及高血压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原发病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没有显著性(P >0.05),因而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治疗,剂量为15mg/d,每晚睡前服用;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具体措施包括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对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进行对症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面积,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包括三酰甘油(TG)、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的水平。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 17.0进行处理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以P<0.05来显示结果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情况

经治疗后,观察组的三酰甘油(TG)、血浆总胆固醇(T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水平明显升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情况(±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TG(mmol/L) TC(mmol/L) LDL(mmol/L) HDL(mmol/L)观察组(41例) 治疗前 2.11±0.59 5.32±0.71 3.31±0.75 1.35±0.33治疗后 1.49±0.57*△ 4.47±0.65*△ 2.42±0.67*△ 1.89±0.39*△对照组(41例) 治疗前 2.06±0.86 5.33±0.65 3.27±0.81 1.32±0.31治疗后 2.01±0.67 5.31±0.41 3.21±0.66 1.34±0.3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劲动脉IMT以及斑块面积比较情况

经治疗后,观察组的劲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并且劲动脉IMT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劲动脉IMT以及斑块面积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劲动脉IMT以及斑块面积比较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劲动脉IMT以及斑块面积比较情况(±s)

组别 治疗前治疗后劲动脉IMT(mm) 斑块面积(mm2) 劲动脉IMT(mm) 斑块面积(mm2)观察组(41例) 1.58±0.60 25.7±11.97 1.05±0.42 19.5±7.65对照组(41例) 1.54±0.58 25.3±11.53 1.48±0.63 25.5±11.03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系统血管性疾病,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4]。相关研究表明,降脂治疗能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他汀类药物能够通过调脂作用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病变情况,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改善内皮的功能[5]。阿托伐他汀是新一代甲基戊二酸单酰-CoA还原酶抑制剂,还能够通过增加胶原的含量,加固斑块纤维帽而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三酰甘油(TG)、血浆总胆固醇(T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明显下降,劲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减少并且劲动脉IMT降低,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最大限度的稳定斑块,使其厚度降低以及粥样斑块面积减少,值得推广临床应用。

[1] 牛小萍.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03:88-89.

[2] 黄文甫. 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05:77-78.

[3] 蒋美媛,庞明,黄东挺,郭清,陈敏,严红,王希,余艳. 普罗布考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观察[J]. 广西医学,2012,10:1325-1326+1328.

[4] 孙斌,高传玉,李来生,丰丽英,刘清源.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比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2007,24:11-13.

[5] 薛雪峰.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2013,08:217-218.

R972+.6

B

ISSN.2095-6681.2016.03.0040.02

猜你喜欢
脂蛋白阿托颈动脉
脂蛋白(a):携带武器的坏蛋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磷脂酶相关脂蛋白A2在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时的应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