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观察

2016-02-16 01:09陈桂青
关键词:死亡率心脏病心功能

陈桂青

(南华县中医院急诊科,云南 楚雄 675200)

·临床护理·

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观察

陈桂青

(南华县中医院急诊科,云南 楚雄 675200)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现状和问题,旨在选用相应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2015年5月时间段中诊治的10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按照双盲法实施分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另一组患者实施系统化急救护理,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者血压和心率相关指标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者临床死亡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在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意义重大。

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急救护理干预;效果;对比

为了探讨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笔者抽选研究对象为10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开展探究实验,实验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探究实验所用数据资料均选自2013年4月—2015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患者,均满足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100例研究对象以双盲法为标准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30例男患者,20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分布范围是40-75岁,平均年龄是(57.1±6.8)岁,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的话,主要包括30例III级患者与20例IV级患者;对照组中,29例男患者,21例女患者,患者年龄自41岁到76岁,平均年龄是(56.3±7.9)岁,患者心功能分级如下:III级的患者有31例,患者心功能分级为IV级有19例。分析与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临床治疗中的差异性,差异性不显著(P>0.05),但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进行系统化急救护理。

1.2.1 环境护理

重视病房环境的护理,严格控制病房探视人数,以保证患者病房的足够安静,严格控制患者病房温度和湿度,引导患者保持半坐卧位姿势,为病人创建良好的静脉通道,进行降压治疗、强心药物治疗和镇静药物治疗等,还要加强对患者上肢的静脉穿刺,另外还要及时落实好给药工作。

1.2.2 给氧护理

采取有效的给氧措施,优化患者动脉血氧分压状况,还要从根本上改善患者低氧血症,避免患者肺部张力过大,另外还要从根本上改善病人的通气功能,适当调整面罩吸氧量和吸氧时间,降低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在具体的临床吸氧当中,护理人员还要加大临床监测力度,避免患者出现异常问题,避免患者心脏负荷过大。

1.2.3 病情监测工作,定时监测病人血压指标和心率等指标,还要及时观察病人意识和精神状态,另外还要加大对患者尿量变化情况的观察,加强对患者的血气分析,一旦患者产生血压异常问题,要及时上报并处理。

1.3 统计学处理

利用版本是SPSS22.0的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资料,计量数据与计数资料表示分别利用(±s)、%,并分别完成t、x2检验,P<0.05说明组间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血压、心功能等指标的差异性

在临床急救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后期血压指标和心功能指标改善明显,对照组的改善程度不如观察组(P<0.05)。具体数据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压、心功能指标情况对比结果

2.2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临床护理满意度中的差异性

在临床急救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性较为显著(P<0.05)。详细见表2。

表2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临床护理满意度中的差异性 [%(例)]

2.3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死亡率上的差异性

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和对照组间具备明显的差异性(P<0.05),详细见表3。

表3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死亡率上的差异性

3 讨论

综上所述,近年来,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不断增加,针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往往会出现和心脏病合并的现象[1]。导致患者患上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原因比较多,主要原因是患者血压长时间异常所致,患者在出现血压异常症状之后,会从根本上提升自身压力负荷[2]。会受到多种生长因子的影响,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心肌细胞异常增大现象,还会导致患者出现间质纤维化现象,另外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左心室异常扩张问题[3]。

当患者患上高血压性心脏病之后,会大大降低自身的心室舒张能力,导致患者产生一系列明显的收缩功能异常问题,还会使得患者心部衰竭问题出现,导致患者产生一系列临床并发症状,比较常见的并发症状是心力衰竭[4]。当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并发心力衰竭之后,会导致患者病情快速恶化,还会从根本上提升患者临床死亡率[5]。

因此,针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来说,必须及时接受临床急诊救治和急救护理,及时控制好患者血压和心率,降低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死亡率[6]。

总之,针对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系统化临床急救护理极为重要,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的体征与临床表现,而且能够增加患者心率与血压的改善程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护理中推广[7]。

[1] 彭群英,罗佳.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观察和护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0):6483.

[2] 刘宏.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分期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7(10):36-38.

[3] 岑春华.妊娠期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围生期预防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10):120-121.

[4] 赵园媛.52例重症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护理[J].天津护理,2012,20(3):157.

[5] 王姣丽.系统护理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分娩期的应用与效果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20):2506-2508.

[6] 陈益君,张春萍,卢家凯等.全程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围生期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4):110-113.

[7] 赵华.妊娠期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28):61-63.

R541.6+1

B

ISSN.2095-6681.2016.03.0107.02

猜你喜欢
死亡率心脏病心功能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