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病人的心理特点与护理体会

2016-02-16 01:09解晓娜
关键词:心理特点脑梗塞肌力

解晓娜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西院)神经内科,山西 运城 044000)

脑梗塞病人的心理特点与护理体会

解晓娜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西院)神经内科,山西 运城 044000)

目的探讨脑梗塞病人的心理特点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80例,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脑梗塞患者在常规护理前提下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其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

脑梗塞;心理特点;护理效果

目前,脑梗塞一旦发病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脑梗塞疾病大约占脑血管疾病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之间,而且具有相对较高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1]。一般情况下,脑梗塞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中,因老年患者的工作因素、生活条件因素以及社会地位因素等与年龄相对较小的患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非常容易造成患者的心理出现变化。因此,要高度重视脑梗塞患者的及时有效治疗,为改善患者预后,还应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提升护理满意度[2]。为了探讨脑梗塞病人的心理特点以及护理效果,本文选取8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80例,所有患者都满足脑梗塞的诊断条件,其中观察组患者40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56.1±2.7)岁;患者的病史在1.0-21年之间,平均病史为(6.0±1.5)年;从患者患肢肌力分级水平上来看,属于肌力0级的患者有6例,属于肌力I级的患者有9例,属于肌力II级的患者有7例,属于肌力III级的患者有12例,属于肌力IV级的患者有6例;对照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7-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0±3.0)岁;患者的病史在1.2-22年之间,平均病史为(6.3±1.4)年;从患者患肢肌力分级水平上来看,肌力0级7例,肌力I级8例,肌力II级5例,肌力III级15例,肌力IV级5例。两组性别、年龄与疾病类型等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在得知患病之后会出现相应的恐惧与害怕心理,主要是由于患者害怕医院相对陌生的环境,担心病情会连累家庭,害怕别人厌烦以及医院医务人员在态度方面不热情,甚至是出现意外等。其次是孤独感,通常情况下,患有脑梗塞的患者往往年龄相对较大,患者身体各个器官已经逐渐衰败,其功能也逐渐下降,对各种事情都感到有点力不从心,而且患者因病人际交往减少,造成心理上感到老而无用以及孤独寂寞,进而产生烦躁以及焦躁感。再次是患者会出现焦虑与忧虑心理,由于患者既往的身体素质相对较好,若突然患病,则会打扰患者的正常生活。患者在没有足够准备的前提下就会产生一定的焦虑心理。此外,患者因对自身疾病与相应治疗方法缺乏认识,对未来存在不知所措的感受,产生心理矛盾,甚至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恐惧心理。

1.3 护理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观察者采用优质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3.1 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医院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做到细心观察患者的日常举动,并通过与患者家属交流或者是心理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有效收集患者的具体心理变化信息。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心理动态进行清楚掌握,并借助心理疏导与心理支持的方式等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化的护理方案,然后严格按照方案执行。

1.3.2 对患者实施优质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患者在进入医院之后,将会在生活规律以及生活习惯方面都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化。这种情况下,患者必须要掌握足够的信息来更好适应相对陌生的环境。尤其是在患者疾病的治疗方面,患者对相应的治疗信息完全不了解,对自身疾病的预后情况信心不足。医院的护理人员必须要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宣传,并就患者的病情情况、治疗方法、预后情况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阐述,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1.3.3 对患者实施优质运动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要熟悉掌握患者的情感需要,利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与患者进行交流,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此外,在患者的日常生活中,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细心照顾,并经常陪伴患者散步以及谈心,按照患者的个性化兴趣爱好等客观条件,选择科学化的运动护理计划,来满足患者的运动需求,从而便于消除孤独感与忧虑心理。

1.4 观察指标采用医院自制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满意(是指90分以上的例数)、基本满意(是指80-90分之间的例数)、不满意(是指80分以下的例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来表示,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现阶段,脑梗塞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疾病,当患者发病时,非常容易影响其身心健康,还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影响。如果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则对自己疾病的康复产生一定的忧虑心理。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出现愁眉不展症状、心事重重症状、沉默少语症状、食欲减退以及睡眠差等,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自杀念头。因此,要高度重视脑梗塞患者的及时有效治疗,改善其预后情况,尤其是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可以借助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健康教育护理以及运动护理干预等,消除其不良心理,提升护理满意度[3]。

本研究中,经护理后,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脑梗塞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之后,能够提升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效果。

[1] 洪丽萍.30例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锻炼的护理体会[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3,11(2):122-123.

[2] 吴永秀.35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0):145-146.

[3] 张振梅,崔彩莉.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36例护理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7):930-931.

R743.33

B

ISSN.2095-6681.2016.03.0120.02

猜你喜欢
心理特点脑梗塞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塞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掌握学生心理特点 有效开展写字教学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