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古堡类文化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

2016-02-16 19:24刘静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开发研究文化旅游古堡

摘 要 随着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张家口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除了滑雪、天路和草原,张家口还有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古堡。中国最早的古堡在张家口。张家口也是全国古堡保存最多的地区之一。然而,随着历史的推移,很多古堡都在默默消逝,如何让人们关注古堡、保护古堡,是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从古堡文化旅游开发的角度,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古堡;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就单一地域而言,张家口的古堡在全国是独树一帜的。这主要体现在:从黄帝筑城到民国修堡,五千年绵延不断;都城、皇宫、镇城、府城、卫城、州城、县城、驿城、民堡、军堡,各类城堡,种类齐全;尽管古堡不可避免地在消逝中,但是,张家口依然是全国古堡保存最多的地区之一。

笔者有幸考察了张家口蔚县南留庄镇的古堡,被它的伟大而震撼。这里的古堡是厚重的,它见证了太多的人间烟火,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但我也为它的现实而惋惜,很多古堡正在默默地消逝中,开始成为一片废墟。当我们面对这样宝贵的遗产远离我们时,如何保护好古堡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本文仅以蔚县南留庄镇的古堡为例,谈一谈古堡文化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

1 蔚县南留庄镇古堡的特点

1.1 历史悠久、墙体坚固

蔚县历史上就有八百庄堡之说,有村便有堡,见堡即是村。南留庄镇的古堡也是如此,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风格各异、千变万化。古堡最早建于春秋时期,大多为元、明、清三代所建,历经千百年的历史。古堡的墙体都是黄土夯实,逐层掺筑砂石、石灰等材料,堡墙坚硬,千百年下来依然屹立不倒。

1.2 注重布局及规划

晚期城堡注重堡内众多建筑之间的相互陪衬、群生鼎立的关系,通常是堡门坐北朝南,对面建一座戏楼,穿心堡的堡门外还建造一座高大的影壁墙。

堡子的公共建筑与民房同步建造,注重堡门与庙宇、戏楼的建造方位,堡内街巷的布局、居民房屋的起盖等因素。整座堡子的建造趋于一体化,遵循礼制,讲究风水,追求古堡神造福祉的气象。

1.3 连环堡独具特色

建立古堡最初一般优先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地带,以凭借其居高临下的优势。随着村堡内人口的增加,这些城堡从一堡开始逐渐演变为多堡。南留庄镇连环堡独具特色,如:白家六堡、水涧子三堡等。

1.4 庙宇、戏楼——特有的文化形式

庙宇是为村民敬神、祭祀、祈祷所有,戏楼是为酬神谢佛、祭神祭祖、年节庆典所用。建造庙宇、戏楼是堡子里深入民心的头等大事,是堡民寻求平安、固守礼仪、团结一心的精神圣地。

各路神仙住一庙、众多佛爷同在一堡,各种祭祀活动同在一堂的现象,表现了堡民务实的观念,也反映出这块土地上信仰的个异性。

2 蔚县南留庄镇古堡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

2.1 文化资源优势

2.1.1 特有的风俗

拜灯仙——拜灯仙是南留庄镇一项独特的民俗活动,每年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举行,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拜灯仙用灯摆的不仅仅是吉祥字还有天官、真武大帝、弥勒佛三位神仙的图样儿。

逗火龙——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每天祭拜完灯仙后就开始舞火龙。火龙长3丈6尺,包括龙头和龙尾与12或13节身子组成,平年12节,闰年13节,从龙头龙身至龙尾都放置了的蜡烛,这种蜡烛是他们自制的,放在龙的身子里不仅不会烧着用布做的龙身,也不会在龙体快速转动时而熄灭。

2.1.2 历史传说和历史名人

南留庄镇流传着大量的传说,针对这里部分人姓“门”的情况也有一个传说。相传,南留庄的门姓人家原来不姓门而是姓蔺,是战国时期蔺相如的后代,当时,蔺相如的后代在朝为官因仗义执言触怒皇帝犯下满门抄斩之罪,在二月二问斩之日,天空飞沙走石,天昏地暗,蔺家小哥俩趁机逃脱,但从此不敢姓蔺,老人商量着把“蔺”拆开。哥说取了头,弟说挖了心,这样不仅把“蔺”变成了“门”,而且让后人牢记满门遭受的砍头挖心之灾。此类的历史传说还有很多,但缺乏深入的挖掘和系统的记录,这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2.2 自然资源优势

2.2.1 古树、林地、溪水,空气质量好

南留庄镇古树众多,历史悠久,有的近300年。村落周围有片片林地,小溪流水,自然风光优美。此外,在全国雾霾天气的比照下,这里清晰的空气,良好的天气,白天蓝天白云,夜晚繁星璀璨,将产生强有力的吸引。

2.2.2 古堡居住率低,有可种植的土地

大多的村民都已经搬到堡外的新村居住,旧村古堡居住率低,且无人保护。这为日后的开发创造了机会。而且,众多村堡都有可种植的土地,具备未来文化旅游发展可附属开发的生态农场资源。

2.3 特色美食众多

虽没有山珍海味,但村堡里那些细致节俭的庄户人也能变戏法似的把小米、土豆等几样农产品变换出千变万化的小吃和主食。豆腐干、豆腐皮、粥、粉坨、地皮菜、糊糊等。

当地人最常吃、最爱吃的是糕。民间还流传着“早晨粥,晌午糕,晚上糊糊煮山药”、 “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二十里的荞麦面饿断腰”等谚语。吃糕时,用铲子铲一块放在菜碗中,用筷子拌成小块,就些菜,放入嘴中嚼菜不嚼糕咽下。

2.4 时机优势

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办2020年冬奥会,为张家口地区的文化旅游发展带来了机遇;此外,蔚县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被广泛传播,势必对周边区域文化旅游发展形成辐射和推动力量。

3 蔚县南留庄镇古堡文化旅游开发的劣势

3.1 基础设施薄弱

3.1.1 交通不理想,可进入性差

交通是目前比较大的制约因素。大交通是针对旅游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通,若想吸引北京为主的游客,两个小时旅游圈的实现是关键。若京蔚高速修建完成后,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小交通是旅游目的地景点之间的交通,目前路况欠佳,关键路段需要修复。

3.1.2 居住环境较差

村民环保意识不足,对于古建筑的保护意识淡漠,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垃圾遍地,这将成为制约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外,一些现代的通讯技术也要实现,网络和wifi的接入是今后开发需要考虑的问题。还有,比较突出的一点,居民“旱厕”也是影响旅游体验的制约因素,需要找出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法。

3.1.3 承载量小,不适宜进行大众旅游开发

南留庄镇的村庄承载量较小,无法满足大众旅游的需求,应探寻较为小众的旅游开发类型或食宿在镇上、体验在古堡的旅游类型。

3.2 保护意识不足,资源利用不深入

由于古堡保护意识不足,破损较为严重,呈现出破败感。而且,对其的挖掘、研究和利用还不够充分,致使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没有转化成高品质的旅游产品,难以形成特色产品和有竞争力的景区。

3.3 产品结构单一,区域协作不紧密

目前,古堡文化旅游开发尚未全面开展,产品构成单一,附属产品开发力度不够。目前,景区的每个景点都是孤立的,资源难共享。要抓住国家大力扶持的机遇,加强区域合作,以实现资源互补,共同开发,使得形成大旅游区域,这样有助于树立品牌,增强吸引力,扩大旅游市场。

3.4 资金不足,制约发展

资金不足,制约了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在这一方面,应该要多研读政策,争取开发扶持资金;同时也要多措并举,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4 做好古堡文化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

4.1 加强古堡的保护力度

古堡是当地最有价值、最具特色的资源,应加大保护力度。虽然政府已经禁止村民私自修复和翻新古堡,但因为村民的技术有限,修复和翻新会破坏古堡原有的历史价值。对于古堡的整体维护将是古堡文化旅游开发的基础核心资源。

4.2 可采取示范引领、区域协作的发展策略,优先发展条件完善的村堡

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讲究点、线、面、片的立体交叉,讲究群体发展。但在发展策略上建立示范引领点是更为可行的做法。所以,可优先发展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古堡保护较好、有特色民俗优势的村堡。

4.3 重视交通状况的改善

一方面要尽快改善镇内各古堡村落之间和堡内的道路状况;另一方面要做好南留庄镇和县城、客流较多的暖泉镇等地道路改善,同时做好他们之间的沿路指引标牌。

同时,即将修建的京蔚线,会使北京到南留庄镇的距离进入两小时交通圈,此路通车后将对当地文化旅游开发带来质的改变。

4.4 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提升乡镇居民自身的文化情调

南留庄镇历史悠久,应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寻找特色、亮点,进行包装、推广。此外,针对居民环保意识差等问题,可开展一些文化素养提升的活动,如插花、盆栽、鱼鸟养殖培训班以及家居装饰比赛等,提升整体生活环境和居民的文化情调。

4.5 研究政策、多措并举,破解资金难题

南留庄镇古堡文化旅游处于开发初期,资金是困扰开发的最大难题。一方面要认真研究文化旅游产业扶植政策,争取政府专项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拓宽思路,可在政策不限制的前提下大胆进行混合所有制、众筹机制等资金筹措方式的尝试。

4.6 开发文化旅游衍生品,

结合当地特产,开发出符合其文化气质的衍生品,增加经济收入同时进一步宣传了古堡村落。

5 古堡文化旅游开发类型的思考

5.1 文艺旅游

首先,南留庄古堡村落文化旅游开发核心竞争力是处于正常生活状态的古堡村落,这会吸引文艺创作群体的关注和驻足,使得发展文艺旅游成为可能;其次,古堡村落给人的主要感觉是宁静、荒凉、原生态,这与文艺创作所需要的环境具有很高的契合度;第三,文艺旅游属于特殊兴趣旅游,拉动能力强,符合开发中以点带面策略的应用;最后,目前就古堡村落的游客承载量来说很有限,更加适合小众群体停留时间较长的深入旅游。

文艺旅游的开发形式和路径主要有:文艺创作群体的创作基地,这个群体包括作家、编剧、画家、雕塑家等文艺创作群体,可以以契合度较高的环境和较低的生活成本吸引他们在此建立工作室,逐渐形成聚集—链接效应;摄影、影视剧拍摄基地,小镇古堡众多,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可作为摄影爱好者和影视剧的拍摄基地。可以通过举办摄影展等赛事活动和搭建平台,吸引摄影爱好者;影视剧拍摄所搭建的场景会为古堡文化旅游带来新的吸引力和宣传点;高校写生基地,古堡的建筑特色和村落周边的风景对高校美术和建筑设计的学生是很有吸引力的,可以通过古堡村落文化和较低的生活成本吸引部分高校在此建立写生基地;适当举办平台性的时尚活动,用反差来加深传播印象,古堡及村落周边呈现的更多是传统、古老和陈旧,可以主动联系一些平台性时尚活动如模特大赛、迷笛音乐节分会场等,用强烈的反差来加深传播印象。

文艺旅游的开发投入与前景。首先,文艺旅游开发需要树立在网络时代受目标客群认可的形象,这也是一种创作;其次在开发过程中可通过一些平台主动联系,建立基地,相对投入较少,可操作性强。

所以,文艺旅游相对其他类型而言,投入少、收入增长慢,但持续发展性好。

5.2 民俗旅游

民俗旅游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旅游,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这是一种大众旅游形式,容易在某个时间点上聚集大量人群。

首先,南留庄镇古堡村落有比较丰富的民俗资源,而且很多是活态的、独特的,如“拜灯仙”、“逗火龙”;其次,蔚县的剪纸文化、暖泉的“打树花”已经获得了很好的成功先例,南留庄镇可以先通过树立独特的民俗品牌吸引蔚县和暖泉的溢出客群,逐步发展直接吸引目标客群。

在开发形式和路径方面,主要有:“拜灯仙”、“逗火龙”庙会,在庙会活动中要通过对传统活动形式的创新树立独特民俗品牌,“庙会”的概念内涵更加丰富,要通过构建人无我有的民俗品牌来吸引蔚县和暖泉镇“打树花”客群,要在传播中要善于挖掘民俗文化中深受大众追逐的符号如“财富”、“健康”等,还要通过增加体验度来加强参与人群的口碑传播;古堡“故事会”,通过搜集、整理、加工,形成古堡典型的故事会,可适当复原典型故事中的场景让游客体验,开发故事中的有特定涵义的物品,——适度提高古堡的“神秘感”是有助于其文化旅游持续发展的。

在开发投入与前景方面,由于民俗旅游会在主要的时间点带来大量游客,对基础设施投入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比如交通状况、食宿接待能力等方面。要建立民俗文化品牌需要一笔较大的投入:打造民俗核心内容的资金和传播资金。长期来看,民俗旅游的开发前景是不错的,独特的民俗会逐步形成差异化优势,大量客流带来可观的收益;但要注意开发中避免出现同化、庸俗化和商业化的发展趋势。

结论:民俗旅游投入大、见效快,发展持续性较好;容易出现同质化竞争。

5.3 生态休闲旅游

目前发展较快的一种旅游形式。休闲,是为了更换环境、松弛心情、调剂精神、寻求愉悦,一般并无特定的观赏对象。一片树林、一泓清泉、一片草原、一条山沟都是休闲旅游者所爱。这种开发方式对古堡内和周边环境要求较高,目前村落垃圾满地的状况是这种方式开发的最大障碍。

古堡村落宁静而传统的状态、几百年的古树、古庙、古堡墙都是历史的见证;村边的小河湿地、树林都是很好的生态休闲资源;清新的空气和明朗的天空是生态休闲游很好的自然气候条件。

开发的形式和路径主要有:古堡休闲游,即游客能够在古堡院落中进行生活体验,住在院落中,品尝当地特色饮食,观古树、览古堡、湿地漂流、林中漫步,都是闲适美景;生态农场游,可利用村落中的可种植土地和养殖农户开发生态农场,提高土地产值的同时吸引游客参与。

在开发投入与前景方面,这种开发方式对古堡村落的生态环境要求较高,镇政府和村委会需要投入大量人财物力去治理垃圾、清理河道、改善林地环境。分散于农户的土地需要由镇村政府统一拟定生态农场运行规则,避免标准不统一。

6 结论

生态休闲游的基础条件具备,但环境治理投入较大、居民保持难,收入客观但见效较慢。

作者简介

刘静(1982-),女,曾获得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河北艺术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旅游、文化产业方面的研究。

作者单位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61

猜你喜欢
开发研究文化旅游古堡
沉睡地下的古堡
医疗保险辅助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初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贵州省文化旅游创意发展态势评价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神秘的古堡
文化系统剥离与市场割裂对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影响研究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