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认真真做个中年人

2016-02-18 15:04蒋方舟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6年2期
关键词:蒋方舟钱理群流行语

蒋方舟

不久前,北大教授钱理群在一篇文章里宣布了自己的“告别”——他将告别学术界;一直与年轻人为伍、为师的他,同时也宣布自己跟青年的关系结束了。

他这样写道:“对‘60后‘70后我有点理解,对‘80后多少有点理解,对‘90后我完全不理解。网络时代青年的选择,无论你支持他、批评他、提醒他都是可笑的,年轻人根本不听你的。所以我再也不能扮演教师的角色,我必须结束。最好是沉默地观察他们。”

钱理群老师以惊人的真诚与坦率,承认自己并不了解年轻人,而且,年轻人已经不需要被了解。可大部分中年人,依然在吃力地去解析青年人。

讨好年轻人,是社会的通病。

一方面,因为青年是巨大的消费群体,青年对于文化产品和商品的喜新厌旧,对市场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商家和媒体企图用文案大号加黑的网络流行语,拉近和年轻人的距离,似乎不说“挖掘机到底哪家强”就会被远远地抛在时代后面。他们忽略了那些网络流行语已经令人深恶痛绝的事实。其产生的效果,就如同父母一定要加你的微信,并且在朋友圈发标题含有奇怪字眼的视频一样令人尴尬。

中年人对年轻人毫无原则赞美,大概一方面为了证明自己未老,一方面也出于愧疚:他们并没有为下一代建造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

不久前,“少年不可欺”成为互联网上被热烈讨论的事件,原委是优酷作为视频网站的巨头,剽窃了几个少年的创意。所有人都声讨优酷,不仅仅是为青年鸣冤,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自己都有过由于年轻不被认同和重视的经历。

“70后”“80后”都曾有过急于获得认可的青年时期,因此,他们满怀愧疚,使得当今“90后”几乎一出世,就具备与生俱来的被认同感。

作家阿城写过:“儿童时便真实地做一个儿童,不要充大;青年时便热情地做一个青年,狂一些也没关系;中年时便认认真真地做一个中年人,为家庭为国家负起应负的责任,自有中年的色彩与自豪。非要挤进青年行列,胡子刮得再干净也仍有一片青,很尴尬。”

杀死中年的,并不是气势汹汹的“90后”,而是不肯老实尊严地做个中年人的自己。尊重年轻人,讨好年轻人,其中只有一线之隔。

猜你喜欢
蒋方舟钱理群流行语
钱理群:“专改错别字的教授”
蒋方舟:天才的负重与前行
蒋方舟:心口一个“勇”字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这些年我们听过的流行语
借《解读语文》微观解读不可无“我”的《祝福》
排行榜
那些“刷屏”的2016流行语,你会用古文说吗
钱理群“告别教育”
钱理群告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