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探讨

2016-02-19 21:09李彦云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高中美术思考

李彦云

摘 要:著名画家、诗人席慕蓉曾说过:“美术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培养几个专业的艺术家,而是培养一个乐观向上、具有高尚审美情操的名族。”美术教育是实施和开展美育教育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资源。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对高中美术教学的审美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本文主要分析了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做好审美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中美术;审美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034-01

审美教育旨在借助自然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美,熏陶、启迪和感染学生,达到端正学生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审美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各阶段教学活动的主要任务之一。特别是对于高中生而言,由于其即将面临升学择业的选择,大部分学生将不会从事专门的美术等艺术事业,借助于美术课程对其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其审美能力、审美素养就显得尤为紧迫和有必要了。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基于美术课程教学的审美教育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高中审美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关于审美教育,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为是“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当然,审美教育并非艺术学科教育的专利,自然学科、社会学科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各学科、各学历层次的审美教育街接、互动起来,才能收到实效。因此,审美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社会,懂得欣赏艺术、鉴赏艺术的教育,其任务就是培养并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使之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净化其情感与生活。新课程改革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发展。审美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学会感受社会和自然的美,学会欣赏美,形成辨别美丑与善恶的基本能力,形成初步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树立创造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愿望。

二、关于高中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探讨

1、使学生形成形式美感。学生在美术课程当中,首先接触的就是审美形式,即美术作品当中的艺术语言,如线条的粗细变化、色彩的深浅搭配、作品的纹理结构等。学生在面对自然事物时,也总是先感知其外观、材质、结构等。在感受形式美的过程中,学生会建立对自然美、艺术美的整体感知。但是,必须注意,学生对于形式的感知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深入的,如果没有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的感知往往只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所以,对形式美的感知也应该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同的人对于色彩的感知能力是有很大差异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观察和练习过程中掌握色彩的一般知识与调配方法,使其掌握美术语言。在图案课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对比、均衡、变化、统一、韵律、节奏等美术手法,让学生在图案组织训练中初步理解造型艺术的形式与规律。

2、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美。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充满理想、意气风发的青年学生不乏渴望美、追求美的热情。因此,教师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应该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美,进行美的教育。如在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纤夫拉纤的图片,并配以俄罗斯著名歌曲《伏尔加河纤夫曲》。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大胆发挥想象力,更为真切地感悟美。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与美术素材相关的人物、社会背景、文化特征、社会风俗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美术作品,领悟其中的美。

3、使学生树立审美理想。审美活动来源于美好事物使人产生的感官反应和情感反应,但又受人的审美理想的制约。但是高中生对是非标准的把握尚处于未成熟阶段,不能准确地辨别事物的好坏、美丑、善恶。由于审美判断不同,所形成的情感反应往往也不同。健康、优秀的艺术作品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及艺术工作者审美观点的集中反映,会使人在欣赏过程中体会到愉悦,受到教育。这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是所有艺术审美活动的共同特征。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精选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分析、赏评,说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让学生完成简单的艺术创作。这些都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点,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

4、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在美术课堂中,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还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感官进行体验和感悟,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感受力,为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讲授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时,为了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升他们的感受力,教师不能仅用苍白无力的语言讲解,而应该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真正了解这一传统而优秀的民间艺术。如,教师可以在教室的窗户、黑板上粘贴各式各样的剪纸,并且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中国剪纸文化的相关介绍以及古色古香的歌曲。这样,学生的多种感官就可以被有效地调动起来,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感受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以学习、创作带动欣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学是引导学生不断认识和理解美术作品的过程。为了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将审美教育引向深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为,教师可以采用学习、创作带动欣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进行审美欣赏的最初阶段,往往认为画得像的作品就好,画得不像的作品就不好。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进行具象性作品与抽象性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学习艺术现象和艺术作品的真谛,逐渐摆脱以“像”为美术欣赏标准的错误认识。同样,由于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的限制,很多高中生对于中国书法和古代篆刻并不熟悉,在欣赏不同形式的篆刻作品时,难以把握市局、力度等篆刻的形式美感。学生如果学习一些篆刻的知识,了解篆刻的白文与朱文、阴刻与阳刻等基本常识,再动手尝试篆刻,往往能够更好地体会古代篆刻方寸之间的无穷魅力,感受古代篆刻大气、雄浑、古拙的美。

参考文献:

[1] 张贵珍,陈旭.浅析美术教学中的艺术欣赏[J]. 科技信息. 2011(11)

[2] 王协辉,周福青.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与审美评价[J]. 中国体卫艺教育. 2010(10)

[3] 黄武全.探析新课标下高中美术学习兴趣的激发[J]. 美术教育研究. 2012(24)

[4] 王玉山.浅谈高中美术教育中渗透心理教育[J]. 美术教育研究. 2012(24)

[5] 张永生,杨全经.高中美术专业教学探索之我见[J]. 美术大观. 2013(04)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高中美术思考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