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气候适应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因素

2016-02-19 04:07杨春宏
乡村科技 2016年27期
关键词:日照时间适应性氮肥

杨春宏

(兰坪县啦井镇人民政府,云南 兰坪 671408)

玉米的气候适应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因素

杨春宏

(兰坪县啦井镇人民政府,云南 兰坪 671408)

对玉米的气候适应性进行探讨,并从种植密度、灌溉方式及氮肥施用等方面,分析栽培手段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这对我国玉米的种植和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玉米;气候适应性;产量;影响因素

1 玉米的气候适应性

玉米源自热带地区,是适应性较强的高光效农作物。温度、水分及光照等都对玉米的种植和生产有着很大的影响。

1.1 温度对玉米的影响

玉米是喜温作物,不同阶段对温度的需求也不同。研究发现,其种子发芽阶段的最低气温要达到8~10℃,以30~32℃为最佳,如果超过了44℃,则会影响发芽;出苗时期的气温要高于8℃,以30~34℃为最佳,最高不能超过40℃;在生长阶段,平均温度保持在20~26℃为最佳[1]。

1.2 水分对玉米的影响

水分是玉米生长不可缺少的,一些年降水量低于350 mm的干旱地区,需采取人工浇灌的办法来补充水分。在玉米的生育阶段,共耗水约350 mm,不同玉米品种的耗水量也不同,早熟的一般要低于晚熟的。研究发现,早熟玉米的耗水量为300~400 mm,中熟的为500~800 mm,晚熟的超过800 mm[2]。

1.3 光照对玉米的影响

玉米是短日照作物,大部分品种需要8~12 h的光照才能满足需求,最佳日照时间为12~15 h。早中熟品种大多对日照时间长短不是很敏感,晚熟品种则较为敏感。适宜南方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对日照时间长短较为敏感。实际情况表明,将南部的玉米往北移,由于日照时间变长,气温变低,可使得生育期延长,玉米获得更充足的生长,产量更高。

2 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

2.1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种植密度对玉米的生长及产量有着很大的影响。科学的种植密度有助于构成科学的田间结构,方便光照及空气的流通。对玉米的栽培中,群体构成对产量影响很大。在相应的种植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植株的高度、茎粗及产量也会提高,但是一旦超出临界范畴,则会下降。可见,种植密度对玉米的生长及产量影响非常大,种植密度与玉米产量相关联,科学的种植密度能够有效提高产量。

2.2 灌溉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研究发现,使用同样的灌水量、不同的灌溉方式,会对植株的高度、茎粗、产量等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膜下滴灌、无膜滴灌和无膜常规灌溉3类灌溉方式进行比较发现,膜下滴灌对玉米株高、茎粗2项指标的影响最大;在抽雄期后,3类灌溉方式对玉米株高和茎粗的影响差别更为明显;除了以上2项指标外,不同的灌溉方式与玉米的叶面积指标也有关联,随着生育期的发展,表现出先递增后削减的趋向,而使用膜下滴灌的方式叶面积要高过余下2种方式。

2.3 氮肥施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氮肥对农作物的生产影响也非常大。研究发现,玉米的产量和发育与无机氮有着极强的关联性,玉米产量与有机氮的使用情况也表现出极强的正相关性。使用氮肥不但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而且还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的蛋白含量,尤其是在磷肥和钾肥辅助的情况下,使用氮肥提高玉米蛋白含量的情况更为显著[3]。此外,氮肥还能够提升玉米的脂肪含量。综上所述,氮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也非常大。

未来我国的玉米产量提升主要依赖单产的提升。随着近几年我国人力成本的不断增加,农民对产量高、抗倒伏及成本低的玉米种子的需要不断提高。有效推广优质玉米种子,实现科学密植等关键手段,增加玉米单产;打破收获玉米的机械化阻碍,实现玉米播种及田间管理的机械化;增强水利设备建设以及防治病虫草害,增加玉米主产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都对我国玉米的种植和生产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1]程伟东,杜青,张刘其,等.不同地理气候条件对玉米杂交新组合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6(1):29-36.

[2]王泓霏,陈新平,崔振岭,等.气候变化对邢台夏玉米的影响及品种适应性[J].应用生态学报,2014(1):155-161.

[3]邵梦成.气候变化对玉米播种期与玉米生长发育影响研究与应用[J].山西农经,2014(6):118-119.

S513

A

1674-7909(2016)27-04-1

杨春宏(1979-),男,专科,农艺师,主任,研究方向:农业科技。

猜你喜欢
日照时间适应性氮肥
预计今年氮肥消费或将增加
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卷评析及备考建议
江淮小氮肥 耕耘六十年——纪念安徽小氮肥诞生六十周年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抓住机遇 主动作为 努力推进我国氮肥市场稳步前行
阿勒泰地区近30年气候特征分析
2017春季各地氮肥市场掠影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为什么靠近路灯的树落叶晚?
阿合奇县1971—2007年日照时间变化特征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