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活素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2016-02-19 04:49姚舜杰王翠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年9期
关键词:活素酚丁胺利钠

姚舜杰 王翠艳

(上海市黄浦区东南医院,上海200023)

综述及其他

新活素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姚舜杰 王翠艳

(上海市黄浦区东南医院,上海200023)

目前,心血管类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社会劳动能力的疾病之一。心力衰竭出现在各类心脏疾病终末期,可通过利尿剂、扩血管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拮抗剂、正性肌力药等进行治疗。然而,这些传统药物的治疗效果较单一,且不良反应较多。脑钠肽为心肌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它不但可以评判心衰的进程和预后的判断,并在急性心衰治疗方面具扩管、利钠利尿、拮抗RAS等作用。新活素作为和内源性脑钠肽具有相同结构的人工合成的肽类激素,本文对新活素在治疗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新活素;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心衰)是因心脏结构或者功能异常造成的射血能力和心室充盈受损,导致心室泵血的功能下降的综合征,是各类心脏疾病终末期,预后不良,死亡率高。心衰的治疗原则[1]是:在早期预防、治疗可造成心脏功能受损的各类原发疾病,来防止和延缓心衰发生,是治疗心衰的关键;控制、缓解心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长期预后及降低死亡率。药物治疗主要采用利尿剂、扩血管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拮抗剂、正性肌力药等进行治疗。目前,传统抗心衰药物虽可缓解其症状,但由于急性心衰发作而致的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却非常高。2001年,新活素作为治疗心衰的新型药物成功上市;2010年5月,纳入到我国的国家心衰防治指南[2]。新活素可扩张血管、排钠、利尿作用,同时明显抑制交感神经及RAS,从而迅速、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特别是对血压升高所致的急性心衰效果尤为显著,大大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同时又可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耐量与生活质量。经过长期反复的临床检验以及大量的临床试验,其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抗心衰药物,并且其毒副作用低于传统药物[3]。本文主要探究新活素作为新型的抗心衰药物应用于慢性、急性心衰患者中的疗效。具有探究抗心力衰竭药物的方向,尽量改善心衰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运动耐量与生活质量,最大可能地降低其致残率和死亡率的意义。

1 新活素及其药理基础

1.1 新活素

新活素是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Lyophilized 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的商品名,是一种以E.coli为出发菌株经过基因重组的工程菌合成的内源性肽类,与在心室肌合成的内源性多肽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生物学活性以及同样的作用机制。1988年,Sudoh等在猪脑组织中首次发现脑钠肽[4]。1990年,有学者在人心房组织中经分离纯化得到人的脑钠肽[5]。早期心衰患者左心室中心肌细胞由于超负荷压力,心室壁的张力增大进而脑钠肽得到大量分泌,拮抗RAS活性[6],因此,可对人体血液中的脑钠肽水平进行测定进而了解心脏的功能变化。

1.2 新活素药理基础

新活素与A型利钠肽的受体相结合后,与鸟苷酸环化酶偶联,再通过cGMP/PKG(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途径来起到扩张血管作用[7]。新活素特异地广泛分布在机体内,以利钠肽A型的受体为主,主要分布在脑、心、肺、肾、肾上腺等而发挥作用。其药理作用[8]概括为以下5点:(1)利尿排钠,容量负荷降低,肾小球率过滤增加,降低肾脏负担。(2)均衡扩张动、静脉,心脏前后负荷降低,迅速改善呼吸困难与乏力等症状,并无耐药性出现。(3)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导致的心脏毒性产生拮抗。(4)延缓心脏的重塑,避免心肌增生肥厚与间质纤维化,远期病死率得到降低。(5)无正性心率和正性肌力作用,心肌氧耗降低,无造成心律失常作用。

2 新活素的临床应用

2.1 新活素治疗心衰的优势

在临床治疗上,急性心衰嘱患者于端坐位,静脉回流减轻;吸氧以改善呼吸;采用吗啡来镇静,以减少躁动带来的其他心脏负担;采用呋塞米等利尿剂,使前负荷降低;服用多巴酚丁胺强心药物及硝普钠血管扩张剂等常规的治疗方式[9]。但是,心衰传统治疗的药物(硝酸甘油与多巴酚丁胺)无RAS拮抗的作用,且不良反应多、效果单一。有学者[10]平均分组42例心衰患者,分别采用多巴酚丁胺、硝酸甘油和新活素治疗,检测血浆醛固酮浓度、血管紧张素Ⅱ与血浆肾素的活性,表明在失代偿性心衰(ADHF)时静脉注射新活素能快速而有效地使血浆肾素活性与血浆醛固酮的浓度降低,可持续2d。而在短期内多巴酚丁胺和硝酸甘油对上述2个指标变化的影响不大。反之,由于兴奋交感神经及扩张血管的作用,多巴酚丁胺和硝酸甘油可增高RAS的兴奋性,增加肾素分泌,进而加重心衰;同时,排钾、利尿药可造成低钾血症,诱发心律失常的发生。新活素有拮抗RAS的作用,可达到利钠与利尿、扩血管、体循环阻力降低、心室负荷减轻的效果[11]。有相关学者研究[12]表明:新活素治疗与多巴酚丁胺、硝酸甘油治疗相比,血压与心率明显下降,明显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新功能等级改善程度较高,表明新活素可有效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

2.2 新活素的不良反应

新活素在治疗心衰时的不良反应比传统药物治疗时少。传统药物治疗时血管扩张药与利尿药可以引起患者的血压与心率发生改变。万埝等[13]的研究表明,新活素治疗组患者30例中发生低血压2例,硝酸甘油组患者22例中出现低血压有4例,肾功能不全出现1例。另有研究显示,新活素不良反应主要为低血压,但其发生率较低,在2160例患者中发生率仅为2.62%,并且均是轻中度[14]。因其利尿扩管的作用,应用新活素后,PCWP的下降幅度较为明显,甚至会印发顽固性低血压进而造成严重后果[15]。所以,在临床上要谨慎使用新活素来进行治疗,可以采用多次、缓慢地静脉注射,并且注意全程进行血压监测。

2.3 新活素的临床应用

研究[16]表明,患者血浆中的脑钠肽(BNP)含量升高愈明显,心力衰竭的程度愈重,因此,脑利钠肽的水平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向相关。分为左侧心衰、右侧心衰和全心衰竭。新活素是重组人脑钠肽的商品名,是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Ⅰ类新型药物,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技术人工合成冻干粉型针剂,其相对分子质量是3464,由32个氨基酸组成。和内源性脑钠肽比较,新活素同样可以排钠利尿、扩张血管、迅速使心脏前后负荷降低的作用,可以拮抗RAS、降低全身血管阻力、肺动脉压和PCWP。新活素还可以明显降低去甲肾上腺素分泌率,且不会造成反射性交感神经的兴奋与心率的增加。新活素在急性心衰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且它作为国外新活素的同类别产品,在我国国内已获得初步的认可与应用。

有文献[17]探究了对ADHF采用新活素治疗的临床疗效,验证了新活素可以缓解ADHF患者的呼吸困难,改善全身的临床状况,可以有效提高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尿量。有研究[18]分别用硝普钠和新活素治疗心衰,结果表明除了血压之外,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等均比治疗前有明显好转,且在改善LVEF方面,新活素组治疗效果更显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王冬娟[19]研究了新活素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经治疗后新活素治疗组的活动耐量与心功能均得到增强,尿量增加,BNP含量显著下降。也有研究发现[20],对其他药物进行治疗无效果的终末期病患,经新活素治疗后LVEF显著升高,表明新活素仍能够使部分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因此,可选择性地应用。

3 小 结

新活素是RAS的天然性拮抗剂,其在拮抗RAS系统同时,可使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心输出增加量。新活素作为新一代的抗心衰药物,起效快、作用广,提供了治疗心力衰竭的新方案,这是老一代的抗心衰药物难以比拟的,目前新活素已经进入到国家心衰的防治指南,这为广大的临床医生进行治疗心衰提供更多选择,应用前景广阔。但是此药物在国内临床上的应用时间较少且短,且基层的医院很少使用。在国、内外临床试验中,存在新活素与许多药物联合应用的情况,但是现在还没有过专门的实验来探究注射用新活素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其不良反应和长期疗效亟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1] Mc Murray JJ.Clinical practice.Systolic heart failure[J].N Engl J Med,2010,362(3):228-238.

[2] 张雪岩,李雪奇,李京秀,等.重组人脑利钠肽的临床应用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20):3973-3976.

[3] 曾晓铧,王静,谭洁.重组人脑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5,21(1):61-63.

[4] 王融,王学磊.B型利钠肽在心力衰竭诊治中的临床新进展[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2,14(3):339-340.

[5] 许红蕾,杜欣,孙婧.抗心衰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14,26(5):63-67.

[6] 魏锦,李彤,王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率失常的治疗进展[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24(3):243-246.

[7] 农详兵.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2013,21(3):13-14.

[8] 廖华,郭小梅.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新进展[J].心血管学进展,2011,32(1):94-97.

[9] 黄县立.新活素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29):193-194.

[10] Dickstein K,Vardas PE,Auricchio A,et al.2010 focused update of ESC guidelines on device therapy in heart failure[J].Euro Heart J,2010,126(10):1093-1095.

[11] Abrahan WT,Fisher WG,Smith AL,et al.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J].N Engl J Med,2002,346(2):1845-1851.

[12] Aronow WS.Treatment of systolic and diastolic heart failure in elderlypersons[J].J Am Med Dis Assoc,2006,7(2):29-36.

[13] 万埝,夏豪.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治疗meta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5,31(2):221-224.

[14] ChaturvediAK,EngelsEA,PfeifferRM,etal.Humanpapillomavirus and rising oropharyngeal cancer incid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J].JClin Oncol,2011,29(32):4294-4301.

[15] Landi A,Nigro L,Marotta N,et al.Syringomyelia associated withcervical spondylosis:A rare condition [J].World J Clin Cases,2013,1(3):111-115.

[16] 杜志春.浅析新活素用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9):202-203.

[17] 李健.新活素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现代诊断与医疗,2015,26(23):5461-5462.

[18] 高启军,刘曼华,尹琼,等.新活素治疗慢性终末期心力衰竭病人18例观察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杂志,2016,14(5):534-535.

[19] 王冬娟.新活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6,13(4):183.

[20] 刘春辉,乔峰,田学峰,等.新活素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急危重症杂志,2011,17(3):145-146.

猜你喜欢
活素酚丁胺利钠
新活素治疗瓣膜病和非瓣膜病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磷酸肌酸钠联合新活素对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损伤标志水平和预后的影响
观察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
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在识别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新活素在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中利用药物半衰期做好护理配合的体会
新活素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观察
参附注射液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左心衰竭102例疗效观察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于AMI心力衰竭患者循环内分泌的影响
心房利钠肽原不同肽段的抗肿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