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早茶与酒

2016-02-19 10:20
新民周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橄榄上海

姜浩峰

如今,当人们拎着各种包装精巧的茶礼盒走亲访友之际,是否也该温习一些过往岁月的习惯与风物呢?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想算清楚人生究竟几何,华夏古人最早以庄稼成熟为记——一个“人”背负着“禾”,就是“年”字了。那时候,恐怕还没有多余的粮食、精力研究有关酒的问题。然而,待到“酒食相邀,称为别岁”的时代开始,按照今天的话说,过除夕,没有酒怎么行?当然,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酒,每每会出现在各种宴饮场合……

茶的出现恐怕要晚于酒,开初,它只是一种草药,祛病防身用的。而后,衍生出许多茶礼。春节,又是中国人各种礼节集中展示的日子,茶礼亦然。如今,当人们拎着各种包装精巧的茶礼盒走亲访友之际,是否也该温习一些过往岁月的习惯与风物呢?

杯中物,酒直茶曲,从一年春早开始了……

“大年夜到年初三,阿拉休息。给自己放个假。”刘秋萍在电话里告诉《新民周刊》记者。

这位中国茶道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平时可是个忙人——在上海东大名路开设有秋萍茶宴,不仅预订者宾客盈门,还有诸如NHK、KBS等海外电视机构来拍摄纪录片。早两年,刘秋萍更忙——她在上海教育电视台主讲《中国茶道》系列节目。

“一年忙到头?可不能这么说。辛辛苦苦一年了,总得给自己放个假。起码,大年夜到年初三,我是休息的。”刘秋萍认为,对于上海人来说春节大致分为两部分——从大年夜到年初三,家人团聚外加走亲戚是最大的主题;年初四,开始访友了。于是,秋萍茶宴将新一年的营业时间定为从年初四开始。

那么,作为茶文化传播者的刘秋萍,她自己过年喝什么茶呢?

“年初一大清早就可以吃早茶的啊!”刘秋萍对记者表示,“早茶并不仅仅广东福建才有,老早中国人南北各地都有见到吃早茶的。而年初一的早茶,讲究喝元宝茶,这一点好像也是许多地方都有的习俗。”一个三才碗,也就是盖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所谓天地人和,内置一粒青橄榄。

“青橄榄,两头尖,那模样儿,神似金元宝。因为中间有核看着鼓鼓囊囊,江南民间更谓之‘大福果,起因无非‘福‘腹谐音。绿茶里放一粒青橄榄,一杯元宝茶,恭喜发财,新年吉利,寓意很明确。”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华东师大教授仲富兰对记者说。

青橄榄多产福建、广东、四川等地。1990年代以前,很长一段岁月中,物流不发达,虽说其果实成熟季节大约在冬季——每年11月、12月,但一段时期即便大城市如上海,市面上亦少有青橄榄售卖。那时候,大年初一隔壁邻舍互相给各家孩子送些春节小礼,有一种五粒小的腌橄榄裹在一长条塑料纸中成一串的包装。也算五子登科,也算天地人和……

如今,别说青橄榄,地中海沿岸土特产——橄榄油、橄榄酱云云,在中华大地都是四季常有随买随快递。但刘秋萍却认为,因为国产的青橄榄正是春节应季上市,还是别有一番滋味的。而青橄榄本就颇有一些解腻的功效,春节期间膏脂丰腴,此当是可堪一用之物。

不时不吃,应时而动,恰恰是饮馔与时光流转间互动的一种秘密。除此而外,因地制宜亦是值得探究的。

很遗憾,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许多场合,逢茶,必然是功夫茶,茶海、茶盅、小茶壶外加塑料水管连接电泵、矿泉水桶齐齐上阵,全副武装缺一不可烦也不烦呢?“关公巡城”“凤凰三点头”云云,头头是道,成了一知半解茶艺馆们的招牌。甚至娇嫩的碧螺春,亦用此法倒腾一番,却不怕将那娇滴滴的吓煞人香给焖坏了。至于春节走亲访友,似乎也以此种排场为尊了。茶,突然异化为单以闽台乌龙的变异喝法为主。

仲富兰觉得,上海原本地处江南,而徽商很早以前就进入上海,故而诸如龙井、毛峰等绿茶曾经是上海本地茶饮的主角。然而,上海自开埠以来,五方汇聚,华洋杂处,各国各地的茶饮习俗,也影响到上海人的品饮。假若未来只以一种茶为美,未免单调乏味。

刘秋萍认为,前些年年节假期人们几番茶礼相赠礼尚往来,有点儿太过追求豪华奢侈。乌龙茶的变异喝法,也恰恰是应和了这种奢侈使然——豪华也好,奢侈也罢,一定就会有一个大约的标准,否则,怎么攀比?于是,异化了的乌龙茶道大行其道。

殊不知,单以列入国家级非遗的茶类来说,诸如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婺源绿茶制作技艺、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恩施玉露制作技艺、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滇红茶制作技艺、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六堡茶制作技艺等,早已不胜枚举。

最近上海较红火的恰是一款陕西茯茶,原因无非之前电视剧《芈月传》的效用。该款茯茶,原本无人问津,可年前在几个迎新农产品展销会上一经吆喝,商家竞呼此乃秦王家乡茶,产生不小的效果。素朴的包装,让初闻此茶者不免怀疑品质,然而一泡、两泡、三泡以后,确实有耐人寻味的意思。秦地也产茶?不奇怪。即以今日陕西省为例,秦岭以南气候湿润温度适宜,自古是茶叶产地。而长安本是古代向西北去的茶商必经之城。当然了,芈月所处的时代,饮用的到底是什么茶,还有待考究。无论如何,茶品一经文化包装,总能变化出新喝法。

老派的江南人,上海老克勒们、北京老爷子们,更是自家有自己的讲究。

过去年间,江南崇尚绿茶。而无论龙井、毛峰、碧螺春,绿茶新茶上市的季节大约明前雨前,早已是仲春时节。“如果不是妥善保存,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过年期间是喝不到好茶的。”苏州老茶客刘建春如是说。以他买茶的规矩,只到家门口十全街三万昌选购,每次买个二两三两,吃光了再买。刘建春相信老字号茶叶店的招牌,也相信它们的保存方式一定比自家的冰箱靠谱。“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交给专业人士。”刘建春说。

仲富兰则告诉记者,华洋杂处的上海,诸如立顿红茶云云,早已进入过旧时的上海市场。

北京人也崇尚老字号,那就是张一元。张一元甚至在猴年春节期间,策划了一个茉莉花茶体验游。从张一元总店开始,到重设的观音寺店、大栅栏西街店,联袂上演品饮花茶体验京味活动。

北京的茉莉花茶,从前大多既是从福州等南方地区北运而来。特别是福州郊外,盛产上好的茉莉花。而京城大户人家采买的茉莉花茶,其茶基所用绿茶,当是新茶、好茶为上。

好的茉莉花茶,摘取茉莉中半含半放之香气全者,量茶叶多少,摘花为茶。花多则太香,而脱茶韵;花少则不香,而不尽美。三停茶叶一停花,那叫一个讲究,老北京称之为——香片。

很可惜,福州此类茉莉花茶,由于一些乌龙茶销路更好而遭到毁灭性打击,近年几乎大半消亡。

北京张一元的体验游活动,让哪怕身处上海的一些年轻人都心向往之。毕竟,小资“祖师奶奶”张爱玲的创作高峰虽在上海,可唯一以茶名之的小说,恰恰是——《茉莉香片》。

春节茶饮,假若在走亲访友间隙,偷得浮生半日闲,翻览一本早已想看却又无暇一睹的小书,本是比茶本身更值得玩味的一段生命时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宋代政治家王安石的诗作。

如今的上海,外环线以内和其他一些必要的地区,已经不允许放爆竹了。但无论如何,有关方面是不可能下达春节禁酒令的。只要不违反八项规定,私人宴请,节日聚会,喝点儿小酒,确实助兴。按照仲富兰的话说:“哪怕是不熟悉的人,坐在一起,酒为媒,酣热之际,也就促进了情感交流。”

中华旧俗,过年饮屠苏酒、椒花酒,寓意吉祥、康宁、长寿。

而所谓屠苏酒,其实说白了是一款药酒。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这样的记载:“屠苏酒,陈延之《小品方》云,‘此华佗方也。元旦饮之,辟疫疠一切不正之气。”其饮用方法则是——由幼及长,排排坐,分酒酒。值得注意的是,李时珍笔下的元旦,恰恰就是如今的春节。自民国以降,才将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原本北洋政府希望效仿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彻底废除旧历新年,无奈中华民俗不可能朝令夕改。反而是后来的人民政府,将元旦、春节都考虑到节假日中,更得民心。

言归正传。椒花酒,则是用椒花浸泡制成的酒。南朝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俗有岁首用椒酒,椒花芬香,故采花以贡樽。正月饮酒,先小者,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小孩儿因为逢着新年长大一岁有所得,故而可以先喝酒以示庆贺;老人家因为新年又失却一岁年华,故而排在后面喝酒。谁说中华文化缺少幽默感呢?

不过在幼时住在徐镇老街的仲富兰先生看来,所谓屠苏酒、椒花酒云云,都是在古时经济繁盛时期贵族阶层所享用者。“我小时候,弄堂里的大叔,大多是贩夫走卒,比如拉劳动车的工人,逢年过节,他们就是喝烧酒么!”所谓烧酒者,大约是比上海地产的七宝大曲更劣一二等的白酒了。

如今,上海宴席上比较流行的,一是黄酒,一是干红。

仲富兰向记者表示,他最近得到一个信息——大约三四十年前开始,法国人就开始造舆论说,红酒有利健康,会软化血管。“其实,无论红酒、黄酒、白酒,适量饮用,都会软化血管,但喝多了,一定也都会酒精中毒,也就是醉酒。”仲富兰如此判断。

秋萍茶宴本是以茶代酒的,但其实也有酒品提供,包括白酒、红酒和黄酒,所谓“三中全会”。刘秋萍观察宾客点单,发现近一两年点白酒、红酒的少了,点黄酒的复又多了。

“上海人吃酒,原本也不如北方吃得那么厉害。吃点黄酒、西洋葡萄酒,点到为止的多。”刘秋萍表示。

那么,北方春节期间是如何喝酒的呢?以记者亲历所见,亦能管中窥豹。比如记者早年有个朋友,住在青海西宁,他老家在甘肃定西一带。每逢春节,他带着媳妇开车回定西,没有其他年礼,唯有车后备厢里两箱白酒,外加红包若干。回到家乡,发完红包就找人四处喝酒,颇有一番“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态势,喝醉在哪家就在那家炕头倒下,倒也算暖和得很。酒喝完,红包发光,他就带着媳妇重新上路,离开家乡回到西宁。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然是诗圣杜甫在如今的陕西这一带路途上的所见所闻。但亦有别样的理解。比如北方内蒙等地过年,除夕晚上酩酊大醉,回家半途跌倒路边,一觉睡过去的,算不算“路有冻死骨”呢?即使没睡过去,一觉醒来,发觉冻掉了耳朵、脚趾的,并不少见。

仲富兰告诉记者,从民俗学上来看,正是因为中国春节期间互相拜年,酒肉互往搞得人们有点儿吃勿消,于是在清末出现了团拜会、茶话会等形式。“一些人出洋考察,发现西洋确实有一种文明之处,那就是团拜会,于是引进到中国来。”仲富兰说,“西洋人的习俗是,人手一杯酒,站在那用手摇啊摇,其实是蛮松散的一种聚会。和甲聊两句,聊完了再和乙cheers一下,很自由,很畅快,不像大桌围坐那么一本正经。”

在仲富兰眼里,如今在国内,一旦遇到团拜涉及吃饭,必定大桌围起来,且要用酒。不仅开销大,对于主办者和应邀前来者来说,双方所耗精力也大,不如茶话会来得轻巧实在。由此看来,未来的春节,无论公私,茶话会较酒宴将更受人欢迎,占的比重也许会继续增大。

春节喝酒怎么喝

据清代郎廷极在《胜饮篇》中记载,春节喝酒该是这么喝的——

守岁:除夕饮宴迎新春,全家聚餐又名为团圆酒,向长辈敬辞岁酒。

颂椒:元旦饮椒柏酒,屠苏酒。

人日:时在农历正月初七,专找朋友共饮。今已扩大为初三至初七。

灯宴:时在农历正月十三日为上灯宴,十八日为落灯宴,此数日间家家多有宴饮。

猜你喜欢
橄榄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橄榄林中的乡村酒店
上海城投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冬清肺火用橄榄
橄榄情
福建:2017中国·福州橄榄节开幕
榨橄榄器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