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为啥唯独对雾霾失语

2016-02-19 11:38
新民周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白条雾霾经济学

雾霾在中国,不过是世界消费所产生的污染留在中国而已。

过一段时间,我们就不得不谈论雾霾。这样的时候,我们可以听到民众的声音、政府的态度,还有一些大V的打趣, 但我们听不到经济学家的讨论。这不是个正常现象。近些年里,经济学指点一切,解释一切,拿一切方案,为什么就没有解释一下雾霾的根源,提供一套治理的办法呢?

雾霾之所以形成,是能耗高了。能耗高是生产方式有问题、产业结构有问题、发展速度有问题。这是一些基本判断吧。但世界上总是会有高能耗的东西的,人要有好的房子,不能没有水泥;人要坐汽车,不能没有矿山和钢铁;生活中不能没有塑料和玻璃,如此等等。这个地方不生产,那个地方就要生产,横直是把产业转移来转移去。中国生产了很多东西,是所谓“世界工厂”,出口导向,发达国家是消费大国。雾霾在中国,不过是世界消费所产生的污染留在中国而已。一个地方的产业升级了,生产方式转变了,产业结构调整了,但世界上总得有“世界工厂”,地球上总得有地方高排放的。

有的人善于调笑“帝都”“魔都”的雾霾,写出很好的段子,但你让他放弃开车、调整空调的温度,或者住小一点的房子,少消费一件衣服,少吃一顿大餐,他也是不愿意的。他比一般人产生的排放多得多,但仍然能够心安理得地嘲笑雾霾,好像雾霾只是政府治理不力,或者再加上一些企业大干快上的结果,而他自己也在大干快上地消耗,那是他的权利,他有钱,他买得起,所以他义无反顾。

人人都有过好日子的愿望,所以我们还要拉动需求。我们不只要生产,还要升级消费,而不是造出东西来就送去给外国人消费,赚回些白条,美元说到底可不就是美国政府打出的白条嘛。人人扩大消费,生产就要增加,排放又得扩大,这不又是雾霾的推手?

我们知道,经济学和经济学家本质上都是乐观派,就像环保主义者本质上有着悲观的背景一般。因为欲望是无限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是应该、可以也必须经过市场配置的,而且这就足够,因为欲望相当于消费潜力无限,资源有限相当于生产有限,“理性经济人”接受市场手段调节,所以过剩本质上是不存在的,只有配置到不到位的问题。

在这种逻辑下,不仅不存在过剩,也不存在增长的极限。市场能调节需求,也能调节出需求的“替代”形式,科技也在进步,能源不是问题,原料不是问题,生产不是问题,要研究的只是怎样将供给与需求、生产与消费黏结,实现所谓“市场出清”。随着供应的增加,需求要得到刺激,消费匹配不上生产的速度,那么浪费就有必要,只要你买了东西去,扔掉砸掉也是贡献,因为这可以为链条的运转出力。

真正实现低排放,人需要减少消费,一切换算到“碳”上面,需求会下降、生产会减少,雾霾减少了,而不是按照“分工”从一个省转到另一个省、从一国转到另一国,就要触碰到“经济学”的命根子。经济学说得明白,它不会考虑道德、伦理,当然也不考虑环境、政治和人类的命运,它考虑的是增长、账目、效率。这就是为什么经济学及经济学家们不会拿出治理雾霾的方案。经济学会要求降低成本、减少税收、去除壁垒、限制政府等等,但发展是否造成污染、破坏环境、加剧社会分化、增加雾霾天气,这不是它要研究的,一切化约为货币,数量越大越好,如此而已。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构想,与经济学主张是根本背道而驰的。前者要人节制,而后者虽然也在成本收益的角度上要人接受市场的控制,但根本精神是更多的生产和更多的消费才能维持经济机器的转动。这就是经济学什么都要插一杠子,万事都有傲视群伦的方案,对GDP增速不能到达7%尤其像热锅上的蚂蚁,但面对雾霾却没有什么言语。

猜你喜欢
白条雾霾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白 露
可以消除雾霾的新型无人机
经济学
从雾霾中突围
雾霾的中医认识及其防治
雾霾下的清晰
没钱一样能买东西谈谈京东白条的好坏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