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少骅 演戏容不得一丝一毫作假

2016-02-19 10:48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聋哑人伟人手语

刚刚过完60岁生日的马少骅是个有意思的人。长着一张接地气的睑,却经常被伟人角色所青睐。孙中山、邓小平、陈毅……随着一个个鲜活的“伟人”跃然于荧屏上,马少骅在观众心目中也成了一名“高大上”的演员。但是,最近在山东卫视热播的《搭错车》一下子又把他和观众的距离缩短到零。剧里当一身旧制服、满头白发的哑爹眼巴巴将养育了多年的女儿送还给她的亲妈妈,自己一个人蹲在初场外默默流泪的时候,观众都为之动容了。而马少骅对这场戏至今也是念念不忘。“当演员不能玩假的,我讨厌流眼泪,但是感情到那份上了,我也不会控制的。《搭错车》不同于以往我演的很多戏,我把真心实意排在第一位。”

“接《搭错车》,我不想跟任何人比”

截止到记者发稿前,《搭错车》的收视率战胜了《少帅》、《特种兵》等高成本电视剧,稳居收视排行榜第二名,对于这样一部苦情剧来说绝对是可圈可点。《搭错车》这个剧名观众并不陌生,1983年台湾电影《搭错车》一夜爆红并成为经典,影片主题曲《酒干倘卖无》广为传唱;2004年由李雪健、殷桃主演的电视剧版《搭错车》也曾感动无数观众。十年后再度翻拍,马少骅坦言,接下剧本那一刻并没有想和任何人比较。

“正因为这种‘开不了口的挑战才让我决定接下这部戏,在专业上我想有所挑战,虽然这太难太难了。雪健老师演的《搭错车》我也是拍到一半才看。我认识李雪健老师,他演得很好。但我不想和任何人比,只想从我的角度把这个角色演好。‘手语是我找到的突破口,我想演一部真正能让聋哑人看得懂的电视剧。”

新版电视剧《搭错车》中有大量的手语表演,马少骅表示自己好几次打退堂鼓都是因为手语,他说:“哑父这个角色把我作为演员,体现角色最重要的一个手段给封闭了,不用语言,没有语气,没有语言节奏。我要思考如何才能用手语说话,把手语打出感情,用手语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为此,马少骅在拍摄前一个多月就请来了一位已经74岁高龄的专业老师,每天学手语。“拍到一半的时候我就感觉太难了,把自己憋得够呛。但是度过这个阶段之后,我在拍摄现场就不说话了。人家问我什么事,我都会不自觉地用手语回答人家。我告诉自己:这种感觉就对了。”

一块旧抹布感动了导演

多年来,马少骅演戏都有个习惯——提前体验生活。《搭错车》也不例外,开拍前,他就深入到朝阳聋哑人协会、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以及大宝公司,和生活中真正的聋哑人生活在一起。这段时间里,马少骅发现了他们身上的三个最大特点。

“这一个月的时间使我对他们改变了很多看法。首先,很多聋哑人都是很真很热情的,只有和他们真的接触了,你才会理解《搭错车》里的佟林为什么会为了救一个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付出这么多。另外,聋哑人朋友们还有个共性就是很拧很倔强,他们认定的事情就会一直坚持的。他们还有个特点就是爱干净,家里永远都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的。”

抓住了这三个特点,马少骅心里算是有了底。进剧组的时候,他从家里随身带了一件法宝——旧抹布。没想到,就是这块旧抹布一举征服了导演。

“佟林很穷,但是他的家里很干净,一般剧组拍戏都用白毛巾代替抹布,我也算准了这次会照旧。所以,当道具师扔给我一条白毛巾的时候,我就把这条家里的旧抹布拿了出来。我跟导演说:‘佟林特别爱干净,抹布是他们家过日子最经常用到的生活用品。既然是经常使用,就不能太新,肯定是一块儿用了很久的旧毛巾。这样的话,真实感一下子就出来了。导演一下就被我感动了。”剧中,佟林永远身穿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制服。马少骅透露,这身制服很有来头。“剧中原来的服装都太‘服装了。和真卖生活中的衣服有区别。你想想,放在箱子里的和穿在身上的怎么会一样呢!有一次我和导演去工厂,看到路过的几个工人穿着一身旧制服,特别棒!我就赶紧把服装老师叫过来,让他们去把人家身上的制服买下来。这样的衣服一穿在身上就有戏。这样的衣服一看就有故事。”

从不勉强哭,也从不控制哭

既然是一部苦情戏,《搭错车》里自然有不少哭戏。马少骅表示,很多演员认为能随时随地哭出来就是好演员,但他却不以为然。“会哭不见得是好演员。能把观众的心融化了才是最动人的。我讨厌刻意掉眼泪,但如果情绪到了,也不会控制的。”

剧中有几场戏让马少骅至今想起来还记忆犹新。“佟林刚刚捡到小美的时候,在工厂门口和安凤霞有一段台词是我执意加上去的。他说:‘你要理解我。我捡到这个孩子,她的爸爸在襁褓中写下了我的名字,就说明他认识我,是我的朋友。他不说出自己的名字肯定有他的理由。但是他能把亲骨肉托付给我就是对我最大的信任。我不能辜负人家的信任。这段台词是我加的。我觉得在当今这个社会中,无论是夫妻、同事、朋友,信任感都太差。只有大家把责任感和信任感叠加,这个社会才能和谐。”

还有一段戏就是结尾处佟林在机场送别小美的经典段落。小美的母亲来接孩子去美国,佟林本来不打算去机场送行,但是他还是去了。他知道女儿爱吃黄酱,但在去拿黄酱的路上却遭遇车祸。这个时候,小美已经过了安检,却一步一回头,不肯往候机室里走。好不容易来到候期大厅的佟林却找不到女儿,无奈下他拿出了女儿最爱的口琴吹了起来。小美听见了,就使劲往外跑来见爸爸。但是安检通道将父女两个人阻隔开来。佟林用手语告诉女儿:黄酱打翻了。女儿一边哭一边打手语说:没关系,你要好好的!当小美乘坐的飞机起飞的那一刻,失魂落魄的佟林迈着孤独的步伐走出了机场,躲在角落里悄悄地哭了。

“拍戏之前,这场戏就在我心里设计了很久。演的时候我也非常动情。旁边有很多外宾正好路过,他们都被看哭了。”

够着演伟人,钻进去演平凡人

《搭错车》是在马少骅拍完《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之后拍摄的。本以为出演一位平凡人会比演一位伟人压力要小很多。但他却说:“我不敢掉以轻心任何一个角色。”

前年记者就《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采访他时,对他的一个形象比喻印象深刻。他说:“以前我演孙中山的时候有教训,过分依赖化装造型。所以在演邓小平的时候我就特别走心。我就不信,凭我快60多年的人生经历拼尽一切去死死揣摩,还能摸不到边儿。找到内心的根,就能找到这个人物了。说实话是够着演的。”

而出演《搭错车》,他形容自己是“钻进去演的”。“拍摄前我给自己定的一把尺子就是一定要特别像一个聋哑人。这话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很难。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把真情实意排在第一位,要用最真的东西去诠释,一丝一毫都不能假。所以我必须深入进聋哑人的生活,钻进去就不能出来。”《塔错车》播出后,马少骅微博的粉丝从8000多一下涨到两万多,这让他很兴奋。“很多年轻人在微博上留言,有00后、高中生、大学生。我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其实内心还是在呼唤善良、呼唤忠孝美德的。这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

马少骅眼下正在广西拍摄《冯子材》。他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演员都活不长。他虽然演过作家笔下各式各样的人物,很过瘾。但是每一个角色都要用心,要好好揣摩,不能轻易去吃老本。演过一个角色就要立刻丢掉,下一个要重新再来,要重新调动一遍自己的七情六欲。前几天有一场戏拍完后我的腿都在抖,手都麻。”

猜你喜欢
聋哑人伟人手语
任何人都可以发光发热
《小鹦鹉从教记》之得意忘形不听劝
智珠
手机里的爱
无声的世界里,怎样唱一首歌?
民族领袖一代伟人(下)
体验10分钟黑暗
奇怪的手语图
我看伟人与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