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

2016-02-19 10:19苏开
人力资源 2016年1期
关键词:学界雇员猪舍

苏开

受邀一企业年会,逢管理学界朋友雷君,讨“有趣课题”分享,他眨眼即来——“赋能”。我愣怔,顿觉弱爆啦。

自助餐上有道貌不惊人的菜,白水煮肉。雷君撺掇我这伪素食者弄两块。一入口,如香囊次第开放,直至汹涌齿颊。什么肉?雷君笑曰“赋能猪”。怎么讲?他说,这种猪不在圈舍里养,饲养者以“最小干预原则”促它们逍遥运动。猪舍是建给人看的,猪住着不舒服。不建猪舍既省了物管成本,又长出原生肉质:红如玛瑙,白如汉玉。怕是那些天生吃货们也难享此真味吧。

味觉拒绝遗忘,赋能让人联想。闻,阿里巴巴总参谋长曾鸣郑重提醒商界,要重新定义公司,给“创意精英”们赋能。不是公司雇佣了员工,而是员工使用了公司的公共服务。自由氛围,自发环境,是未来企业的模样,你再拼管理、拼激励,就OUT了。

打探一下,赋能授权确是近年应用最多的商业语汇之一。可管理学界知道,这个概念是上世纪20年代的研究成果,为什么直到互联网时代才想受用呢?看来,作为一种工具践行,它的有效性失当盖因传统的命令式管理,太具普遍性了。而今天,有互联网大咖说:上帝已死,他人皆第一。

定格在连格子间都搭不起的一张桌子前,三五个小伙伴满脸朝气地在电脑前铿锵有声,试想,这样的“小微”创业,不赋能行吗?怕只怕这种“一人有职务,其他皆是兵”的轻骑队,一旦体形臃肿起来,就有了公司政治,生出一批“磕头虫”“装睡人”来,这是“他管理”抑制了“自管理”的结果。组织犹如一间空房子,权利空间有限,管理者的权利多一点,被管理者的权利就少一点,反之亦然。

看世界上那些基业长青的组织,你会发现它们都在反反复复地上演一幕剧,剧名叫“激活个体”。福特公司曾有一句名言:“我们雇的是一双手,怎么来了一个人?”当雇员与机器打交道时,情感、人性、文化等词汇就显得多余。可当雇员获得雇主管理团队信任时,他们就会外露笑意,内生能量。

拉里佩奇审查出广告搜索有问题,就打印了一张需求单,贴在公告栏上,回身歇了。几位与此项工作八竿子打不着的工程师偶然发现需求单,就自发地加班鼓捣出一个方案来。正是这个新方案促成一单几十亿美元的业务。

把这个故事讲给我熟识的一位HRD,他说这是谷歌的传说,乃真正的众筹而非“众愁”。赋能不是不要管理,它不过是境界管理的代名词。

猜你喜欢
学界雇员猪舍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学界亮点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浅谈海外项目当地雇员管理和风险处理
香港破产机制中的雇员权利及其保障
标准化猪舍设计技术
新型帐篷式猪舍的使用
台媒:美企CEO薪酬是雇员300倍 迪士尼差距最大等4则
人的需要、礼物交换与自愿性雇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