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气象科技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6-02-20 15:40张连霞李亚芬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通辽市内蒙古气象

张连霞,李亚芬

(内蒙古通辽市气象局,内蒙古 科尔沁区 028000)

内蒙古通辽市气象科技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张连霞,李亚芬

(内蒙古通辽市气象局,内蒙古 科尔沁区 028000)

介绍了内蒙古通辽市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现状及所面临的新挑战,并针对内蒙古气象科技服务发展中存在问题,提出了转变理念,加快发展;依托国家政策,建立发展环境;大力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气象科技服务队伍素质等一系列发展对策,以期为内蒙古通辽市气象科技服务发展提供参考。

气象科技服务;问题;对策

近些年,我国气候发生了显著变化,气候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2015年我国各地气候异常、各种气象灾害频繁发生,防御极端气象灾害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因此政府、公众对于气象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迫切需要气象部门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现代化水平,提升气象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完善预报、预测、预警等服务的技术手段,才能使气象服务在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公众气象服务、农业农村服务、城市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重大保障服务以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服务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在我国开展气象科技服务业务可以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气象科技产业[1]。目前,服务内容主要有专业专项气象服务、“12121”声讯服务系统、手机气象短信、LED显示屏、微信平台、网络、广播电视天气预报、农村大喇叭等气象信息服务项目,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多年来,广大气象工作者不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为推进气象服务社会化献计献策[2-8]。

1 内蒙古通辽市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现状及所面临的新挑战

1.1 发展现状 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经过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以气象信息服务为主、多种服务形式并存的格局。电视天气预报、“12121”声讯服务系统、气象短信、微信平台、LED显示屏等已经成为气象科技服务的主导项目。在加强公益气象服务的同时,各地还积极开展特色专业气象服务。比如热力公司“看天供暖”、风电公司“看风调度”等,服务领域已扩展到多个行业。气象服务已经为地方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2 面临新的挑战 目前,气象部门在社会管理的观念、制度、手段、经验都比较缺失;国外气象服务机构对国内气象服务的渗透,使推进气象服务社会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市场环境来看,网络、手机等移动终端气象服务已成为国际竞争趋势;高速公路、风能太阳能、保险等专业服务领域也正被渗透;国内各大网站也纷纷推出自己的气象服务,与中国天气网形成竞争态势;双顺达、昆特、信大高科等气象服务公司纷纷涉足气象服务。因此,市场开放已成大势所趋,社会化服务格局正在快速形成,在这样的大背景环境下,内蒙古通辽市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必将受到制约,甚至会危及生存。

2 内蒙古气象科技服务发展中存在问题

虽然近些年内蒙古通辽市气象科技服务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

2.1 气象科技服务体系、机制不完善 目前,内蒙古通辽市气象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相比气象基本业务体系建设进展仍显缓慢,有些还不适应新形势下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需要。发展方向不明,动力不足,没有突破旧的经营模式,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阻碍了气象科技服务长期健康的发展。

2.2 气象服务中供需之间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当前,社会各行各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依然很大,但气象服务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这些需求。专业专项预报服务的针对性不强、预报预测准确率偏低、气象服务的精细化程度不高、预报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这些都是在气象服务工作中的供需之间存在的突出矛盾。

2.3 气象服务的业务现代化水平不高 通辽市气象科技服务总体水平不高、科研开发能力较弱、投入的科技经费较少、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具有针对性的科技开发不强,从而影响了气象科技服务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和服务能力,因此,提升气象服务的业务现代化水平已经迫在眉睫。

2.4 人才匮乏阻碍气象科技服务发展 通辽市气象服务人才队伍总量偏少、人员年龄老化、知识结构陈旧、队伍建设滞后、科技素质不高、整体结构不完善、多学科专业技术人才稀缺、复合型人才匮乏,因此,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主要矛盾。

3 发展对策

3.1 转变理念,加快发展 气象部门应该主动跟进社会需求,引导和加强气象服务顶层设计,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针对性,明确发展定位和目标任务,制定有效措施,建立专业气象服务发展长效机制,融入社会可持续发展。

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气象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合作发展机制,为社会各行各业“量身定做”“直通式”气象服务,实现对全社会高水平、无缝隙的点对点服务。

3.2 依托国家政策,建立发展环境 充分利用政策环境,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积极探索以“气象工作政府化”推动“气象服务社会化”,强化部门合作需求,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气象部门行政管理职责,为科技服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3 大力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气象科技服务队伍素质 人才是气象事业发展的关键,只有解决人才缺失问题,气象事业才能快速并持续发展。各级气象部门应将气象科技服务人员纳入全局实施人才战略的范畴;建立专业岗位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同时向重点岗位倾斜,保障专业气象预报核心技术研发的持续性;加强专业技术培训,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办法提升从业人员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吸引精通多行业、知市场、会研发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气象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3.4 提高科技服务质量和科技含量 继续完善现有的气象影视平台、“12121”声讯平台、微信平台、短信、预警平台、专业服务平台,大力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现代化水平建设,以适应气象服务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加强研究有针对性的专业气象预报模型,提升核心技术能力;建立专业气象特色服务,全面提高气象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

4 小结

公共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基础性公共服务范畴,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气象服务包括决策服务、公众服务和专业服务。气象科技服务就其服务内容和服务效果而言,属于公共气象服务的范畴,在新形势下,气象服务要向气象灾害防御拓展。为此,气象科技服务要想在改革发展中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再争取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能不断地发展和壮大。总之,未来几年,气象服务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实现服务业务现代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服务机构实体化、服务管理规范化,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产品、完善服务体系,使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信息覆盖率达到95%以上,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达到90%以上,气象防灾减灾效益显著提高。

[1]郭善清.气象科技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1(8):81-162.

[2]韦华红,黄仁立.公共气象服务如何更好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增刊):211-212.

[3]韩佳芮,叶谦,田青.公众对气象信息需求的规律与公共气象服务[J].干旱气象,2007,25(2):82-89.

[4]杨仕贤,张春红,杨丽琼.公共气象服务和决策服务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28):171-172.

[5]骆月珍,吴利红.关于公共气象服务的几点思考[J].浙江气象,2007,29(1):27-31.

[6]张延龙,王建兰.数据挖掘技术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9,32(16):79-82.

[7]贾天清,黄光明.基于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气象服务层次和发展重点[J].广东气象,2010,32(5):34-36.

[8]沈敏,周少蓉,高海先.提高“12121”声讯气象服务质量的一种实用方法[J].湖北气象,2004(4):36-38.

P45

A文章顺序编号:1672-5190(2016)04-0111-02

2016-03-19

张连霞(1970—),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气象预报与服务工作。

(责任编辑:赵景娣)

猜你喜欢
通辽市内蒙古气象
气象树
王舒作品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成峰牲畜市场交易红火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城市蒙古族饮食结构变迁现状及原因——以通辽市为例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通辽市音乐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可爱的内蒙古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