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功能锻炼对脑血栓患者的影响

2016-02-20 07:42杨长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24期
关键词:脑血栓肢体康复

杨长萍

早期功能锻炼对脑血栓患者的影响

杨长萍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对脑血栓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100例,随机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早期功能锻炼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MoCA评分、语言功能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MoCA评分、语言功能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的MoCA评分、语言功能评分、肢体功能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早期功能锻炼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肢体功能以及认知功能,同时还能改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脑血栓;护理干预;康复

脑血栓属于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脑梗死类型,主要是由于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而导致脑动脉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进而导致脑组织局部血流供应减少甚至中断,脑组织发生局部缺血缺氧性坏死[1-2]。脑血栓的主要发病患者群为老年人群,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即使患者的病情经治疗后得到缓解,患者也往往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等,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均极为不利[3-5]。临床上有必要在脑血栓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配合以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保障患者的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100例,纳入标准:经颅部CT、MRI检查,被确诊为脑血栓;首次发病;无意识障碍;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肢体功能障碍;无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随机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61~85岁,平均(68.32±7.51)岁;观察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62~86岁,平均(68.56±7.4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低盐低脂饮食、常规抗凝治疗、营养脑细胞治疗、调脂降压治疗、康复治疗等。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即在病情稳定后(恢复期)开始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实施早期功能锻炼护理干预,即在患者入院后第3天早期功能锻炼,具体措施如下:(1)健康宣教及病情评估。入院后,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耐心、详细的健康宣教,健康宣教内容主要包括脑血栓的疾病特点、病情进展、恢复期治疗和护理方法、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措施,并嘱咐患者如出现不适感,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2)功能锻炼。先指导患者摆放正确的体位,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肢体锻炼,以关节被动活动为主,如关节屈伸、外展、内旋等,运动量以患者耐受为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量,循序渐进;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如更衣、洗漱、如厕等,鼓励患者多活动患肢;2周后,可指导患者进行行走练习,从下床直立、单腿扶拐行走到独立行走,再进行上下楼练习,循序渐进。(3)语言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嘴唇开合训练、舌伸缩及上举训练,由语言康复治疗师进行示范,并指导患者对镜进行练习;引导患者进行发音练习,先引导患者发出元音,再发出辅音,最后将辅音与元音相结合,反复练习;指导患者进行吹纸、吹乒乓球、吹蜡烛练习,以提高患者对气流的引导能力和对气息的控制能力;在房间内张贴语言训练卡片,嘱咐患者家属耐心与患者进行交流练习,并对患者出现偏差的发音进行矫正。

1.3 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MoCA评分、语言功能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其中MoCA量表共包括计算、注意力、执行、记忆、视结构、语言、时间定向力、空间定向力等8个方面,总分为30分,临界值为26分,分值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越好[6];语言功能采用汉语失语检查表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越良好,得分超过80分为流利,得分60~80为部分流利,得分不足60分为不流利[7];肢体功能采用FMA肢体功能评分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测评,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肢体功能恢复越好[8];使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包括满意、一般及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MoCA评分、语言功能评分、肢体功能评分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MoCA评分、语言功能评分、肢体功能评分比较(分

注: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oCA评分、语言功能评分、肢体功能评分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 论

脑血栓属于常见的脑梗死类型,其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其多发生于老年人群,且其发病率在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而逐渐增高[9]。脑血栓的临床治疗以抗凝、抗血小板、营养神经、扩张血管等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在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可趋于平稳,但往往遗留有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需要接受长时间的康复治疗,而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实施何种护理干预模式对康复治疗效果起到了很大的影响[10-11]。

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是在脑血栓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始进行,其干预时间较晚,不利于脑血栓患者肢体功能、语言能力的康复,这种护理干预措施实施的时间延伸性不足,并不具备理想的康复效果[12]。早期护理干预主要是在脑血栓患者入院后第3天开始,其干预时间相对较早,可对患者的语言功能、肢体功能进行及早地干预,尽早发现影响康复治疗效果的因素,从而提高患者的语言和肢体功能康复效果[13-15]。我院从健康教育、功能锻炼、语言训练等3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指导和干预,可尽可能早地对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对影响康复的因素进行规避,可尽可能早使患者接受功能锻炼、语言训练,患者的肢体活动、语言功能可在早期进行训练,从而可在最大限度上提高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和语言功能,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的MoCA评分语言功能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提高(P<0.05),说明护理干预对脑血栓患者的语言、肢体功能均具有改善作用,而早期功能锻炼护理干预可通过对患者进行语言、肢体训练,使患者的认知功能受到刺激而提高,可更加有效地提高脑血栓患者的语言、肢体功能康复效果,更好地抓住了康复时机,使患者享受到整体性的康复护理服务。此外,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高,这主要是因为早期护理干预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尽早接受到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改善患者与护理人员的关系。

综上所述,在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早期功能锻炼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肢体功能以及认知功能,同时还能改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 曹 磊.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1):244-245.

[2] 李碧云,梁秀平,蒙彩英,等.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血栓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1565-1566.

[3] 刘艳艳.对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63-64.

[4] 曾小群.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1(12):150-151.

[5] 徐 兰.护理干预对促进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14-15.

[6] 卫芳芳.观察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0):4191,4194.

[7] 杜 娟.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237-238.

[8] 姚仙桃.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6):56-57.

[9] 郭 宇.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血栓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5,28(17):222.

[10]王 敏,骆海燕,顾志菊.急性脑血栓患者施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及意义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47):187.

[11]黄伟玉.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血栓患者生活质量临床观察[J].医药前沿,2014,4(12):279.

[12]席腾飞.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栓肢体偏瘫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1):272-273.

[13]李增莲.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栓肢体偏瘫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3):224-225.

[14]朱芬英.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1):151-152.

[15]姜海涛.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栓脑梗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206-207.

(本文编辑 刘学英)

Influence of early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on th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YANG Chang-ping

(Guanghz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Guangzhou 510180)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early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on th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Methods:Selected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nd equal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t random, to respectively receive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early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in MoCA score, language function score, and limb function scor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and also they were compared in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both of the groups ha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MoCA score, language function score, and limb function score (P<0.05), and also,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in MoCA score, language function score, and limb function score(P<0.05).Th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proces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early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anguage function, limb function and cognition function of patients, and also improve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ervice.

Cerebral thrombosis;Nursing intervention;Rehabilitation

510180 广州市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杨长萍: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6-09-08)

10.3969/j.issn.1672-9676.2016.24.010

猜你喜欢
脑血栓肢体康复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肢体语言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肢体写作漫谈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