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在肠梗阻患者术后切口中的应用

2016-02-20 07:43闫朝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24期
关键词:肠梗阻切口中药

闫朝玲

中药外敷在肠梗阻患者术后切口中的应用

闫朝玲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在促进肠梗阻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室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92例肠梗阻的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外敷,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的疼痛情况、愈合时间、感染率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中度疼痛以上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敷料联合家属健康教育能够促进肠梗阻患者术后的切口愈合效率,减少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肠梗阻;中药外敷;切口愈合;护理满意度

肠梗阻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急腹症。一旦发病,需要及时治疗。对于大部分肠梗阻的手术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以缓解临床症状。肠梗阻手术患者术后切口存在易感性,切口愈合不良的现象屡见不鲜。切口感染以及愈合不良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和身体上的痛苦,影响了术后康复,严重者还会导致腹腔内出血、腹腔残余脓肿等并发症,甚至会引发护患纠纷[1]。术后切口护理是肠梗阻术后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手段促进肠梗阻术后切口愈合,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一直是外科医护人员追求的目的。我科对收治的肠梗阻患者术后采用中药敷料,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室于2015年2月~2016年4月我科收治的92例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临床表现、体征、体格检查、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腹部X线检查等确诊。(2)均签署知情同意书。(3)无手术禁忌症。(4)符合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标准。(5)腹部X线检查提示肠道扩张低于3个象限。(6)局部皮肤无感染性病灶。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2)穿孔患者、腹膜炎体征者。(3)心肺严重疾病。(4)合并有低蛋白血症、糖尿病、贫血、或合并有全身感染性疾病者。(5)术后腹腔内感染、肠瘘、严重腹胀;腹部切口感染史。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38~62岁,平均(50.5±15.5)岁;病程12 h~60周,平均(44.5±15.2)周。机械性肠梗阻26例,动力性肠梗阻20例。体重指数19~30 kg/m2。对照组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31~68岁,平均(51.2±16.5)岁;病程24 h~54周,平均(44.2±13.5)周。机械性肠梗阻23例,动力性肠梗阻22例。体重指数18~30 kg/m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外敷,现报道如下: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 (1)理疗护理:在切口处实施红外线照射,具体方法为将切口采用碘伏消毒后,暴露伤口后距离5~10 cm处进行照射,时间为30 min,每12 h照射1次,连续5 d,照射后更换敷料。(2)四步护理法:在切口位置采用3%的双氧水溶液消毒,之后采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在切口附近皮肤不涉及切口位置采用75%的酒精擦拭,最后切口位置采用0.5%碘伏消毒。(3)饮食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指导患者进食有利于切口愈合的食物,如西红柿、胡萝卜、牛奶等富含维生素A、C的食物。鼓励患者进食优质蛋白质,多吃黑豆、蜂蜜、木耳等,减少补益性、刺激性食物的摄入。(4)心理护理:告知患者不良的情绪可影响术后切口愈合和康复,每天保证30 min的时间与患者进行交流,给予相应的安慰和心理疏导,指导患者看书、看电视、听音乐等转移对切口疼痛的关注[2-4]。教会患者放松训练法,放松身心。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外敷 (1)术前晚沐浴,在手术室术前备皮,备皮后采用乙醇消毒。对于手术时间超过3 h或者术中失血量到1500 ml的患者追加使用1次抗生素。术后24 h拔除尿管。(2)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切口四步护理法的第2 d采用中药外敷,具体方法为在0.5%碘伏消毒后先用3层无菌消毒纱布覆盖切口,及时擦干分泌物后,将中药敷料(主要成为分300 g芒硝、100g大黄粉)外敷切口,以加速切口愈合。换药的次数根据渗出液的颜色和量以及切口的张力情况[3]。(3)在切口护理的同时注意发挥患者及其家属的能动性,让其参与到护理中来。结合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讲解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护理方法、预防措施等,引起患者的重视,让患者心中有数。讲解切口护理的实施目的、方法以及与其效果,获得患者的配合,提高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采用数字疼痛分级法(NRS)评分0~10分,按照疼痛的剧烈程度分为无疼痛(0分,无不适)、轻度疼痛(1~3分,患者安静,不影响休息)、中度疼痛(4~7分,影响休息,但尚能忍受)和重度疼痛(8~10分,患者辗转不安,不能入睡)。于术后统计患者切口疼痛在中度以上的例数。(2)愈合时间。(3)切口感染[5]。①切口出现红肿热痛。②体温>38℃,或有分泌物溢出。③分泌物阳性。④护理满意度。对两组切口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等级,前2个等级计入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1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切口中度疼痛或以上、感染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感染情况、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比较

3 讨 论

肠梗阻是一种急性发作性疾病,表现为腹部剧烈腹痛、腹胀及肛门不能排气,病情进展加快,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若不能及时的采用手术治疗可危及患者的生命。但肠梗阻的患者术后由于耐受免疫功能下降,加之抗生素的使用等,增加了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影响了切口的顺利愈合。尤其是对于一些老年、合并有糖尿病、体重指数较大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切口愈合延迟不仅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患关系[5]。因此,肠梗阻术后采用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加快患者术后切口的愈合是十分必要的。

本研究术后采用中药外敷预防,并以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加速切口愈合。结果发现,患者不仅切口愈合程度好,愈合时间短,感染率低,而且疼痛程度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外线照射是切口护理常用的理疗措施,改善血液循环,扩张血管,使切口干燥,防止脂肪液化的发生,缩短切口愈合的时间[6]。四步切口护理法已经被研究所证实具有加强的抗菌效果,能够减少细菌的定植,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7]。手术时间过长以及术中出血量大都是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以上患者术中追加抗生素的使用,目的在于预防术后感染的出现。中药外敷中的大黄具有活血祛瘀、解毒之功效,其药理成分可抑菌、增强免疫力。芒硝具有很强的收敛消肿作用,不仅能促进切口愈合,而且能明显减轻切口疼痛[8]。

综上所述,中药外敷能够促进肠梗阻患者术后的切口愈合效率,减少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 吴丽莹,陈佩霞,冯燕卿,等.局部艾灸联合红外线照射对肠梗阻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27-28.

[2] 喻 莎.产科腹部纵切口愈合延迟患者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使用护理杂志,2012,28(18):56-57.

[3] 施晓影.预见性护理干预在促进肥胖产妇腹部纵切口愈合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4):1689-1691.

[4] 刘 芳,石春风.腹部手术切口延期愈合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62-63.

[5] 周玲玲,王 浩.湿性愈合理论在预防普外科超重患者腹部切口感染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5):1839-1841.

[6] 邹秀梅,李美英.红外线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剖宫产切口愈合的叠加作用与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8):1543-1544.

[7] 苏 晖.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阑尾炎切除术切口愈合的影响[J].国外医药,2012,35(4):14-16.

[8] 任瑞芳.护理干预配合中药外敷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切口愈合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0):49-50.

(本文编辑 冯晓倩)

438300 麻城市 湖北省麻城市中医院外科

闫朝玲:女,大专,主管护师

2016-09-04)

10.3969/j.issn.1672-9676.2016.24.061

猜你喜欢
肠梗阻切口中药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随机对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