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资产资本化概念及意义解析

2016-02-20 08:21高吉喜李慧敏田美荣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资本化概念意义

高吉喜,李慧敏,田美荣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42)



生态资产资本化概念及意义解析

高吉喜①,李慧敏,田美荣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210042)

摘要:生态资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但生态资产价值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未能真正体现,进而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现象屡禁不止。生态资产资本化是实现生态资产增殖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生态保护的发展趋向。通过对资源、资产和资本,以及生态资源、生态资产和生态资本概念的辨析,提出生态资产资本化概念,并讨论了前期投资、生态资本运营、价值实现和生态建设4个资产资本化过程。通过对生态资产资本化意义的解析,认为生态资产资本化是协调自然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是规避资源诅咒现象的合理方法,是实现生态服务价值市场化的坚实基础。

关键词:生态资产;资本化;概念;意义

生态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生态资源需求随之增加,同时由于发展带来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使生态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逐步下降,致使生态资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生态资源产权不明,只有将生态资源转变为具有明确产权的生态资产,才能增强人类保护生态资源的意识,进而从根本上杜绝资源的过度消耗与浪费。鉴于此,生态资产及其价值逐渐被学者关注,并成为研究热点[1-7]。但是,单纯对于生态资产价值的认同并没有使其得到真正体现,在很多生态资产丰裕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却远远落后,甚至陷入贫困,资源诅咒现象凸显[8],没有达到生态资产可持续利用的目的,为此需要进一步寻找易于实现生态资产价值的理论和方法。

生态资产资本化是实现生态资产价值并使其增殖的最有效方法,其通过利用生态资产价值及其消费形态的转变,实现生态资产转为生态资本并长期整体收益最大化的目标,使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并行不悖,使生态保护和反贫困在现实中实现统一。生态资产资本化相关概念和理论吸引了众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早在1991年ANDERSON等[9]就介绍了通过商业手段拯救野生动物,保护自然风景,改善水质的同时创造经济利润。近年来,我国学者从生态资本化[10-11]、生态资本构成要素[12]、生态资本运营[13-15]、生态资本经营[16]、生态经济化与经济生态化[17]以及生态资产相关价值核算[18-19]等方面进行探讨。由于生态资产资本化是一个全新的理论,其概念和内涵并未统一,因此目前相关研究并不完善。笔者通过引入生态资产资本化的概念,对生态资产资本化过程及其意义进行解析和研究,并提出生态资产资本化相关对策建议,使生态资产资本化理论和意义更加明晰。生态资产资本化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具体实践,对保障区域生态安全[20],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21-22],以及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相关概念

1.1资源、资产与资本

资源指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分为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

资产在传统经济学中是指可以给人们带来预期经济收益的有形或无形的财富[23],其定义包括2个要义:一是资产的经济属性,指资产的本质就是能够提供未来经济利益;二是资产的法律属性,指资产必须为所有者控制。随着经济学的发展,资产的概念也在不断变化。综合最新的研究,资产可定义为有用的、稀缺的、具有权利归属的从而为某个或某些经济主体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24]。

资本是与资产密切相关的概念,亚当·斯密认为资产可以划分为2个部分,一部分用于目前的消费,另一部分能够创造收入,即为资本[25]。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资本是一种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他认为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如今宏观经济学家大都认为,资本是指人类经济制度产生的用来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的有形或无形财富的存量形式,泛指一切投入再生产过程的有形资本、无形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26]。

综上所述,当资源变得稀缺并具有明确的产权之后,即可变为资产,这一过程称为资源资产化;资产用于增殖创造收入时即成为资本,这一过程称为资产资本化。因此,资产是指具有使用价值、稀缺、有产权归属并且能带来收益的资源,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资本是指具有增殖性、用于价值增殖过程的资产。

1.2生态资源、生态资产与生态资本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系统破坏、生态资源枯竭,资产或资本的内涵从经济领域逐步延伸到生态环境领域。目前,学术界对生态资产和生态资本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的认识。

1.2.1生态资源

生态资源指为人类提供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的各类自然资源,以及各种由基本自然要素组成的生态系统等。生态资源具备一定的使用价值,包括生态产品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例如土地、森林等表现出物质性较强的使用价值;大气、水体则表现出在生态调节、环境容量等生态服务方面的使用价值。生态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除了为人类提供直接的有形产品以外,还能提供其他各种生态服务功能,包括调节功能、休闲功能、文化功能和支持功能等。

1.2.2生态资产

生态资产概念尚未统一,部分学者认为生态资产即生态服务功能价值[27-28],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生态资产即资源直接价值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之和[29-31],这些概念存在生态资产等同于生态资产价值、涵盖内容不全面和侧重于生态服务价值等问题。根据相关研究[32-34],生态资产指具有物质及环境生产能力并能为人类提供服务和福利的生物或生物衍化实体,主要包括化石能源和生态系统,其价值表现为自然资源价值、生态服务价值以及生态经济产品价值(图1)。

生态资产具有经济学属性,即稀缺性、归属性、价值性和可交易性等。生态资源与生态资产最主要的区别是稀缺性和归属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球性资源短缺、生态恶化和气候变暖的现象突出,生态资源的稀缺性已不言而喻;自然界生态资源产权归属主要为国家所有(即国有),国有的公共资源通常被认定为“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加剧了个人“搭便车”的心理愿望,不愿支付消费资源所产生的费用,最终结果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浪费,因此现有的生态资源管理制度并没有将资源作为资产,按资产运营的规定进行经营与管理,生态资源资产化仍需不断明确产权归属,用资产的管理方法来保护生态资源。

图1生态资产类别及价值类型

Fig.1Classes of ecological assets and their values

1.2.3生态资本

生态资本是在自然资本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早期,自然资本被狭义地理解为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35]。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生态恶化形势的加剧,以及人们对生态环境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然资本或自然资产概念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自然资源的价值,而是涵盖了自然环境中可以为人类所利用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的所有物质或非物质价值形态,如生态服务价值。因此,自然资本是具有明确的所有权且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给所有者带来物质或非物质价值形态的稀缺自然资源,该定义强调自然资源的权利归属性和潜在利益创造性[36]。同理,生态资本是有一定产权归属并能够实现价值增殖的生态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总量、环境质量与自净能力、生态系统的使用价值以及能为未来产出使用价值的潜力资源等。

生态资本与生态资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生态资本是能产生未来现金流的生态资产,具有资本的一般属性,即增殖性,生态资本通过循环来实现自身的不断增殖。生态资产与生态资本的实体对象是一致的,但需强调,只有将生态资产盘活,成为能增殖的资产,才能成为生态资本,经过资本运营实现其价值,这一过程就是生态资产资本化。

1.3生态资产资本化概念及过程

1.3.1生态资产资本化概念

从资源、资产和资本的转变不难看出,生态资源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必须经历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资本化的过程。有产权的生态资产只有进入市场才能转变为资本流动起来,因此,生态资产资本化定义为:依据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价值形态[12],通过对生态资产使用价值的有效运用,依据生态产品的消费需求,采取多种途径实现生态资产转为生态资本并运营产生长期收益的生态资产管理方法。生态资产通过人为开发和投资盘活资产转为生态资本,运营形成生态产品,通过生态市场实现其价值,所得利润反过来再支撑生态建设,形成良性循环。生态资产形态和价值的不断变化致使生态资产不断增殖,整个过程称为生态资产资本化(图2)。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能否实现区域生态资产存量转变为资本增量,完成生态资产的质变过程,对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图2生态资产资本化过程

Fig.2Processes of ecological assets capitalization

1.3.2生态资产资本化过程

生态资产资本化是为了打破生态资产被动保护的不可持续性,实现一个生态资产良好保护—增殖—价值实现—保护生态资源的良性循环。

第1环节:前期投资过程。首先,从前期投资开始,生态资产资本化是从生态资产的货币化开始,通过生态资产资本化的各种途径使生态资产转为生态资本,使生态资产的使用价值转为生态资本的要素价值。要素价值论最基本的观点是土地、资本和劳动3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37],资本作为一种要素价值,是实现价值必不可少的。因此,使用价值转为要素价值是实现生态资产价值的第1步。

第2环节:生态资本运营过程。这一过程是实现生态资本到生态产品的转换,由要素价值转为交换价值,这一环节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生态资产转为生态产品才能体现其价值。生态产品是自然及其与人类劳动结合的产物,分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有形产品如水、空气、保持身体健康所需的各种微生物以及由生态系统直接提供的各种农林产品等,无形产品则包括各种生态服务、景观和空间等。

第3环节:价值实现过程。生态产品的交换价值通过生态市场最终实现其价值,这是生态资产资本化的核心环节。由图2可知,生态资产最终的生态产品包括经济产品、生态服务产品和化石能源产品等,通过市场最终实现经济产品价值、生态服务价值和化石能源价值。

第4环节:生态建设过程。将生态资产实现的价值收益用于生态损耗的修补、生态工程建设、生产技术改进和当地居民生活改善。由于技术改进,效率提高,生态资产利用效率随之提高,进而导致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大变革,最终促进生态资产资本化的启动。至此,完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生态资产资本化意义解析

2.1协调自然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生态资产是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生态资产的依赖。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生态问题,生态问题反过来会制约经济的发展。人类环境保护的历史就是一部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态与经济的关系史,所以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反复提出和研究的问题,也有学者将其引申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38-39],认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往往限制经济的发展,经济贫困又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构成威胁[40],在一些偏远地区,这个矛盾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各国愈演愈烈的资源争夺的国际背景下,生态资产的可持续经营成为实现经济与自然保护协调发展的途径。生态资产资本化将生态资产转为资本,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其循环增殖,使得生态资产本身的价值凸现,有助于人类对于生态资产本身的保护,是一种高效的生态资产可持续经营的方法,使经济发展和生态问题并行不悖,在保持生态环境稳定的前提下,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2.2规避资源诅咒现象的合理方法

传统经济学观点认为,丰裕的生态资产是经济发展的引擎[41-42]。然而,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生态资产丰裕的国家或地区,其经济发展最终走向了恶化,呈现“富饶的贫困”现象,丰裕资源有拖累经济持续增长的嫌疑。为此,研究者们提出了“资源诅咒”的概念[43],并分析了生态资源富集地区所面临的“资源诅咒”困境。与此同时,资源开发导致各种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治理恢复困难,居民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其最根本原因是生态资产的价值远远没有得到体现[8]。因此,应从生态经济学角度重新思索规避资源诅咒的措施,避免生态资产遭受破坏性开发。通过生态资产资本化实现生态资本整体增殖性,利用生态资产价值及消费形态的转变,达到长期整体收益最大化的目标,从根本上规避资源诅咒现象。

2.3实现生态服务价值市场化的坚实基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向往优质的生态环境和原生态的生态产品,以致生态服务消费需求急剧增加。在此前提下,生态服务供给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态消费需求,呈现稀缺性特征,以生态建设和管护为主题的产业投资活动便蓬勃兴起。人们开始投资生态环境建设并通过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人们需要,实现价值增殖和利润回报[44]。但生态服务的“价值”要像第三产业一样,获得经济效益以支撑生态—经济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却困难重重。有专家指出,基于政府政策的生态补偿和基于市场的生态服务付费是2种相互补充的生态服务价值实现机制[45]。从生态资产投资的角度出发,生态资产资本化是指开展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开发和资本运作活动,通过市场向生态服务付费,使其价值真正实现。生态服务带来的经济效益可以支撑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并以进一步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条件促进生态资本积累。这种生态服务价值实现的现实手段最终带来生态—经济—社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2.4为提高政府、公众和企业的生态保护积极性提供动力

西方国家生态保护的成功经验证明,公众、政府和企业共同保护环境是一种最可持续的三位一体模式。政府决策在生态保护中起主导作用,而公众参与生态保护,也已被公认为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企业作为生态保护的直接相关者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国际上一些企业开始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经营目标,把生态环境治理作为经营内容,把环境因素作为构建企业竞争优势、获取更大利润的战略要素之一,通过谋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3者统一的绿色经营战略,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46]。因此,有效地开展生态保护的前提是提高政府、公众和企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而政府、公众和企业的积极性很大部分来源于经济利益。在生态资产资本化过程中,生态资产通过市场货币化使得其经济价值得以体现并增殖,政府、企业和公众在生态保护过程中受益,有强大的动力参与生态保护。

3对策建议

3.1规范生态资产分类标准及评估程序,确保评估结果有效性

由于目前生态资产评估所采用的评估方法不一致,评估数据来源于不同部门,评估标准划分不一致,降低了生态资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导致不同地区的评估案例没有可比性,因而生态资产评估的结果难以市场化,经常出现价值评估结果高于其现实交易价值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以上的现象。因此,要完善生态资产评估,需要统一生态资产概念,规范生态资产的分类和分级标准,并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改善生态资产遥感测量的精度,提高数据来源的可靠性,最终将其应用到政策、计划和规划的各个层次,并使之制度化和规范化。

3.2组建生态资产管理部门和账户,提升生态资产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生态资产核算管理体系尚未建立,从中央到地方还没有相关的核算机构和核算人员,因此参照美国、挪威和法国的经验,依托环保部门成立生态资产核算委员会,在中央层面率先建立生态资产技术支持机构,为全面开展生态资产核算打下基础。生态资产核算委员会职责包括深入研究制定及修正生态资产评估技术规范,建立人才培养和后续培训机制,完善评估机构,加强生态资产监管。同时,国家管理部门应加大对生态资产管理力度,参考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记账系统(SNA),以及联合国环境与经济综合记账系统(SEEA),将生态资产纳入经济社会记账体系。

3.3明确生态资产产权,完善生态资产资本化市场环境

生态资产只有在产权明晰的前提下才能在生态资产资本化市场中进行交易,所以生态资产流转交易必须建立在产权确定的基础上,生态资产资本化市场环境的改善首先需要加强对生态资产所有权的管理,维护所有者权益,这是建设生态市场的前提条件;其次,提高公众环保消费意识,推动生态市场的运行。生态资产资本化,一方面要求不断挖掘新的生态资产要素以供资本化,另一方面更需要公众不断提高自身生态素质,有意识地多消费生态产品以扩展绿色消费市场,使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生态化。这样既可以满足人类对产品和价值的追求,同时亦可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3.4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生态资产分布不均匀,同时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因此生态资产资本化的途径、模式有所不同。只有加强地方环境保护立法,才能完善国家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地方政府保护环境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

政府的配套政策是生态资产资本化的出路。资本具有逐利的本性,但是政府能够通过强有力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抵制资本逻辑的无限扩张,逐渐使经济和社会朝着有利于生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制订详细的生态资产资本化市场运行规则和市场管理办法,加强市场监督检查;(2)建立生态资产资本化市场管理的行为规范和有效的政策措施,培育和建立公平的市场运行机制;(3)转变投融资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拓宽环保投资渠道,推动生态资产资本化的发展;(4)运用经济杠杆,促进生态资产转向社会化和市场化,促进生态资本化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MENG F Y,MIAO Z H.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Assets in Sanjiang Plain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J].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3,316:245-249.

[2]PANPAN S,ZHONGYANG G,RAN X,etal.Assessing the Ecological Assets in Coastal Zone Using Remote Sensing Data:A Case Study of Pudong New Area,Shanghai[C]∥WISM 2010: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Mining,Sanya,October 23-24,2010.Piscataway,USA:IEEE,2010:108-111.

[3]FENECH A,FOSTER J,HAMILTON K,etal.Natural Capital in Ecology and Economics:An Overview[J].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03,86(2):3-17.

[4]陈百明,黄兴文.中国生态资产评估与区划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3,24(6):20-24.

[5]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初步研究[J].生态学报,1999,19(5):607-613.

[6]张淑英,陈云浩,李晓兵,等.内蒙古生态资产测量及生态建设研究[J].资源科学,2004,26(3):22-28.

[7]孙洪泉,邓磊,蒋卫国,等.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资产评估[J].资源科学,2008,30(9):1367-1373.

[8]高吉喜,栗忠飞.资源诅咒现象分析及其对策[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3,29(1):1-7.

[9]ANDERSON T L,LEAL D R.Free Market Environmentalism[M].UK:Palgrave Macmillan,1991:28-50.

[10]牛新国,杨贵生,刘志键,等.生态资本化与资本生态化[J].经济论,2003(3):12-13.

[11]严立冬,谭波,刘加林.生态资本化:生态资源的价值实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173(2):3-8.

[12]严立冬,陈光炬,刘加林,等.生态资本构成要素解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5):3-10.

[13]严立冬,刘加林.生态资本运营与相关资本运营的关联性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2009,30(4):96-98.

[14]黄爱民,张二勋.环境资本运营:环境保护的新举措[J].聊城大学学报,2006,19(2):59-70.

[15]严立冬,孟慧君,刘加林,等.绿色农业生态资本化运营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09(8):18-24.

[16]赵瑞霞,胡黎明.生态资本经营:案例及理论诠释[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6(3):50-51.

[17]谢高地,曹淑艳.发展转型的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过程[J].资源科学,2010,32(4):782-789.

[18]杨晓庆,李升峰,朱继业.基于绿色GDP的江苏省资源环境损失价值核算[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4,30(4):533-540.

[19]顾蓉,高军,张松贺,等.滨海湿地类自然保护区的成本效益研究:以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4,30(1):32-37.

[20]邹长新,徐梦佳,高吉喜,等.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评价[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4,30(6):688-693.

[21]高吉喜,栗忠飞.生态文明建设要点探索[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4,30(5):545-551.

[22]高吉喜,杨兆平.生态功能恢复:中国生态恢复的目标与方向[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5,31(1):1-6.

[23]葛家澎.资产概念的本质、定义与特征[J].经济学动态,2005(5):8-12.

[24]覃家琪,齐寅峰.资产与企业资产的经济学分析[J].财经科学,2007(7):96-103.

[25]亚当·斯密.国富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5:10-30.

[26]胡聃.从生产资产到生态资产:资产-资本完备性[J].地球科学进展,2004,19(2):289-295.

[27]PERK J,CHIESURA A,GROOT R.Toward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o Identify and Operationalize Critical Natural Capital[R].CRITINC Working Paper NL-1.Wageningen,The Netherlands: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Wageningen University,1998:4-33.

[28]周可法,陈曦,张海波,等.干旱区生态资产遥感定量评估模型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4,27(4):492-497.

[29]潘耀忠,史培军,朱文泉,等.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生态资产遥感定量测量[J].中国科学:D辑,2004,34(4):375-384.

[30]于德永,潘耀忠,刘鑫,等.湖州市生态资产遥感测量及其在社会经济中的应用[J].植物生态学报,2006,30(3):404-413.

[31]胡聃,张艳萍,文秋霞,等.北京城市生态系统总体资产动态及其与城市发展关系[J].生态学报,2006,26(7):2207-2218.

[32]高吉喜,范小杉,陈雅琳,等.区域生态资产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7-16.

[33]高吉喜,范小杉.生态资产概念、特点与研究趋向[J].环境科学研究,2007,20(5):137-143.

[34]范小杉,高吉喜,温文.生态资产空间流转及价值评估模型初探[J].环境科学研究,2007,20(5):160-164.

[35]VOGT W.Road to Survival[M].New York:William Sloan,1948:129-157.

[36]姜文来.自然资源资产折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5):8-11.

[37]许成安,杨青.劳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中若干问题辨析[J].经济评论,2008(1):3-8.

[38]BERGSENG E,ASK J A,FRAMSTAD E,etal.Biodiversity Protection and Economics in Long Term Boreal Forest Management:A Detailed Case for the Valuation of Protection Measures[J].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2012,15(1):12-21.

[39]CASTRO R,TATTENBACH F,GAMEZL,etal.The Costa Rican Experience With Market Instruments to Mitigate Climate Change and Conserve Biodiversity[J].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00,61(1):75-92.

[40]任晓冬,黄明杰.贫困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及扶贫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2008(12):96-98.

[41]INNIS A H.Essays in Canadian Economic History[M].Toronto,Canada: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56:105-115.

[42]NORTH D C.Location Theory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55,63(3):243-248.

[43]AUTY R.Sustaining Development in Mineral Economies:The Resource Curse Thesis[M].London:Routledge,1993:20-50.

[44]胡熠,黎元生.论生态资本经营与生态服务补偿机制构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63(4):11-16.

[45]谢高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实现机制[J].环境保护,2012(17):16-18.

[46]黄亚娟.生态资本的市场机制设计[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4.

(责任编辑: 李祥敏)

Concept and Significance of Ecological Assets Capitalization.

GAOJi-xi,LIHui-min,TIANMei-rong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anjing 210042, China)

Abstract: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relies on ecological assets. However, the value of ecological assets has seldom been really embodied during development of the socio-economy, thus causing repeatedly ecological de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pitalization of ecological asset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proliferation of the assets and a development trend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in the future, too. The concepts of resource, assets and capital as well as ecological resource, ecological assets and ecological capital a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the conception of ecological assets capitalization is brought forth and its four phases, i.e. front-end investment, ecological capital operation, value realization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re discussed. After elaboration of significance of the capitalization, it has been held that ecological assets capitalization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harmonize natur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 reasonable way to avoid the phenomenon of “resource curse” and a solid foundation to realize marketization of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s.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above, it is recommended to set up rational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 and evaluation procedures for ecological assets; to establish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authorities and accounts; to define property rights and enhance marketing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o improve laws and regulations for the strengthening of macro-control by the government in order to ensure ecological assets capitalization practical.

Key words:ecological assets;capitalization;concept;significance

作者简介:高吉喜(1964—),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E-mail: gaojx168@163.com

通信作者①E-mail: gaojx168@163.com

基金项目: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9055)

收稿日期:2015-08-26

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6.01.008

中图分类号:X196;P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831(2016)01-0041-06

猜你喜欢
资本化概念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军工资产资本化现状及问题研究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浅谈电视媒体广告经营的公司化与资本化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