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 是如何从一个穷孩子刭东北王的

2016-02-20 03:49木匠
北广人物 2016年4期
关键词:革命党人奉天张作霖

木匠

北京卫视新年大戏《少帅》已播了十来集,为给大家添点和这个戏有关的谈资。从本期开始,我将带着大家,一起来扒一扒与这部戏有关的历史。

今天,我首先要和大家来聊一聊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是如何从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孩子变成“东北王”的。因为张学良若是没有张作霖这样一个老子,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为我们后来知道的张学良的。

出身寒微投身绿林

张作霖,字雨亭,1875年3月19日出生在奉天省海城县小洼村,祖籍河北省大成县。据张学良说,他们老张家大约是在清道光初年从关内到的关外。老张家在海城落脚之后,经过几代人的打拼,逐渐成了当地的富户。他的曾祖父张发有四个儿子,张作霖系老三张有财之子。张发死后,哥儿四个就分了家。分家以后,张有财便带着一家老小来到了小洼村。

张作霖后来成为“东北王”,固一时之人杰,但其父张有财却是一个游手好闲之徒。早已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的他,于地里的活儿可谓一窍不通。于是,他就把地全卖了,然后用卖地的钱开了一家小杂货铺。但他也不是一个会做生意的人,没过多久,小杂货铺也倒闭了。张有财非但不思悔改,竟又染上了赌博的恶习,欠下了一屁股赌债。后因没钱还债,被债主追杀至死。那一年,张作霖只有13岁。

父亲死时,张家已成赤贫。张作霖本没钱念书,不过他命好,遇到了一位名叫杨景镇的私塾先生。有一天,杨正在给孩子们上着课,忽然看到窗外有一个小孩子在偷听。于是,他就把这个孩子叫进来问:“你是谁家的孩子,为什么会在窗处偷听?”这个小男孩回答道:“我叫张作霖,我很喜欢念书,可是我家里很穷,上不起学,因此常在这里偷听。”一般做先生的都喜欢爱读书的孩子,杨当然也不例外,于是就说:“你要是愿意读书,以后尽管来就是,我不收你的学费。”还送给了他一些纸笔。

就这样,张作霖读了几年的私塾,这对他日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张也是一个知道感恩的人。后来,他当了民国陆军第二十七师的师长,还特地把杨先生请到沈阳,让他教自己的孩子读书,待遇十分优厚。张学良就曾跟他读过书。

后来,张家的生活更加困难,张作霖的母亲王氏只得带着四个孩子(张作霖上有两个哥哥,下有一个妹妹)回到了镇安县(今黑山县)二道沟娘家。娘家的生活也非常困难,这时,张作霖已经十六七岁了,不能再指望家里养活,只有到社会上去混饭吃。

那时的中国一片混乱,东北地区尤甚。清朝政府腐败透顶,大好河山任人宰割。先是沙俄强行割去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北方领土,甲午战争后,日本人也将魔爪伸向了中国东北。再加官府的横征暴敛,亡命之徒铤而走险,啸聚山林,几乎天天都有打家劫舍的事件发生,百姓不堪忍受。

张作霖小时候常跟父亲出入赌场,也爱赌博。开始时,他靠卖烧饼赚了点钱,可是很快就输光了,一度曾沿街乞讨。后来,他流浪到了营口,在一个大车店里给人打杂。有时,骡马病了,他就弄点草药给治治,一来二去,竟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兽医。可是,安稳的日子没过两天,他又被人冤枉,差点给人打死。幸得好心人相助,才摆平了那件事,但也无法再继续做他的兽医了。

就在张作霖走投无路之时,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便抱着一线求生的希望从了军。因为他打仗勇敢,还会医马,不久就被提升为了哨长(相当于排长)。甲午战争后,其所在部队要撤回关内,他不愿离开家乡,于是决定退伍。退伍之后,他又开了一个兽医桩,专治马病。

1895年,21岁的张作霖与赵家庙的地主赵占元的二女儿赵春桂结了婚。赵春桂给他生了三个孩子,分别是大女儿张首芳、长子张学良和次子张学铭。

张作霖自从当过兵以后,不仅眼界宽了,心也变野了。平淡的日子让他感到十分乏味,他想换个活法。当时,辽西是一个三不管地区。土匪横行,难民遍地。在这种情况下,各地绅商不得不拿出钱来购买一些枪枝弹药,组成民团(当地俗称“大团”),以保一方平安。

1900年,张作霖网罗了20多个人在赵家庙成立了一个大团,负责附近几个村子的治安。因为他很负责任,在其保护区内匪患得到了有效控制。这使他声名鹊起,保护范围逐渐扩大到了20多个村子。时在赵家庙的西北,有一个一百多号人的大团,团主叫金寿山。金的总部设在中安堡。本来你既拿人钱财,就当与人消灾,可是这个家伙却在保护区里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比土匪还凶。百姓被逼得实在没有办法了,就来请张帮忙。张于是率众赶走了金寿山。金不甘心失败,竟于1901年年三十半夜,带领几十个弟兄偷袭了张的老巢。

张作霖携妻女率众突围,先是逃到了姜家屯。数月后,金又卷土重来,张等人只得再向八角台方向逃走。途中,已身怀六甲的赵春桂在马车上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张学良。

八角台是个大镇,有五十多家商号。本来张作霖是想在此地稍作休整,然后便去投奔在辽南的绿林豪客冯德麟。但八角台商会会长张紫云素闻他为人仗义,维护一方百姓尽职尽责。与之一见,更发现此人北人南相,且行止有矩,谈吐不俗,于是,就决心要把他留下来。原八角台大团头目张景惠主动让贤,甘居副职,让张做了团练长。从此,张就在八角台落下了脚。

接受点编计擒杜匪

1902年,东北的社会秩序逐渐稳定,地方自治武装也就失去它存在的价值。但张紫云考虑如果大团解散,团民四散,就有可能会为害地方。于是,他想把这一武装交给政府。其实,张作霖也已看清经营民团不是长久之计,早就有“改邪归正”的想法了,能被政府收编无疑是上上之选。

不久,张会长便为张作霖引见了新民府知府增韫,张作霖在晋见时,不仅对增行了叩首礼,还一口一个老师地叫着,给增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增遂答应让张将他的大团带到新民,听候点编。

张作霖急忙赶回八角台,招兵买马,扩充队伍。因为他和增知府说了大话,吹嘘自己有一营的人马,而实际上才有一百多号人。其时,义县以张作相为首、黑山县以薄振声为首的多股土匪都是在这时归入其麾下的。人数够了,张便率队来到新民,接受了点编,成为新民府巡警前路游击马队,张被任命为帮办(相当于副营长)。endprint

1903年7月,张作霖又被晋升为新民府巡防马步游击队管带(相当于营长),下辖两个骑兵哨和三个步兵哨。张景惠为帮办(相当于副营长),前哨哨官(相当于连长)为张作相,左哨哨官为汤玉麟,右哨哨官为王立有,后哨哨官为赵五把什,中哨哨官则由张作霖自己兼任。就这样,张作霖摇身一变,成为了政府军军官。这是他人生的—个重大转折。

张作霖虽是草莽出身,却长于计谋。来到新民府后,他始终将争取增韫的信任摆在首位。一面投其所好,馈以金钱,执礼甚恭,听从调遣,同时与当地绅商打得火热,让增以为他是自己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一面又暗中略施手腕,挤走了新民府巡警局局长王奉廷,将新民府的军事大权尽揽于自己手中。

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东北展开了厮杀。日俄军队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新民府是辽西重镇,张作霖除要维护境内的治安外,还在盘算如何增强自己的实力。他的原则就是谁给我好处,我就帮谁。一开始,俄军强大,他就帮俄军,为此还做过日军的俘虏,差点被处死。获释后,他又同日军搞在了一起。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张作霖的部队不但没受损失,反而扩编为了3个营,这充分显示了他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1906年,新任盛京将军赵尔巽和新任新民府知府沈金鉴下令,将张作霖部由3个营扩编为5个营,张也如愿当上了统带(相当于团长)。

当官以后的张作霖,对为害地方的土匪十分痛恨。在他的连年征剿下,辽西的小股土匪或被招抚,或被剿灭。就连党羽千余的大股土匪田玉本也被他击溃了,百姓无不称快。

但是,还有一个巨匪杜立三很难对付。杜的老巢在辽中县青麻坎,此人自称是“马上皇帝”,能双手使枪,弹无虚发。他在他的地盘内,随意封官许愿,老百姓见了他,都要称他为杜大人。

盛京将军赵尔巽曾几次派兵进剿杜匪,但都败下阵来。1907年,清政府在东北建立行省,任命徐世昌为总督。徐为了除掉这个心头之患,特派智谋之士殷鸿寿到新民府,协助张作霖剿灭杜匪。

张作霖与殷两人一合计,对于杜匪,不可强攻,只能智取。张先是派人到青麻坎给杜送去一封贺信,说奉天省已决定要对他进行招抚,准备给他的官位比自己还要高,让杜速到新民府来面谒省里的招抚大员,以便到奉天向徐总督致谢。不过这一次,杜没有上当。

此计落空,张作霖并未灰心,又生一计。他想到了黑山秀才杜泮林——张在中安堡当保安队头目时拜的干爹,而他又是杜立三的族叔,杜立三对他十分尊重,可谓言听计从。他想用杜泮林来引杜立三上钩。

张作霖亲到黑山把杜泮林接到了新民府,并把他引见给了省府大员殷鸿寿,以证明确是省里要招抚杜立三,并非是他无中生有。杜泮林是个老实人,不知是计,于是给杜立三写了一封亲笔信,叫杜立三前来接受招抚。

杜立三本来对此事将信将疑,突然接族叔的亲笔信,疑念顿消。1907年6月6日,他只带了13个随身护卫就来到了新民府。张作霖为了不出意外,事先做了周密的安排。杜立三在晋见殷鸿寿时还很警惕,坐在背靠墙壁面对诸人的位置,同时两手插入兜内,握住枪柄,以应突变。谈话完毕,杜起身告辞,不想刚一迈出房门,就被汤玉麟等几个壮汉按倒,下了双枪。张作霖怕夜长梦多,当晚就将杜立三处决了。而在这之前,他已派张景惠率大队人马,绕道八角台,做好了进击杜老巢的准备。只待杜一伏法,便展开攻击。当杜伏法的消息传来,张景惠一声令下,大队人马便冲进了青麻坎……

杜立三这个多年啃不动的硬骨头,就这样让张作霖轻而易举地剔除了。得此消息,总督徐世昌喜出望外,立刻上报清廷,为张请功。清廷除赏了张白银五千两外,更将他晋升为奉天巡防营前路统领(相当于旅长),管辖马步5营,中、左、右、后4路统领也皆归其辖制。

剿灭蒙患智进省城

1908年,徐世昌又把张作霖调到辽宁西北部的通辽、洮南一带,去剿灭被沙俄收买的蒙古叛匪。由于蒙匪行踪不定,张刚到洮南时,剿匪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后来,他在蒙匪内部安插了卧底,才逐渐扭转了劣局。

1909年,徐世昌看到张作霖的兵力不足,又把他的5个营扩编为7个营,并将原驻扎在洮南的孙烈臣部也并入了张部。如此一来,张部增至3500人,成为东北的一支劲旅。从此,张作霖剿起匪来更加卖力。同时,他也在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剿匪方法。而他本人在作战中,也能身先士卒,深得手底下的官兵爱戴。

又经过一年多的苦战,张作霖终于将蒙古巨匪白音大赉、牙仟、陶克陶胡击毙的击毙,生擒的生擒,赶跑的赶跑,彻底解除了蒙患。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各省纷纷响应,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东北的革命党人亦群情振奋,准备积极响应。当时,以革命党人蓝天蔚为协统(旅长)的新军第二混成旅驻扎在奉天北大营,第二混成旅可以说是省城的唯一一支驻军。如果革命党人能抓住机会,宣布起义,东北的历史就可能改写。但由于经验不足,他们没能抓住先机。1911年5月,赵尔巽又任东三省总督。

辛亥革命爆发时,正在外地视察的赵尔巽急忙赶回奉天,连夜开会,研究对策。当他得知手握兵权的蓝天蔚等人正在酝酿起义时,顿时吓得不知所措,准备逃跑。奉天省咨议局副议长袁金铠劝阻,并建议其用巡防营旧军换防新军。赵立时来了精神,下令后路巡防营统领吴俊升率部火速从通辽赶到奉天,以防革命党人起事。

然而,这个重要情报却被张作霖军驻奉天办事处处长张惠临探知了。张作霖原是一个有很大政治野心的人,在得到这一重要情报后,他认为这是一个天赐良机,是他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于是,他当机立断,立即亲率七个营的人马,从洮南出发,日夜兼程,直扑奉天。

在到达奉天以后,张作霖为争取主动,马上晋见了赵尔巽,说:“我是因局势紧张,唯恐总督陷于危境,这才迫不及待地率兵赶来的。如果您认为我未奉命令。就擅自行动,那我张某人甘愿接受任何惩处。”赵正急需用兵,感到张来得恰是时候。张又信誓旦旦地说:“请恩师听我部署,只要有我一口气在,必保恩师周全。”他的这一披肝沥胆的表态,深得赵的嘉许。因此,他不但没有受到任何惩处,反而得到了嘉奖。赵还让他兼任了中路巡防营的统领。如此一来,张统率的兵马就达到了15个营。至此,他已经成为奉天省手中兵马最多的军事长官。endprint

持枪赴会称霸东北

其时,奉天省的革命党人云集省城,研究运用何种方式响应武昌首义。经过反复争论,最后得出来结论却是只有用和平手段,才能将东北的革命进行到底。

革命党人的首领蓝天蔚、吴景濂等人在一起密议,准备召集省城各界领导人开会,并在会上发难,兵不血刃地夺取东北政权。他们研究了一个方案,即以维持治安的名义,成立奉天省保安会,逼走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然后推举蓝天蔚为关外都督,吴景濂为奉天省民政长,然后宣布独立,完成东三省的革命。

但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1911年11月12日,奉天省保安会成立大会召开,各界绅商到会的有二百多人,赵尔巽也带着张作霖来到了会场。对于此次会议,赵早有准备,事先派张在会场内外布置人手,持枪待命,明施压力,张则满脸杀气地持枪上会。会场气氛非常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但革命党人并没有胆怯,而是慷慨陈词,力主脱离清廷,宣布独立。赵表示坚决反对。他说:“你们要搞自治还可以商量,独立,怕有未便。”他的话还没有讲完,就被革命党人打断了。这时,张便跳了出来,只见他把手枪往桌子上一拍,蛮横地叫道:“我张某人身为军人,只知听命保护大帅。倘有不平,我张某人虽然好交朋友,但我这支手枪却是不交朋友的。”随即,布置在会场四周的张的手下也立刻抽出手枪,指向会场中人。

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没有办法再讨论下去了。倾向革命的参会人员都纷纷离开了会场,这就等于把这个会议的主动权让给了保皇派。结果,竟是赵尔巽被推举为奉天国民保安公会的会长,伍祥祯、吴景濂为副会长,袁金铠为参议总长,蒋方震、张榕为参议副长。这个保安公会实质上就是一个保皇会,而革命党人吴景濂、蒋方震和张榕的当选不过是掩人耳目的摆设。张作霖则当上了保安公会军政部副部长,取得了奉天省的军事实权。这一回合,幼稚的革命党人没能斗过老辣的保皇党人。

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张作霖所部被改编为陆军第27师,他又官升一级成为中将师长。当时的奉天,除了27师外,还有冯德麟的第28师,而奉天督军则是段芝贵。张作霖早就想挤走段芝贵,独霸奉天。于是,他便与冯密商,想以威逼恐吓的手段将段赶走。

一天深夜,冯部突然在城里放起枪来,然后张作霖亲自跑到督军府告诉段说,冯已把第28师开了过来,说要惩办帝制的祸首。段吓得浑身发抖,恳求张为他想办法。张便劝其出走。段此时已乱了方寸,赶紧从银行取出200万元公款,准备离奉。

张作霖随即又致电冯德麟,让他派兵拦截,没收了段的公款。段到北京后,大骂冯是土匪,又向袁世凯提出辞职,并推荐张作霖为奉天督军。于是,袁世凯便发布命令,让张当了奉天督军。

驱段本是张、冯共谋,要说出力,冯可能还要大些,结果好处却让张一人捞了,心里当然不服,于是两人又开始了明争暗斗。

1917年7月,张勋在北京复辟。张作霖得知后,便与其谋士袁金铠商量,决定让冯德麟以奉天全权代表的身份,前往北京与张勋接洽。他的如意算盘是,若复辟成功,自己就是有功之臣;若复辟失败,便把责任全都推到冯身上,正好除去一个心腹之患。冯不知是计,欣然前往。结果,复辟失败,张作霖马上发电拥护共和,而冯则以“背叛共和罪”被免了职。之后,张又假意为他说情,替他在北京谋了个总统府军事顾问的闲职。同时,他亦控制了冯的第28师。随后,他又与段祺瑞相勾结,被段祺瑞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

至此,他终于完成了其称霸东北的事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东北王”。endprint

猜你喜欢
革命党人奉天张作霖
宫廷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洋》视域下的明代外交图景
奉天设计师沙龙
另类审问之“求你别死”
张作霖:成大业,靠演技
东北军阀有温情
张作霖竟然这么帅,比张学良颜值更高
商人为何与革命对立
革命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