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医药学校传染病护理教学现存问题及对策

2016-02-21 09:19张瑞恒
西部中医药 2016年9期
关键词:护理学传染病中职

张瑞恒

甘肃省中医学校,甘肃 兰州 730050

中职医药学校传染病护理教学现存问题及对策

张瑞恒

甘肃省中医学校,甘肃 兰州 730050

通过增强意识、调整教学模式,加强传染病教学的实用性,普及传染病基本知识等方法引导学生对传染病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临床专科护生。

传染病;传染病教学;教学改革

多年来,因为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在学校未得到广泛普及,造成一些传染病在校园内流行传播的趋势显著增高[1],由于学生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缺乏了解,从而成为了传染病发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和高危人群。很多学校包括甘肃省中医学校在内,多年来未曾开设传染病防预知识课程和类似讲座,仅在护理专业针对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开设了《传染病护理学》,课时少、普及面小,学生通过浅尝辄止的学习对传染病的认识既不深刻也不重视,更不具备传染病的自我防预能力。

据报道[2-3],广东省广州市艾滋病感染新发病例中学生所占比例从2002年的0.74%升至2014年的3.91%;2008—2014年,我国青年学生中新报艾滋病感染数从482例上升到2 552例,其中男性同性性传播的比例由58.5%大幅上升至81.6%,其中最小发病年龄仅15岁。因此在中职护生的教学课程中,加强传染护理学相关课程的设置和学习刻不容缓。

传染病学护理学是《内科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整体护理方法运用到传染病护理与预防的一门专业学科,对传染病的防治与康复、疫情的监测与控制、消毒隔离的实施与管理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传染病的研究占据了整个医学的主流。然而在人类长期与传染病做斗争的历史中,传染病的防治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目前仍有很多医院的传染病科处于病员不足、人才匮乏、学科萎缩、发展受限的尴尬局面,传染病的教学也随之进入困境,特别是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中职卫生学校搞好传染病教学对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针对中职卫生学校中的传染病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1 传染病教学面临的困境

1.1 疾病谱发生改变、学科萎缩、发展受限 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和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人民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以及防疫、保健和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以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大部分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如天花、脊髓灰质炎等;但传染病并未绝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也不可能绝迹,而且目前还在出现更多的新的传染病种。仅1974年以来就有近4种新的传染病出现,如艾滋病、军团病、SARS等,再度威胁人类健康;新出现的传染病在不断增加,SARS、禽流感、甲型H IN 1流感等新发突发传染病不断涌现,但其发病机制、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等尚未定论,常使教师无所适从。很多传染病的发病有地区、季节、人种等差别,并受自然灾害、战乱以及生活条件等因素影响,在我国已被基本消灭的传染病如性病、登革热、布氏菌病和血吸虫病等又死灰复燃;流脑、乙脑、伤寒、痢疾、疟疾、麻疹等古老传染病肆虐全球,耐药性结核病卷土重来,因此,一个国家必须有传染病专科医院,医学院校也必须设立传染病学课程。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的日趋恶化,如气候异常、植被破坏、吸毒和性乱、扑杀野生动物等因素的影响,促使病原微生物由动物向人类转移,加之部分病毒变异,导致新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近30年新发传染病达40余种,迫使人们重新审视传染病对人类的威胁。由于疾病谱的迅速变化,目前尴尬的处境表现在不是无病可教和无病可学,而是有病难寻,教、学脱节,无法完成理论——实践一体化,且与实践脱节,教学成为典型的“纸上谈兵”[4]。

1.2 教材内容滞后 教师队伍越来越年轻,青年教师对大纲要求讲授的一些经典传染病缺乏感性认识,如艾滋病、霍乱、钩体病、疟疾等。再者,由于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和季节性的特点,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在上理论课、见习、实习期间,很难寻找到与教学计划相适应的示教病例,使得传染病的学习即抽象又空洞。其次,编写医学教材难,编写传染病学教材更难;随着经典传染病发病率的急剧减少,各类疫苗、菌苗,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一些经典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减少,加之新出现的传染病在不断增加,政府投入不足,研究人员因资金短缺,对这些疾病研究的兴趣减弱,病原学、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问题的研究进展与其他疾病相比落后,欠缺成熟理论;令教师无从下手,备课时不得不脱离原教材,大量参阅一些新的大型专著和学术资料,并尽量吸收一些重要的已定论的内容,使得在应试教学模式下的医学护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难度大大增加;因此在传染病的教学工作中,迫切需要一本既简明扼要又兼顾当前发展动态通俗易懂的教科书。

1.3 师资匮乏,教学方法欠缺 中职学校由于生源的基础层次不齐,多数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未设立专门的传染病教研室,因此传染病教学工作多数由内科或预防医学教师担任。众所周知医学的学习需要在生动有趣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才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而很多高年资教师由于缺乏对目前流行的计算机多媒体、微课、慕课等教学法的应用,仍然沿用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缺乏生动的临床对比和观摩,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多采取“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学生处于读死书,死读书的相对消极被动的状态,重书本、轻实践,重考试、轻能力,不能理论结合实际地达到传染病教学的最终实用目的[5]。其次,青年教师由于缺乏教学、临床经验和实践经历,因此过度依赖现代化技术,多媒体手段,仅凭课前大量下载图片或者制作课件来支撑教学,将辅助教学的工具作为主要教学材料,而忽略了课本知识的系统讲解,教学效果通常不甚理想。

2 传染病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2.1 观念的转变 以前的传染病被归为内科或流行病学科目,难免被忽略,只有将传染病学归于感染性疾病的类别下才能符合医学发展与疾病变迁的需要,使整个学科焕然一新,因此应该尽快统一学术观念,逐步转变为感染病学教学模式[6]。另外,病原体的进化变异是生物的必然规律。因此,新的传染病会陆续出现,必须要求学生很好地掌握传染病的共性,才能温故而知新,理解和学习新的传染病,才能在临床工作中融会贯通。因此应当加大传染病学总论知识的讲述和学习。

2.2 教材和课程设置的改革 中职卫生学校学生基础相对较低,自学能力较差,选用教材不宜过深过难,应结合本专业的需要选用适当的教材,课程设置也应实际化、科学化[7],课堂教学对于临床较少出现的传染病可不讲或少讲,如脊髓灰质炎可归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简介;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及黑热病可在鉴别诊断中简介或作为自学内容,而艾滋病、肝炎、出血热作为重点内容,宜分单病种学习;其他一些感染病可打破病种分类的方法,以症状为主线进行串联讲述,如感染性腹泻、发疹性感染病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以便更贴近临床。由于传染病的季节性、地方性特点,可根据当地传染病的流行状况,进行合理取舍。某些经典传染病尽管已经少见或罕见,但由于传染病的特殊性,我们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介绍。由于新的传染病的不断涌现,作为传染病学的教师,应凭着专业的敏感性,迅速及时地向学生传递最新的信息。

2.3 加强师资培训 在校教师应该定期以进修、讲座学习等方式进行回炉培训,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针对当时发生的传染病,根据其流行特点,教师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多到医院见习,每年寒暑假,是某些传染病发病的高峰期,因此及时实习非常必要。作为临床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动向,才能提高教学效果。除了讲课技巧和授课效率外,还要教会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地体现在日常的医疗活动中,以身示范、言传身教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得到正规培训。传染病学教学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回炉,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学校应该重视传染病学教师的学习进修并参加适当的会议等,必要时应该脱产培训学习以此提高师资水平。2.4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现代医学教育的手段如投影、视频图像、CAI、互联网等,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而这些教学手段在传染病教学中更有特殊的意义,因为临床上很多传染病的体征出现快,改变或消失也快。例如初诊霍乱患者的失水体征虽然很明显,但一旦补充体液后,体征很快消失。我们可通过视频记录下来,以便于同学及时学习。总之,只要敢于改变观念,改革传染病教学模式,丰富传染病科的内涵,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就一定可以克服重重困难提高传染病学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中职护生。

在经历了2003年的SARS和2009年的甲型H 1N 1以及2011年的禽流感疫情后,深深感受到传染病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危害和对生命的威胁,因此学习传染病的流行和防治,目前已成为当今全球公共卫生、国计民生和保护人类自身健康的重大课题[8]。在以护理专业为主的中职学校加强传染病护理学的教学,更是迫在眉睫。强化护生在临床工作中对传染病的防控意识,明白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避免误诊、延误治疗造成广泛传播的重要性。因此改革传染病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全面提高传染病护理的教学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才能培养出更贴近临床岗位的医护工作者。

[1]朱科伦,曾文铤,梁建新,等.传染病学教学的新特点[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3):88-89.

[2]新快报.广州学生艾滋病累计病例数快速上升[EB/O L].[2015-11-10].http://news.xkb.com.cn/.

[3]中青报中青在线.艾滋病威胁大学校园大学生感染率惊人[EB/O L].[2015-08-30].http://news.cyol.com.

[4]黄春,丁惠国,孙国平,等.当前传染病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应对策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52):52-53.

[5]王勇.传染病护理学教学中的困惑与解决办法[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6):114-115.

[6]成珍平.传染病护理学教学之我见[J].卫生职业教育,1998,16(6):14-15.

[7]李德水.中等卫生学校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3):69-70.

[8]李元瑛,胡维诚.山东病理生理分科学会专业委员会召开教学改革研论会[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87,3(3):158.

Curren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Teaching of Infectious Disease Nurs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ZHANG Ruiheng
Gans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hool,Lanzhou 730050,China

Methods such as improving the awareness,adjusting the teaching mode,strengthening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disseminating basic knowledg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were used to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 in the study of infectious diseases,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cultivate application type clinical nursing students.

infectious diseases;teaching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s;educational reform

R471

A

1004-6852(2016)09-0056-03

2016-01-27

张瑞恒(1981—),女,讲师,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基础与传染病护理。

猜你喜欢
护理学传染病中职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