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如何重新爬到山顶?

2016-02-21 20:50向坤
董事会 2016年11期
关键词:雷军小米生态

向坤

互联网江湖变幻莫测,雷军似乎曾经接近目标,而在这两年却面临巨大的挑战。互联网思维、国货运动、风口理论这些概念掩饰不了自身的疲态,雷军还能够实现他的梦想吗?

最近雷军很烦,小米手机目前遭受的市场困境始料未及,在市场调查机构的数据中,小米手机已经跌出了中国市场前五名的位置。而在最近小米电视的发布会上,雷军更是说出了求别黑的话。可见,其内心的压力是十分大的。

雷军在年龄上属于60后的最后一拨人,接受过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他能够从高难度的高考中脱颖而出,足见才智过人。作为中国最早接触到软件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企业家,雷军既有着那一代大学生的情怀,又有着市场经济锻炼出来的市场思维。面对互联网时代一波又一波的创新,雷军始终努力赶上。网络上的各种评论中,对雷军共同的评价就是极其勤奋。他也是一个十分执着的人,尽管早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但是创立小米后,雷军保持着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互联网江湖变幻莫测,雷军似乎曾经接近目标,而在这两年却面临巨大的挑战。互联网思维、国货运动、风口理论这些概念掩饰不了自身的疲态,雷军还能够实现他的梦想吗?

唱衰潮涌

《小米深陷“中年危机”:它如何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腾讯科技上的这篇文章采集了大量的资料,分析小米神话会不会突然倒掉。

文章称,这位几度经历互联网公司兴衰的创始人比谁都清楚,红米手机巨大销量的光环背后,是小米在手机供应链管控的隐忧。今年上半年,小米有三个月处于手机极度缺货状态,这是雷军在今年6月23日一次小米组织的专家闭门会上透露的事实。

更为严峻的是,小米手机的销量已经被对手甩在身后。IDC数据报告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排名华为第一,苹果第二,小米已经落到了第三。2016年第一季度华为依然排名第一,第二至第四名分别为OPPO、vivo和苹果,小米已经落到第五。2016年第二季度,OPPO和vivo则再度超越小米。

小米所谓的谷底,本质是中国智能手机增长放缓和竞争对手挤压下的商业格局变迁,导致其赖以崛起的小米模式失灵。

所谓小米模式,用雷军创业伊始不断对外宣扬的说法是,不建工厂,不做线下渠道,不投放广告,而是以轻资产、互联网销售和高性价比的方式快速打造单品爆款。这一模式在起初的两三年内呈现井喷式增长,一度让包括华为、联想等在内的传统手机厂商陷入极度恐慌,纷纷开始效仿小米的打法,线上销售也逐渐成为几乎所有手机厂商的标配。

如今,仅仅依靠互联网不再是灵丹妙药,小米自身也开始与当初的模式渐行渐远。诸多变化显示,小米正在向着一个相反的方向发展,逐渐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例如,小米开始做楼宇广告,聘请代言人,甚至未来会考虑电视广告。例如,随着小米逐步变成一家估值高达450亿美元、员工人数突破8000人的超级独角兽,内部员工心態开始出现分化,流程变得复杂,每个部门几乎都有每周例会和其他大会小会,正在变成一家大公司。

这些问题指出小米与其他企业同质化,而发掘出来会使得米粉的追求热情剧减。

而在励石商业评论的《雷军的傲慢与虚荣》一文中,作者对雷军的局限进行了剖析。

雷军的傲慢与大意,使小米自废武功,拱手把机会送给了竞争对手。这些准备充分的竞争对手,打了小米一个措手不及。小米面对这些竞争对手,突然发现毫无还手之力,原来最仰仗的性价比却成了自己的软肋。

雪上加霜的是,小米5一直难产腹中,导致2015年全年,小米在旗舰机型上没有任何亮点,只有一款小米Note与群雄苦苦对峙。而红米系列手机却接连推出5款新品,大量的红米手机出货,使小米进军高端的希望破灭,彻底地沦落为消费者心目中的屌丝品牌。最终,2015年小米手机出货量7000万台,远没有达到雷军年初制定的1亿台目标。

业绩惨淡的同时,关于小米估值大幅缩水的传言也甚嚣尘上。甚至有传言称,小米向投资者开出的投资估值已经跌到280亿美元,仅为上一轮估值的60%。

小米的颓势,已经成为行业公认的事实。但雷军和小米还在极力粉饰着销量的大幅下滑,牢牢抱着“行业第一”的虚名不放,死死不肯承认小米的衰退与战略失误。雷军没有必要再死抱着行业第一的虚名不放。彻底放下虚荣,坦诚过去的战略失误、系统复盘,或许才是小米重生的开始。

顾及江湖颜面的虚荣,虽让雷军在公众面前摆足了姿态,但丝毫无益小米的战略反思与业务改进,只会加重小米内部员工的战略混乱。雷军这几年可能是被非议太多了,而这也是互联网行业的特色,要快速地发展,就必须要大面积地让企业曝光,而企业家往往也要成为企业的代言人频繁露面,但是如何保持露面和低调积累的平衡,雷军还有条路要走。笔者并不认为雷军傲慢,但是作为一个知名企业家,雷军需要向董明珠、任正非这样的企业家学习。

未来抉择

按照雷军的说法,在2015年年初对小米进行战略研究时,当时总结为:“小米自身专注三大核心主业,一是手机,二是电视,三是路由器。然后把小米模式复制到100家智能硬件公司。通过将手机与家庭中的硬件设备连接在一起,逐渐打造一个围绕小米手机(平板)、电视(盒子)和智能路由器三类核心硬件的周边硬件生态链,所有的这些智能硬件产品,都与小米手机相连,数据实现共享”。

用雷军的解释,未来的小米可以理解成:小米手机(含平板)、小米电视(含盒子)和小米路由器三大核心硬件产品线是“第一个小米”;MIUI及其所构建的移动互联网内容和服务生态相当于“第二个小米”;小米计划花50亿美元投资的100家智能硬件公司将成为“第三个小米”。

但现在看,小米的三大主业在不同程度上都遇到了重创。MIUI及其所构建的移动互联网内容和服务生态也没有产生太大效果。小米邀请新浪陈彤加盟,花巨资投资爱奇艺、优酷与华策影视,希望借此补足小米内容短板,但收效甚微。作为股权占比极少的小股东,小米无法对这些内容企业产生任何实质影响。小米计划花50亿美元投资100家智能硬件公司的计划,也无太大进展。除了手环、音箱、净水机、净化器几款销量不错的硬件产品,没有其他更多精品。另外,这些智能硬件的销量与利润对于庞大的小米体系来讲,只是杯水车薪,无法阻止小米业务的整体下滑。

针对未来的战略规划,雷军一直忽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小米智能硬件生态链的成功严重依赖小米网的流量,而小米网的流量又严重依赖小米手机与小米电视的热销。小米手机与小米电视是小米整个商业模式的核心、所有业务链条的龙头。一旦小米手机与小米电视失去产品竞争力,不再获得用户青睐,小米网的流量与智能硬件生态链将成为空谈。

在虎嗅网作者王云辉的《雷军的漂亮话中,有星辰大海,也有一些无法自圆其说》中,作者指出:小米生态未来的一个悬念在于,“公地”如何分配。

如同雷军所说,小米持股和参股的公司,总共投了220家。这些企业共同构建了小米的庞大生态,支撑了小米的品牌与流量。但整个生态产生的客户小费和互联网收入,又将如何分配?未来基于用户数据的收益,如何分配?

此外,雷军说,小米过去5年干了电商小米网,未来5年要干小米之家。像无印良品一样,店里只有50-100件商品,靠50-100个商品征服消费者。按照最乐观的理解,这里指商店同时上架50-100个产品,意味着,如果220家公司同时有产品上市,那么能分配到进店名额的比例,将不到50%……

到目前为止,小米快速发展扩张的成功,根源于对跨界资源的整合:其中有小米自身的渠道与品牌,也有各个生态合作者自身的行业积累。这些积累,促成了各种小米生态产品在上市之初在性价比上的惊艳,但当这些积累成为过去式,持续的创新将成为整个小米生态的巨大负担。到时,雷军将只能面临三种选择:更换生态合作伙伴,与更新锐的創新者合作;重新加大研发投入,在“做好东西”与“降价”之间,为前者给予更高权重;降低产品标准。

所以,在手机出海遭遇专利狙击,不得不通过获取专利授权、加大研发投入等方式,不断提升技术实力的小米手机,已经由当年的“轻公司”,变得越来越“重”。

而这,将是小米生态所有企业的必经之路。

在IT作家左林的《我所认识的雷军》一文中,他写道,40岁那年,在一个小圈子的聚会里,雷军好像突然发现了生命的密语:“我领悟到,人是不能推着石头往山上走的,这样会很累,而且会被山上随时滚落的石头给打下去。要做的是,先爬到山顶,随便踢块石头下去。”雷军所说的推石头上山的日子,是在金山。这段话后来被雷军自己在微博上总结为:“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

但是当市场的风向发生变化时,小米和雷军能否将已有的资源转换成新的势能?

猜你喜欢
雷军小米生态
传递
娘等你回家
价值100亿元的错过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懒洋洋的兔小米
雷军:去到别人连梦想都未曾抵达的地方
雷军:去到别人连梦想都未曾抵达的地方
雷军印度演讲蹩脚英语遭王思聪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