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电视美食节目最新模式与创意趋势初探——以《The Great British Bake Off》等为例

2016-02-22 00:00蔡雨玲江苏卫视万家灯火栏目江苏南京210008
今传媒 2016年2期

蔡雨玲(江苏卫视 《万家灯火》栏目,江苏 南京 210008)



英国电视美食节目最新模式与创意趋势初探——以《The Great British Bake Off》等为例

蔡雨玲
(江苏卫视 《万家灯火》栏目,江苏 南京 210008)

摘 要:在世界最大电视节目模式输出国英国,生活服务类节目创意不断、种类丰富,收视各显神通、屡创新高。比如播出了6季的BBC《The Great British Bake Off》(英国家庭烘焙大赛),收视率竟能超越《达人秀》《x 元素》这类超大型综艺节目。本文从分析英国电视美食节目最新模式入手,深刻阐述英国电视美食节目高收视的原因;从节目成功、失败两方面案例,总结电视美食类节目的制作规律,探讨这类节目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美食节目;英国电视模式;节目创意研发

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视节目模式输出国,“一个个精彩的电视节目不仅在英国本土成功播出,向全世界输出节目模式也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润”[1],比如《谁想成为百万富翁》《X元素》《英国达人》等。英国众多节目模式中,有一类不仅是创意研发的热门,收视也屡创奇迹——这就是美食节目,或者说以美食为切入点的生活服务类节目。以BBC2《The Great British Bake Off》(英国家庭烘焙大赛)为例,这个节目既没有用大量明星客串,也并非体育赛事直播,收视却能超越《达人秀》《x 元素》这类超大型综艺节目。2015年播出的第六季《烤蛋糕》,平均观众竟达到1230多万,还赢得了当年的“国家电视奖”。英国美食节目到底有什么独特的魅力,仅仅用素人就能牢牢锁住观众?英国同类美食节目还有哪些新模式,值得我们节目研发时借鉴呢?

一、角度新:元素混搭出新意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传媒中心,节目模式研发专家保罗收集了英国目前最流行节目模式,其中美食类竟多达30~40档。这些节目,绝不是普通介绍“哪有好吃的”“教做家常菜”或者“餐馆现场品鉴”,而是通过“美食+历史”“美食+艺术”“美食+风光”的多元搭配,增加节目可看性,唤起观众文化共鸣。

比如BBC一套每晚7︰30播出的美食节目《Nigel Slater’s eating together》[2],每集30分钟。在这个节目里,主持人游遍英国,发掘最值得向观众推荐的美食。主持人选择很传统的英国食物(如饺子、炖菜),他首先制作一道英国的这道菜。但恰巧这种食物可能也是其他国家会出现的食物(比如印度),于是主持人走近这个生活在英国的外国人,学习其他国家的制作秘方,通过制作美食、融合美食、交流交谈、制作方式对比等等,跟这些家庭接触、了解,最终通过食品来展示文化的融合。在美食外,涉及了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节目不仅画面精致,还拥有厚重的历史感、文化感。BBC这些美食节目和美国节目模式多追求视觉刺激不同,更善于通过食物展示不同的民族、文化、故事,展示社会各阶层的融合,显得非常温馨。

BBC二套周末档《back in the time 1950s》,则采用了“历史穿越+食物点评”模式。节目虚拟一个家庭进行集体穿越体验,通过6周的时间,每集一个10年的跨度依次穿越到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等直至今天,节目场景中家居摆设、食品、用具都跟着变化,通过这些细节的变化,再现当时的人情风俗,勾起观众的怀旧情结。每集配合资深影视评论员及历史学家,进行评估,确保尽可能真实还原。

还有节目模式则加入知识性元素:如BBC 美食旅行类真人秀《A cook abroad》(名厨海外行)[3]。节目由多位英国国宝级的名厨主持,每集去一个国家品尝当地美食并解读如何制作。观众欣赏美食美景之余,还能学到历史、地理知识,体现了节目的文化传播功能。

这类美食节目模式的特点,都是不局限于“做菜”,而是通过美食与历史、地理、艺术的交融,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美食节目,在这里并不只是烹饪之“技”的传播,更是“艺”的载体。它可以成为社会变迁的镜子,成为各行业民众沟通的“桥梁”。这对我们美食节目模式研发也有启迪:比如可以多增加文化元素,介绍各地非遗美食;加入食物的来历典故,与历史名人的渊源;介绍同样做面点不同省、市地区会如何制作等……通过美食节目,来展示中国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

二、收视高:力压综艺傲群雄

英国收视率最高的节目类型之一,恰恰是美食节目。以英国最知名和收视率最高的节目《great British bake off》[4](英国家庭烘焙大赛)为例:拍摄场地和灯光的设计可以用“精益求精”、“美不胜收”来形容。这个节目开播收视200万,决赛达到1500万收视,超过了达人秀、x 元素等超大型综艺节目。英国家庭烘焙大赛有2 位主持人,邀请2 位名厨担任评判,选手只是普通人。民间烘焙高手在节目里创意百出,发挥手艺烤蛋糕。每集最后,将有一位最意想不到的民间高手获得冠军。节目原本在BBC2播出,播出后收视和影响都很大后挪档至BBC1套。节目拍摄场景选择在英国最美丽的乡村,美食+美景的结合,成就了完美的画面。素人、选秀、美食、竞赛、专家……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俘获了众多观众的心;其高收视也吸引了各国争相购买模式版权。“现在,这档真人秀烘焙节目已成为BBC在海外销售中第三大受欢迎的电视节目模式。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舞动的国际版本’——《与星共舞》和电视游戏节目《智者为王》”[5]。

从收视率来看,这类美食节目会不会仅仅吸引爱厨艺的女性,失去同样重要的男性受众?英国电视人的答案是否定的。“英国节目模式研发专家、BBC娱乐节目研发部前主任大卫·摩根斯坦在一次受众调查中发现了一组有趣数据:英国68%的男子认为自己做家务和他们的妻子一样好。大卫和他的同事们对此的深度解读是:在阴盛阳衰的时代,男性正在进入原来女性擅长的领域。英国的高收视节目《伟大的英国烤蛋糕》的火爆,就有这样深刻的社会背景。[6]”

美食节目摄像十分重要。对比观看英国80年代的美食节目和英国家庭烘焙大赛这类当红美食节目会发现,当今美食类节目明显镜头角度要比之前多得多,切换速度也快得多。80年代的“做菜”节目基本是演播室两个机位对切,而现在做菜节目则有景致很好的室外场地,精致的打光,更多的机位和永远在“动”的镜头。

一般来说,美食节目收视很难与大型真人秀匹敌。但英国电视人却以精致的画面、艺术的镜头、精心的台本设计,从大型综艺《达人秀》那里抢回了观众。节目的选角也值得我们思考:和国内《星厨驾到》等明星厨艺节目不同,这个节目的主角就是普通人,但一样好看。这里面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选择有个性的素人,通过节目流程设计激发出他们张力的电视表现,这些真实的情感会牢牢吸引观众。“选角”是这类节目成功的关键之一,他们甚至不惜花6个月以上的时间去寻找最适合的“普通人”,找不到就不开播。当然,英国美食节目中也有使用明星选手的。差别在于第一,不是全明星而是“星素结合”;第二是制作时明星没有特别高的出场费。比如BBC竞争对手ITV周间日播下午四点档的明星素人真人秀节目《Who's doing the dishes?》(谁来洗碗),是带明星元素的。这个节目的模式是由明星做饭,请素人“吃货团”品尝并竞猜具体是谁掌勺,猜对了得500英镑并由明星本人洗碗,没猜对的话“吃货团”接受洗碗惩罚。节目组会让明星提前做好宴席并在房间中留下提示线索,素人在品尝美食的同时,分享窥探明星的家中八卦、隐私,一周五天每天到不同的明星家,一周作为一个轮回。作为典型的美食题材及猜身份元素的混搭,看点在于美食呈现、满足大众对明星的窥探欲,以及普通人进入明星家的新鲜感。在真人秀讲求“星素结合”的时代,这个节目模式是“明星+素人”做得很好的一个范例。

三、视角新:固定摄像头模式

英国电视在纪录片领域经验丰富。这些纪实风格与美食节目结合后,也带来了全新的节目样式。比如英国人非常擅长使用固定摄像头拍摄纪录片,“固定摄像头”和美食结合,就产生了新的节目样式。

比如Channel 4用固定摄像头拍摄的炸鸡店 《Fried Chicken Shop》。这个是在普通人经常光临的炸鸡店安装了很多固定摄像头,通过为期一个月的隐藏拍摄和固定机位拍摄,在众多顾客中找到有趣、好玩或感人故事,经后期剪辑成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同样在Channel 4播出的《Burger bar to Goumet Star》(从路边摊师傅到米其林名厨)也同样带有纪实风格。节目组的初始构思比较另类,专门挑选厨艺极其糟糕的路边摊师傅,进行高精尖的厨艺特训,再让其去应聘五星级酒店的主厨甚至是美食界最高资质的挑战;节目后期的结局却有大反转,选手本人选手本人在获得米其林厨师的最高认证后,反而拒绝进入五星级饭店,在经历一系列励志磨练后,心态也开始转变,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思考并规划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非常具备正面意义。因为英国电视纪录片有很好的传统,所以电视制作人员大多具有较好的纪录片拍摄功底,所以对于美食节目的纪录片展现,往往拿捏得当,让节目显示出“真实”的魅力。

四、英国美食节目新模式探索中,也不是每次成功,有失败的模式

失败的模式又能给我们提供哪些教训呢?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的传媒中心节目模式研发专家保罗曾以ITV《BBQ champ》(烧烤冠军)举例:这是个竞技类美食选秀节目,在全英国寻找最棒的烧烤冠军,冠军将获得25000 磅奖金。原创模式在美国的德克萨斯,英国引入了这个节目模式: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参与进来,表演歌舞、制作美食、参与选秀。因为是户外节目,所以天气成为制约拍摄的重要因素。然而英国的天气多雨,夏季又特别短,尤其烧烤文化在英国不具备广谱性,没有群众基础。所以节目模式推出不久就失败了。

失败模式告诉我们:不同的节目模式各有其适应的文化土壤,即使是最火的节目模式,如果不能做好本土化,一样会失败。虽然创意可以天马行空,但到制作时,必须要考虑到拍摄过程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综上所述,这些英国美食节目模式,为我国生活服务类节目研发创新,至少提供了以下几种思路:1.熟悉的节目内容,尝试改变录制环境。比如把演播室的录制选题,搬到户外,搬到某个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景点,或者不同地域观众家庭里;2.熟悉的录制环境,尝试改变拍摄方式。比如固定摄像头;比如在日常节目中,加强镜头的运动,学会用镜头来讲故事;3.讲好故事,才能打动观众。“内容为王”,电视节目的编导要学会讲故事。美食节目同样如此。并不是只有明星厨艺秀才能吸引观众。普通人与食物相关的情感故事,参赛者与食物相关的人生际遇都可以成为节目的一部分。英国美食节目用素人参赛,就能收视独占鳌头,做出“甜头”,正因为其打动人心的在“人”本身,在于人们共有的经历、情感,在于传播者、选手和受众之间的文化共鸣。

参考文献:

[1] 王钢.英国电视节目的创意方法[J].视听界,2012(2).

[2] Nigel Slater’s eating together[EB/OL].BBC网站http://www.bbc. co.uk/programmes/b06218st.

[3] A cook abroad[EB/OL].BBC网站 http://www.bbc.co.uk/program mes/b052hdnr.

[4] great British bake off[EB/OL].BBC网站http://www.bbc.co.uk/pr ogrammes/b013pqnm.

[5] 储宝.美食真人秀节目:让BBC在全世界尝到“甜头”[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5-08-12.

[6] 冯军.总结英国电视节目研发的7大武器[EB/OL].广电独家微信公众号,2015-09-13.

[责任编辑:东方绪]

作者简介:蔡雨玲,女,江苏卫视《万家灯火》栏目执行制片人,硕士,主要从事节目制作与新节目模式研发工作。

收稿日期:2016-02-01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2-0105-02